新华财经上海10月25日电(葛佳明)短暂休整三个月后,美元于10月开启反弹攻势,亚洲主要货币汇率再度面临贬值挑战。其中,日元一度跌破152关口,至7月末以来的新低;印度卢比接近历史低点;韩元、马来西亚令吉跌幅均超4.5%。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货币的贬值无疑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每当亚洲货币集体贬值,市场都极度敏感。那么这一轮强美元下,亚洲货币有多大风险?哪些国家的货币又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分析称,要判断亚洲国家的货币抗压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基本面、出口和资产回报率,如果经济好那就能支撑汇率;如果出口和结汇强,汇率也会获得支撑;另外就是资产回报率高,资金流入也会支撑汇率。
亚洲金融危机复盘
从历史上看,在过去五次美国加息周期中,美元出现两次走高,分别引爆了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应对可能的通胀风险,美元步入强势周期。采取固定汇率制的南亚国家货币被迫升值,出口竞争力削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于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崩溃,随后蔓延至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最终甚至引发债务危机的连锁反应。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在报告中表示,复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元大幅升值造成亚洲货币危机可以从外因和内因分别来看。
外因在于,危机前美联储“强加息+快转向”带来美元走强,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萎缩、经常账户恶化,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1996年前后,南亚国家出口显著下滑,经常账户加速恶化。1997年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卢比、马来西亚令吉、韩元等先后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对象,资本大量流出,固定汇率制被迫放弃,货币大幅贬值。
从内因看,东南亚国家基本面缺陷(经济结构失衡以及投资过热),坚持“固定汇率制”和过早的“金融自由化”导致本国外债风险积压和资产泡沫滋生,并便利了国际市场肆意做空。
新兴市场国家外债普遍以美元计价。在美元低息阶段,由于美元借贷成本低,新兴经济体普遍积累大量外债。当加息发动机打开,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偿还成本增加,资本流失更是进一步压缩了资金来源、加重了偿债负担,一方面冲击了外储,另一方面也影响财政平衡,国内资产价格更是面临大跌,甚至出现政局危机。
本轮亚洲货币韧性如何?
分析师普遍认为,本轮亚洲货币贬值压力仍存,但韧性已大幅提高。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看,2023年,亚太经济体经济增速在后期超出预期,全年达到5.0%,高出此前预测0.4个百分点。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9月发布的《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其预计该地区今年将增长5.0%,而4月份预测值为4.9%;明年增长预测维持在4.9%不变。
报告称,经济前景好转反映出东亚、高加索、中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发展远超预期。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部分推动了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进而带动出口扩大。另一方面,全球食品价格涨势减缓,再加上货币政策收紧滞后效应,已经将通货膨胀水平拉低至接近疫情前水平。
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上调了亚洲经济增长预期,2024年将增长4.6%,2025年将增长4.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说,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
第二,从出口规模看,今年10月,世贸组织发布《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预测,2024年亚洲地区的出口额将增长7.4%,远超其他地区,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经济体推动下,该地区今年上半年出口强劲反弹。
此外,从外债负担看,以外债余额占GDP比例来衡量国家外债规模,2023年日本外债负担最重,其外债余额占GDP的比率高达约266%,这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菲律宾、马来西亚外债占GDP的比值约为50%;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经济体外债负担已明显下降。
韩国、泰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为通胀率低且经常账户为盈余状态,对货币疲软的容忍度更高,因此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本轮强美元持续,那么后续亚洲各央行对汇率干预的操作可能依旧延续今年上半年的逻辑。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5日电(葛佳明)短暂休整三个月后,美元于10月开启反弹攻势,亚洲主要货币汇率再度面临贬值挑战。其中,日元一度跌破152关口,至7月末以来的新低;印度卢比接近历史低点;韩元、马来西亚令吉跌幅均超4.5%。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货币的贬值无疑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每当亚洲货币集体贬值,市场都极度敏感。那么这一轮强美元下,亚洲货币有多大风险?哪些国家的货币又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分析称,要判断亚洲国家的货币抗压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基本面、出口和资产回报率,如果经济好那就能支撑汇率;如果出口和结汇强,汇率也会获得支撑;另外就是资产回报率高,资金流入也会支撑汇率。
亚洲金融危机复盘
从历史上看,在过去五次美国加息周期中,美元出现两次走高,分别引爆了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应对可能的通胀风险,美元步入强势周期。采取固定汇率制的南亚国家货币被迫升值,出口竞争力削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于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崩溃,随后蔓延至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最终甚至引发债务危机的连锁反应。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在报告中表示,复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元大幅升值造成亚洲货币危机可以从外因和内因分别来看。
外因在于,危机前美联储“强加息+快转向”带来美元走强,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萎缩、经常账户恶化,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1996年前后,南亚国家出口显著下滑,经常账户加速恶化。1997年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卢比、马来西亚令吉、韩元等先后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对象,资本大量流出,固定汇率制被迫放弃,货币大幅贬值。
从内因看,东南亚国家基本面缺陷(经济结构失衡以及投资过热),坚持“固定汇率制”和过早的“金融自由化”导致本国外债风险积压和资产泡沫滋生,并便利了国际市场肆意做空。
新兴市场国家外债普遍以美元计价。在美元低息阶段,由于美元借贷成本低,新兴经济体普遍积累大量外债。当加息发动机打开,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偿还成本增加,资本流失更是进一步压缩了资金来源、加重了偿债负担,一方面冲击了外储,另一方面也影响财政平衡,国内资产价格更是面临大跌,甚至出现政局危机。
本轮亚洲货币韧性如何?
分析师普遍认为,本轮亚洲货币贬值压力仍存,但韧性已大幅提高。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看,2023年,亚太经济体经济增速在后期超出预期,全年达到5.0%,高出此前预测0.4个百分点。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9月发布的《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其预计该地区今年将增长5.0%,而4月份预测值为4.9%;明年增长预测维持在4.9%不变。
报告称,经济前景好转反映出东亚、高加索、中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发展远超预期。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部分推动了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进而带动出口扩大。另一方面,全球食品价格涨势减缓,再加上货币政策收紧滞后效应,已经将通货膨胀水平拉低至接近疫情前水平。
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上调了亚洲经济增长预期,2024年将增长4.6%,2025年将增长4.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说,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
第二,从出口规模看,今年10月,世贸组织发布《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预测,2024年亚洲地区的出口额将增长7.4%,远超其他地区,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经济体推动下,该地区今年上半年出口强劲反弹。
此外,从外债负担看,以外债余额占GDP比例来衡量国家外债规模,2023年日本外债负担最重,其外债余额占GDP的比率高达约266%,这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菲律宾、马来西亚外债占GDP的比值约为50%;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经济体外债负担已明显下降。
韩国、泰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因为通胀率低且经常账户为盈余状态,对货币疲软的容忍度更高,因此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本轮强美元持续,那么后续亚洲各央行对汇率干预的操作可能依旧延续今年上半年的逻辑。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