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济参考报

3周前

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质效,将有利于催化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日前,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电博会以“绿色领航 数链未来”为主题,覆盖智慧家庭、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智慧出行、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汇聚众多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企业和前沿技术。图为参观者在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的低空经济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过程中具有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随着金融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同向发力、提质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金融是催化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速发展都与生产力的进步和变革息息相关。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格局快速重构,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内涵的新型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将引领我国生产力实现进阶与跃升,进入全新的生产时代。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属于新型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质效,将有利于催化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通过科技金融助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通过绿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含“绿”量,通过普惠金融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养老金融助力提升劳动者福祉,通过数字金融提升金融行业自身生产力。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牵引支撑下,能有效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不断演进,助力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金融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性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金融通过多种手段将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传统要素和新型要素充分整合融通并进行跨期配置,统筹协调市场主体相互交错的资金需求与现金流收益,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所需要素投入提供有力支撑,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更为高效的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以绿色金融擦亮新质生产力绿色新底色。新质生产力天然具有绿色本质属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对绿色资产实行差异化定价,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含量更高、更为节能减排的劳动资料倾斜,不断丰富劳动对象的绿色形态,改变原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支持绿色科技的迭代创新,持续拓展新的生产边界和空间。

以普惠金融润泽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新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基本路径。产业链上下游拥有众多中小微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通常较难获得金融要素,普惠金融通过技术等手段有效解除要素获取不均等对生产力的束缚,将金融要素供给广泛延伸至服务网络的毛细血管,使更多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广大民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以养老金融增进新质生产力劳动者新福祉。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通过养老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稳定劳动参与率,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高素质创新人才大量创造性、高科技、智能化的劳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产力的重大跃迁。

以数字金融打造金融新质生产力新形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动产业基础的数字化、智能化。数字金融基于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突破传统金融在服务、效率、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瓶颈,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优化配置,延伸产业链条、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效率,形成金融领域自身新质生产力。

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做优科技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通过贴息、税收优惠、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倾斜,探索建立与科技创新周期相匹配的长周期绩效考核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风险补偿政策,适当提高金融机构投向中小微科技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各级政府部门对符合尽职免责条件和行业规律的科技企业风险项目给予一定比例补偿。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定制化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全链条接力式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效打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做优绿色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外部性内部化作用。加强政策协同衔接,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央地之间在绿色项目认定、激励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在财政贴息、风险损失补偿、绿色担保等方面给予绿色金融更多政策便利,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丰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加力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加大向能源保供和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绿色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研发更多标志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绿色金融的覆盖面、满意度。强化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政府部门牵头搭建相关数据平台,推进与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对接,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金融业务碳减排量的计量、核算、检测、核查,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做优普惠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助推器稳定器作用。立足产业体系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建立多要素协同、多主体联动机制,提升普惠金融触达率和可得性,发挥产业链“链长”企业增信效应,更广范围打破信息阻滞导致的壁垒,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水平。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充分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国有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大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完善信用评估体系,精准识别各类风险,提升相关风险的预见、应对和处置能力,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做精养老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增强保障能力作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政策,持续夯实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拓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作用,强化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吸引更多人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适时推广到全国,提升个人养老金产品回报率水平。提升金融机构养老金融服务水平,为广大民众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理财、保险、基金等养老金产品,将优质资源配置到养老金融业务上,改善服务体验,弥合数字鸿沟,营造有温度有态度的暖心养老金融服务,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引导养老资金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养老资金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养老资金提供丰厚回报,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做优数字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要素效率倍增作用。加强数据能力建设,金融管理部门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迭代,打造具有竞争力、商业可持续的金融领域科技产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强化数据安全及治理,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合规开展数据收集和使用,运用技术手段严防数据隐私泄露、数据篡改与不当使用,依法依规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强化数字金融内控和监管,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规范管理,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提高合规内控要求,完善风险监管与防控机制,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各类风险。

(作者系国网英大集团金融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质效,将有利于催化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日前,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电博会以“绿色领航 数链未来”为主题,覆盖智慧家庭、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智慧出行、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汇聚众多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企业和前沿技术。图为参观者在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的低空经济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过程中具有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随着金融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同向发力、提质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金融是催化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速发展都与生产力的进步和变革息息相关。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格局快速重构,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内涵的新型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将引领我国生产力实现进阶与跃升,进入全新的生产时代。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属于新型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质效,将有利于催化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通过科技金融助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通过绿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含“绿”量,通过普惠金融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养老金融助力提升劳动者福祉,通过数字金融提升金融行业自身生产力。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牵引支撑下,能有效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不断演进,助力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金融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性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金融通过多种手段将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传统要素和新型要素充分整合融通并进行跨期配置,统筹协调市场主体相互交错的资金需求与现金流收益,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所需要素投入提供有力支撑,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更为高效的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以绿色金融擦亮新质生产力绿色新底色。新质生产力天然具有绿色本质属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对绿色资产实行差异化定价,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含量更高、更为节能减排的劳动资料倾斜,不断丰富劳动对象的绿色形态,改变原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支持绿色科技的迭代创新,持续拓展新的生产边界和空间。

以普惠金融润泽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新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基本路径。产业链上下游拥有众多中小微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通常较难获得金融要素,普惠金融通过技术等手段有效解除要素获取不均等对生产力的束缚,将金融要素供给广泛延伸至服务网络的毛细血管,使更多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广大民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以养老金融增进新质生产力劳动者新福祉。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通过养老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稳定劳动参与率,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高素质创新人才大量创造性、高科技、智能化的劳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产力的重大跃迁。

以数字金融打造金融新质生产力新形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动产业基础的数字化、智能化。数字金融基于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突破传统金融在服务、效率、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瓶颈,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优化配置,延伸产业链条、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效率,形成金融领域自身新质生产力。

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做优科技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通过贴息、税收优惠、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倾斜,探索建立与科技创新周期相匹配的长周期绩效考核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风险补偿政策,适当提高金融机构投向中小微科技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各级政府部门对符合尽职免责条件和行业规律的科技企业风险项目给予一定比例补偿。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定制化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全链条接力式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效打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做优绿色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外部性内部化作用。加强政策协同衔接,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央地之间在绿色项目认定、激励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在财政贴息、风险损失补偿、绿色担保等方面给予绿色金融更多政策便利,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丰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加力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加大向能源保供和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绿色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研发更多标志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绿色金融的覆盖面、满意度。强化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政府部门牵头搭建相关数据平台,推进与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对接,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金融业务碳减排量的计量、核算、检测、核查,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做优普惠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助推器稳定器作用。立足产业体系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建立多要素协同、多主体联动机制,提升普惠金融触达率和可得性,发挥产业链“链长”企业增信效应,更广范围打破信息阻滞导致的壁垒,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水平。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充分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国有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大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完善信用评估体系,精准识别各类风险,提升相关风险的预见、应对和处置能力,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做精养老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增强保障能力作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政策,持续夯实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拓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作用,强化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吸引更多人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适时推广到全国,提升个人养老金产品回报率水平。提升金融机构养老金融服务水平,为广大民众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理财、保险、基金等养老金产品,将优质资源配置到养老金融业务上,改善服务体验,弥合数字鸿沟,营造有温度有态度的暖心养老金融服务,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引导养老资金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养老资金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养老资金提供丰厚回报,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做优数字金融大文章,更好发挥要素效率倍增作用。加强数据能力建设,金融管理部门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迭代,打造具有竞争力、商业可持续的金融领域科技产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强化数据安全及治理,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合规开展数据收集和使用,运用技术手段严防数据隐私泄露、数据篡改与不当使用,依法依规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强化数字金融内控和监管,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规范管理,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提高合规内控要求,完善风险监管与防控机制,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各类风险。

(作者系国网英大集团金融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