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芯片老兵创业,瞄准千亿新兴图像传感器芯片市场

创业邦

1个月前

传统的图像传感器只能负责图像采集,随后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本地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流程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延时,还导致了大量的功耗。...2023年6月犀灵视觉宣布推出的“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就是这一技术的具体实现。

公司全称:北京犀灵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创办时间:2021年6月
融资轮次:天使轮
产品/服务:机器视觉传感器
创始人:冉亮(创业邦星际营25期)
教育背景:上海大学物理系微电子专业
作者丨马文佩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犀灵视觉
2021年,在芯片行业打拼了17年的冉亮,决心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拥有物理与微电子专业背景,曾在Aptina等全球知名的图像传感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10年专注于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经验,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见解。正是这些深厚的积累,让冉亮敏锐地察觉到传统图像传感器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局限性,决定投身感、存、算一体智能视觉传感器的研发与市场开拓。
冉亮创立的犀灵视觉,致力于开发适应未来应用需求的智能视觉传感器,为机器人、具身智能、IoT、XR眼镜等新兴市场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创业初期,他和团队明确了一个目标:通过感、存、算一体化的技术革新,彻底颠覆传统图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实现机器视觉的更快处理和更精准控制。
用感、存、算一体技术
解决新兴应用领域痛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计算机视觉已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整个人工智能市场的49.6%。
计算机视觉这一细分市场,涵盖了自动驾驶、工业检测、安防监控、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图像传感器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拍照和成像等消费级市场,重视复原人眼所见的场景。然而,在机器人、无人机等需要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的应用中,成像质量并非唯一关键。机器更关注帧率、动态范围、功耗以及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这一需求上的落差,为新兴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冉亮选择的创业方向,就是这片被他称为“蓝海”的感、存、算一体视觉传感器市场。在这个领域,全球图像传感器芯片市场主要由索尼、三星、豪威、安森美等巨头主导,但随着智能设备对图像处理要求的提升,传统图像传感器已难以满足高速、低功耗和边缘AI处理的需求。中国本土的企业正在崛起,犀灵视觉便是其中的一员,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这些新兴应用领域的痛点。
2021年6月,犀灵视觉成立,并获得天使轮融资。冉亮带领团队,基于其多年的行业经验,提出了感、存、算一体这一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传统的图像传感器只能负责图像采集,随后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本地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流程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延时,还导致了大量的功耗。而感、存、算一体的传感器则在传感器内部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计算,避免了对外部处理器的依赖。
2023年6月犀灵视觉宣布推出的“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就是这一技术的具体实现。通过在单颗芯片内集成感知、存储与计算功能,“飞虹感知”能够在极短的延迟内处理图像数据,将其直接转化为控制信号。冉亮将这种技术称为“Pixel to Action”,即从像素到动作的实时响应。这一技术不仅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还显著降低了功耗,为新兴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种集成式的技术架构大大提升了图像处理的效率,使得传感器能够在“边缘的边缘”进行计算。与传统边缘计算相比,感、存、算一体的传感器位于系统的最前端,可以直接在传感器层面完成AI算法的处理,适用于对延时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性能卓越
赋能六大技术场景
“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凭借其集成感知、存储和计算功能,在多种新兴应用场景中展现了卓越的性能。冉亮表示,“特别是在机器人、无人机、IoT、具身智能等领域,犀灵的技术具备非常强的性能优势。”
“飞虹感知”芯片在以下六大技术场景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机器人视觉与手眼协同。
在机器人领域,视觉传感器是机器人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的核心部件之一。过去,传统图像传感器由于需要将数据传输到外部处理器进行计算,导致响应速度缓慢,无法满足机器人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需求。而“飞虹感知”通过在传感器内部进行计算处理,能够即时完成对视觉数据的分析并生成动作指令,从而显著提高了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和操作精度。
例如,在机器人手臂的应用中,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并立即将精确的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器。这在工业制造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在高速装配线、焊接机器人等对速度和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飞虹感知”芯片使得机器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进行操作,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是无人机视觉导航与自主决策场景。
无人机需要通过视觉系统实现环境感知、目标追踪和自主导航,尤其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要求传感器能够迅速处理大量图像数据并生成决策。传统的无人机视觉系统依赖于高功耗的外部处理单元,而这往往增加了飞行器的重量和能耗,限制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适应场景。
“飞虹感知”芯片通过感、存、算一体的集成架构,将所有图像处理任务集成在传感器内,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功耗,还实现了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无人机可以借助该技术实现自主路径规划、障碍物规避以及高速目标追踪,特别是在无人配送、环境监测和灾难救援等场景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三,是针对具身智能,“飞虹感知”芯片可以赋能新一代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是指通过将人工智能与物理设备相结合,使得设备可以在实际环境中感知、理解并做出决策。具身智能设备对视觉传感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它们不仅要捕捉外界环境的变化,还要立即做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人与设备的无缝互动。
“飞虹感知”芯片在具身智能设备中,通过实时处理视觉数据并生成控制指令,帮助这些设备快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例如,在人形机器人中,配备了“飞虹感知”传感器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周围的物体并迅速反应,无论是避开障碍物还是与人类互动,都表现得更加自然和智能化。这种应用还可扩展到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场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第四,是医疗领域的精准成像与自动对焦领域。
在医疗领域,内窥镜是需要精确成像的设备之一,尤其是在复杂的外科手术中,要求设备能够快速聚焦和实时呈现高清图像。“飞虹感知”芯片的低延时、高精度处理能力使得其成为理想的内窥镜传感器。通过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合作,犀灵视觉开发了一套基于感、存、算一体技术的内窥镜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对焦、精准成像,并为3D重建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一技术也为医疗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望在未来的手术机器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第五,是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应用领域。
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设备中,低功耗、高性能的视觉传感器是实现无缝互动的关键。传统的智能家居设备需要将视觉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延时和功耗问题严重限制了其用户体验。“飞虹感知”芯片凭借其极低的功耗和边缘AI处理能力,可以在设备本地进行实时的图像处理和环境感知,使得智能家居设备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智能灯具等能够快速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并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例如,门禁系统可以实现毫秒级的人脸识别与身份验证,智能灯具可以根据环境亮度和人的活动即时调节光线。
第六,AR/VR中的高速交互与空间感知领域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对视觉传感器的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在用户交互的场景中,视觉数据的处理速度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飞虹感知”芯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以及空间感知等任务,使得AR/VR设备能够更加流畅地响应用户的操作,避免延迟带来的不适感。这项技术在游戏、虚拟培训、远程会议等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构建技术优势
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冉亮表示:“犀灵选择的是传统图像传感器中的蓝海。”
犀灵视觉的“飞虹感知”芯片具备多个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些优势为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
首先,感、存、算一体架构的集成化设计让“飞虹感知”具备了更高的处理效率。
相比传统传感器需要依赖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飞虹感知”能够直接在传感器内部完成AI算法的计算,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时。
其次,集成化的设计显著降低了功耗,尤其适合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无人机、机器人和IoT设备。传统的图像传感器通常会因为高频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导致高功耗,而“飞虹感知”通过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内部优化,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总能耗。
此外,“飞虹感知”的高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将任意AI模型写入传感器,并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调整和升级。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芯片具备了高度的可扩展性,还使得其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
加大研发
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随着计算机视觉市场的快速扩展,犀灵视觉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公司已经与多家领先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许多客户正在评估并开发基于“飞虹感知”芯片的解决方案。这些客户来自机器人、无人机、IoT、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他们对高效、低延时的智能视觉传感器有着强烈需求。犀灵视觉的芯片凭借其高度集成的架构和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客户的积极反馈,目前已有部分客户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2023年,犀灵视觉的“飞虹感知”芯片成功实现了小批量供货,并实现了一定的营收。随着更多客户解决方案的完成与落地,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显著的增长。基于当前的客户订单和技术方案开发进度,犀灵视觉预计2025年营收将大幅增长,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规模化应用,2026年公司的营收有望达到5000万到6000万人民币,逐步实现盈亏平衡并进入盈利期。
未来几年,犀灵视觉将继续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各自领域内提升产品性能。同时,犀灵视觉也将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芯片的分辨率、缩小芯片面积,并采用更先进的堆栈式工艺,提升产品的算力和集成度,以满足更多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公司计划继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前沿的探索与创新。例如,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的“仿生眼”项目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将在医疗领域的人体内窥镜和机器人视觉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犀灵视觉还将积极开拓AR/VR、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视觉传感器技术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落地。
犀灵视觉的目标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成为全球智能视觉传感器市场的领先企业。在未来的几年里,公司将在多个新兴市场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实现盈利,更将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传统的图像传感器只能负责图像采集,随后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本地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流程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延时,还导致了大量的功耗。...2023年6月犀灵视觉宣布推出的“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就是这一技术的具体实现。

公司全称:北京犀灵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创办时间:2021年6月
融资轮次:天使轮
产品/服务:机器视觉传感器
创始人:冉亮(创业邦星际营25期)
教育背景:上海大学物理系微电子专业
作者丨马文佩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犀灵视觉
2021年,在芯片行业打拼了17年的冉亮,决心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拥有物理与微电子专业背景,曾在Aptina等全球知名的图像传感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10年专注于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经验,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见解。正是这些深厚的积累,让冉亮敏锐地察觉到传统图像传感器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局限性,决定投身感、存、算一体智能视觉传感器的研发与市场开拓。
冉亮创立的犀灵视觉,致力于开发适应未来应用需求的智能视觉传感器,为机器人、具身智能、IoT、XR眼镜等新兴市场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创业初期,他和团队明确了一个目标:通过感、存、算一体化的技术革新,彻底颠覆传统图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实现机器视觉的更快处理和更精准控制。
用感、存、算一体技术
解决新兴应用领域痛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计算机视觉已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整个人工智能市场的49.6%。
计算机视觉这一细分市场,涵盖了自动驾驶、工业检测、安防监控、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图像传感器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拍照和成像等消费级市场,重视复原人眼所见的场景。然而,在机器人、无人机等需要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的应用中,成像质量并非唯一关键。机器更关注帧率、动态范围、功耗以及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这一需求上的落差,为新兴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冉亮选择的创业方向,就是这片被他称为“蓝海”的感、存、算一体视觉传感器市场。在这个领域,全球图像传感器芯片市场主要由索尼、三星、豪威、安森美等巨头主导,但随着智能设备对图像处理要求的提升,传统图像传感器已难以满足高速、低功耗和边缘AI处理的需求。中国本土的企业正在崛起,犀灵视觉便是其中的一员,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这些新兴应用领域的痛点。
2021年6月,犀灵视觉成立,并获得天使轮融资。冉亮带领团队,基于其多年的行业经验,提出了感、存、算一体这一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传统的图像传感器只能负责图像采集,随后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本地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流程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延时,还导致了大量的功耗。而感、存、算一体的传感器则在传感器内部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计算,避免了对外部处理器的依赖。
2023年6月犀灵视觉宣布推出的“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就是这一技术的具体实现。通过在单颗芯片内集成感知、存储与计算功能,“飞虹感知”能够在极短的延迟内处理图像数据,将其直接转化为控制信号。冉亮将这种技术称为“Pixel to Action”,即从像素到动作的实时响应。这一技术不仅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还显著降低了功耗,为新兴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种集成式的技术架构大大提升了图像处理的效率,使得传感器能够在“边缘的边缘”进行计算。与传统边缘计算相比,感、存、算一体的传感器位于系统的最前端,可以直接在传感器层面完成AI算法的处理,适用于对延时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性能卓越
赋能六大技术场景
“飞虹感知”传感器芯片凭借其集成感知、存储和计算功能,在多种新兴应用场景中展现了卓越的性能。冉亮表示,“特别是在机器人、无人机、IoT、具身智能等领域,犀灵的技术具备非常强的性能优势。”
“飞虹感知”芯片在以下六大技术场景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机器人视觉与手眼协同。
在机器人领域,视觉传感器是机器人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的核心部件之一。过去,传统图像传感器由于需要将数据传输到外部处理器进行计算,导致响应速度缓慢,无法满足机器人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需求。而“飞虹感知”通过在传感器内部进行计算处理,能够即时完成对视觉数据的分析并生成动作指令,从而显著提高了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和操作精度。
例如,在机器人手臂的应用中,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并立即将精确的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器。这在工业制造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在高速装配线、焊接机器人等对速度和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飞虹感知”芯片使得机器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进行操作,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是无人机视觉导航与自主决策场景。
无人机需要通过视觉系统实现环境感知、目标追踪和自主导航,尤其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要求传感器能够迅速处理大量图像数据并生成决策。传统的无人机视觉系统依赖于高功耗的外部处理单元,而这往往增加了飞行器的重量和能耗,限制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适应场景。
“飞虹感知”芯片通过感、存、算一体的集成架构,将所有图像处理任务集成在传感器内,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功耗,还实现了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无人机可以借助该技术实现自主路径规划、障碍物规避以及高速目标追踪,特别是在无人配送、环境监测和灾难救援等场景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三,是针对具身智能,“飞虹感知”芯片可以赋能新一代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是指通过将人工智能与物理设备相结合,使得设备可以在实际环境中感知、理解并做出决策。具身智能设备对视觉传感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它们不仅要捕捉外界环境的变化,还要立即做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人与设备的无缝互动。
“飞虹感知”芯片在具身智能设备中,通过实时处理视觉数据并生成控制指令,帮助这些设备快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例如,在人形机器人中,配备了“飞虹感知”传感器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周围的物体并迅速反应,无论是避开障碍物还是与人类互动,都表现得更加自然和智能化。这种应用还可扩展到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场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第四,是医疗领域的精准成像与自动对焦领域。
在医疗领域,内窥镜是需要精确成像的设备之一,尤其是在复杂的外科手术中,要求设备能够快速聚焦和实时呈现高清图像。“飞虹感知”芯片的低延时、高精度处理能力使得其成为理想的内窥镜传感器。通过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合作,犀灵视觉开发了一套基于感、存、算一体技术的内窥镜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对焦、精准成像,并为3D重建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一技术也为医疗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望在未来的手术机器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第五,是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应用领域。
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设备中,低功耗、高性能的视觉传感器是实现无缝互动的关键。传统的智能家居设备需要将视觉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延时和功耗问题严重限制了其用户体验。“飞虹感知”芯片凭借其极低的功耗和边缘AI处理能力,可以在设备本地进行实时的图像处理和环境感知,使得智能家居设备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智能灯具等能够快速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并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例如,门禁系统可以实现毫秒级的人脸识别与身份验证,智能灯具可以根据环境亮度和人的活动即时调节光线。
第六,AR/VR中的高速交互与空间感知领域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对视觉传感器的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在用户交互的场景中,视觉数据的处理速度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飞虹感知”芯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以及空间感知等任务,使得AR/VR设备能够更加流畅地响应用户的操作,避免延迟带来的不适感。这项技术在游戏、虚拟培训、远程会议等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构建技术优势
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冉亮表示:“犀灵选择的是传统图像传感器中的蓝海。”
犀灵视觉的“飞虹感知”芯片具备多个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些优势为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
首先,感、存、算一体架构的集成化设计让“飞虹感知”具备了更高的处理效率。
相比传统传感器需要依赖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飞虹感知”能够直接在传感器内部完成AI算法的计算,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时。
其次,集成化的设计显著降低了功耗,尤其适合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无人机、机器人和IoT设备。传统的图像传感器通常会因为高频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导致高功耗,而“飞虹感知”通过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内部优化,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总能耗。
此外,“飞虹感知”的高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将任意AI模型写入传感器,并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调整和升级。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芯片具备了高度的可扩展性,还使得其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
加大研发
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随着计算机视觉市场的快速扩展,犀灵视觉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公司已经与多家领先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许多客户正在评估并开发基于“飞虹感知”芯片的解决方案。这些客户来自机器人、无人机、IoT、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他们对高效、低延时的智能视觉传感器有着强烈需求。犀灵视觉的芯片凭借其高度集成的架构和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客户的积极反馈,目前已有部分客户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2023年,犀灵视觉的“飞虹感知”芯片成功实现了小批量供货,并实现了一定的营收。随着更多客户解决方案的完成与落地,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显著的增长。基于当前的客户订单和技术方案开发进度,犀灵视觉预计2025年营收将大幅增长,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规模化应用,2026年公司的营收有望达到5000万到6000万人民币,逐步实现盈亏平衡并进入盈利期。
未来几年,犀灵视觉将继续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各自领域内提升产品性能。同时,犀灵视觉也将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芯片的分辨率、缩小芯片面积,并采用更先进的堆栈式工艺,提升产品的算力和集成度,以满足更多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公司计划继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前沿的探索与创新。例如,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的“仿生眼”项目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将在医疗领域的人体内窥镜和机器人视觉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犀灵视觉还将积极开拓AR/VR、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视觉传感器技术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落地。
犀灵视觉的目标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成为全球智能视觉传感器市场的领先企业。在未来的几年里,公司将在多个新兴市场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实现盈利,更将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