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众生相:谁最重视中国市场?

智车科技

2周前

阿斯利康都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MNC,重磅药物均能较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最高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到总营收的20%以上。...可以说,诺华并不缺少爆款药物,只是缺乏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研究医药产业,MNC(跨国大药企)是无法规避的行业坐标系。

尽管我国医药产业这些年持续发展,但在很多细分领域却依然依赖于MNC。在前段时间披露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2023年卫生总费用为9.06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7.2%。其中,个人卫生支出达2.48万亿元,占总卫生费用的27.3%。或许大家对于这样一个数据并没有太多认知,但如果我们进一步细化,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图: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经过全面复盘MNC财报后,共有9家MNC制药公司披露了中国区经营数据,合计中国区营收达313.98亿美元,约合2221.79亿元,这还没有计算医疗器械的MNC公司。

由于MNC的产品大多是自费产品,因此这部分费用多出自个人卫生支出,仅9家头部MNC制药公司中国区营收占比就达到中国个人卫生支出的近10%。

大家应该知道,个人卫生支出中不仅包含创新药、疫苗等支出,也包括住院费、检查费、仿制药、中药等其他费用,因此头部MNC中国区10%的占比其实已经很高了。这样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MNC极为重视的必争之地,但另一方面也揭示国产创新药依然任重道远。

基于此,各家MNC公司对于中国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谁家又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呢?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全面复盘了过往六年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解读。

01鸟瞰全局

经过系统复盘,所有以制药为主业的MNC中,共有9家公司披露了中国区的营收数据,分别是:默沙东、阿斯利康、拜耳、罗氏、诺华、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艾伯维。(营收全部统一为美元口径)

图:MNC中国区营收数据,来源:锦缎研究院

以整体来看,这九家公司中国区的营收总和呈显著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72.99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13.9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12.5%。尤其是2018—2021年中,九家MNC的营收增速更是一度高达18.6%。

从企业营收全局分析,阿斯利康、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占比较高,均突破了10%;拜耳、诺华、诺和诺德、赛诺菲、罗氏占比均在6%~7%之间,而礼来、艾伯维占比较低,分别为4.5%和1.7%。

图:MNC中国区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来源:锦缎研究院

接下来,我们就全面挨家分析一下九家MNC中国区业务的营收变化趋势及战略规划。

02阿斯利康

一直以来,阿斯利康都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MNC,重磅药物均能较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最高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到总营收的20%以上。

不过,从2021年开始,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逐渐开始进入瓶颈期,不仅营收总量停滞不前,而且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更是持续下降至12.8%。

图:阿斯利康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之所以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占比下降,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之前的大单品Pulmicort遭遇集采。Pulmicort隶属于布地奈德混悬液,主要用于哮喘治疗,在2020年之前布地奈德混悬液都是阿斯利康的独家产品,直至2020年2月正大天晴才拿下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国内首仿。

随着国内药企的入局,布地奈德混悬液在2021年开始全面集采,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集采之前,Pulmicort能够每年为阿斯利康带来60亿元左右的营收,而在集采之后这一数据惨遭腰斩。

但即使核心产品遭遇集采,可阿斯利康还是依靠创新药管线的持续上市填补空间。Tagrisso、Enhertu、Calquence、Forxiga等重量级产品先后入局国内市场,填补了Pulmicort下降所带来的空白。

03默沙东

默沙东绝对是过去几年中国区经营最好的MNC企业,不仅营收额由2018年的21.84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68.02亿美元,而且中国区营收占比也由5.2%翻倍至11.3%,显示出强大营收潜力。之所以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增速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PD-1标杆药物Keytruda(K药)和9价HPV疫苗Gardasil的连续放量。

图:默沙东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K药的强大自不用多提,其已经超越修美乐,成为2023年的全球新“药王”。过去几年中,默沙东始终将K药视为企业营收的基石,因此不断致力于适应症的拓展与药物联用。

虽然国产PD-1药物已经成为白菜价,但这却依然无法撼动K药的标杆地位。不过,随着康方生物依沃西“头对头”击败K药,默沙东中国区营收或将在未来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默沙东9价疫苗同样可能在短期内遭遇国产疫苗的挑战。因为是国内唯一获批的9价HPV疫苗,因此Gardasil曾经“一针难求”,可是随着万泰生物9价HPV疫苗进展的不断推进,Gardasil极有可能在明年遭遇严峻挑战。

两大核心产品都在国内遭遇挑战,默沙东中国区营收虽然增长势头喜人,但背后的隐忧却不可忽视。

04拜耳

对于拜耳来说,中国区是一块极为重要的市场,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长时间保持在8.5%左右。

图:拜耳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拜耳的核心药物为Eylea和Xarelto,虽然这两款药物依然是“药王”级产品,但却均开始遭遇“专利悬崖”危机,在2023年开始营收拐头向下。

核心产品的下滑带动拜耳营收在2023年录得520.43亿美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6.1%。除这两款核心药物外,拜耳几乎再没有全球营收突破十亿美元的重磅产品了。

在中国市场中,拜耳遭遇的危机更大。2023年拜耳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近15%,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跌破8%至7.6%。

迫于困境压力,拜耳在今年开启全面调整,大幅缩减管理人员,并推出了全新的DSO运营模式(动态的责任共担),旨在减少内部的等级制度,消除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拜耳中国区也有望引入DSO模式,这或将引起一阵“腥风血雨”。

05诺华

过去五年中,诺华是对中国区权重提升最高的MNC公司。在2018年的时候,诺华中国区仅占总营收4.4%,但至2023年中国区已经成为诺华营收增速最快的地区。

图:诺华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诺华虽然没有跟风布局PD-1和ADC药物,却拥有一大批营收突破10亿元的爆款药物。如心衰爆款药物Entresto(60亿美元)、IL-17A单抗Cosentyx(50亿美元)、IgE单抗Xolair(36亿美元),Revolade、Kesimpta、Kisqali、Lucentis、Tafinlar、Tasigna的营收也均在20亿美元左右。

除传统药物领域外,诺华还布局核药和小核酸药物,这些都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诺华并不缺少爆款药物,只是缺乏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随着中国区权重的提升,诺华中国区的营收增速显著提升,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提升至7.2%。在诺华全球营收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中国区是诺华为数不多的亮点。

06赛诺菲

这些年来,赛诺菲中国区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在全球营收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赛诺菲中国区占比已经下降至6.8%。

赛诺菲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区的爆款药物增速不及全球,再加上胰岛素内卷,疫苗也无绝对爆款,致使赛诺菲中国区营收整体并无明显增长。

图:赛诺菲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纵观赛诺菲产品结构,其拥有IL-4Rα单抗Dupixent这个百亿美元级的爆款,仅2023年就卖出了115.88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33.49%。然而在中国市场中,自免药物的销售却不及预期,不仅公司中国区营收没有提升,反而较2022年同比下滑6.8%。

对于赛诺菲而言,他们急需将Dupixent在海外市场的神奇表现复制到国内市场中,但这么做的难度却并不低,因为康诺亚IL-4Rα抑制剂司普奇拜单抗已经成功上市。

07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是全球这两年最火的两家药企之一,受益于GLP-1药物的大卖,其2023年营收已经较2018年实现翻番。

可是,诺和诺德中国区却并未展现出与全球市场相匹配的增速,尤其是最近三年几乎陷入滞涨之中,这也使得公司中国区营收下降至7.2%,创2018年以来的新低。

图:诺和诺德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当然,诺和诺德中国区营收占比下降与胰岛素的集采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全球大卖的减肥神药GLP-1并未第一时间传导至国内,其增速远远落后于全球。

曾经,中国区是诺和诺德很重视的一个市场,但如今随着GLP-1的爆火,中国区的权重正显而易见地降低。

08罗氏

罗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曾经的爆款单抗们,不过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密集获批,严重冲击了罗氏国内市场的销售。Herceptin、Avastin、Rituxan曾经都是全球70亿美元级别的产品,而如今他们全球的营收也不过仅有10多亿美元。

图:罗氏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受此影响,罗氏近三年中国区营收连续下降,由2021年的38.17亿美元下降至33.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由7.3%下降至6.4%。

不过,罗氏对于中国市场还是较为关注的,最近其就以8.5亿美元预付款的价格,拿下了锐格医药下一代CDK抑制剂的海外权益。

09礼来

礼来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其市值已经接近9000亿美元,但其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却并不积极。

整个2023年,礼来全球市场录得营收341.24亿美元,但其中国市场却收获15.4亿美元,仅占总营收的4.5%。

信达生物PD-1药物信迪利单抗的中国商业化权益是交给礼来的,但即使加上信迪利单抗也才仅有这么少的营收,可见礼来中国区的权重并不高。

图:礼来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纵观产品线,礼来不仅拥有GLP-1这样的大爆款,其阿尔兹海默症药物donanemab也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此外,厉害还拥有Verzenio、Taltz这样的20亿美元级别的药物,其本应在中国市场有更多的发展。

但很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或许对于现在的礼来来说,中国区业务属于“食之无味”。

10艾伯维

过往6年艾伯维中国区业务表现亮眼,在2018年时中国区业务营收仅为1.52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已经增长到9.5亿美元。

可从整体看,艾伯维全球营收超过500亿美元,而中国的营收即使大幅增长也仅占总营收的1.7%,可见公司并未充分重视中国市场。

图:艾伯维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不过,这种情况或许正在悄然生变。去年4月初,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突然离职。对于欧思朗的离开,行业普遍观点都是较为意外。欧思朗已经在艾伯维中国工作十年,早在2013年艾伯维从雅培拆分的时候,欧思朗就加入艾伯维担任中国区总裁,其一直都是艾伯维中国的实际领导人。

接任欧思朗出任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的是拥有25年医药行业工作经验的董莉君,她曾担任罗欣药业中国首席运营官,成功地重构了公司的商业化运营团队。

从艾伯维中国“话事人”更替的动向看,艾伯维显然是希望从中国区获得更多的业绩增长,毕竟艾伯维在自免和血液瘤领域都是拥有超强竞争力的。

原文标题 : MNC众生相:谁最重视中国市场?

阿斯利康都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MNC,重磅药物均能较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最高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到总营收的20%以上。...可以说,诺华并不缺少爆款药物,只是缺乏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研究医药产业,MNC(跨国大药企)是无法规避的行业坐标系。

尽管我国医药产业这些年持续发展,但在很多细分领域却依然依赖于MNC。在前段时间披露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2023年卫生总费用为9.06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7.2%。其中,个人卫生支出达2.48万亿元,占总卫生费用的27.3%。或许大家对于这样一个数据并没有太多认知,但如果我们进一步细化,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图: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经过全面复盘MNC财报后,共有9家MNC制药公司披露了中国区经营数据,合计中国区营收达313.98亿美元,约合2221.79亿元,这还没有计算医疗器械的MNC公司。

由于MNC的产品大多是自费产品,因此这部分费用多出自个人卫生支出,仅9家头部MNC制药公司中国区营收占比就达到中国个人卫生支出的近10%。

大家应该知道,个人卫生支出中不仅包含创新药、疫苗等支出,也包括住院费、检查费、仿制药、中药等其他费用,因此头部MNC中国区10%的占比其实已经很高了。这样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MNC极为重视的必争之地,但另一方面也揭示国产创新药依然任重道远。

基于此,各家MNC公司对于中国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谁家又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呢?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全面复盘了过往六年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解读。

01鸟瞰全局

经过系统复盘,所有以制药为主业的MNC中,共有9家公司披露了中国区的营收数据,分别是:默沙东、阿斯利康、拜耳、罗氏、诺华、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艾伯维。(营收全部统一为美元口径)

图:MNC中国区营收数据,来源:锦缎研究院

以整体来看,这九家公司中国区的营收总和呈显著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72.99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13.9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12.5%。尤其是2018—2021年中,九家MNC的营收增速更是一度高达18.6%。

从企业营收全局分析,阿斯利康、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占比较高,均突破了10%;拜耳、诺华、诺和诺德、赛诺菲、罗氏占比均在6%~7%之间,而礼来、艾伯维占比较低,分别为4.5%和1.7%。

图:MNC中国区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来源:锦缎研究院

接下来,我们就全面挨家分析一下九家MNC中国区业务的营收变化趋势及战略规划。

02阿斯利康

一直以来,阿斯利康都是最重视中国市场的MNC,重磅药物均能较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最高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到总营收的20%以上。

不过,从2021年开始,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逐渐开始进入瓶颈期,不仅营收总量停滞不前,而且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更是持续下降至12.8%。

图:阿斯利康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之所以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占比下降,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之前的大单品Pulmicort遭遇集采。Pulmicort隶属于布地奈德混悬液,主要用于哮喘治疗,在2020年之前布地奈德混悬液都是阿斯利康的独家产品,直至2020年2月正大天晴才拿下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国内首仿。

随着国内药企的入局,布地奈德混悬液在2021年开始全面集采,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集采之前,Pulmicort能够每年为阿斯利康带来60亿元左右的营收,而在集采之后这一数据惨遭腰斩。

但即使核心产品遭遇集采,可阿斯利康还是依靠创新药管线的持续上市填补空间。Tagrisso、Enhertu、Calquence、Forxiga等重量级产品先后入局国内市场,填补了Pulmicort下降所带来的空白。

03默沙东

默沙东绝对是过去几年中国区经营最好的MNC企业,不仅营收额由2018年的21.84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68.02亿美元,而且中国区营收占比也由5.2%翻倍至11.3%,显示出强大营收潜力。之所以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增速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PD-1标杆药物Keytruda(K药)和9价HPV疫苗Gardasil的连续放量。

图:默沙东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K药的强大自不用多提,其已经超越修美乐,成为2023年的全球新“药王”。过去几年中,默沙东始终将K药视为企业营收的基石,因此不断致力于适应症的拓展与药物联用。

虽然国产PD-1药物已经成为白菜价,但这却依然无法撼动K药的标杆地位。不过,随着康方生物依沃西“头对头”击败K药,默沙东中国区营收或将在未来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默沙东9价疫苗同样可能在短期内遭遇国产疫苗的挑战。因为是国内唯一获批的9价HPV疫苗,因此Gardasil曾经“一针难求”,可是随着万泰生物9价HPV疫苗进展的不断推进,Gardasil极有可能在明年遭遇严峻挑战。

两大核心产品都在国内遭遇挑战,默沙东中国区营收虽然增长势头喜人,但背后的隐忧却不可忽视。

04拜耳

对于拜耳来说,中国区是一块极为重要的市场,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长时间保持在8.5%左右。

图:拜耳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拜耳的核心药物为Eylea和Xarelto,虽然这两款药物依然是“药王”级产品,但却均开始遭遇“专利悬崖”危机,在2023年开始营收拐头向下。

核心产品的下滑带动拜耳营收在2023年录得520.43亿美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6.1%。除这两款核心药物外,拜耳几乎再没有全球营收突破十亿美元的重磅产品了。

在中国市场中,拜耳遭遇的危机更大。2023年拜耳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近15%,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跌破8%至7.6%。

迫于困境压力,拜耳在今年开启全面调整,大幅缩减管理人员,并推出了全新的DSO运营模式(动态的责任共担),旨在减少内部的等级制度,消除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拜耳中国区也有望引入DSO模式,这或将引起一阵“腥风血雨”。

05诺华

过去五年中,诺华是对中国区权重提升最高的MNC公司。在2018年的时候,诺华中国区仅占总营收4.4%,但至2023年中国区已经成为诺华营收增速最快的地区。

图:诺华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诺华虽然没有跟风布局PD-1和ADC药物,却拥有一大批营收突破10亿元的爆款药物。如心衰爆款药物Entresto(60亿美元)、IL-17A单抗Cosentyx(50亿美元)、IgE单抗Xolair(36亿美元),Revolade、Kesimpta、Kisqali、Lucentis、Tafinlar、Tasigna的营收也均在20亿美元左右。

除传统药物领域外,诺华还布局核药和小核酸药物,这些都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诺华并不缺少爆款药物,只是缺乏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随着中国区权重的提升,诺华中国区的营收增速显著提升,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提升至7.2%。在诺华全球营收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中国区是诺华为数不多的亮点。

06赛诺菲

这些年来,赛诺菲中国区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在全球营收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赛诺菲中国区占比已经下降至6.8%。

赛诺菲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区的爆款药物增速不及全球,再加上胰岛素内卷,疫苗也无绝对爆款,致使赛诺菲中国区营收整体并无明显增长。

图:赛诺菲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纵观赛诺菲产品结构,其拥有IL-4Rα单抗Dupixent这个百亿美元级的爆款,仅2023年就卖出了115.88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33.49%。然而在中国市场中,自免药物的销售却不及预期,不仅公司中国区营收没有提升,反而较2022年同比下滑6.8%。

对于赛诺菲而言,他们急需将Dupixent在海外市场的神奇表现复制到国内市场中,但这么做的难度却并不低,因为康诺亚IL-4Rα抑制剂司普奇拜单抗已经成功上市。

07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是全球这两年最火的两家药企之一,受益于GLP-1药物的大卖,其2023年营收已经较2018年实现翻番。

可是,诺和诺德中国区却并未展现出与全球市场相匹配的增速,尤其是最近三年几乎陷入滞涨之中,这也使得公司中国区营收下降至7.2%,创2018年以来的新低。

图:诺和诺德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当然,诺和诺德中国区营收占比下降与胰岛素的集采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全球大卖的减肥神药GLP-1并未第一时间传导至国内,其增速远远落后于全球。

曾经,中国区是诺和诺德很重视的一个市场,但如今随着GLP-1的爆火,中国区的权重正显而易见地降低。

08罗氏

罗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曾经的爆款单抗们,不过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密集获批,严重冲击了罗氏国内市场的销售。Herceptin、Avastin、Rituxan曾经都是全球70亿美元级别的产品,而如今他们全球的营收也不过仅有10多亿美元。

图:罗氏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受此影响,罗氏近三年中国区营收连续下降,由2021年的38.17亿美元下降至33.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由7.3%下降至6.4%。

不过,罗氏对于中国市场还是较为关注的,最近其就以8.5亿美元预付款的价格,拿下了锐格医药下一代CDK抑制剂的海外权益。

09礼来

礼来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其市值已经接近9000亿美元,但其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却并不积极。

整个2023年,礼来全球市场录得营收341.24亿美元,但其中国市场却收获15.4亿美元,仅占总营收的4.5%。

信达生物PD-1药物信迪利单抗的中国商业化权益是交给礼来的,但即使加上信迪利单抗也才仅有这么少的营收,可见礼来中国区的权重并不高。

图:礼来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纵观产品线,礼来不仅拥有GLP-1这样的大爆款,其阿尔兹海默症药物donanemab也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此外,厉害还拥有Verzenio、Taltz这样的20亿美元级别的药物,其本应在中国市场有更多的发展。

但很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或许对于现在的礼来来说,中国区业务属于“食之无味”。

10艾伯维

过往6年艾伯维中国区业务表现亮眼,在2018年时中国区业务营收仅为1.52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已经增长到9.5亿美元。

可从整体看,艾伯维全球营收超过500亿美元,而中国的营收即使大幅增长也仅占总营收的1.7%,可见公司并未充分重视中国市场。

图:艾伯维中国区表现,来源:锦缎研究院

不过,这种情况或许正在悄然生变。去年4月初,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突然离职。对于欧思朗的离开,行业普遍观点都是较为意外。欧思朗已经在艾伯维中国工作十年,早在2013年艾伯维从雅培拆分的时候,欧思朗就加入艾伯维担任中国区总裁,其一直都是艾伯维中国的实际领导人。

接任欧思朗出任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的是拥有25年医药行业工作经验的董莉君,她曾担任罗欣药业中国首席运营官,成功地重构了公司的商业化运营团队。

从艾伯维中国“话事人”更替的动向看,艾伯维显然是希望从中国区获得更多的业绩增长,毕竟艾伯维在自免和血液瘤领域都是拥有超强竞争力的。

原文标题 : MNC众生相:谁最重视中国市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