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蔡天泽)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要通过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等措施,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充分说明了产业工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大国工匠的发展需要更充分的就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全面好转,在这些因素的支持下,才能够让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有用武之地,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向工匠成长的岗位比较快的,比较多的,增加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据猎聘大数据测算的人才紧缺指数,截至2023年2月,我国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处于人才相对紧缺的状态,其中人才最紧缺的是智能制造,人才紧缺指数为6.35。
《意见》提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为此,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等行动,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
为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发挥主力军作用,《意见》还要求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大量支撑生产基本运转的一线工人。产业工人既是生产制造领域的主体力量,也处在生产创新环节的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同时,他认为,一方面,当前我国一线工人紧缺的现象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高端技能工人缺口明显。《意见》出台后,未来有望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创新积极性,加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立群指出,产业工人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对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改革十分重要,实体经济要做大做强,需要一支由大国工匠组成的大规模产业工人队伍,要提倡劳动光荣,技术宝贵的观念,把整个产业工人的队伍做大做优做强。”
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意见》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还提出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措施。
刘晨认为,当前,国内产业工人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社会地位仍有待提升,同时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作环境仍有待改善,年轻人普遍认为制造业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工作时间较长、管理严格苛刻。
“《意见》聚焦产业工人发展难点堵点,针对产业工人收入提升、服务保障、安全健康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等方面具体部署,有利于充分保障产业工人的经济收入和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刘晨说。
张立群指出,这项改革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企业家,也需要大量的工匠和高水平技术工人。“勤劳致富不仅仅是企业家创办企业致富,也包括工人认真学习和钻研技术,让自己的技术在制造方面发挥核心的关键的作用,从而获得高水平的薪酬,这也有助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包括企业家、公务员、教师等,也包括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致富,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张立群认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就业形势的改善和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全面好转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尽快扭转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改变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状态,为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转和就业形势好转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发展壮大。1978-2022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减少46.4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增加11.5和34.9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蔡天泽)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要通过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等措施,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充分说明了产业工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大国工匠的发展需要更充分的就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全面好转,在这些因素的支持下,才能够让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有用武之地,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向工匠成长的岗位比较快的,比较多的,增加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据猎聘大数据测算的人才紧缺指数,截至2023年2月,我国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处于人才相对紧缺的状态,其中人才最紧缺的是智能制造,人才紧缺指数为6.35。
《意见》提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为此,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等行动,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
为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发挥主力军作用,《意见》还要求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大量支撑生产基本运转的一线工人。产业工人既是生产制造领域的主体力量,也处在生产创新环节的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同时,他认为,一方面,当前我国一线工人紧缺的现象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高端技能工人缺口明显。《意见》出台后,未来有望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创新积极性,加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立群指出,产业工人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对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改革十分重要,实体经济要做大做强,需要一支由大国工匠组成的大规模产业工人队伍,要提倡劳动光荣,技术宝贵的观念,把整个产业工人的队伍做大做优做强。”
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意见》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还提出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措施。
刘晨认为,当前,国内产业工人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社会地位仍有待提升,同时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作环境仍有待改善,年轻人普遍认为制造业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工作时间较长、管理严格苛刻。
“《意见》聚焦产业工人发展难点堵点,针对产业工人收入提升、服务保障、安全健康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等方面具体部署,有利于充分保障产业工人的经济收入和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刘晨说。
张立群指出,这项改革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企业家,也需要大量的工匠和高水平技术工人。“勤劳致富不仅仅是企业家创办企业致富,也包括工人认真学习和钻研技术,让自己的技术在制造方面发挥核心的关键的作用,从而获得高水平的薪酬,这也有助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包括企业家、公务员、教师等,也包括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致富,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张立群认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就业形势的改善和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全面好转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尽快扭转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改变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状态,为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转和就业形势好转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发展壮大。1978-2022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减少46.4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增加11.5和34.9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