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新势力,赛力斯失去“华为溢价”

智车科技

4周前

如果华为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合作朋友圈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在减少。...且华为存在不走智选车模式的可能,如此赛力斯也将失去竞争力。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华为“溢价”消失的标志是,赛力斯股价从遥遥领先变成拖油瓶。

在长周期(3年以上)的资本市场表现上,赛力斯与比亚迪双骑绝尘,都涨了五六倍,其它新势力涨跌不一。

但在短周期(6个月以内)的资本市场表现上,赛力斯不给力,跑不过天花板迪王也就算了,和新势力也相差甚远。近6个月,赛力斯跌1%,小鹏、蔚来涨44.6%、25.8%。

赛力斯的华为溢价是如何消失的?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利润引擎有熄火风险。23年M9没上市前,赛力斯虽然也靠M7大卖,但亏了41亿,今年M9上市后,上半年净利润就赚了13.6亿。但M9后劲不足,已连续两月销量环比负增长。

2、华为给的增量到顶了。M9面向50万以上SUV,是区间销量冠军。但M9大卖没有使竞品销量萎缩。说明其用户集中在华为品牌粉丝+愿意掏50万元买车的人群中,但按销量走势,塞力斯这块市场接近到顶。

3、赛力斯吃完华为最大红利。赛力斯的价值来自华为智选车模式。如果华为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合作朋友圈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在减少。且华为存在不走智选车模式的可能,如此赛力斯也将失去竞争力。

/ 01 / 利润引擎M9遇瓶颈

赛力斯讲华为故事的阶段已经结束,以后的估值,就是根据销量兑现来按计算器算了。

估值逻辑切换的当口,赛力斯的销量有些后劲不足。

汽车销量95%以上,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自6月达到销量峰值后,之后都是环比下滑的状态。直到9月车市旺季来临,才扭转了销量下滑趋势。

同期,比亚迪、小鹏的销量都是一条上升曲线,没有过销量回调。

图片

更棘手的是,销量旺季没有使赛力斯核心产品M9销量有起色,9月M9销量15027量,环比下滑10.3%。

在新车型没出前,M9是投资人看好塞力斯的核心逻辑。

一来,M9是今年赛力斯的增长引擎,作为一款新车型,其销量占比已超过40%,过去几个月一直是驱动问界增长的主力。

二来,M9也是赛力斯的利润来源。M9是赛力斯高端车型,中起售价近50万元,满配型号近60万元,其毛利水平要比定位大众市场的M7、M5高不少。

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单个车型毛利率,但目前行业内对M9的毛利润率猜测基本集中在30%-40%。M5和M7毛利润水平大概只有15%。

财报也能反映出来,23年M9没上市前,赛力斯虽然也靠M7大卖,但亏了41亿,今年M9上市后,上半年净利润就赚了13.6亿。

如今,利润引擎M9销量下滑了,赛力斯的估值自然也跟着降。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M9刚上市的时候销量很迅猛,但后劲却不足呢?

/ 02 / 华为给的增量到顶了

回答M9销量后劲不足的问题,还要从华为给赛力斯提供的溢价说起?

如果和二、三线品牌对比,华为的溢价毫无疑问给了塞力斯更强的智能化能力。但要和一线的新势力对比,两者的智能化能力还拉不开差距,华为给赛力斯最大的溢价或许是品牌粉丝。

这点也可以从问界销量群体中体现出来。

问界M9所处的“指导价50~100万元的SUV”细分市场。上市后,月销量基本在1.5万辆以上,连续多月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这个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有主流新能源品牌缺位的原因,也有华为粉丝捧出来的原因。

在问界M9上市之后,曾有市场机构采访了一大批车主,其中有个调查结果——“如果没有问界M9,那么这些车主大概率也不会去买传统车企的豪华车产品”。

销量数据也佐证了这个结果。

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保时捷等传统车企,在“50~100万元SUV市场同比变化增长0.18%,说明问界M9并没有抢下其他品牌的份额。

换言之,M9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华为品牌粉丝+愿意掏50万元买车的人群+愿买增持式SUV的三重属性重叠人群中。

但考虑到50万SUV有限的市场(月销5万左右),以及还要满足华为粉丝的要求,M9群体不会太大。M9旺季出现销量下滑,就是用户群体遇瓶颈的体现。

当离开这个细分市场,问界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并不乐观。

比问界M9“低一档”的M7,已经从今年年初的月销3万,下跌到了如今的月销1万多。问界M5更惨,上市32个月以来,仅有一次月销量过万。

归根结底,赛力斯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销量不佳,主要是因为主流市场竞争更激烈,华为给的智能化溢价和一线品牌比起来,也没有明显优势。

比如,在和理想的竞争中,M7已经输给L6了,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拉大。

图片

当然,虽然有华为加持不一定打得过新势力,但肯定碾压二、三线品牌,赛力斯的身位也还可以。但赛力斯最大的危机也在这里。

/ 03 / 不管智选车有没有变数,赛力斯都走过了红利期

赛力斯价值的核心,来自华为“智选车”模式。

即华为不造车,不拥有工厂、交付中心和造车牌照,但华为会深入介入乃至主导一款车的设计、生产、发布、销售等关键环节。赛力斯的问界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产品。

智选车模式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始终存在疑问。

华为内部针对汽车业务一直有博弈。尤其是,HI路线和智选路线始终在激烈竞争。

智选车模式前面已经介绍过,HI模式相当于华为从台前向幕后退了一步,在这一模式下,华为为车企提供全面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企展开深度合作。

和HI模式相比,智选车模式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华为汽车业务竞争力会更强,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也更大。

缺点是,如果一直走智选车模式,华为面临越做越重的问题。

一是,华为与车企合作会有摩擦成本,既会提升车型开发周期,也会抬高生产成本。

二是,智选车模式下,由于合作车企大多为二三线品牌,其制造能力和一线相差较大,会拉低智选车竞争力。

享界S9是个例子,华为出品一向重客户体验,但享界出现了副驾驶空间不合理、第二排投影显示和观看体验差等问题。问题根源,是研发享界S9的车企,用的纯电轿车平台轴距明显过短。

想解决上面那些问题,华为只能越做越重。但这样机会拉低业务的利润率,也进一步加大了车企的不信任,离“新能源博世”的定位也越来越远。

所以完全退居幕后的HI模式,也始终被华为内部提及。前段时间,华为把问界商标卖给赛力斯,就加剧了市场对华为走HI模式的猜测。

虽然华为到底走哪种模式,自己也还举棋不定。但不管走哪种模式,赛力斯都度过了最好的时光。

如果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华为的合作朋友圈也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也在减少。

如果走HI模式,赛力斯更致命。一旦失去华为支持,赛力斯竞争力究竟如何?

现在就有答案参考。2023年3月,赛力斯发布自有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蓝电品牌共推出三款车型,分别为蓝电E5、蓝电E3和刚刚预售的蓝电E5 PLUS。

今年前9个月,蓝电E5累计销量为20310辆,比M9单月销量高不了多少。至于蓝电E3,今年前9个月总销量705辆。

只有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企业,才更有价值。

图片

原文标题 : 输给新势力,赛力斯失去“华为溢价”

如果华为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合作朋友圈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在减少。...且华为存在不走智选车模式的可能,如此赛力斯也将失去竞争力。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华为“溢价”消失的标志是,赛力斯股价从遥遥领先变成拖油瓶。

在长周期(3年以上)的资本市场表现上,赛力斯与比亚迪双骑绝尘,都涨了五六倍,其它新势力涨跌不一。

但在短周期(6个月以内)的资本市场表现上,赛力斯不给力,跑不过天花板迪王也就算了,和新势力也相差甚远。近6个月,赛力斯跌1%,小鹏、蔚来涨44.6%、25.8%。

赛力斯的华为溢价是如何消失的?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利润引擎有熄火风险。23年M9没上市前,赛力斯虽然也靠M7大卖,但亏了41亿,今年M9上市后,上半年净利润就赚了13.6亿。但M9后劲不足,已连续两月销量环比负增长。

2、华为给的增量到顶了。M9面向50万以上SUV,是区间销量冠军。但M9大卖没有使竞品销量萎缩。说明其用户集中在华为品牌粉丝+愿意掏50万元买车的人群中,但按销量走势,塞力斯这块市场接近到顶。

3、赛力斯吃完华为最大红利。赛力斯的价值来自华为智选车模式。如果华为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合作朋友圈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在减少。且华为存在不走智选车模式的可能,如此赛力斯也将失去竞争力。

/ 01 / 利润引擎M9遇瓶颈

赛力斯讲华为故事的阶段已经结束,以后的估值,就是根据销量兑现来按计算器算了。

估值逻辑切换的当口,赛力斯的销量有些后劲不足。

汽车销量95%以上,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自6月达到销量峰值后,之后都是环比下滑的状态。直到9月车市旺季来临,才扭转了销量下滑趋势。

同期,比亚迪、小鹏的销量都是一条上升曲线,没有过销量回调。

图片

更棘手的是,销量旺季没有使赛力斯核心产品M9销量有起色,9月M9销量15027量,环比下滑10.3%。

在新车型没出前,M9是投资人看好塞力斯的核心逻辑。

一来,M9是今年赛力斯的增长引擎,作为一款新车型,其销量占比已超过40%,过去几个月一直是驱动问界增长的主力。

二来,M9也是赛力斯的利润来源。M9是赛力斯高端车型,中起售价近50万元,满配型号近60万元,其毛利水平要比定位大众市场的M7、M5高不少。

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单个车型毛利率,但目前行业内对M9的毛利润率猜测基本集中在30%-40%。M5和M7毛利润水平大概只有15%。

财报也能反映出来,23年M9没上市前,赛力斯虽然也靠M7大卖,但亏了41亿,今年M9上市后,上半年净利润就赚了13.6亿。

如今,利润引擎M9销量下滑了,赛力斯的估值自然也跟着降。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M9刚上市的时候销量很迅猛,但后劲却不足呢?

/ 02 / 华为给的增量到顶了

回答M9销量后劲不足的问题,还要从华为给赛力斯提供的溢价说起?

如果和二、三线品牌对比,华为的溢价毫无疑问给了塞力斯更强的智能化能力。但要和一线的新势力对比,两者的智能化能力还拉不开差距,华为给赛力斯最大的溢价或许是品牌粉丝。

这点也可以从问界销量群体中体现出来。

问界M9所处的“指导价50~100万元的SUV”细分市场。上市后,月销量基本在1.5万辆以上,连续多月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这个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有主流新能源品牌缺位的原因,也有华为粉丝捧出来的原因。

在问界M9上市之后,曾有市场机构采访了一大批车主,其中有个调查结果——“如果没有问界M9,那么这些车主大概率也不会去买传统车企的豪华车产品”。

销量数据也佐证了这个结果。

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保时捷等传统车企,在“50~100万元SUV市场同比变化增长0.18%,说明问界M9并没有抢下其他品牌的份额。

换言之,M9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华为品牌粉丝+愿意掏50万元买车的人群+愿买增持式SUV的三重属性重叠人群中。

但考虑到50万SUV有限的市场(月销5万左右),以及还要满足华为粉丝的要求,M9群体不会太大。M9旺季出现销量下滑,就是用户群体遇瓶颈的体现。

当离开这个细分市场,问界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并不乐观。

比问界M9“低一档”的M7,已经从今年年初的月销3万,下跌到了如今的月销1万多。问界M5更惨,上市32个月以来,仅有一次月销量过万。

归根结底,赛力斯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销量不佳,主要是因为主流市场竞争更激烈,华为给的智能化溢价和一线品牌比起来,也没有明显优势。

比如,在和理想的竞争中,M7已经输给L6了,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拉大。

图片

当然,虽然有华为加持不一定打得过新势力,但肯定碾压二、三线品牌,赛力斯的身位也还可以。但赛力斯最大的危机也在这里。

/ 03 / 不管智选车有没有变数,赛力斯都走过了红利期

赛力斯价值的核心,来自华为“智选车”模式。

即华为不造车,不拥有工厂、交付中心和造车牌照,但华为会深入介入乃至主导一款车的设计、生产、发布、销售等关键环节。赛力斯的问界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产品。

智选车模式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始终存在疑问。

华为内部针对汽车业务一直有博弈。尤其是,HI路线和智选路线始终在激烈竞争。

智选车模式前面已经介绍过,HI模式相当于华为从台前向幕后退了一步,在这一模式下,华为为车企提供全面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企展开深度合作。

和HI模式相比,智选车模式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华为汽车业务竞争力会更强,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也更大。

缺点是,如果一直走智选车模式,华为面临越做越重的问题。

一是,华为与车企合作会有摩擦成本,既会提升车型开发周期,也会抬高生产成本。

二是,智选车模式下,由于合作车企大多为二三线品牌,其制造能力和一线相差较大,会拉低智选车竞争力。

享界S9是个例子,华为出品一向重客户体验,但享界出现了副驾驶空间不合理、第二排投影显示和观看体验差等问题。问题根源,是研发享界S9的车企,用的纯电轿车平台轴距明显过短。

想解决上面那些问题,华为只能越做越重。但这样机会拉低业务的利润率,也进一步加大了车企的不信任,离“新能源博世”的定位也越来越远。

所以完全退居幕后的HI模式,也始终被华为内部提及。前段时间,华为把问界商标卖给赛力斯,就加剧了市场对华为走HI模式的猜测。

虽然华为到底走哪种模式,自己也还举棋不定。但不管走哪种模式,赛力斯都度过了最好的时光。

如果继续走智选车模式,华为的合作朋友圈也在扩大,赛力斯的“华为稀缺性”也在减少。

如果走HI模式,赛力斯更致命。一旦失去华为支持,赛力斯竞争力究竟如何?

现在就有答案参考。2023年3月,赛力斯发布自有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蓝电品牌共推出三款车型,分别为蓝电E5、蓝电E3和刚刚预售的蓝电E5 PLUS。

今年前9个月,蓝电E5累计销量为20310辆,比M9单月销量高不了多少。至于蓝电E3,今年前9个月总销量705辆。

只有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企业,才更有价值。

图片

原文标题 : 输给新势力,赛力斯失去“华为溢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