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张千千、王艳刚)前段时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目前我国巨灾保险发展程度如何?如何持续提升巨灾保险保障水平?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巨灾保险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副司长陆玉华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灾害频发,巨灾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损失。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3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判断,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或将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因为极端灾害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复合性,即多种灾害并发,影响了多个系统;二是级联性,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进行传导。
与会专家认为,这对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提升巨灾保险保障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陆玉华介绍,目前我国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已初步确立,完善了顶层设计,扩大了试点范围,在推动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指导保险公司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灾害特点,为地方政府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风险保障方案。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近年来,保险行业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巨灾风险科技研究力度。“保险行业结合地区的风险特征,因地制宜设计一地一策的保险方案,研究开发覆盖不同风险类型的实赔型、指数型、综合型等多种巨灾保险产品,为各地提供更为全面、更加灵活的巨灾风险保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降彩石说。
降彩石表示,保险行业持续探索,推动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保障基本、兼顾差异的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以人保财险为例,截至今年6月,人保财险巨灾保险已覆盖94个地市,保障人口达到3.49亿人,在服务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兼中国再保险业务首席执行官尚卓博说,在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开展合作方面有许多很好的实例,在不同省份也开展了良好探索。
但同时,与会专家也认为,我国发展巨灾保险还任重道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约600亿美元,占比50%左右,而我国的保险赔付约占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0%。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表示,以地震为例,地震的重现期非常长,可达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们的资料积累时间只有几十年到百年左右。同时经济社会在高速变化,现有数据的有效性和完备性难以满足定量化的风险评估需求。
“要全面加强巨灾保险的前沿研究。”陆玉华说,下一步,要发挥巨灾保险共同体的数据优势,总结国际巨灾保险经验,根据中国的灾害风险特点,梳理各地试点经验,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理论。
同时,陆玉华建议,后续稳步推进地方试点,支持有意愿的地方政府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开展巨灾保险试点;不断完善风险分散渠道,鼓励国内再保险公司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借助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优势,利用全球再保险市场来分散风险;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保险+科技”新模式。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张千千、王艳刚)前段时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目前我国巨灾保险发展程度如何?如何持续提升巨灾保险保障水平?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巨灾保险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副司长陆玉华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灾害频发,巨灾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损失。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3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判断,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或将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因为极端灾害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复合性,即多种灾害并发,影响了多个系统;二是级联性,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进行传导。
与会专家认为,这对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提升巨灾保险保障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陆玉华介绍,目前我国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已初步确立,完善了顶层设计,扩大了试点范围,在推动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指导保险公司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灾害特点,为地方政府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风险保障方案。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近年来,保险行业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巨灾风险科技研究力度。“保险行业结合地区的风险特征,因地制宜设计一地一策的保险方案,研究开发覆盖不同风险类型的实赔型、指数型、综合型等多种巨灾保险产品,为各地提供更为全面、更加灵活的巨灾风险保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降彩石说。
降彩石表示,保险行业持续探索,推动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保障基本、兼顾差异的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以人保财险为例,截至今年6月,人保财险巨灾保险已覆盖94个地市,保障人口达到3.49亿人,在服务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兼中国再保险业务首席执行官尚卓博说,在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开展合作方面有许多很好的实例,在不同省份也开展了良好探索。
但同时,与会专家也认为,我国发展巨灾保险还任重道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约600亿美元,占比50%左右,而我国的保险赔付约占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0%。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表示,以地震为例,地震的重现期非常长,可达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们的资料积累时间只有几十年到百年左右。同时经济社会在高速变化,现有数据的有效性和完备性难以满足定量化的风险评估需求。
“要全面加强巨灾保险的前沿研究。”陆玉华说,下一步,要发挥巨灾保险共同体的数据优势,总结国际巨灾保险经验,根据中国的灾害风险特点,梳理各地试点经验,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理论。
同时,陆玉华建议,后续稳步推进地方试点,支持有意愿的地方政府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开展巨灾保险试点;不断完善风险分散渠道,鼓励国内再保险公司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借助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优势,利用全球再保险市场来分散风险;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保险+科技”新模式。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