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打工人神饮:低因咖啡
新周刊
4周前
蓝瓶、星巴克、皮爷、日本UCC、illy等品牌,早已推出过低因的咖啡豆、咖啡粉、冻干咖啡、挂耳咖啡、咖啡胶囊等预包装产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DT商业观察
(ID:DTcaijing
)
作者:林美汕@MICLIN000
编辑:张晨阳
低因咖啡,正在成为一部分“咖啡脑袋”的救星。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表示,自己喜欢喝咖啡,但对咖啡因不耐受。咖啡虽香,咖啡因却动辄就让自己“心突突跳”、“睁眼到天明”,吐槽“咖啡是下午4点喝的,人是凌晨4点疯的”。
然而新时代的牛马,不会戒掉咖啡,他们选择降低咖啡因含量。
一位咖啡爱好者表示,自己很喜欢咖啡的味道,但喝咖啡会心慌,如果换成低因的就没感觉了,这一切都指向——市场真的很需要低咖啡因的咖啡!
所谓低因咖啡,指的是用低因豆制作的咖啡,由于咖啡豆经过了特殊处理,咖啡因含量相比普通咖啡更低。
《DT商业观察》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低因咖啡是啥?它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到何种程度了?低因会是咖啡品牌下一个卷起来的风口吗?
“低因咖啡,治好了我的健康焦虑”
社交媒体上的吐槽不是个例。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人群在摄入相同咖啡因的情况下,身体反应不同,并且超过一半中国人对咖啡因的代谢偏慢。
2020年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和表型研究论文。论文称一个人对于咖啡因的耐受程度,和基因有关。
简单来说,在咖啡代谢能力方面,总共有三种基因类型的人:
AA型基因——咖啡因代谢较快;
AC型基因——咖啡因代谢能力较慢;
CC型基因——咖啡因代谢慢。
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不到40%的中国人的基因型是“AA型”。这意味着超过一半比例的中国人对咖啡因的代谢慢或者较慢,更容易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摄入咖啡因会不适,那直接不喝不就行了吗?但咖啡爱好者们未必这么想,有人习惯了往身体里注入咖啡因来保持清醒,也有人表示“吃饭不问用处”,喝咖啡不为提神只为过过嘴瘾
。
CBNData在2023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喝咖啡的原因中, 58%的人是为了提神醒脑,除此之外,有60%的人通过喝咖啡来放松舒缓,还有49%的人是因为喜欢咖啡的香味。
(图 / DT商业观察)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低因咖啡拯救了自己的健康焦虑——“今天刚喝了星巴克的低因,既能解决我的馋又不会心跳过快,爱死了”。
还有网友发明了“咖啡因敏感星人喝瑞幸”的方法,备注“浓缩减半”来减少咖啡因含量,或者自己整活儿,代价是牺牲一部分咖啡风味:
第一步: 点一杯拿铁备注不要放咖啡液(提前问一下店员可不可以做)
第二步: 加入自己带的低因咖啡粉
第三步:get一杯低因拿铁
“中产品牌”扎堆推出低因咖啡
事实上,低因咖啡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1903年,德国人Ludwig Roselius在运送咖啡时意外把咖啡豆浸入海水中,首次发现了脱咖啡因的方法。
在那之后,全球低因咖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蓝瓶、星巴克、皮爷、日本UCC、illy等品牌,早已推出过低因的咖啡豆、咖啡粉、冻干咖啡、挂耳咖啡、咖啡胶囊等预包装产品。
大家更有体感的,可能是近两年现制咖啡品牌们,在菜单中增加的“低因选项”,而价格和正常咖啡相同。
例如,在星巴克小程序中,多款饮品可以选择“低因浓缩”;在Peets皮爷咖啡小程序中,部分饮品可以选择用低因豆来制作;在蓝瓶咖啡小程序中,也有低因咖啡豆的选项。
(图 / 微信小程序)
此外,星巴克还针对低因需求,推出了“轻咖啡因系列”,从未经烘焙的阿拉比卡生豆中萃取出没有寻常咖啡烘焙味道的生咖精华,再混合不同水果元素,单杯咖啡因的含量只有同杯型美式的1/3。
品牌对于低因咖啡的尝试,一方面是想要圈定更多消费者,如上文提到的咖啡因敏感人群,甚至是孕妇、青少年等群体。
2023年6月,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针对美式、拿铁和“不止拿铁”三款咖啡提供低因选项。Tims天好咖啡市场与研发创新负责人赵霖表示:“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系列,主要是基于不同消费者的咖啡需求。”
另一方面,当咖啡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咖啡甚至成为了新的“水替”。低因咖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全天各个时间段,没有负担地喝咖啡。
根据美团数据,2023年咖啡外卖的下单时间,覆盖了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并且2021至2023年间,晚上6点至9点的咖啡订单出现了增长,夜间喝咖啡的趋势日益明显。
(图 / DT商业观察)
“穷鬼咖啡”没有卷进低因赛道
在现制咖啡的江湖,供给总是跑在需求的前面,品牌们往往在消费者还没有明确需求时,就快速推出新品,品牌的上新速度甚至比喝咖啡的速度还快。
然而,当中产咖啡品牌开始涉足低因咖啡领域,瑞幸、库迪却一反常态,没有跟上这个显而易见的消费趋势。
为什么卷生卷死的新消费们不出低因咖啡?
在小红书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热评第一写道:“真就是,这好像是国内咖啡基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赚钱首位,客户体验和黏性都不重要,所以我还是喝星巴克的频率比较高。”
的确,目前市面上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基本来自于“中产品牌”,整体价位偏向于中高档,而走平价路线的“穷鬼品牌”,还未卷进低因赛道。
具体来看,一杯355ml的星巴克低因美式,价格为27元;皮爷咖啡350ml的低因美式,价格为30元;在蓝瓶咖啡,一杯230ml的低因美式价格为32元。
在咖啡品牌争相撒券、降价的当下,对于喝惯了9.9元咖啡的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算不上平价。
(图 / DT商业观察)
实际上,对于瑞幸、库迪、Manner等平价品牌而言,成本的确是做低因咖啡的一个难点。
一方面,天然的低因咖啡豆比较稀有,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人工脱因实施起来较为复杂,咖啡品牌通常会和拥有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这当中也面临着成本问题。
当前市面上几种主流的脱因方法,分别是化学溶剂处理法、瑞士水处理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因法。
化学溶剂处理法,通过将咖啡豆浸泡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实现脱因,
星巴克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二氯甲烷具备一定毒性,尽管研究表明低因咖啡中的微量元素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部分消费者可能会持谨慎态度。
瑞士水处理法,通过把咖啡豆浸泡在水里,然后把富含咖啡因的水用活性炭过滤掉来实现脱因。不过,瑞士水处理法价格更加昂贵,通常用于高端品牌,
Peet"s皮爷咖啡、蓝瓶咖啡和此前的Tims天好咖啡,都选择了这一方法
。
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因法,将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注入咖啡豆,二氧化碳会与咖啡因结合,将其溶解并从咖啡中带出,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风味,但价格十分高昂。据《万物》杂志,只有年产量达到3000吨的工厂才能负担得起,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
事实上,即便对于售价较高的咖啡品牌,低因咖啡也存在一定成本压力。
由于用正常咖啡豆和低因豆制作咖啡的售价完全一样,而低因豆的成本更高,假设点低因选项的人不多,很可能造成成本负担
。
Tims曾短暂卷入这一领域,但目前已经撤离。小红书网友@小琳琳 分享称,有一次在Tims点了低因咖啡,店员一直没有做,后来去柜台催,才发现还没开始磨豆子。至于Tims取消低因咖啡选项,消费者们猜测,“要么就是点的人不多就取消了”。
对于9.9元咖啡来说,健康、安全、保留风味的低因咖啡的成本过高,更难以实现。
尽管不提供低因咖啡,但不代表平价咖啡品牌放弃了对咖啡敏感的消费者。这些品牌吸引消费者,靠的不是低因咖啡,而是奶茶化的无咖啡因饮料。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2024年8月,有17个连锁咖饮品牌共推出了59款新品,其中有15款非咖啡饮品,占咖饮新品总量的25.4%,排名第一。
(图 / DT商业观察)
举例来说,瑞幸有不含咖啡因的瑞纳冰系列、不喝咖啡系列;库迪推出了非咖啡饮品高山抹茶清爽椰、抹茶风味拿铁;Manner也有冰葡特饮、冰椰抹茶等零咖系列。
咖啡的“奶茶化”甚至是“无咖啡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写在最后
1903年,德国咖啡商Ludwig Roselius用盐溶液冲洗生豆,并借助苯成功提取咖啡因,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杯低因咖啡。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苯被认定为致癌物质,这种工艺随之被废除。然而,低因咖啡的健康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
有消费者了解到这段故事,对采用化学溶剂处理的低因咖啡比较抗拒,在淘宝的商品提问区,消费者关心最多的问题就包括——影响睡眠吗?孕妇能喝吗?风味好吗?脱因方法是什么?
从全球市场来看,脱因咖啡近几年仍在加速增长。
根据分析机构SkyQuest,2019年脱咖啡因咖啡市场规模为186.7亿美元,2023年达到1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9%。预计2031年增长到288.6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5%。
在中国,低因咖啡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目前市场上提供低因选项的咖啡品牌并不多,只有星巴克、Peet"s皮爷咖啡、蓝瓶咖啡等寥寥几个品牌。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过这一现象,不是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太少,就是低因豆缺货,做不了低因选项。
由此可以推测,低因咖啡在咖啡市场中仍属小众,尽管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市场渗透率还有待提升。
不过从用户粘性的角度看,对低因咖啡有强烈需求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提供低因选项的品牌,展现出更高的忠诚度。
读完点个【在看】?
蓝瓶、星巴克、皮爷、日本UCC、illy等品牌,早已推出过低因的咖啡豆、咖啡粉、冻干咖啡、挂耳咖啡、咖啡胶囊等预包装产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DT商业观察
(ID:DTcaijing
)
作者:林美汕@MICLIN000
编辑:张晨阳
低因咖啡,正在成为一部分“咖啡脑袋”的救星。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表示,自己喜欢喝咖啡,但对咖啡因不耐受。咖啡虽香,咖啡因却动辄就让自己“心突突跳”、“睁眼到天明”,吐槽“咖啡是下午4点喝的,人是凌晨4点疯的”。
然而新时代的牛马,不会戒掉咖啡,他们选择降低咖啡因含量。
一位咖啡爱好者表示,自己很喜欢咖啡的味道,但喝咖啡会心慌,如果换成低因的就没感觉了,这一切都指向——市场真的很需要低咖啡因的咖啡!
所谓低因咖啡,指的是用低因豆制作的咖啡,由于咖啡豆经过了特殊处理,咖啡因含量相比普通咖啡更低。
《DT商业观察》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低因咖啡是啥?它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到何种程度了?低因会是咖啡品牌下一个卷起来的风口吗?
“低因咖啡,治好了我的健康焦虑”
社交媒体上的吐槽不是个例。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人群在摄入相同咖啡因的情况下,身体反应不同,并且超过一半中国人对咖啡因的代谢偏慢。
2020年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和表型研究论文。论文称一个人对于咖啡因的耐受程度,和基因有关。
简单来说,在咖啡代谢能力方面,总共有三种基因类型的人:
AA型基因——咖啡因代谢较快;
AC型基因——咖啡因代谢能力较慢;
CC型基因——咖啡因代谢慢。
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不到40%的中国人的基因型是“AA型”。这意味着超过一半比例的中国人对咖啡因的代谢慢或者较慢,更容易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摄入咖啡因会不适,那直接不喝不就行了吗?但咖啡爱好者们未必这么想,有人习惯了往身体里注入咖啡因来保持清醒,也有人表示“吃饭不问用处”,喝咖啡不为提神只为过过嘴瘾
。
CBNData在2023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喝咖啡的原因中, 58%的人是为了提神醒脑,除此之外,有60%的人通过喝咖啡来放松舒缓,还有49%的人是因为喜欢咖啡的香味。
(图 / DT商业观察)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低因咖啡拯救了自己的健康焦虑——“今天刚喝了星巴克的低因,既能解决我的馋又不会心跳过快,爱死了”。
还有网友发明了“咖啡因敏感星人喝瑞幸”的方法,备注“浓缩减半”来减少咖啡因含量,或者自己整活儿,代价是牺牲一部分咖啡风味:
第一步: 点一杯拿铁备注不要放咖啡液(提前问一下店员可不可以做)
第二步: 加入自己带的低因咖啡粉
第三步:get一杯低因拿铁
“中产品牌”扎堆推出低因咖啡
事实上,低因咖啡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1903年,德国人Ludwig Roselius在运送咖啡时意外把咖啡豆浸入海水中,首次发现了脱咖啡因的方法。
在那之后,全球低因咖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蓝瓶、星巴克、皮爷、日本UCC、illy等品牌,早已推出过低因的咖啡豆、咖啡粉、冻干咖啡、挂耳咖啡、咖啡胶囊等预包装产品。
大家更有体感的,可能是近两年现制咖啡品牌们,在菜单中增加的“低因选项”,而价格和正常咖啡相同。
例如,在星巴克小程序中,多款饮品可以选择“低因浓缩”;在Peets皮爷咖啡小程序中,部分饮品可以选择用低因豆来制作;在蓝瓶咖啡小程序中,也有低因咖啡豆的选项。
(图 / 微信小程序)
此外,星巴克还针对低因需求,推出了“轻咖啡因系列”,从未经烘焙的阿拉比卡生豆中萃取出没有寻常咖啡烘焙味道的生咖精华,再混合不同水果元素,单杯咖啡因的含量只有同杯型美式的1/3。
品牌对于低因咖啡的尝试,一方面是想要圈定更多消费者,如上文提到的咖啡因敏感人群,甚至是孕妇、青少年等群体。
2023年6月,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针对美式、拿铁和“不止拿铁”三款咖啡提供低因选项。Tims天好咖啡市场与研发创新负责人赵霖表示:“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系列,主要是基于不同消费者的咖啡需求。”
另一方面,当咖啡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咖啡甚至成为了新的“水替”。低因咖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全天各个时间段,没有负担地喝咖啡。
根据美团数据,2023年咖啡外卖的下单时间,覆盖了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并且2021至2023年间,晚上6点至9点的咖啡订单出现了增长,夜间喝咖啡的趋势日益明显。
(图 / DT商业观察)
“穷鬼咖啡”没有卷进低因赛道
在现制咖啡的江湖,供给总是跑在需求的前面,品牌们往往在消费者还没有明确需求时,就快速推出新品,品牌的上新速度甚至比喝咖啡的速度还快。
然而,当中产咖啡品牌开始涉足低因咖啡领域,瑞幸、库迪却一反常态,没有跟上这个显而易见的消费趋势。
为什么卷生卷死的新消费们不出低因咖啡?
在小红书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热评第一写道:“真就是,这好像是国内咖啡基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赚钱首位,客户体验和黏性都不重要,所以我还是喝星巴克的频率比较高。”
的确,目前市面上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基本来自于“中产品牌”,整体价位偏向于中高档,而走平价路线的“穷鬼品牌”,还未卷进低因赛道。
具体来看,一杯355ml的星巴克低因美式,价格为27元;皮爷咖啡350ml的低因美式,价格为30元;在蓝瓶咖啡,一杯230ml的低因美式价格为32元。
在咖啡品牌争相撒券、降价的当下,对于喝惯了9.9元咖啡的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算不上平价。
(图 / DT商业观察)
实际上,对于瑞幸、库迪、Manner等平价品牌而言,成本的确是做低因咖啡的一个难点。
一方面,天然的低因咖啡豆比较稀有,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人工脱因实施起来较为复杂,咖啡品牌通常会和拥有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这当中也面临着成本问题。
当前市面上几种主流的脱因方法,分别是化学溶剂处理法、瑞士水处理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因法。
化学溶剂处理法,通过将咖啡豆浸泡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实现脱因,
星巴克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二氯甲烷具备一定毒性,尽管研究表明低因咖啡中的微量元素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部分消费者可能会持谨慎态度。
瑞士水处理法,通过把咖啡豆浸泡在水里,然后把富含咖啡因的水用活性炭过滤掉来实现脱因。不过,瑞士水处理法价格更加昂贵,通常用于高端品牌,
Peet"s皮爷咖啡、蓝瓶咖啡和此前的Tims天好咖啡,都选择了这一方法
。
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因法,将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注入咖啡豆,二氧化碳会与咖啡因结合,将其溶解并从咖啡中带出,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风味,但价格十分高昂。据《万物》杂志,只有年产量达到3000吨的工厂才能负担得起,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
事实上,即便对于售价较高的咖啡品牌,低因咖啡也存在一定成本压力。
由于用正常咖啡豆和低因豆制作咖啡的售价完全一样,而低因豆的成本更高,假设点低因选项的人不多,很可能造成成本负担
。
Tims曾短暂卷入这一领域,但目前已经撤离。小红书网友@小琳琳 分享称,有一次在Tims点了低因咖啡,店员一直没有做,后来去柜台催,才发现还没开始磨豆子。至于Tims取消低因咖啡选项,消费者们猜测,“要么就是点的人不多就取消了”。
对于9.9元咖啡来说,健康、安全、保留风味的低因咖啡的成本过高,更难以实现。
尽管不提供低因咖啡,但不代表平价咖啡品牌放弃了对咖啡敏感的消费者。这些品牌吸引消费者,靠的不是低因咖啡,而是奶茶化的无咖啡因饮料。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2024年8月,有17个连锁咖饮品牌共推出了59款新品,其中有15款非咖啡饮品,占咖饮新品总量的25.4%,排名第一。
(图 / DT商业观察)
举例来说,瑞幸有不含咖啡因的瑞纳冰系列、不喝咖啡系列;库迪推出了非咖啡饮品高山抹茶清爽椰、抹茶风味拿铁;Manner也有冰葡特饮、冰椰抹茶等零咖系列。
咖啡的“奶茶化”甚至是“无咖啡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写在最后
1903年,德国咖啡商Ludwig Roselius用盐溶液冲洗生豆,并借助苯成功提取咖啡因,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杯低因咖啡。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苯被认定为致癌物质,这种工艺随之被废除。然而,低因咖啡的健康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
有消费者了解到这段故事,对采用化学溶剂处理的低因咖啡比较抗拒,在淘宝的商品提问区,消费者关心最多的问题就包括——影响睡眠吗?孕妇能喝吗?风味好吗?脱因方法是什么?
从全球市场来看,脱因咖啡近几年仍在加速增长。
根据分析机构SkyQuest,2019年脱咖啡因咖啡市场规模为186.7亿美元,2023年达到1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9%。预计2031年增长到288.6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5%。
在中国,低因咖啡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目前市场上提供低因选项的咖啡品牌并不多,只有星巴克、Peet"s皮爷咖啡、蓝瓶咖啡等寥寥几个品牌。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过这一现象,不是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太少,就是低因豆缺货,做不了低因选项。
由此可以推测,低因咖啡在咖啡市场中仍属小众,尽管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市场渗透率还有待提升。
不过从用户粘性的角度看,对低因咖啡有强烈需求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提供低因选项的品牌,展现出更高的忠诚度。
读完点个【在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咖啡的中场战事
联商网
1周前
小米新一代神器降临
互联网品牌官
2周前
舍得与复星的“三年之痒”
读懂财经
2天前
凑单神器拉夫劳伦,其实是中产救星
20社
12小时前
安踏的护城河里,全都是“富二代”
服装经理人
2天前
你也配姓郎?
老斯基财经
5秒前
这个国民品牌被“骂”上热搜,从“步行街王者”到涅槃归来,它做了什么?
服装经理人
5秒前
上海鼎植口腔第三届VIIV专利种牙节圆满落幕
互联网 文
5秒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