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养老金融如何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嘉宾共话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6小时前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熊琳)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熊琳) 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色和核心功能。”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说,养老金融在顶层设计和产品服务的开发上,应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让老年生活无忧虑、有尊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让银发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养老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其规模对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说,一是带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二是转化为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繁荣稳定。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总体呈现第一、二、三支柱发展不够均衡,第二、三支柱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

武建力表示,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委托管理流程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企业年金覆盖面较窄,覆盖人数只相当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6%左右,职业年金覆盖面也较窄。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作为大众自愿参与的养老金储备,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参与主体能否提供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表示,从市场情况看,民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二级巡视员李德宏认为,第三支柱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刚起步,在产品吸引力、服务便利性等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照国际经验来看,未来第一支柱预计将难以独立支撑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均衡发展迫在眉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前景巨大。”叶海生说。

叶海生表示,作为商业养老金业务首批四家试点机构之一,国民养老保险将商业养老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产品研发、体系建设、系统开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战略性资源,2023年下半年商业养老金在银行和互联网渠道推广以来,全国累计销售规模已超过280亿元。

“应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蔡希良认为,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差异化程度还不够,与普通财富管理产品区别较小,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特点不明显,金融机构应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实现错位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深层次需求。

以保险为例,蔡希良表示,保险产品在收益安全性、全面风险保障等方面有优势,可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专属保障。同时,保险资管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跨周期资金管理经验,能为养老资产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守护百姓养老的“钱袋子”。

如何优化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制度?武建力认为,可以打通第二、三支柱衔接机制,实现联动发展;同时,加快推动各类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以3至5年的维度来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让长期资金理念能够真正落地。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熊琳)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熊琳) 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色和核心功能。”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说,养老金融在顶层设计和产品服务的开发上,应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让老年生活无忧虑、有尊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让银发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养老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其规模对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说,一是带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二是转化为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繁荣稳定。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总体呈现第一、二、三支柱发展不够均衡,第二、三支柱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

武建力表示,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委托管理流程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企业年金覆盖面较窄,覆盖人数只相当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6%左右,职业年金覆盖面也较窄。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作为大众自愿参与的养老金储备,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参与主体能否提供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表示,从市场情况看,民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二级巡视员李德宏认为,第三支柱中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刚起步,在产品吸引力、服务便利性等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照国际经验来看,未来第一支柱预计将难以独立支撑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均衡发展迫在眉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前景巨大。”叶海生说。

叶海生表示,作为商业养老金业务首批四家试点机构之一,国民养老保险将商业养老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产品研发、体系建设、系统开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战略性资源,2023年下半年商业养老金在银行和互联网渠道推广以来,全国累计销售规模已超过280亿元。

“应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蔡希良认为,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差异化程度还不够,与普通财富管理产品区别较小,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特点不明显,金融机构应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实现错位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深层次需求。

以保险为例,蔡希良表示,保险产品在收益安全性、全面风险保障等方面有优势,可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专属保障。同时,保险资管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跨周期资金管理经验,能为养老资产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守护百姓养老的“钱袋子”。

如何优化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制度?武建力认为,可以打通第二、三支柱衔接机制,实现联动发展;同时,加快推动各类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以3至5年的维度来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让长期资金理念能够真正落地。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