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情绪传到亚太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3周前

10月14日的消息称,台积电计划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撰文/ 牛一龙

编辑/ 黄大路

设计/ 师   超

来源/ FT、WSJ

经历3个多月低迷,英伟达重新狂热。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2.4%,超过今年6月创下的纪录,市值再创新高,达到3.4万亿美元,直逼苹果。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经上涨近180%。

英伟达股价飙涨,源于美股新一季财报来临之际,微软、Meta、谷歌和亚马逊等云服务提供商在大量购买英伟达的旗舰GPU芯片,来构建更多的数据中心,用于先进的AI研发。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约瑟夫·摩尔(Joseph Moore)发布报告称,英伟达下一代GPU芯片布莱克韦尔(Blackwell)的生产正按计划进行,且订单已排至12个月后,现在下订单的客户要到2025年底才能收到货。

这家分析结构预测,其股价将进一步上涨,而对英伟达股票重申“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50美元——较当前水平有11.2%的上涨空间。

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表示,它们将继续增加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方面的开支。

高盛预计,大型科技公司在2024年和2025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支出将分别达到2150亿美元和2500亿美元,这无疑将继续有利于英伟达以及相关生态链。

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国台湾、美国纽约两地上市的台积电市值触及万亿美元大关,股价最高达到194.25美元(约 1377 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台积电的股价上涨已近90%。

3个月前的7月8日晚,美股台积电开盘后一度大涨4.7%,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市值,跻身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俱乐部,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七的科技巨头。

当时,在全球最有价值公司榜单中,微软、苹果居首,英伟达紧随其后,三者在华尔街的估值均超过3万亿美元;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Alphabet、亚马逊紧随其后,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位居第六,Meta、台积电、特斯拉位居第七至第十名。

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强劲走势,多家券商及华尔街知名投行纷纷看多台积电。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对人工智能(AI)半导体需求可持续性的预期以及对晶圆价格上涨趋势的判断。

现在,美股市场上有六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且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分别是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市值曾先后两度超万亿美元而后跌落的台积电紧随其后。

台积电9月营收报告显示,当月合并营收约为2518.73亿元新台币(约合78.26亿美元),相比8月微增0.4%,较2013年9月增长39.6%。其7月和8月营收为7596.9亿新台币(约为236.2亿美元),比台积电的业绩展望224亿-232亿美元更好。

台积电已在日本、美国和德国建立晶圆代工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开始试产5nm工艺节点,超威半导体(AMD)成为继苹果之后该工厂的第二大客户。

10月14日的消息称,台积电计划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晶圆代工业务方面,英伟达、苹果、AMD、高通、联发科等企业均购买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服务,这些芯片企业推出的新款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台积电的最新制程。

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3纳米制程获苹果、英伟达等七大客户的订单,预期订单满载将持续至2026年;3纳米制程代工价涨幅或在5%以上,先进封装2025年度报价也约有10%-20%涨幅。

尽管英伟达(NVIDIA)的布莱克韦尔(Blackwell)处理器因光罩设计修改导致出货延迟,但台积电的整改效率超出预期,预计封装工序将在10月中旬前开始,该芯片的CoWoS-L良率再次突破90%。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表示,对 Blackwell的需求“将令人难以置信”。为满足AI芯片客户英伟达的强劲需求,台积电加速并调整其生产扩张策略,包括其先进的封装能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随着海外产能增加,台积电的毛利率将于2028年至2030年上升至60%(目前TTM毛利率为53.3%)。

台积电将于10月17日召开投资者会议,审查公司业务和市场预测,以及本年度资本支出战略的最新情况。

消息人士指出,鉴于几乎所有全球主要客户都下达新芯片订单,台积电有望超越其2024 年收入增长26% 的上限目标(以美元计算)。

美股情绪传递到亚太市场。10月15日亚太股市开盘后,作为英伟达供应链的一部分,台积电和鸿海股价涨幅超过2%;日本半导体制造公司东京电子股价上涨5%,瑞萨电子股价上涨超4%,Arm股东软银集团股价也上涨超6.4%。


30万级唯一增程轿车,阿维塔12是破局者亦是开创者


全球最古老车展上,欧洲车企在努力缩小和中国的差距


初评入围,这40款车型杀入第十二届轩辕奖年度测评


汽车市场后价格战阶段,“三电终身质保”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点击阅读原文

10月14日的消息称,台积电计划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撰文/ 牛一龙

编辑/ 黄大路

设计/ 师   超

来源/ FT、WSJ

经历3个多月低迷,英伟达重新狂热。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2.4%,超过今年6月创下的纪录,市值再创新高,达到3.4万亿美元,直逼苹果。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经上涨近180%。

英伟达股价飙涨,源于美股新一季财报来临之际,微软、Meta、谷歌和亚马逊等云服务提供商在大量购买英伟达的旗舰GPU芯片,来构建更多的数据中心,用于先进的AI研发。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约瑟夫·摩尔(Joseph Moore)发布报告称,英伟达下一代GPU芯片布莱克韦尔(Blackwell)的生产正按计划进行,且订单已排至12个月后,现在下订单的客户要到2025年底才能收到货。

这家分析结构预测,其股价将进一步上涨,而对英伟达股票重申“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50美元——较当前水平有11.2%的上涨空间。

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表示,它们将继续增加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方面的开支。

高盛预计,大型科技公司在2024年和2025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支出将分别达到2150亿美元和2500亿美元,这无疑将继续有利于英伟达以及相关生态链。

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国台湾、美国纽约两地上市的台积电市值触及万亿美元大关,股价最高达到194.25美元(约 1377 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台积电的股价上涨已近90%。

3个月前的7月8日晚,美股台积电开盘后一度大涨4.7%,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市值,跻身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俱乐部,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七的科技巨头。

当时,在全球最有价值公司榜单中,微软、苹果居首,英伟达紧随其后,三者在华尔街的估值均超过3万亿美元;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Alphabet、亚马逊紧随其后,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位居第六,Meta、台积电、特斯拉位居第七至第十名。

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强劲走势,多家券商及华尔街知名投行纷纷看多台积电。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对人工智能(AI)半导体需求可持续性的预期以及对晶圆价格上涨趋势的判断。

现在,美股市场上有六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且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分别是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市值曾先后两度超万亿美元而后跌落的台积电紧随其后。

台积电9月营收报告显示,当月合并营收约为2518.73亿元新台币(约合78.26亿美元),相比8月微增0.4%,较2013年9月增长39.6%。其7月和8月营收为7596.9亿新台币(约为236.2亿美元),比台积电的业绩展望224亿-232亿美元更好。

台积电已在日本、美国和德国建立晶圆代工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开始试产5nm工艺节点,超威半导体(AMD)成为继苹果之后该工厂的第二大客户。

10月14日的消息称,台积电计划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晶圆代工业务方面,英伟达、苹果、AMD、高通、联发科等企业均购买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服务,这些芯片企业推出的新款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台积电的最新制程。

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3纳米制程获苹果、英伟达等七大客户的订单,预期订单满载将持续至2026年;3纳米制程代工价涨幅或在5%以上,先进封装2025年度报价也约有10%-20%涨幅。

尽管英伟达(NVIDIA)的布莱克韦尔(Blackwell)处理器因光罩设计修改导致出货延迟,但台积电的整改效率超出预期,预计封装工序将在10月中旬前开始,该芯片的CoWoS-L良率再次突破90%。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表示,对 Blackwell的需求“将令人难以置信”。为满足AI芯片客户英伟达的强劲需求,台积电加速并调整其生产扩张策略,包括其先进的封装能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随着海外产能增加,台积电的毛利率将于2028年至2030年上升至60%(目前TTM毛利率为53.3%)。

台积电将于10月17日召开投资者会议,审查公司业务和市场预测,以及本年度资本支出战略的最新情况。

消息人士指出,鉴于几乎所有全球主要客户都下达新芯片订单,台积电有望超越其2024 年收入增长26% 的上限目标(以美元计算)。

美股情绪传递到亚太市场。10月15日亚太股市开盘后,作为英伟达供应链的一部分,台积电和鸿海股价涨幅超过2%;日本半导体制造公司东京电子股价上涨5%,瑞萨电子股价上涨超4%,Arm股东软银集团股价也上涨超6.4%。


30万级唯一增程轿车,阿维塔12是破局者亦是开创者


全球最古老车展上,欧洲车企在努力缩小和中国的差距


初评入围,这40款车型杀入第十二届轩辕奖年度测评


汽车市场后价格战阶段,“三电终身质保”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点击阅读原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