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涨”声不断 多家银行官宣上调积存金业务起点金额

东方财富网

2周前

银行贵金属业务随之升温,储备黄金积存业务成了投资者“攒金”的方式之一。...9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将于27日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积存金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为6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黄金价格“涨”声不断,包含黄金积存业务在内的银行贵金属业务受到投资者青睐,多家银行接连调整积存金业务起点金额。

多家银行出手上调

10月16日,交通银行公告称,自10月18日9:30起,我行贵金属钱包、黄金定投业务积存计划交易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至7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调整后,新建积存计划需满足我行最新起点金额要求。

9月30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8日上午起,黄金积个人业务定期投资按固定金额投资起购金额由600元调整为700元,追加金额维持100元整数倍不变。调整前已签约的定投协议不受影响。

9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通告,也于10月1日起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550元上调至650元,按克数积存的积存起点仍为1克。

9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将于27日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积存金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为6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已在执行中的定投计划不受影响。

9月2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9月27日9:10起,该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点金额(包括日均积存及自选日积存)将由600元上调至700元。

此前不久,农业银行也将该行按金额定投存金通2号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方式,投资者申请定投时,定投金额大于/等于实时存金通2号买入价,且符合定投交易递增单位要求(10的整倍数)即可。

此外,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于9月下旬宣布上调积存金起购点,调整后的最小购买金额为650元-7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进行过一轮积存金业务起点金额调整。比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上调了积存金起购点。调整幅度在100元至120元之间,调整后最小购买金额在550元至600元。

为顺应金价涨势而调整

积存金投资门槛升高与国际金价行情密切相关。根据监管要求,黄金积存产品最小业务单位为1克。因此,随着金价上涨,积存金的最低起购金额也需相应调整。

积存金,也叫黄金积存业务,是一种低门槛且相对灵活的黄金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主动或定期投资的方式购买积存金,也可赎回或者提取实物。

具体而言,根据央行发布的《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黄金积存是指金融机构按照与客户的约定,为客户开立黄金账户,记录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存入一定重量黄金的负债类业务。黄金积存产品最小业务单位为1克。

“银行调整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满足监管要求。后续银行也将持续关注黄金市场变动情况,适时对上述起点金额及限额进行调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连续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约30%,这一涨幅甚至远超同样屡创新高的美股,标普500指数同期上涨了约22%。

自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后,黄金延续多头涨势,此前反复刷新历史高点。10月迄今,未能进一步刷新高点,但也维持强势状态。银行贵金属业务随之升温,储备黄金积存业务成了投资者“攒金”的方式之一。

有业内人士提醒,积存金也有一定风险,并非稳赚不赔,一方面,黄金积存业务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部分银行存取积存金需要一定的手续费用。另一方面,积存金赎回报价通常由银行自行决定,且通常赎回变现价格低于实物金条价格。

而就市场层面的风险而言,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尤其在价格已经处于极高水平时。一旦市场情绪发生逆转,或者出现其他影响黄金价格的利淡因素,投资者短期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价格回调风险。

短期黄金或将保持震荡偏强

展望后市,博时基金表示,近期刺激金价走高的因素仍来自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地缘冲突构成了避险资金持续进入黄金市场的迫切诉求。

实物与投资端的需求也依然支持金价表现,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黄金ETF持有量增加了近95吨。

“整体而言,黄金市场的上行趋势仍或得以维持,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关注。”博时基金称。

另据某基金公司表示,随着实际利率进入顺畅的下行通道及持仓泡沫逐渐消化,金价对降息交易+地缘政治冲突的敏感度重新上升,因此,金价大幅回调难度较大。

站在当前时点,华夏基金策略团队提醒:金价短期或面临一定震荡调整风险,但仍看好黄金中长期配置价值。

首先,看涨黄金的仓位持续拥挤,“畏高情绪”可能影响金价上涨的持续性。

其次,美债利率近期反弹,对金价构成的压力逐渐累积。尽管金价与美债(实际)利率的相关性不如从前,但并未消失。

最后,伴随中国经济前景改善,亚洲资金对黄金的配置需求可能降温。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银行贵金属业务随之升温,储备黄金积存业务成了投资者“攒金”的方式之一。...9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将于27日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积存金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为6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黄金价格“涨”声不断,包含黄金积存业务在内的银行贵金属业务受到投资者青睐,多家银行接连调整积存金业务起点金额。

多家银行出手上调

10月16日,交通银行公告称,自10月18日9:30起,我行贵金属钱包、黄金定投业务积存计划交易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至7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调整后,新建积存计划需满足我行最新起点金额要求。

9月30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8日上午起,黄金积个人业务定期投资按固定金额投资起购金额由600元调整为700元,追加金额维持100元整数倍不变。调整前已签约的定投协议不受影响。

9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通告,也于10月1日起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550元上调至650元,按克数积存的积存起点仍为1克。

9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将于27日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积存金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为6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已在执行中的定投计划不受影响。

9月2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9月27日9:10起,该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点金额(包括日均积存及自选日积存)将由600元上调至700元。

此前不久,农业银行也将该行按金额定投存金通2号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方式,投资者申请定投时,定投金额大于/等于实时存金通2号买入价,且符合定投交易递增单位要求(10的整倍数)即可。

此外,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于9月下旬宣布上调积存金起购点,调整后的最小购买金额为650元-7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进行过一轮积存金业务起点金额调整。比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上调了积存金起购点。调整幅度在100元至120元之间,调整后最小购买金额在550元至600元。

为顺应金价涨势而调整

积存金投资门槛升高与国际金价行情密切相关。根据监管要求,黄金积存产品最小业务单位为1克。因此,随着金价上涨,积存金的最低起购金额也需相应调整。

积存金,也叫黄金积存业务,是一种低门槛且相对灵活的黄金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主动或定期投资的方式购买积存金,也可赎回或者提取实物。

具体而言,根据央行发布的《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黄金积存是指金融机构按照与客户的约定,为客户开立黄金账户,记录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存入一定重量黄金的负债类业务。黄金积存产品最小业务单位为1克。

“银行调整业务起点金额,主要是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满足监管要求。后续银行也将持续关注黄金市场变动情况,适时对上述起点金额及限额进行调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连续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约30%,这一涨幅甚至远超同样屡创新高的美股,标普500指数同期上涨了约22%。

自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后,黄金延续多头涨势,此前反复刷新历史高点。10月迄今,未能进一步刷新高点,但也维持强势状态。银行贵金属业务随之升温,储备黄金积存业务成了投资者“攒金”的方式之一。

有业内人士提醒,积存金也有一定风险,并非稳赚不赔,一方面,黄金积存业务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部分银行存取积存金需要一定的手续费用。另一方面,积存金赎回报价通常由银行自行决定,且通常赎回变现价格低于实物金条价格。

而就市场层面的风险而言,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尤其在价格已经处于极高水平时。一旦市场情绪发生逆转,或者出现其他影响黄金价格的利淡因素,投资者短期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价格回调风险。

短期黄金或将保持震荡偏强

展望后市,博时基金表示,近期刺激金价走高的因素仍来自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地缘冲突构成了避险资金持续进入黄金市场的迫切诉求。

实物与投资端的需求也依然支持金价表现,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黄金ETF持有量增加了近95吨。

“整体而言,黄金市场的上行趋势仍或得以维持,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关注。”博时基金称。

另据某基金公司表示,随着实际利率进入顺畅的下行通道及持仓泡沫逐渐消化,金价对降息交易+地缘政治冲突的敏感度重新上升,因此,金价大幅回调难度较大。

站在当前时点,华夏基金策略团队提醒:金价短期或面临一定震荡调整风险,但仍看好黄金中长期配置价值。

首先,看涨黄金的仓位持续拥挤,“畏高情绪”可能影响金价上涨的持续性。

其次,美债利率近期反弹,对金价构成的压力逐渐累积。尽管金价与美债(实际)利率的相关性不如从前,但并未消失。

最后,伴随中国经济前景改善,亚洲资金对黄金的配置需求可能降温。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