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报告显示:全球碳中和进程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时代

新华信用

4周前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控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教授表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备受瞩目,经过测算,如果延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增长趋势,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仅能达到2022年的1.7-2.7倍,不足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的3倍目标,好在乐观的一面是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这种短期扩张的趋势有望提高全球实现3倍目标的概率。

新华信用北京10月17日电(王胜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10月17日发布的《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显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全球碳中和进程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时代,各国在目标方面进展显著,但在政策、行动、成效上存在较大差距。

截屏2024-10-17 15.44.23.png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介绍,在2023年报告的基础上,今年报告更新了“目标一政策一行动一成效”的量化指标体系,系统地追踪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报告显示,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全球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由133个增至151个,新增目标均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120个国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碳中和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国家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此外,在尚未设立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超过90%已经设定了碳减排目标,预计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更新中将有更多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表明全球设立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报告指出,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碳中和目标更加雄心勃勃。全球已有655个城市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去年,新增99个城市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目标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同时,气候立法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持愈加重要。全球已有35个国家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所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均已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但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政策倒退,更新碳中和目标的地区和城市中有19.4%存在目标退步,其中有11个(55%)位于发达国家,退步地区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南亚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退出国际气候金融合作倡议。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控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教授表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备受瞩目,经过测算,如果延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增长趋势,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仅能达到2022年的1.7-2.7倍,不足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的3倍目标,好在乐观的一面是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这种短期扩张的趋势有望提高全球实现3倍目标的概率。

同时,报告显示,以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和绿氢为代表的零碳技术加速部署,但距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部署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绿氢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的目标雄心和规划产能仍然需要提升一倍以上才有可能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

报告认为,2023年,尽管披露气候资金需求的国家比例有所上升,但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依旧迟缓。各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出台持续疲软,全球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碳定价力度不足。全球气候投融资需求与实际投资规模存在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缺口尤为突出。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虽然在规模上有所扩展,但在质量和资金落实上仍存在显著不足,发达国家承诺的国际气候资金出资规模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1000亿美元的出资目标,部分国家上调关键可再生能源产品关税,可能阻碍低成本碳中和技术的全球扩散,并增加全球碳中和行动的成本。

经报告量化评分,各国碳中和目标正在接近最佳实践,但政策、行动和成效仍需大幅提升。报告认为,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目标之间的执行差距,需要充分尊重各国碳中和路径的多样性。单一的零碳路径无法适应各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法律体系和技术路线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碳中和措施。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控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教授表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备受瞩目,经过测算,如果延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增长趋势,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仅能达到2022年的1.7-2.7倍,不足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的3倍目标,好在乐观的一面是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这种短期扩张的趋势有望提高全球实现3倍目标的概率。

新华信用北京10月17日电(王胜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10月17日发布的《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显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全球碳中和进程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时代,各国在目标方面进展显著,但在政策、行动、成效上存在较大差距。

截屏2024-10-17 15.44.23.png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介绍,在2023年报告的基础上,今年报告更新了“目标一政策一行动一成效”的量化指标体系,系统地追踪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报告显示,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全球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由133个增至151个,新增目标均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120个国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碳中和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国家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此外,在尚未设立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超过90%已经设定了碳减排目标,预计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更新中将有更多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表明全球设立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报告指出,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碳中和目标更加雄心勃勃。全球已有655个城市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去年,新增99个城市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目标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同时,气候立法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持愈加重要。全球已有35个国家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所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均已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但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政策倒退,更新碳中和目标的地区和城市中有19.4%存在目标退步,其中有11个(55%)位于发达国家,退步地区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南亚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退出国际气候金融合作倡议。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控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教授表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备受瞩目,经过测算,如果延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增长趋势,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仅能达到2022年的1.7-2.7倍,不足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的3倍目标,好在乐观的一面是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这种短期扩张的趋势有望提高全球实现3倍目标的概率。

同时,报告显示,以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和绿氢为代表的零碳技术加速部署,但距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部署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绿氢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的目标雄心和规划产能仍然需要提升一倍以上才有可能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

报告认为,2023年,尽管披露气候资金需求的国家比例有所上升,但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依旧迟缓。各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出台持续疲软,全球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碳定价力度不足。全球气候投融资需求与实际投资规模存在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缺口尤为突出。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虽然在规模上有所扩展,但在质量和资金落实上仍存在显著不足,发达国家承诺的国际气候资金出资规模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1000亿美元的出资目标,部分国家上调关键可再生能源产品关税,可能阻碍低成本碳中和技术的全球扩散,并增加全球碳中和行动的成本。

经报告量化评分,各国碳中和目标正在接近最佳实践,但政策、行动和成效仍需大幅提升。报告认为,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目标之间的执行差距,需要充分尊重各国碳中和路径的多样性。单一的零碳路径无法适应各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法律体系和技术路线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碳中和措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