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经济日报

4周前

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具体部署,为新时代推进我国服务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要实现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其体制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创新驱动等措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范畴不断拓展,业态日益丰富,不仅更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在改善民生、吸纳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从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跃居为第一大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50%,再到2023年进一步上升到54.6%。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占据国民经济的一半多,而且在总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积极的发展态势。不过,与高收入国家70%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系列政策也先后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充分显示了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服务业体制机制,可以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我国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服务业整体结构方面,目前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在市场环境方面,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竞争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创新能力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现阶段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服务业规模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不均衡。对此,未来应多措并举。

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同时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技、信息传输等,以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提高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优化经营主体准入环境,清理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服务业更深层次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激发服务业创新活力,创新服务业监管体制。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监管。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智慧物流、服务外包、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应转变监管观念,从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缩小服务业地区发展差距,构建普惠共享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城乡服务对接,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服务业发展“鸿沟”,让服务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实现区域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构建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服务标准接轨。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服务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张 震)

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具体部署,为新时代推进我国服务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要实现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其体制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创新驱动等措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范畴不断拓展,业态日益丰富,不仅更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在改善民生、吸纳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从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跃居为第一大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50%,再到2023年进一步上升到54.6%。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占据国民经济的一半多,而且在总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积极的发展态势。不过,与高收入国家70%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系列政策也先后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充分显示了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服务业体制机制,可以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我国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服务业整体结构方面,目前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在市场环境方面,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竞争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创新能力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现阶段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服务业规模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不均衡。对此,未来应多措并举。

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同时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技、信息传输等,以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提高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优化经营主体准入环境,清理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服务业更深层次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激发服务业创新活力,创新服务业监管体制。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监管。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智慧物流、服务外包、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应转变监管观念,从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缩小服务业地区发展差距,构建普惠共享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城乡服务对接,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服务业发展“鸿沟”,让服务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实现区域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构建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服务标准接轨。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服务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张 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