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产业数智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艾美达医药咨询

1周前

10月12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及艾美达医药咨询联合主办的药械产业数智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10月12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及艾美达医药咨询联合主办的药械产业数智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我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李军,我会创新医疗器械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长聘教授王广志等专家学者,以及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苏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俞愉,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苏州市吴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晓东等相关领导出席大会。   

会场全景

冯岚秘书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我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致辞中指出:大会选址苏州是基于苏州在整个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所拥有的特殊定位。从传统医学、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正在为中国的医药创新提供坚实基础。药械产业的数智化加持,不仅将促进医疗器械产业自身发展,更将带动整个医药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创新。他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数智化生物技术开发的队伍中来,共谋发展,共话新篇。 

宋瑞霖执行会长致辞

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吴中区医疗器械产业概况:近年来,吴中区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丁书记提到,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苏州市倾力打造的“一号产业”,也是吴中区的两大核心产业之一。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汇聚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源,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丁立新书记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底蕴深厚,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全国生物医药发展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希望与会专家、嘉宾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研讨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和产业化路径,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   

顾宁院士致辞

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吴中)产业转化基地揭牌并落户苏州吴中。此次揭牌的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吴中)产业转化基地将依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创新资源和广泛影响力,以吴中区东部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部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和西部临湖生物医药科教创新集聚区作为产业资源核心承载地,集聚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领军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助力吴中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

(从左至右)王广志教授,丁立新书记,宋瑞霖会长,吴庆文市长,顾宁院士,俞愉秘书长,顾晓东区长,胡捷副局长共同推杆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的药械相关学者嘉宾,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详实的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

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院士围绕“心血管诊断药械领域新技术”为在场来宾带来专业分享。当前,我国心血管类疾病确诊走势逐年上升。另有多项研究调查表明,心血管健康与免疫系统、脑部疾病等诸多疾病具有关联。因此,血管评测意义重大。顾宁院士介绍,目前,我国已开始关注血管信息,依靠多种器械手段进行血管风险预测,但仍有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亟待通过器械创新升级解决。最后,他向来宾讲解了医用高性能材料与当前心血管诊断的先进技术,并表达无论是诊断治疗结合、药械结合或智能材料,重中之重是能够为患者所用、为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   

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围绕“大型多组学队列研究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主题报告。胡校长表示,随着多组学检测、大数据、AI的快速发展,队列建设与队列研究进入了精细发展的全新阶段。他指出,大型多组学队列数据资源库是未来原始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胡校长建议健康产业需要联合多个行业部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并分享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和经验。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仁加入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汇集、人工智能驱动、个体化精准防治造福更多患者。

胡志斌校长作主题报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李军围绕“医疗器械审评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介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稳定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且伴随相关政策的出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不断涌现。她讲到,作为关乎国民健康的、强监管的产品,如何高效科学地开展审评、加速产品临床应用惠及患者,同时使得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促进创新生态良性循环,是审评中心持续努力的方向。为此,有关部门对内提质增效,构建十五项审评制度;对外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监管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未来,器审中心将不断优化审评质效,助力创新器械提速发展。   

李军副主任作主题报告

我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广志教授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与挑战”为题展开介绍。现代工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诊疗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智能化器械是实现精准微创诊疗的重要基础。作为推动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一,创新器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获批数量逐年递增的背后,是融资趋势逐年下降的颓势。对于创新器械所面临挑战,王广志教授强调了健全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链条的重要性,呼吁医学专家与信息科学、力学等学科专家互通有无,共塑完整生态链。此外,王广志还介绍了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及产业政策对新产品的支持力度等因素都将为创新器械良性发展带来机遇。   

王广志主任委员作主题报告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意识障碍外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何江弘,围绕“人机交互装备的临床应用及研发需求”进行分享。何江弘主任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具体场景案例,向现场观众介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堵点、痛点。创新医疗器械的介入,使得诸多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升,临床意义重大。但目前转化医学过程中仍有大量从实验室向复杂的临床场景转化的需求亟待开发。同时,如何将细碎化、模块化的诸多方法工具形成一套系统的工具,则是未来跨领域、跨学科合作解决的命题。   

何江弘主任作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戴俊程作“医学研究转化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从学术研究到产业转化的过程心得体会。戴教授指出,转化过程的核心要素主要有:知识产权、专业完整的全职团队、研发思维到工程化思维转化、合理的公司股权架构以及稳定的盈利模式。最后,戴教授介绍了团队的研究转化案例及转化融合案例,并期待与行业共同合作,共创未来。

戴俊程教授作主题报告

开幕式尾声,来自科研端及产业端的专家学者同台论道,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医药健康产业新发展”展开主题讨论。本环节由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喆主持,企业、医院、院校等多方代表参与讨论。

我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涛指出,当前我国研究临床等相关数据尚未形成体系化管理,急需相关部门和医研院企通力合作,共建数据共享机制。再鼎医药全球研发首席运营官阎水忠对此表示认同,并结合自身经历,肯定人工智能对于药械研发发展带来的巨大潜力。作为临床医生,何江弘主任期待有更多真正贴合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械出现,并对其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针对临床需求与产业结合的关键点,何江弘主任指出多责任方提前明确双方需求的重要性。谈到人工智能应用所需数据库,戴俊程教授表示期待通过多方合作,将多源数据结合形成数据库,共同推进数据体系的建成。

主题讨论环节

同日下午,“健康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医疗器械”两个分论坛并行召开。分论坛上,专家学者聚焦药械产业交叉学科新兴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等主题,分享跨界合作成功案例及药械发展前沿动态。

健康产业创新技术论坛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

鲁晓缇

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学负责人

唐顺江

芬兰Zora生命科学首席商务官

秦  翼

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中心主任、浙大二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化部主任

相  鹏

腾讯健康行业运营总监

杨  武

主题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新医疗器械论

碧迪医疗中国区制药系统副总裁

姜崴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导

史超阳

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杨  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科创中心主任

赵  欣

北京威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  龙

四川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  凯

主题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大会汇集产业同仁,共聚太湖之畔、吴地之中,聚焦药械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共谋发展,共话新篇。集药械数智发展之力,为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达进群

与更多行业伙伴共探市场前沿资讯



艾美达医药咨询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的医药行业咨询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产业政策研究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深度结合,洞悉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分析,为企业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10月12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及艾美达医药咨询联合主办的药械产业数智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10月12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及艾美达医药咨询联合主办的药械产业数智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我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李军,我会创新医疗器械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长聘教授王广志等专家学者,以及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苏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俞愉,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苏州市吴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晓东等相关领导出席大会。   

会场全景

冯岚秘书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我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致辞中指出:大会选址苏州是基于苏州在整个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所拥有的特殊定位。从传统医学、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正在为中国的医药创新提供坚实基础。药械产业的数智化加持,不仅将促进医疗器械产业自身发展,更将带动整个医药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创新。他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数智化生物技术开发的队伍中来,共谋发展,共话新篇。 

宋瑞霖执行会长致辞

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吴中区医疗器械产业概况:近年来,吴中区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丁书记提到,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苏州市倾力打造的“一号产业”,也是吴中区的两大核心产业之一。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汇聚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源,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丁立新书记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底蕴深厚,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全国生物医药发展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希望与会专家、嘉宾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研讨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和产业化路径,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   

顾宁院士致辞

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吴中)产业转化基地揭牌并落户苏州吴中。此次揭牌的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吴中)产业转化基地将依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创新资源和广泛影响力,以吴中区东部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部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和西部临湖生物医药科教创新集聚区作为产业资源核心承载地,集聚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领军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助力吴中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

(从左至右)王广志教授,丁立新书记,宋瑞霖会长,吴庆文市长,顾宁院士,俞愉秘书长,顾晓东区长,胡捷副局长共同推杆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的药械相关学者嘉宾,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详实的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

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宁院士围绕“心血管诊断药械领域新技术”为在场来宾带来专业分享。当前,我国心血管类疾病确诊走势逐年上升。另有多项研究调查表明,心血管健康与免疫系统、脑部疾病等诸多疾病具有关联。因此,血管评测意义重大。顾宁院士介绍,目前,我国已开始关注血管信息,依靠多种器械手段进行血管风险预测,但仍有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亟待通过器械创新升级解决。最后,他向来宾讲解了医用高性能材料与当前心血管诊断的先进技术,并表达无论是诊断治疗结合、药械结合或智能材料,重中之重是能够为患者所用、为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   

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围绕“大型多组学队列研究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主题报告。胡校长表示,随着多组学检测、大数据、AI的快速发展,队列建设与队列研究进入了精细发展的全新阶段。他指出,大型多组学队列数据资源库是未来原始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胡校长建议健康产业需要联合多个行业部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并分享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和经验。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仁加入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汇集、人工智能驱动、个体化精准防治造福更多患者。

胡志斌校长作主题报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李军围绕“医疗器械审评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介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稳定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且伴随相关政策的出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不断涌现。她讲到,作为关乎国民健康的、强监管的产品,如何高效科学地开展审评、加速产品临床应用惠及患者,同时使得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促进创新生态良性循环,是审评中心持续努力的方向。为此,有关部门对内提质增效,构建十五项审评制度;对外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监管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未来,器审中心将不断优化审评质效,助力创新器械提速发展。   

李军副主任作主题报告

我会创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广志教授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与挑战”为题展开介绍。现代工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诊疗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智能化器械是实现精准微创诊疗的重要基础。作为推动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一,创新器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获批数量逐年递增的背后,是融资趋势逐年下降的颓势。对于创新器械所面临挑战,王广志教授强调了健全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链条的重要性,呼吁医学专家与信息科学、力学等学科专家互通有无,共塑完整生态链。此外,王广志还介绍了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及产业政策对新产品的支持力度等因素都将为创新器械良性发展带来机遇。   

王广志主任委员作主题报告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意识障碍外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何江弘,围绕“人机交互装备的临床应用及研发需求”进行分享。何江弘主任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具体场景案例,向现场观众介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堵点、痛点。创新医疗器械的介入,使得诸多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升,临床意义重大。但目前转化医学过程中仍有大量从实验室向复杂的临床场景转化的需求亟待开发。同时,如何将细碎化、模块化的诸多方法工具形成一套系统的工具,则是未来跨领域、跨学科合作解决的命题。   

何江弘主任作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戴俊程作“医学研究转化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从学术研究到产业转化的过程心得体会。戴教授指出,转化过程的核心要素主要有:知识产权、专业完整的全职团队、研发思维到工程化思维转化、合理的公司股权架构以及稳定的盈利模式。最后,戴教授介绍了团队的研究转化案例及转化融合案例,并期待与行业共同合作,共创未来。

戴俊程教授作主题报告

开幕式尾声,来自科研端及产业端的专家学者同台论道,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医药健康产业新发展”展开主题讨论。本环节由我会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喆主持,企业、医院、院校等多方代表参与讨论。

我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涛指出,当前我国研究临床等相关数据尚未形成体系化管理,急需相关部门和医研院企通力合作,共建数据共享机制。再鼎医药全球研发首席运营官阎水忠对此表示认同,并结合自身经历,肯定人工智能对于药械研发发展带来的巨大潜力。作为临床医生,何江弘主任期待有更多真正贴合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械出现,并对其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针对临床需求与产业结合的关键点,何江弘主任指出多责任方提前明确双方需求的重要性。谈到人工智能应用所需数据库,戴俊程教授表示期待通过多方合作,将多源数据结合形成数据库,共同推进数据体系的建成。

主题讨论环节

同日下午,“健康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医疗器械”两个分论坛并行召开。分论坛上,专家学者聚焦药械产业交叉学科新兴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等主题,分享跨界合作成功案例及药械发展前沿动态。

健康产业创新技术论坛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

鲁晓缇

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学负责人

唐顺江

芬兰Zora生命科学首席商务官

秦  翼

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中心主任、浙大二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化部主任

相  鹏

腾讯健康行业运营总监

杨  武

主题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新医疗器械论

碧迪医疗中国区制药系统副总裁

姜崴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导

史超阳

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杨  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科创中心主任

赵  欣

北京威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  龙

四川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  凯

主题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大会汇集产业同仁,共聚太湖之畔、吴地之中,聚焦药械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共谋发展,共话新篇。集药械数智发展之力,为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达进群

与更多行业伙伴共探市场前沿资讯



艾美达医药咨询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的医药行业咨询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产业政策研究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深度结合,洞悉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分析,为企业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