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微生物进入破产程序,“mRNA”三剑客皆没落

蓝鲸财经

1个月前

蓝鲸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屠俊)mRNA赛道退潮之下,昔日该赛道中的明星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斯微生物”)从巅峰估值百亿下降到不到1亿无人接盘,近日正式开始走入破产程序。

蓝鲸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屠俊)mRNA赛道退潮之下,昔日该赛道中的明星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斯微生物”)从巅峰估值百亿下降到不到1亿无人接盘,近日正式开始走入破产程序。

公开的文件显示,2024年9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指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为斯微生物管理人。此前,该法院已于9月20日裁定受理斯微生物破产清算一案。

斯微生物被称为“mRNA”三剑客之一,事实上,其它两家企业处境也颇为艰难。

曾因新冠mRNA疫苗研发出圈,从估值百亿跌到不到1亿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率先开展mRNA药物研发和mRNA肿瘤精准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型企业之一。不过直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mRNA疫苗才成功破圈进入公众视野,斯微生物也逐渐成为众多明星资本加码的对象。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年4月,斯微生物获得了天使轮融资,由北京华瑞健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此后2020年—2021年斯微生物资金流入频繁,从2020年初到2021年6月,斯微生物完成了超过15亿人民币的融资。2020年6月,西藏药业并与斯微生物达成合作向后者分阶段注资3.51亿元;2020年7月,斯微生物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2021年6月完成近2亿美元融资,包括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药明康德、景林投资在内的明星投资人纷纷押注看好。

不过,斯微生物的最后一笔融资停留在2022年9月。估值也从巅峰时候的百亿下降为目前预估的不到1亿。

新冠疫情期间,辉瑞/BioNTech以及Moderna的两款mRNA疫苗产品大放异彩。以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Comirnaty为例,在2021年的营收达到367.8亿美元,这一数字占据了辉瑞2021年总营收的很大一部分;2022年的营收为378亿美元;2023年,新冠疫苗Comirnaty的营收急速下降为112.2亿美元。

3年间,仅Comirnaty一款疫苗创造了近千亿美元的营收,成为真正的大爆款。

而mRNA也一跃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新技术路线,备受资本追捧。

2020年初,斯微生物紧急启动了新冠mRNA疫苗研发项目并完成了所有候选疫苗的药效学研究。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

不过可惜的是,直到疫情结束之前的2022年12月8日,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仅仅获得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紧急使用授权。

不过,和大部分的Boitech一样,产品还未全部获批,斯微生物的产能却已经建起来了,斯微生物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建立了近50000平方米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可达20亿剂原液产能及4亿支灌装产能,是目前亚洲最大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

斯微生物同时在老挝投资搭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工厂,计划年产能可达2000万剂次疫苗。

2023年,斯微生物被爆出现金流不足无力偿还银行短期借款,天眼查信息显示,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涉诉债务47笔,涉及金额6382.68万元。

没落的“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

斯微生物被称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其它两家分别为艾博生物和丽凡达生物。

2020年6月,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第二家即为斯微生物;第三家获批的是艾美疫苗旗下的丽凡达生物,获批时间为2021年3月。

此前业内普遍猜测首家获批mRNA新冠疫苗的企业会出自上述三家之一,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这三家的产品都未在国内获批。直到2023年3月22日,石药集团宣布新冠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获纳入紧急使用,出乎业内意料,这也是国内首款新冠mRNA疫苗。

其中艾博生物沃艾可欣(ARCoVax)作为首个获批临床的mRNA新冠疫苗最被业内看好,和斯微生物一样,在2020-2021年间,经历了多轮融资,其投后估值达到约190亿元。

不过,自2020年9月,沃艾可欣获得印度尼西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紧急使用授权后,艾博生物的合作方沃森生物就再未披露过该疫苗的临床进展,也迟迟未见获批。

6月25日晚间,沃森生物宣布终止与艾博生物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并签署《终止协议》。

从艾博生物的官网信息显示,其管线中,除了新冠mRNA疫苗进展较快,其它相关管线最快只到1期临床阶段,也就是说,即使艾博生物想要掉头转型也颇为乏力。

至于“三剑客”中的第三家企业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5月底,艾美疫苗(6660.HK)完成收购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控股50.1546%,交易总额达到10.43亿元。此前的2021年3月,丽凡达生物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获临床试验,成为我国第三个获批临床试验的mRNA新冠疫苗。

2024年3月,艾美疫苗在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指出,2023年净亏损可达到18.1亿元至19.9亿元,较2022年2.3亿元净亏损扩大了数倍。

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艾美疫苗指出,鉴于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变化,在2023年度结合产品研发进度、市场环境变化及销售预测等综合因素对收购控股子公司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形成的无形资产及商誉计提减值损失,介乎人民币16.5亿元至18亿元。

目前看到,彼时下注mRNA新冠疫苗的资本和企业都并不成功,而此后这些企业将如何面临转型还静待观察。

蓝鲸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屠俊)mRNA赛道退潮之下,昔日该赛道中的明星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斯微生物”)从巅峰估值百亿下降到不到1亿无人接盘,近日正式开始走入破产程序。

蓝鲸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屠俊)mRNA赛道退潮之下,昔日该赛道中的明星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斯微生物”)从巅峰估值百亿下降到不到1亿无人接盘,近日正式开始走入破产程序。

公开的文件显示,2024年9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指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为斯微生物管理人。此前,该法院已于9月20日裁定受理斯微生物破产清算一案。

斯微生物被称为“mRNA”三剑客之一,事实上,其它两家企业处境也颇为艰难。

曾因新冠mRNA疫苗研发出圈,从估值百亿跌到不到1亿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率先开展mRNA药物研发和mRNA肿瘤精准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型企业之一。不过直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mRNA疫苗才成功破圈进入公众视野,斯微生物也逐渐成为众多明星资本加码的对象。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年4月,斯微生物获得了天使轮融资,由北京华瑞健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此后2020年—2021年斯微生物资金流入频繁,从2020年初到2021年6月,斯微生物完成了超过15亿人民币的融资。2020年6月,西藏药业并与斯微生物达成合作向后者分阶段注资3.51亿元;2020年7月,斯微生物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2021年6月完成近2亿美元融资,包括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药明康德、景林投资在内的明星投资人纷纷押注看好。

不过,斯微生物的最后一笔融资停留在2022年9月。估值也从巅峰时候的百亿下降为目前预估的不到1亿。

新冠疫情期间,辉瑞/BioNTech以及Moderna的两款mRNA疫苗产品大放异彩。以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Comirnaty为例,在2021年的营收达到367.8亿美元,这一数字占据了辉瑞2021年总营收的很大一部分;2022年的营收为378亿美元;2023年,新冠疫苗Comirnaty的营收急速下降为112.2亿美元。

3年间,仅Comirnaty一款疫苗创造了近千亿美元的营收,成为真正的大爆款。

而mRNA也一跃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新技术路线,备受资本追捧。

2020年初,斯微生物紧急启动了新冠mRNA疫苗研发项目并完成了所有候选疫苗的药效学研究。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

不过可惜的是,直到疫情结束之前的2022年12月8日,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仅仅获得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紧急使用授权。

不过,和大部分的Boitech一样,产品还未全部获批,斯微生物的产能却已经建起来了,斯微生物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建立了近50000平方米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可达20亿剂原液产能及4亿支灌装产能,是目前亚洲最大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

斯微生物同时在老挝投资搭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工厂,计划年产能可达2000万剂次疫苗。

2023年,斯微生物被爆出现金流不足无力偿还银行短期借款,天眼查信息显示,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涉诉债务47笔,涉及金额6382.68万元。

没落的“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

斯微生物被称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其它两家分别为艾博生物和丽凡达生物。

2020年6月,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第二家即为斯微生物;第三家获批的是艾美疫苗旗下的丽凡达生物,获批时间为2021年3月。

此前业内普遍猜测首家获批mRNA新冠疫苗的企业会出自上述三家之一,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这三家的产品都未在国内获批。直到2023年3月22日,石药集团宣布新冠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获纳入紧急使用,出乎业内意料,这也是国内首款新冠mRNA疫苗。

其中艾博生物沃艾可欣(ARCoVax)作为首个获批临床的mRNA新冠疫苗最被业内看好,和斯微生物一样,在2020-2021年间,经历了多轮融资,其投后估值达到约190亿元。

不过,自2020年9月,沃艾可欣获得印度尼西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紧急使用授权后,艾博生物的合作方沃森生物就再未披露过该疫苗的临床进展,也迟迟未见获批。

6月25日晚间,沃森生物宣布终止与艾博生物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并签署《终止协议》。

从艾博生物的官网信息显示,其管线中,除了新冠mRNA疫苗进展较快,其它相关管线最快只到1期临床阶段,也就是说,即使艾博生物想要掉头转型也颇为乏力。

至于“三剑客”中的第三家企业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5月底,艾美疫苗(6660.HK)完成收购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控股50.1546%,交易总额达到10.43亿元。此前的2021年3月,丽凡达生物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获临床试验,成为我国第三个获批临床试验的mRNA新冠疫苗。

2024年3月,艾美疫苗在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指出,2023年净亏损可达到18.1亿元至19.9亿元,较2022年2.3亿元净亏损扩大了数倍。

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艾美疫苗指出,鉴于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变化,在2023年度结合产品研发进度、市场环境变化及销售预测等综合因素对收购控股子公司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形成的无形资产及商誉计提减值损失,介乎人民币16.5亿元至18亿元。

目前看到,彼时下注mRNA新冠疫苗的资本和企业都并不成功,而此后这些企业将如何面临转型还静待观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