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继续分拆,京东工业重启港股IPO

蓝鲸财经

4周前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为3.7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12日讯(记者 王晓楠)热衷于分拆上市的京东,再推京东工业赴港上市。

时隔一年半,京东工业于9月30日再度重启港股IPO。作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京东工业自2017年起成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元,由于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作为京东资本版图中的一员,京东工业也是颇受资本追捧,三年左右累计筹集资金约6.35亿美元。

分拆京东工业上市,也只是京东打造资本版图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京东旗下拥有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等上市公司,以及京东产发、京东科技等曾经筹划上市的公司。

京东工业重启港股IPO

9月30日,京东工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美银、高盛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早在2023年3月30日,京东工业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数智化的工业供应链基础设施,向客户提供工业品供应和全面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及服务。简单来说,京东工业就是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提供连接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商品标准化、科学库存管理、采购数字化等。

2017年起,京东工业作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位,其开始专注于MRO(通常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京东工业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根据灼识咨询显示,按交易额计算,京东工业2023年在国内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2倍),亦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份额约达4.1%。

目前,京东工业收入来源分为商品和服务收入两大类。其中,商品收入主要为工业品的销售收入,包括通用MRO产品、专用MRO产品和BOM产品,为京东工业主要收入来源,占营收比重超九成。此外,服务收入主要向交易平台上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向广告主收取广告服务费、向技术及其他服务客户收取服务费等。

2021-2023年,京东工业业绩增长飞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3.45亿元、141.41亿元和173.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公司经调整净利分别为4.41亿元、7.66亿元和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2.9%。

今年上半年,京东工业营业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72亿元增加至86亿元,同比增长20.3%;公司经调整净利也从4.1亿元提升到5.1亿元,同比增长24.6%。

不过,毛利率略有下滑也是京东工业所面临的挑战。2021-2023年,京东工业毛利率分别为18.6%、18%、16.1%。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6.9%,而上年同期则为17.8%。京东工业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商品收入影响,该业务毛利率近年来仅有11%,而同时期服务收入毛利率高达96%。

背靠京东体系,京东工业颇受资本追捧,三年左右累计筹集资金约6.35亿美元。

2020年8月,京东工业与GGV、红杉中国及CPE等公司完成了A轮优先股融资,筹集资金约2.3亿美元。随后2021年1月,京东工业与Domking及GGV等公司完成了A-1轮优先股融资,筹集资金约1.05亿美元。2023年3月,京东工业又与Mubadala、42XFund、MG、BPEA EQT及红杉中国等投资者完成了投后估值约为67亿美元的B轮优先股融资,交易总额达3亿美元。

本次IPO,京东工业计划所筹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的业务扩张,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要。

不断扩张的京东版图

作为京东集团2017年就独立出来的业务,京东工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京东的支持。

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包括服务收入及来自京东五金城所得收入)分别为50.4亿元、66.6亿元、75.2亿元及36.6亿元,占集团同期收入的48.7%、47.1%、43.4%及42.5%。

京东工业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业务利用并与京东集团的平台紧密合作,包括京东集团为促进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在线销售及市场推广而提供的广泛服务、技术和流量支持等。

在去年首次赴港上市时,中国证监会曾于2023年4月向京东工业发布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其说明关于独立性、协议控制架构、主要运营实体、股权变动情况以及募集资本的使用情况。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为3.71%。

作为董事会主席的刘强东基本退居二线,京东工业实际上的负责人是宋春正,目前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兼CEO,其于2013年加入京东集团。

分拆京东工业上市,是京东集团资本版图的一角。就在京东工业首次披露赴港上市招股书同日,京东集团旗下另一公司京东产发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目前未有进一步推进。

资料显示,京东集团于2004年正式涉足电商领域。2014年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2020年6月,京东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从2020年开始,京东开始进入IPO收获期。2020年6月,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即时配送第一股”,而彼时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和IPO基石投资者,京东集团持股高达47.4%。目前,京东持有达达集团63.24%的股权。

此外,2020年12月,京东健康挂牌港交所,随后2021年5月,京东物流也成功赴港上市。与此同时,京东数科也曾于2020年9月披露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但于第二年撤回了上市申请。随后,京东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正式成立京东科技。2022年1月底,京东科技首次提出在境外上市的申请,但未有下文。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为3.7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12日讯(记者 王晓楠)热衷于分拆上市的京东,再推京东工业赴港上市。

时隔一年半,京东工业于9月30日再度重启港股IPO。作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京东工业自2017年起成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元,由于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作为京东资本版图中的一员,京东工业也是颇受资本追捧,三年左右累计筹集资金约6.35亿美元。

分拆京东工业上市,也只是京东打造资本版图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京东旗下拥有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等上市公司,以及京东产发、京东科技等曾经筹划上市的公司。

京东工业重启港股IPO

9月30日,京东工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美银、高盛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早在2023年3月30日,京东工业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数智化的工业供应链基础设施,向客户提供工业品供应和全面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及服务。简单来说,京东工业就是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提供连接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商品标准化、科学库存管理、采购数字化等。

2017年起,京东工业作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位,其开始专注于MRO(通常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京东工业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根据灼识咨询显示,按交易额计算,京东工业2023年在国内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2倍),亦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份额约达4.1%。

目前,京东工业收入来源分为商品和服务收入两大类。其中,商品收入主要为工业品的销售收入,包括通用MRO产品、专用MRO产品和BOM产品,为京东工业主要收入来源,占营收比重超九成。此外,服务收入主要向交易平台上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向广告主收取广告服务费、向技术及其他服务客户收取服务费等。

2021-2023年,京东工业业绩增长飞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3.45亿元、141.41亿元和173.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公司经调整净利分别为4.41亿元、7.66亿元和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2.9%。

今年上半年,京东工业营业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72亿元增加至86亿元,同比增长20.3%;公司经调整净利也从4.1亿元提升到5.1亿元,同比增长24.6%。

不过,毛利率略有下滑也是京东工业所面临的挑战。2021-2023年,京东工业毛利率分别为18.6%、18%、16.1%。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6.9%,而上年同期则为17.8%。京东工业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商品收入影响,该业务毛利率近年来仅有11%,而同时期服务收入毛利率高达96%。

背靠京东体系,京东工业颇受资本追捧,三年左右累计筹集资金约6.35亿美元。

2020年8月,京东工业与GGV、红杉中国及CPE等公司完成了A轮优先股融资,筹集资金约2.3亿美元。随后2021年1月,京东工业与Domking及GGV等公司完成了A-1轮优先股融资,筹集资金约1.05亿美元。2023年3月,京东工业又与Mubadala、42XFund、MG、BPEA EQT及红杉中国等投资者完成了投后估值约为67亿美元的B轮优先股融资,交易总额达3亿美元。

本次IPO,京东工业计划所筹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的业务扩张,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要。

不断扩张的京东版图

作为京东集团2017年就独立出来的业务,京东工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京东的支持。

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包括服务收入及来自京东五金城所得收入)分别为50.4亿元、66.6亿元、75.2亿元及36.6亿元,占集团同期收入的48.7%、47.1%、43.4%及42.5%。

京东工业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业务利用并与京东集团的平台紧密合作,包括京东集团为促进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在线销售及市场推广而提供的广泛服务、技术和流量支持等。

在去年首次赴港上市时,中国证监会曾于2023年4月向京东工业发布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其说明关于独立性、协议控制架构、主要运营实体、股权变动情况以及募集资本的使用情况。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为3.71%。

作为董事会主席的刘强东基本退居二线,京东工业实际上的负责人是宋春正,目前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兼CEO,其于2013年加入京东集团。

分拆京东工业上市,是京东集团资本版图的一角。就在京东工业首次披露赴港上市招股书同日,京东集团旗下另一公司京东产发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目前未有进一步推进。

资料显示,京东集团于2004年正式涉足电商领域。2014年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2020年6月,京东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从2020年开始,京东开始进入IPO收获期。2020年6月,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即时配送第一股”,而彼时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和IPO基石投资者,京东集团持股高达47.4%。目前,京东持有达达集团63.24%的股权。

此外,2020年12月,京东健康挂牌港交所,随后2021年5月,京东物流也成功赴港上市。与此同时,京东数科也曾于2020年9月披露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但于第二年撤回了上市申请。随后,京东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正式成立京东科技。2022年1月底,京东科技首次提出在境外上市的申请,但未有下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