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础产业 培育未来产业
打造石化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
图为会议现场
中化新网讯 9月24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北京召开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发展思路研讨会。会议旨在全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的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近两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开展了一系列行业专题研究、行业升级转型专项治理工作以及地方化工园区与企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的研究,以推进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企业为主要目标;以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发展为抓手;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安全发展为方向。本次研讨会将结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工作实际,围绕重点行业与化工园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研讨,为将来“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副处长赵彤阳作了烯烃芳烃发展空间和供需矛盾化解路径的研究报告,他指出烯烃芳烃行业当前仍有发展潜力,现阶段不仅面临着供需阶段性错配、原料成本高企的阶段性矛盾,还存在着资源禀赋限制、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和下游产业转移等结构性矛盾,在生产层面需要通过产能节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来化解矛盾,同时向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开拓新市场,实现原料进口替代和需求扩增。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副处长张海桐分享了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他表示,目前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是石油消费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分别占比50%和25%左右,但在“十五五”时期成品油消费将迎来消费达峰,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大宗化工品需求。未来行业需要提升石油保供能力,提升发展质量、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还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煤化工也是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处长朱彬彬在作题为《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报告时表示,未来煤炭仍然是兜底能源,但其生产、消费、输送均将产生新变革。在“双碳”目标逐渐迫近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优化产业增量,控制产业发展节奏;二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三是要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四是要促进产品高端化多元化;五是要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邢磊所做《氢能与绿色液体燃料发展前景分析》认为,以可再生甲醇、可再生氨、可持续航空燃料为主的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将成为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行业需要尽快突破各环节关键技术,实现若干产业化示范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初步建立生产、仓储运输、加注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以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品认定、交易规范标准,为继续扩大应用场景规模积累经验。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和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共同撰写的《“可再生氢100”化工报告——氢能支撑重点化工场景脱碳展望》,指出推动可再生氢与化工产业的耦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可再生氢产业还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未来实现化工行业与可再生氢耦合,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模式,打造区域特色的产业转型经济;二是要科学开展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绿色化工工艺技术攻关;三是建立统一市场支撑,统筹研判化工各个细分领域生产消费的情况,充分构建电氢碳量认证体系,完善标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分阶段分区域的转型方案。
化工新材料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李岩处长表示,根据统计,2023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已经达到了77%,但在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等领域仍有部分产品门类短缺。化工新材料行业未来要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市场开发主体,以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既要攀登技术金字塔的塔尖,解决产品性能差异、高端材料自给率不足等问题,也要解决行业下游与其他产业连接的问题,培养用户黏性,实现国产化替代。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处长吴潜则介绍了未来化工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另一条路径——生物制造。他认为,生物制造将为现有的能源化工流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且通过化工原料的生物替代实现生产过程的源头降碳。行业未来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集群规划工作,并且加强给予正面引导的公众科普、媒体对话。
许多重点产业都提出,未来几年要“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而在工信部等6部委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建危化品项目必须进入较低风险或者低风险的园区,因此化工园区的优化升级也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工程规划处副总工程师(专业)贾琳指出,我国石化园区存在聚焦和协调发展程度不够、中小型化工园区数量偏多、同质化发展程度较高、部分园区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等问题,园区的布局优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她提出了四项关于化工园区布局优化的对策:一是协调区域经济,大力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二是结构性优化园区数量,提升发展质量;三是加强规划引领,形成差异化、合理化发展;四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优质园区的承载能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园区处副处长王志军则从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角度提出了园区优化提升的另一条路径。他建议,从设计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园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体系,并实现园区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对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指导;从建设过程来说,既需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还需要紧跟数字化、低碳化浪潮,加快推进园区的绿色化、数字智慧化;此外还需要创新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全方位实现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会议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左)、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郑宝山(右)主持,来自政府、专业协会、化工园区和企业的嘉宾和代表参加会议。
图:闫俊荣/摄
提升基础产业 培育未来产业
打造石化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
图为会议现场
中化新网讯 9月24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北京召开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发展思路研讨会。会议旨在全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的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近两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开展了一系列行业专题研究、行业升级转型专项治理工作以及地方化工园区与企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的研究,以推进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企业为主要目标;以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发展为抓手;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安全发展为方向。本次研讨会将结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工作实际,围绕重点行业与化工园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研讨,为将来“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副处长赵彤阳作了烯烃芳烃发展空间和供需矛盾化解路径的研究报告,他指出烯烃芳烃行业当前仍有发展潜力,现阶段不仅面临着供需阶段性错配、原料成本高企的阶段性矛盾,还存在着资源禀赋限制、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和下游产业转移等结构性矛盾,在生产层面需要通过产能节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来化解矛盾,同时向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开拓新市场,实现原料进口替代和需求扩增。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副处长张海桐分享了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他表示,目前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是石油消费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分别占比50%和25%左右,但在“十五五”时期成品油消费将迎来消费达峰,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大宗化工品需求。未来行业需要提升石油保供能力,提升发展质量、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还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煤化工也是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处长朱彬彬在作题为《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报告时表示,未来煤炭仍然是兜底能源,但其生产、消费、输送均将产生新变革。在“双碳”目标逐渐迫近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优化产业增量,控制产业发展节奏;二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三是要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四是要促进产品高端化多元化;五是要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邢磊所做《氢能与绿色液体燃料发展前景分析》认为,以可再生甲醇、可再生氨、可持续航空燃料为主的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将成为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行业需要尽快突破各环节关键技术,实现若干产业化示范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初步建立生产、仓储运输、加注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以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品认定、交易规范标准,为继续扩大应用场景规模积累经验。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和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共同撰写的《“可再生氢100”化工报告——氢能支撑重点化工场景脱碳展望》,指出推动可再生氢与化工产业的耦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可再生氢产业还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未来实现化工行业与可再生氢耦合,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模式,打造区域特色的产业转型经济;二是要科学开展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绿色化工工艺技术攻关;三是建立统一市场支撑,统筹研判化工各个细分领域生产消费的情况,充分构建电氢碳量认证体系,完善标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分阶段分区域的转型方案。
化工新材料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李岩处长表示,根据统计,2023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已经达到了77%,但在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等领域仍有部分产品门类短缺。化工新材料行业未来要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市场开发主体,以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既要攀登技术金字塔的塔尖,解决产品性能差异、高端材料自给率不足等问题,也要解决行业下游与其他产业连接的问题,培养用户黏性,实现国产化替代。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处长吴潜则介绍了未来化工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另一条路径——生物制造。他认为,生物制造将为现有的能源化工流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且通过化工原料的生物替代实现生产过程的源头降碳。行业未来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集群规划工作,并且加强给予正面引导的公众科普、媒体对话。
许多重点产业都提出,未来几年要“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而在工信部等6部委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建危化品项目必须进入较低风险或者低风险的园区,因此化工园区的优化升级也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工程规划处副总工程师(专业)贾琳指出,我国石化园区存在聚焦和协调发展程度不够、中小型化工园区数量偏多、同质化发展程度较高、部分园区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等问题,园区的布局优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她提出了四项关于化工园区布局优化的对策:一是协调区域经济,大力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二是结构性优化园区数量,提升发展质量;三是加强规划引领,形成差异化、合理化发展;四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优质园区的承载能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园区处副处长王志军则从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角度提出了园区优化提升的另一条路径。他建议,从设计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园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体系,并实现园区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对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指导;从建设过程来说,既需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还需要紧跟数字化、低碳化浪潮,加快推进园区的绿色化、数字智慧化;此外还需要创新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全方位实现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会议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左)、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郑宝山(右)主持,来自政府、专业协会、化工园区和企业的嘉宾和代表参加会议。
图:闫俊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