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稳步扎实地推进工程建设

建设网

1天前

当前,工程推进态势良好,全体建设者正全力以赴,稳步扎实地推进工程建设,力求尽早实现下闸蓄水并发挥效益,从而为柴达木盆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仲秋时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披上秋日的盛装,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从市区启程,沿着格茫公路向西行进两百余公里,驶入道路南侧的戈壁,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那棱格勒河跃入眼帘,四周景色壮丽,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9月10日,记者走进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海西州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远远望去,一座巍峨大坝横卧于那棱格勒河之上,犹如一座雄伟的丰碑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这是工程主要建筑物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该工程的主坝,已于今年7月份封顶。眼下,我们正加紧推进电站厂房以及进水口塔架交通桥、启闭机房的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东邦指着眼前大坝说,工程自2018年开工以来,建设团队扎根在高原戈壁深处的无人区,面对高寒缺氧、风雪沙暴、强紫外线等恶劣自然环境,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现场无通信讯号、无正常供电、无直饮用水等施工条件,科学管理、攻坚克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供水洞等施工内容,目前剩余未完部分施工正稳步向前推进。
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程健介绍,那棱格勒河全长近400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每年汛期极易引发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下游农牧场、尾闾湖区企业、公路、铁路及输气管线的安全。与此同时,那棱格勒河周边区域用水需求日益突出且不断增长。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推动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供水、防洪、发电功能于一体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便应运而生。
在工程安全管理负责人代永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大坝右侧联合进水口塔架,工人们正在进行脚手架搭设、钢筋焊接等,全力以赴为塔架交通桥和启闭机房的建设而努力。代永强介绍说,进水口塔架为进水口的控制设备与监测仪器提供安装及支撑平台,以确保这些设备稳定运行,从而实现对水流的有效调节与监控。此外,塔架还可为工作人员提供通道和操作空间,便于后续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管理工作,保障大坝安全运行以及正常供水等功能得以发挥。
离开进水口塔架,来到工程的主坝,漫步于大坝顶部,眼前的壮阔景象令人深感震撼。大坝前方,巍峨雄浑的群山与那棱格勒河滔滔奔腾的流水交相辉映;大坝后方,电站厂房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建设之歌。
“我们脚下的工程主坝,最大坝高79.5米,坝顶长676米、宽10米,总填筑方量约300万立方米。”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承包(PMC)团队负责人苗绿野告诉记者,主坝作为此项工程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建设难度及风险系数在同类工程中首屈一指。为确保坝基的防渗效果,建设团队在坝址区深厚覆盖层中浇筑完成了全长508米、最深槽孔达155.4米的全封闭式防渗墙,墙体经注水试验、地震波CT、单孔声波、钻孔全孔壁成像等综合测试,连续性、完整性及与基岩结合情况良好,为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记者踏入电站厂房施工现场,只见运输车辆不断往返穿梭,机器轰鸣声持续在耳畔回响。塔吊和大型起重机犹如钢铁巨人般,舞动巨臂将沉重的建筑材料精准地放置在指定位置。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钢筋捆扎、模板支设等作业。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大坝右侧直径达3米、能够满足后期供水需求的供水洞以及溢洪道等设施。
“电站厂房计划10月底完成主体建设,3台发电机组将于明年进行安装调试。作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体系的骨干水源工程,本工程水库总库容为5.88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节,多年平均可供水2.6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规划发电8103万千瓦时。” 作为一名在工程一线拼搏奋战长达六年之久的建设者,苗绿野对工程建设情况了如指掌。
“当前,工程推进态势良好,全体建设者正全力以赴,稳步扎实地推进工程建设,力求尽早实现下闸蓄水并发挥效益,从而为柴达木盆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王东邦表示,工程竣工投入运营后,一方面能够缓解格尔木、茫崖、冷湖等地区的用水压力,增强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将大幅提高防洪减灾的整体能力,为海西州及周边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青海日报
当前,工程推进态势良好,全体建设者正全力以赴,稳步扎实地推进工程建设,力求尽早实现下闸蓄水并发挥效益,从而为柴达木盆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仲秋时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披上秋日的盛装,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从市区启程,沿着格茫公路向西行进两百余公里,驶入道路南侧的戈壁,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那棱格勒河跃入眼帘,四周景色壮丽,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9月10日,记者走进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海西州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远远望去,一座巍峨大坝横卧于那棱格勒河之上,犹如一座雄伟的丰碑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这是工程主要建筑物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该工程的主坝,已于今年7月份封顶。眼下,我们正加紧推进电站厂房以及进水口塔架交通桥、启闭机房的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东邦指着眼前大坝说,工程自2018年开工以来,建设团队扎根在高原戈壁深处的无人区,面对高寒缺氧、风雪沙暴、强紫外线等恶劣自然环境,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现场无通信讯号、无正常供电、无直饮用水等施工条件,科学管理、攻坚克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供水洞等施工内容,目前剩余未完部分施工正稳步向前推进。
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程健介绍,那棱格勒河全长近400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每年汛期极易引发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下游农牧场、尾闾湖区企业、公路、铁路及输气管线的安全。与此同时,那棱格勒河周边区域用水需求日益突出且不断增长。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推动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供水、防洪、发电功能于一体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便应运而生。
在工程安全管理负责人代永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大坝右侧联合进水口塔架,工人们正在进行脚手架搭设、钢筋焊接等,全力以赴为塔架交通桥和启闭机房的建设而努力。代永强介绍说,进水口塔架为进水口的控制设备与监测仪器提供安装及支撑平台,以确保这些设备稳定运行,从而实现对水流的有效调节与监控。此外,塔架还可为工作人员提供通道和操作空间,便于后续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管理工作,保障大坝安全运行以及正常供水等功能得以发挥。
离开进水口塔架,来到工程的主坝,漫步于大坝顶部,眼前的壮阔景象令人深感震撼。大坝前方,巍峨雄浑的群山与那棱格勒河滔滔奔腾的流水交相辉映;大坝后方,电站厂房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建设之歌。
“我们脚下的工程主坝,最大坝高79.5米,坝顶长676米、宽10米,总填筑方量约300万立方米。”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承包(PMC)团队负责人苗绿野告诉记者,主坝作为此项工程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建设难度及风险系数在同类工程中首屈一指。为确保坝基的防渗效果,建设团队在坝址区深厚覆盖层中浇筑完成了全长508米、最深槽孔达155.4米的全封闭式防渗墙,墙体经注水试验、地震波CT、单孔声波、钻孔全孔壁成像等综合测试,连续性、完整性及与基岩结合情况良好,为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记者踏入电站厂房施工现场,只见运输车辆不断往返穿梭,机器轰鸣声持续在耳畔回响。塔吊和大型起重机犹如钢铁巨人般,舞动巨臂将沉重的建筑材料精准地放置在指定位置。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钢筋捆扎、模板支设等作业。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大坝右侧直径达3米、能够满足后期供水需求的供水洞以及溢洪道等设施。
“电站厂房计划10月底完成主体建设,3台发电机组将于明年进行安装调试。作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体系的骨干水源工程,本工程水库总库容为5.88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节,多年平均可供水2.6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规划发电8103万千瓦时。” 作为一名在工程一线拼搏奋战长达六年之久的建设者,苗绿野对工程建设情况了如指掌。
“当前,工程推进态势良好,全体建设者正全力以赴,稳步扎实地推进工程建设,力求尽早实现下闸蓄水并发挥效益,从而为柴达木盆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王东邦表示,工程竣工投入运营后,一方面能够缓解格尔木、茫崖、冷湖等地区的用水压力,增强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将大幅提高防洪减灾的整体能力,为海西州及周边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青海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