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看不懂了

格隆

1周前

虽然都是预支了三十年上杠杆,但前者的压力明显大于后者,负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对消费的挤压就更明显。...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上升通道越来越少等等,都是重要因素。...简单来说,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市面上的“活钱”越来越少;“死钱”存款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清偿债务。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最近有组数据挺魔幻的。

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3.7%,7月同比增加3.5%,总体看起来还算不错。

但是,分地区看,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分化。

上半年,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社零同比-0.3%,上海-2.3%,广州0%,深圳+1%;7月份,北京同比-0.8%,上海-2.8%,广州-0.3%,深圳+1.2%。

得益于港人北上消费,只有深圳是正值,但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作为火车头的一线城市都这样了,下沉市场想必表现更差。

恰恰相反。

与之相对的,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数据好看太多了。

上半年,武汉社零同比增加5.6%,长沙5.2%,福州5.9%,泉州6.1%,苏州7.4%,锦州8.2%,哈尔滨10.3%……

普遍都高于全国平均值。

而且越下沉,越明显。

也就是说,理论上购买力最强的一线城市反而成了拖后腿的。

这种反直觉的现象,究竟代表了什么?

01

反常的数据

消费就是花钱。

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733元,同比增长5.4%。

分地区看,北京、上海、广东,增速位列倒数前三,远远低于平均线。

反倒是相对欠发达的省市,大部分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各地收入增速的分化,与消费分化的情况基本吻合。

但是,这个数据本身,就有些反常。

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这几年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明显是下滑的。

计算出的数据与大家的感官吻合。

中国的劳力成本,在2021年一度恢复到85以上,但到2024年6月,又迅速下滑至63.6。

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在增长来看,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贫富差距在加速扩大。

有关贫富差距,是另一个话题,下次再聊。

本文的重点还是在收入下滑后的消费表现。

自从房地产开始走弱,这几年其实大家都有一个预期:一鲸落,万物兴。

但也不能单纯的认为,大家不买房了,就能有更多活钱去买车、享受美食或更新数码产品。

很大程度上,还是预期问题。

财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前者主要指货币财富,后者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经济学对货币财富的定义是: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增长/减少,进而促进/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说人话就是,资产价格上涨,才能带动消费意愿上涨。

回过头看,房价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全民收入的高速增长期。

这期间,全国人均居住开支占总消费的比例,同样在不断增加,但是国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意愿下降了吗?

这里就可以引入一个概念:恩格尔系数。

它反映的是食物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从1978年开始,我国恩格尔系数从67.7%一路下降,代表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2019年降到最低值28.2%,随后开始反弹,2023年的数据是29.8%,城镇28.8%、农村32.4%。

为什么大家至今还在怀念2019年?

因为从生活质量而言,2019年,确实是中国人最富足的一年。

必要开支占比下降,对应的是“非必要开支”占比上升。

这是过去消费之所以强劲的根本原因。

反之亦然。

资产价格进入下跌周期,国民也告别了收入高速增长期,抑制消费增长,“非必要开支”占比降低,储蓄意愿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CPI同比+0.6%,高于前值0.5%;PPI同比-1.8%,明显低于前值-0.8%。

PPI之所以如此差劲,是受上、中、下全产业价格下滑影响;CPI之所以还过得去,则得益于食品价格上涨。

这一点,即便不看数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出来。

除了牛肉和奶类便宜了,蔬菜、瓜果乃至许多副食品都在涨价。尤其是菜,几乎翻了一番。

就当下的情况而言,食品通胀上升,一定会推动恩格尔系数继续上升。

以上是显而易见的原因。

指望资产、收入缩水的普通人去提振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

此时此刻,大部分人的燃眉之急,是消灭掉该死的债务。

02

无奈的选择

8月13日,央行发布信贷数据,7月国内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600亿元,较6月的2.13万亿元暴跌近88%,创15年来最低记录。

与之相对的,7月末,全国存款余额为300.8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简单来说,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市面上的“活钱”越来越少;“死钱”存款却越来越多。

货币失去流通性,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通缩。

企业层面已经开始恶化。

据中国银行数据,目前全国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已经为负数,企业呈净偿还债务。

原因显而易见,消费总体低迷,生产端不得不陷入降价去库存和内卷的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想要生存,几乎只有降本增效一个策略。

增效很难,降本简单。

一方面,是降低人力成本,具体表现就是上文提到的劳力成本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是清偿债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端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衰退了,加速去杠杆恐怕是个大趋势。

企业的行为是人决定的。

资产负债表正在衰退、加速去杠杆化的,当然不止是企业,每个人都在加速去杠杆。

提前还房贷,就是最典型的行为之一。

这年头,收入是很难增长的,房价却跌了不少。拿此时相对较低的收入,去偿还相对较高的债务,肯定是亏的。

不少人直接跌穿了首付。

能够用于消费的钱,自然更少了。

怎么办呢?

2024年1-7月,中央政府新发行国债金额达到了6.75万亿,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发行总量。

国债总体余额也从2021年底的22.5万亿,暴增到今年7月的31.3万亿。

短短两年半,中央政府增加了8.8万亿的债务。

政策性银行债也从19.7万亿暴增到23.2万亿,增加了3.5万亿。

同时,7月底,人民银行还进行了一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下调了利率。

这些资金大都投向了农田水利、应急防灾、国家基础设施、粮食能源、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领域。

比如最近讨论度最高的运河网建设,“以工代赈”和拉动配套的意味非常明显。

同时,五大行也全部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以缓解处于历史低位的利差压力。

接下来几个月,大概率还会发布更多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信贷增长。

比如,最近传闻将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但是,这个调控的难度极大。

力度大了,一定会像日元那样,货币疯狂贬值;力度小了,完全是隔靴搔痒。

更关键的是,信心如果长期缺失,影响的是整整一代人的人生,这就不是依靠政策就能迅速扭转的。

……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穷人一旦有点钱,他们会优先选择购买烟、酒等非必需品,而非更好的食物。

在经济学上,这种行为又叫作“口红效应”。

字面上的意思:经济不景气、收入下滑时期,女性对名牌服饰、珠宝的强烈消费冲动,只好转移到口红等相对平价的奢侈品。

还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作“迪士尼效应”。

指的是: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迟,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随之娱乐业也会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

两者结合,就是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人们会更多地用相对廉价的消费行为来取悦和麻痹自己。

小额消费的频率和倾向,会更高。

这是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上,会因地区不同形成巨大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消费,会形成巨大分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统计数据中的收入增速下滑、储蓄意愿增强,这些都只是平均后的数字。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压根没有余钱去储蓄,有的只是负债。

从这一点出发,不同地区的债务压力本就不同。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一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房价差距,远大于收入差距。

虽然都是预支了三十年上杠杆,但前者的压力明显大于后者,负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对消费的挤压就更明显。

更关键的是,在大都市,哪里会有什么廉价消费呢?

以旅游为例,今年五一长假的情况,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携程的数据,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加140%,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县级市场,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加151%、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加68%,均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支线机场城市如云南芒市、吉林延吉、西藏林芝等机票预订量均翻倍增长……

不久后的国庆假期,几乎可以预见,必然还会延续这种趋势。

水往低处流,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03

尾声

80后、90后、00后,都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代人。

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上升通道越来越少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有一点却少有人提及:心理落差。

正如前文列举的那些数据,这两代人的成长期,正是国民幸福度上升最快的阶段,自信心迅速膨胀、浪漫主义盛行。

在学习接受能力最强的年纪,最喜欢的是《大话西游》,是《海贼王》,是爱情能忽略物质,友情能够跨越阶级,梦想可以大声说出来。

结果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大展拳脚,却好像进入平行宇宙,剧情怎么突然跳到了《鱿鱼游戏》呢?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其实浪漫这个词,永远只在荧幕上出现,每一代人都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没有谁是特殊的,每一代人都会经历复数个大周期,这是客观规律。

若看开点,任何时期的问题,都会被时间解决。

只是你不一定等得起。

普通人能做的,不过是忙碌了一天后,在短视频、游戏和甜得发腻的奶茶中,收获短暂的宁静。

就像工地大爷们,靠着廉价香烟和散装假酒,安抚疲倦的身体。

一觉过后,太阳照常升起,继续重演昨天的剧情。

直到新剧本写出来。(全文完)

格隆汇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虽然都是预支了三十年上杠杆,但前者的压力明显大于后者,负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对消费的挤压就更明显。...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上升通道越来越少等等,都是重要因素。...简单来说,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市面上的“活钱”越来越少;“死钱”存款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清偿债务。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最近有组数据挺魔幻的。

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3.7%,7月同比增加3.5%,总体看起来还算不错。

但是,分地区看,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分化。

上半年,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社零同比-0.3%,上海-2.3%,广州0%,深圳+1%;7月份,北京同比-0.8%,上海-2.8%,广州-0.3%,深圳+1.2%。

得益于港人北上消费,只有深圳是正值,但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作为火车头的一线城市都这样了,下沉市场想必表现更差。

恰恰相反。

与之相对的,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数据好看太多了。

上半年,武汉社零同比增加5.6%,长沙5.2%,福州5.9%,泉州6.1%,苏州7.4%,锦州8.2%,哈尔滨10.3%……

普遍都高于全国平均值。

而且越下沉,越明显。

也就是说,理论上购买力最强的一线城市反而成了拖后腿的。

这种反直觉的现象,究竟代表了什么?

01

反常的数据

消费就是花钱。

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733元,同比增长5.4%。

分地区看,北京、上海、广东,增速位列倒数前三,远远低于平均线。

反倒是相对欠发达的省市,大部分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各地收入增速的分化,与消费分化的情况基本吻合。

但是,这个数据本身,就有些反常。

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这几年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明显是下滑的。

计算出的数据与大家的感官吻合。

中国的劳力成本,在2021年一度恢复到85以上,但到2024年6月,又迅速下滑至63.6。

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在增长来看,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贫富差距在加速扩大。

有关贫富差距,是另一个话题,下次再聊。

本文的重点还是在收入下滑后的消费表现。

自从房地产开始走弱,这几年其实大家都有一个预期:一鲸落,万物兴。

但也不能单纯的认为,大家不买房了,就能有更多活钱去买车、享受美食或更新数码产品。

很大程度上,还是预期问题。

财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前者主要指货币财富,后者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经济学对货币财富的定义是: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增长/减少,进而促进/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说人话就是,资产价格上涨,才能带动消费意愿上涨。

回过头看,房价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全民收入的高速增长期。

这期间,全国人均居住开支占总消费的比例,同样在不断增加,但是国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意愿下降了吗?

这里就可以引入一个概念:恩格尔系数。

它反映的是食物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从1978年开始,我国恩格尔系数从67.7%一路下降,代表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2019年降到最低值28.2%,随后开始反弹,2023年的数据是29.8%,城镇28.8%、农村32.4%。

为什么大家至今还在怀念2019年?

因为从生活质量而言,2019年,确实是中国人最富足的一年。

必要开支占比下降,对应的是“非必要开支”占比上升。

这是过去消费之所以强劲的根本原因。

反之亦然。

资产价格进入下跌周期,国民也告别了收入高速增长期,抑制消费增长,“非必要开支”占比降低,储蓄意愿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CPI同比+0.6%,高于前值0.5%;PPI同比-1.8%,明显低于前值-0.8%。

PPI之所以如此差劲,是受上、中、下全产业价格下滑影响;CPI之所以还过得去,则得益于食品价格上涨。

这一点,即便不看数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出来。

除了牛肉和奶类便宜了,蔬菜、瓜果乃至许多副食品都在涨价。尤其是菜,几乎翻了一番。

就当下的情况而言,食品通胀上升,一定会推动恩格尔系数继续上升。

以上是显而易见的原因。

指望资产、收入缩水的普通人去提振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

此时此刻,大部分人的燃眉之急,是消灭掉该死的债务。

02

无奈的选择

8月13日,央行发布信贷数据,7月国内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600亿元,较6月的2.13万亿元暴跌近88%,创15年来最低记录。

与之相对的,7月末,全国存款余额为300.8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简单来说,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市面上的“活钱”越来越少;“死钱”存款却越来越多。

货币失去流通性,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通缩。

企业层面已经开始恶化。

据中国银行数据,目前全国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已经为负数,企业呈净偿还债务。

原因显而易见,消费总体低迷,生产端不得不陷入降价去库存和内卷的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想要生存,几乎只有降本增效一个策略。

增效很难,降本简单。

一方面,是降低人力成本,具体表现就是上文提到的劳力成本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是清偿债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端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衰退了,加速去杠杆恐怕是个大趋势。

企业的行为是人决定的。

资产负债表正在衰退、加速去杠杆化的,当然不止是企业,每个人都在加速去杠杆。

提前还房贷,就是最典型的行为之一。

这年头,收入是很难增长的,房价却跌了不少。拿此时相对较低的收入,去偿还相对较高的债务,肯定是亏的。

不少人直接跌穿了首付。

能够用于消费的钱,自然更少了。

怎么办呢?

2024年1-7月,中央政府新发行国债金额达到了6.75万亿,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发行总量。

国债总体余额也从2021年底的22.5万亿,暴增到今年7月的31.3万亿。

短短两年半,中央政府增加了8.8万亿的债务。

政策性银行债也从19.7万亿暴增到23.2万亿,增加了3.5万亿。

同时,7月底,人民银行还进行了一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下调了利率。

这些资金大都投向了农田水利、应急防灾、国家基础设施、粮食能源、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领域。

比如最近讨论度最高的运河网建设,“以工代赈”和拉动配套的意味非常明显。

同时,五大行也全部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以缓解处于历史低位的利差压力。

接下来几个月,大概率还会发布更多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信贷增长。

比如,最近传闻将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但是,这个调控的难度极大。

力度大了,一定会像日元那样,货币疯狂贬值;力度小了,完全是隔靴搔痒。

更关键的是,信心如果长期缺失,影响的是整整一代人的人生,这就不是依靠政策就能迅速扭转的。

……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穷人一旦有点钱,他们会优先选择购买烟、酒等非必需品,而非更好的食物。

在经济学上,这种行为又叫作“口红效应”。

字面上的意思:经济不景气、收入下滑时期,女性对名牌服饰、珠宝的强烈消费冲动,只好转移到口红等相对平价的奢侈品。

还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作“迪士尼效应”。

指的是: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迟,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随之娱乐业也会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

两者结合,就是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人们会更多地用相对廉价的消费行为来取悦和麻痹自己。

小额消费的频率和倾向,会更高。

这是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上,会因地区不同形成巨大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消费,会形成巨大分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统计数据中的收入增速下滑、储蓄意愿增强,这些都只是平均后的数字。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压根没有余钱去储蓄,有的只是负债。

从这一点出发,不同地区的债务压力本就不同。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一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房价差距,远大于收入差距。

虽然都是预支了三十年上杠杆,但前者的压力明显大于后者,负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对消费的挤压就更明显。

更关键的是,在大都市,哪里会有什么廉价消费呢?

以旅游为例,今年五一长假的情况,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携程的数据,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加140%,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县级市场,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加151%、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加68%,均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支线机场城市如云南芒市、吉林延吉、西藏林芝等机票预订量均翻倍增长……

不久后的国庆假期,几乎可以预见,必然还会延续这种趋势。

水往低处流,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03

尾声

80后、90后、00后,都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代人。

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上升通道越来越少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有一点却少有人提及:心理落差。

正如前文列举的那些数据,这两代人的成长期,正是国民幸福度上升最快的阶段,自信心迅速膨胀、浪漫主义盛行。

在学习接受能力最强的年纪,最喜欢的是《大话西游》,是《海贼王》,是爱情能忽略物质,友情能够跨越阶级,梦想可以大声说出来。

结果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大展拳脚,却好像进入平行宇宙,剧情怎么突然跳到了《鱿鱼游戏》呢?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其实浪漫这个词,永远只在荧幕上出现,每一代人都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没有谁是特殊的,每一代人都会经历复数个大周期,这是客观规律。

若看开点,任何时期的问题,都会被时间解决。

只是你不一定等得起。

普通人能做的,不过是忙碌了一天后,在短视频、游戏和甜得发腻的奶茶中,收获短暂的宁静。

就像工地大爷们,靠着廉价香烟和散装假酒,安抚疲倦的身体。

一觉过后,太阳照常升起,继续重演昨天的剧情。

直到新剧本写出来。(全文完)

格隆汇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