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数据与信息(极简版)

医药云端工作室

2个月前

我们指导各地统一招采信息系统和产品信息标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指南,简化挂网操作流程,医药产品挂网申请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

来源:国新网

9月10日,国家医保局出席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发布会上披露的主要数据和信息:
图源:中国发布 国家医保局

基本情况

基本医保年度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基金收支规模稳固。

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经覆盖49个城市、1.8亿人。
已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创新目录准入谈判,目录内药品达3088种,覆盖常用药和特殊疾病、罕见病用药,过去用不起的新药好药相继纳入目录。
我们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可及,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
我们在2023年给8020万困难群众提供了参保救助。
高效办成一件事
实现了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可以在线上参保,参保缴费的平均时长从年初的28.7个工作日压减到6.4个工作日。
今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金额达到227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各地将实现个人账户的省内共济明年起将探索推动跨省共济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5种增加到10种。我们计划在原有5种病种基础上再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5个病种。
我们的职工生育津贴平均申领周期也缩短到10个工作日内。
为了有效解决医药企业关注的赋码、挂网时间长的问题,我们取消了药品赋码公示环节,常态化受理投诉申诉,药品赋码周期由每月一次缩短到每周一次。
我们指导各地统一招采信息系统和产品信息标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指南,简化挂网操作流程,医药产品挂网申请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
DRG/DIP
2023年年底已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覆盖,总体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医保向医疗机构付费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病组付费转变。二是医保基金结算从原来的“后付制”向现在的“预付制”转变。三是从手工审核向大数据运用转变。四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特例单议方面,对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比较多、病情复杂的危重症等特殊病例,我们明确了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申报一例一议,医保部门重新审核,和医疗机构双方协商调整付费标准,更好满足临床治疗和用药需求,同时也免除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医保基金监管
截至目前,一共检查了30个省份的432家定点医药机构,预计今年全年检查机构的数量将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扩面相对较多。
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通过“限制性别类诊疗、检查、用药”筛查线索追回医保基金近1400万元,实现了现场检查和大数据结合下的“精准打击”。
截至目前,各级定点医药机构已退回医保资金约30亿元。
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放举报奖励2422人次,奖励金额368万元,其中3人获得10万元以上的奖励,8人获得5-10万的奖励。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
一是扎实开展药品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
国家共组织开展了9批药品集采和4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各省均以独立或者联盟的方式开展药耗集采,
二是逐步完善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
自改革以来,手术、中医等技术类项目价格有序上调CT等检查检验项目价格合理下降,调价节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三是持续推进管用高效的支付机制。
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显示,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医保信息平台现在的日均结算量超过了2800万人次,住院费用结算系统平均响应的时间仅有0.8秒,
医保码的应用也更加普及,累计全国已经有11.7亿人激活了医保码,医保服务迈入了“码时代”。
目前医保服务网厅和APP实名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人,亲情账户的用户超过1.58亿人,
实现“带码招标、带码采购、带码结算”,让医保数据在全国范围内互认、流转、共享,让全国医保结算和药品耗材价格信息能够互联互通、更加透明。
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临床转化
目前已经发布了产科、护理等9批立项指南,统一规范相关学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突出体现以医疗服务为主导。
2022年以来,全国各省每年新增千余项价格项目,一批较高质量的创新技术、设备和耗材进入临床应用,让创新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民。
针对医疗机构和有关企业希望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收费准入的意见,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进一步畅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新增渠道,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对改良型创新项目,完善现行价格项目,实现兼容,快速满足合理收费需求;对其他新增价格项目,加快受理审核进度,充分满足不同创新层次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合理收费需求。
医保药品目录
6年来,我们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
医保局成立6年来,谈判药品已经惠及参保患者7.2亿人次,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多重因素,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了7000亿元。
带量采购
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集采前患者的年费用高达4000-5000元左右,集采后的年费用降到100-200元左右。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表明,乙肝患者抗病毒的治疗率和规范率大幅提升。
再比如,集采后胰岛素大幅降价,临床性能更好的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从集采前的58%提高到了70%以上。
从公开问询胸主动脉支架和其他药品耗材价格治理的情况来看,一些医药产品降价的空间主要来自于压缩了流通领域费用,对生产研发企业的实际收益影响比较小。
“药品滥用重灾区”抗生素的使用强度指标从2018年的37.8持续下降到2022年的33.8。
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我们会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加强区域协同,重点指导地方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药品耗材联盟集采。

关注公众号,获取可靠、专业的资讯和分析内容

我们指导各地统一招采信息系统和产品信息标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指南,简化挂网操作流程,医药产品挂网申请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

来源:国新网

9月10日,国家医保局出席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发布会上披露的主要数据和信息:
图源:中国发布 国家医保局

基本情况

基本医保年度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基金收支规模稳固。

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经覆盖49个城市、1.8亿人。
已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创新目录准入谈判,目录内药品达3088种,覆盖常用药和特殊疾病、罕见病用药,过去用不起的新药好药相继纳入目录。
我们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可及,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
我们在2023年给8020万困难群众提供了参保救助。
高效办成一件事
实现了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可以在线上参保,参保缴费的平均时长从年初的28.7个工作日压减到6.4个工作日。
今年1-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金额达到227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各地将实现个人账户的省内共济明年起将探索推动跨省共济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5种增加到10种。我们计划在原有5种病种基础上再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5个病种。
我们的职工生育津贴平均申领周期也缩短到10个工作日内。
为了有效解决医药企业关注的赋码、挂网时间长的问题,我们取消了药品赋码公示环节,常态化受理投诉申诉,药品赋码周期由每月一次缩短到每周一次。
我们指导各地统一招采信息系统和产品信息标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指南,简化挂网操作流程,医药产品挂网申请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
DRG/DIP
2023年年底已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覆盖,总体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医保向医疗机构付费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病组付费转变。二是医保基金结算从原来的“后付制”向现在的“预付制”转变。三是从手工审核向大数据运用转变。四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特例单议方面,对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比较多、病情复杂的危重症等特殊病例,我们明确了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申报一例一议,医保部门重新审核,和医疗机构双方协商调整付费标准,更好满足临床治疗和用药需求,同时也免除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医保基金监管
截至目前,一共检查了30个省份的432家定点医药机构,预计今年全年检查机构的数量将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扩面相对较多。
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通过“限制性别类诊疗、检查、用药”筛查线索追回医保基金近1400万元,实现了现场检查和大数据结合下的“精准打击”。
截至目前,各级定点医药机构已退回医保资金约30亿元。
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放举报奖励2422人次,奖励金额368万元,其中3人获得10万元以上的奖励,8人获得5-10万的奖励。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
一是扎实开展药品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
国家共组织开展了9批药品集采和4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各省均以独立或者联盟的方式开展药耗集采,
二是逐步完善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
自改革以来,手术、中医等技术类项目价格有序上调CT等检查检验项目价格合理下降,调价节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三是持续推进管用高效的支付机制。
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显示,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医保信息平台现在的日均结算量超过了2800万人次,住院费用结算系统平均响应的时间仅有0.8秒,
医保码的应用也更加普及,累计全国已经有11.7亿人激活了医保码,医保服务迈入了“码时代”。
目前医保服务网厅和APP实名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人,亲情账户的用户超过1.58亿人,
实现“带码招标、带码采购、带码结算”,让医保数据在全国范围内互认、流转、共享,让全国医保结算和药品耗材价格信息能够互联互通、更加透明。
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临床转化
目前已经发布了产科、护理等9批立项指南,统一规范相关学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突出体现以医疗服务为主导。
2022年以来,全国各省每年新增千余项价格项目,一批较高质量的创新技术、设备和耗材进入临床应用,让创新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民。
针对医疗机构和有关企业希望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收费准入的意见,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进一步畅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新增渠道,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对改良型创新项目,完善现行价格项目,实现兼容,快速满足合理收费需求;对其他新增价格项目,加快受理审核进度,充分满足不同创新层次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合理收费需求。
医保药品目录
6年来,我们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
医保局成立6年来,谈判药品已经惠及参保患者7.2亿人次,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多重因素,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了7000亿元。
带量采购
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集采前患者的年费用高达4000-5000元左右,集采后的年费用降到100-200元左右。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表明,乙肝患者抗病毒的治疗率和规范率大幅提升。
再比如,集采后胰岛素大幅降价,临床性能更好的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从集采前的58%提高到了70%以上。
从公开问询胸主动脉支架和其他药品耗材价格治理的情况来看,一些医药产品降价的空间主要来自于压缩了流通领域费用,对生产研发企业的实际收益影响比较小。
“药品滥用重灾区”抗生素的使用强度指标从2018年的37.8持续下降到2022年的33.8。
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我们会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加强区域协同,重点指导地方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药品耗材联盟集采。

关注公众号,获取可靠、专业的资讯和分析内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