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炒停售”保险有套路,勿掉陷阱

新华财经

2个月前

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

新华财经北京9月12日电(记者王艳刚)“即将停售,绝版抢购”“停售倒计时,错过不再有”一些销售人员以保险“停售”为名,进行虚假饥饿营销,极易引发消费者误解、冲动购买,进而引发投诉纠纷。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炒停售”保险有套路,理性消费多警惕。

套路一:虚构停售信息。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

套路二:夸大产品保障。一些销售人员夸大所谓“停售”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预期收益,甚至编造不存在的保障功能,声称停售后将无法享受同等保障,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投资。

套路三:伪造官方文件。为了增加“可信度”,一些销售人员还可能伪造保险公司文件、公告或邮件,假借保险公司官方名义声称某款产品即将全面停售,以此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面对“炒停售”保险等类似宣传时,消费者应保持冷静,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验证信息真伪,核实保险产品是否真的即将停售,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停售信息或文件,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而做出冲动决策,导致最终上当受骗。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务必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产品的保费缴纳、保障范围、理赔条件、除外责任等关键信息,比较不同产品优劣势,评估自身需求与产品特性是否匹配,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性选择。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应注意及时留存与销售人员沟通记录、产品宣传资料、购买凭证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自己遭受“炒停售”保险陷阱,可向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

新华财经北京9月12日电(记者王艳刚)“即将停售,绝版抢购”“停售倒计时,错过不再有”一些销售人员以保险“停售”为名,进行虚假饥饿营销,极易引发消费者误解、冲动购买,进而引发投诉纠纷。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炒停售”保险有套路,理性消费多警惕。

套路一:虚构停售信息。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

套路二:夸大产品保障。一些销售人员夸大所谓“停售”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预期收益,甚至编造不存在的保障功能,声称停售后将无法享受同等保障,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投资。

套路三:伪造官方文件。为了增加“可信度”,一些销售人员还可能伪造保险公司文件、公告或邮件,假借保险公司官方名义声称某款产品即将全面停售,以此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面对“炒停售”保险等类似宣传时,消费者应保持冷静,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验证信息真伪,核实保险产品是否真的即将停售,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停售信息或文件,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而做出冲动决策,导致最终上当受骗。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务必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产品的保费缴纳、保障范围、理赔条件、除外责任等关键信息,比较不同产品优劣势,评估自身需求与产品特性是否匹配,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性选择。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应注意及时留存与销售人员沟通记录、产品宣传资料、购买凭证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自己遭受“炒停售”保险陷阱,可向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