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鸟瞰:有低空,缺经济?

市井财经

2周前

大家要对民用无人机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eVTOL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和以常规直升机为主导的通航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这三大类低空经济类型做出符合各自城市、产业和企业实际的战略布局,尽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尽早推进具象的产业场景的落地操作,力争在全国这一轮低空经济的战略发展中抢得先机,迈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步伐。

宋 丁

这两年来,中国经济不太景气,但是挡不住人们积极探寻新经济风口的热情,其中一个相当热的风口就是“低空经济”。放眼望去,全国众多省市都把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这很好理解,经济再困难,大家总是要向前走的,前面有什么机会,就抓什么,都不想放过。国家这两年强力支持低空经济,大家就都去抓,目前就是这么一个形势。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低空经济研讨会,我也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做了发言,当然,在参会之前还是做了一点“功课”,尽管其中的科技部分不在行,但谈一谈低空经济产业还是可以的。这“功课”一做,就发现问题了,看似已经有点轰轰烈烈的中国低空经济,从内容产业深度看,其实尚未进入实质性、规模化的大发展阶段,我想了一下,似乎可以用“有低空、缺经济”来形容当下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就是说,概念有了,政策投了,业界也基本上动起来了,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产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

我重点阐述了如下两个看法:

第一,目前中国低空经济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目前中国低空经济的关键突破点并不在政策层面而在产业和市场层面,形象地说,低空经济这个“球”在产业和市场的脚下。我的意思是,关于低空经济,这两年来,无论在基本概念的普及方面,还是在各类媒体的舆论宣传造势方面,无论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投放方面,还是在产业行业企业各界的积极应对和预热方面,都已做得非常突出。然而,从低空经济的产业投资、运营、服务及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看到的关于低空经济的统计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低空经济的核心硬件——无人机的制造产值,而不是低空经济服务体系的产值,而后者才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所在。

如何有效推进产业和市场层面的战略突破?除了传统的通用航空仍然在固定的优势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外,其他新型低空经济业态如民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应用场景的落地和业务扩张,业界基本处在产业初期的探索中,也产生若干积极的效果,如在物流方面,顺丰公司已经建立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深圳日飞行量已超1000架次;美团在部分城市开通了无人机送餐服务;一些城市建立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小型机场,尝试开通低空载人服务;应急救援、消防等城市公共服务也在推进;小鹏汽车公司的飞行汽车也开始进入试飞阶段,等等。但是,这些应用场景大体都处在试验初期,各自的辐射范围和产业规模仍然很小,就eVTOL和无人机两大主流业务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规模化的业务链。未来的关键就是要依托若干相对靠前位置的应用场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扩张上实现整体突破。

第二,未来低空经济的重点抓手是什么?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传统的通用航空领域,其二是eVTOL,其三是无人机。如何理解这三大业务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呢?

通用航空作为相对成熟的领域,其业务遍及全国。然而,全球直升机45.5万架,美国占了绝大部分,而中国仅有3366架,占比仅为0.74%。可见,在未来低空经济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在通航业务领域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希图依托直升机业务实现国际竞争的突破基本无望。中国低空经济显然应该学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不是搞“弯道超车”,而是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具体说就是,要更重视通航直升机以外的其他新兴低空经济产业,例如eVTOL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智能化自动驾驶的难以替代的优势,将来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以人工驾驶直升机为核心载体的通航业务。

然而,从低空经济的战略趋势看,我认为未来的重点抓手并不是eVTOL,而是无人机。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看得非常清楚:

其一是从当今无人机在军工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看。一个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人类战争的一次划时代事件,它的核心因素就是无人机。无人机在俄乌两方都成为至关重要的武器。尽管当我们讨论低空经济的时候,绝不希望它被人类用在战争中,但现实很残酷,人们都没有想到,如今的无人机竟然在战争中大展拳脚,成为主角。我们不得不从一场战争中看到了无人机背后的低空经济所展示的巨大威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其二是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目前是“先郊后城、先货后人、先隔离后融合”,这表明,政策是按照稳健推进低空经济来安排的,非载人业务比载人业务的难度要小得多,在未来大规模进入人口密集的都市片区开展业务方面,政策的主导方向也仍然会大范围倾向非载人业务。这意味着,载人的eVTOL业务未来可能获得的政策扶持和投放力度大概率会明显低于非载人的无人机业务。

其三是从低空经济产业的扩展范围看。未来涉及城市公共服务、救灾、消防、物流、应急快递、文旅等等非载人业务将会形成庞大的规模,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非常大的拓展,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可持续的、可观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以载人为主导的eVTOL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无论如何在规模、应用场景确立、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表现等诸多方面很难达到民用无人机产业体系所能达到的广泛而多元化的综合效率和效益。

由上可见,中国低空经济作为当前全国新经济的一个显著风口,其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必须明白,当前低空经济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和各地政府给出的扶持政策很多,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产业和市场执行层面,目前仍然有诸多衔接上的问题,导致低空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暂时还很难充分发挥出来。有意愿加盟低空经济发展的各路力量们对此现状都应有清晰的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符合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实际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计划、开发路线和产业运营模式。

进一步说,大家要对民用无人机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eVTOL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和以常规直升机为主导的通航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这三大类低空经济类型做出符合各自城市、产业和企业实际的战略布局,尽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尽早推进具象的产业场景的落地操作,力争在全国这一轮低空经济的战略发展中抢得先机,迈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步伐。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低空经济一定是对冲目前国家经济低潮格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且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的产业,能不能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并产生出实质性的与当前宏观经济低潮格局的显著对冲效果,就看各位的眼光、能量和运气了。

---------------------

敬告:

1、欢迎点击文章上方蓝色字体“宋丁视点”,IDSDviewpoint,关注本公众号。

2、欢迎大家点击“在看”,点赞点评,转发分享,或发表理性及建设性留言,在此表示感谢!

3、任何人或机构在任何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转载本文或摘录本文重要观点,务请标明文章或观点出处,并在文章前面位置明确标出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大家要对民用无人机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eVTOL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和以常规直升机为主导的通航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这三大类低空经济类型做出符合各自城市、产业和企业实际的战略布局,尽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尽早推进具象的产业场景的落地操作,力争在全国这一轮低空经济的战略发展中抢得先机,迈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步伐。

宋 丁

这两年来,中国经济不太景气,但是挡不住人们积极探寻新经济风口的热情,其中一个相当热的风口就是“低空经济”。放眼望去,全国众多省市都把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这很好理解,经济再困难,大家总是要向前走的,前面有什么机会,就抓什么,都不想放过。国家这两年强力支持低空经济,大家就都去抓,目前就是这么一个形势。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低空经济研讨会,我也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做了发言,当然,在参会之前还是做了一点“功课”,尽管其中的科技部分不在行,但谈一谈低空经济产业还是可以的。这“功课”一做,就发现问题了,看似已经有点轰轰烈烈的中国低空经济,从内容产业深度看,其实尚未进入实质性、规模化的大发展阶段,我想了一下,似乎可以用“有低空、缺经济”来形容当下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就是说,概念有了,政策投了,业界也基本上动起来了,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产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

我重点阐述了如下两个看法:

第一,目前中国低空经济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目前中国低空经济的关键突破点并不在政策层面而在产业和市场层面,形象地说,低空经济这个“球”在产业和市场的脚下。我的意思是,关于低空经济,这两年来,无论在基本概念的普及方面,还是在各类媒体的舆论宣传造势方面,无论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投放方面,还是在产业行业企业各界的积极应对和预热方面,都已做得非常突出。然而,从低空经济的产业投资、运营、服务及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看到的关于低空经济的统计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低空经济的核心硬件——无人机的制造产值,而不是低空经济服务体系的产值,而后者才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所在。

如何有效推进产业和市场层面的战略突破?除了传统的通用航空仍然在固定的优势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外,其他新型低空经济业态如民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应用场景的落地和业务扩张,业界基本处在产业初期的探索中,也产生若干积极的效果,如在物流方面,顺丰公司已经建立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深圳日飞行量已超1000架次;美团在部分城市开通了无人机送餐服务;一些城市建立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小型机场,尝试开通低空载人服务;应急救援、消防等城市公共服务也在推进;小鹏汽车公司的飞行汽车也开始进入试飞阶段,等等。但是,这些应用场景大体都处在试验初期,各自的辐射范围和产业规模仍然很小,就eVTOL和无人机两大主流业务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规模化的业务链。未来的关键就是要依托若干相对靠前位置的应用场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扩张上实现整体突破。

第二,未来低空经济的重点抓手是什么?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传统的通用航空领域,其二是eVTOL,其三是无人机。如何理解这三大业务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呢?

通用航空作为相对成熟的领域,其业务遍及全国。然而,全球直升机45.5万架,美国占了绝大部分,而中国仅有3366架,占比仅为0.74%。可见,在未来低空经济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在通航业务领域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希图依托直升机业务实现国际竞争的突破基本无望。中国低空经济显然应该学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不是搞“弯道超车”,而是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具体说就是,要更重视通航直升机以外的其他新兴低空经济产业,例如eVTOL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智能化自动驾驶的难以替代的优势,将来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以人工驾驶直升机为核心载体的通航业务。

然而,从低空经济的战略趋势看,我认为未来的重点抓手并不是eVTOL,而是无人机。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看得非常清楚:

其一是从当今无人机在军工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看。一个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人类战争的一次划时代事件,它的核心因素就是无人机。无人机在俄乌两方都成为至关重要的武器。尽管当我们讨论低空经济的时候,绝不希望它被人类用在战争中,但现实很残酷,人们都没有想到,如今的无人机竟然在战争中大展拳脚,成为主角。我们不得不从一场战争中看到了无人机背后的低空经济所展示的巨大威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其二是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目前是“先郊后城、先货后人、先隔离后融合”,这表明,政策是按照稳健推进低空经济来安排的,非载人业务比载人业务的难度要小得多,在未来大规模进入人口密集的都市片区开展业务方面,政策的主导方向也仍然会大范围倾向非载人业务。这意味着,载人的eVTOL业务未来可能获得的政策扶持和投放力度大概率会明显低于非载人的无人机业务。

其三是从低空经济产业的扩展范围看。未来涉及城市公共服务、救灾、消防、物流、应急快递、文旅等等非载人业务将会形成庞大的规模,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非常大的拓展,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可持续的、可观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以载人为主导的eVTOL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无论如何在规模、应用场景确立、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表现等诸多方面很难达到民用无人机产业体系所能达到的广泛而多元化的综合效率和效益。

由上可见,中国低空经济作为当前全国新经济的一个显著风口,其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必须明白,当前低空经济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和各地政府给出的扶持政策很多,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产业和市场执行层面,目前仍然有诸多衔接上的问题,导致低空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暂时还很难充分发挥出来。有意愿加盟低空经济发展的各路力量们对此现状都应有清晰的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符合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实际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计划、开发路线和产业运营模式。

进一步说,大家要对民用无人机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eVTOL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和以常规直升机为主导的通航制造及服务类产业链这三大类低空经济类型做出符合各自城市、产业和企业实际的战略布局,尽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尽早推进具象的产业场景的落地操作,力争在全国这一轮低空经济的战略发展中抢得先机,迈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步伐。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低空经济一定是对冲目前国家经济低潮格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且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的产业,能不能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并产生出实质性的与当前宏观经济低潮格局的显著对冲效果,就看各位的眼光、能量和运气了。

---------------------

敬告:

1、欢迎点击文章上方蓝色字体“宋丁视点”,IDSDviewpoint,关注本公众号。

2、欢迎大家点击“在看”,点赞点评,转发分享,或发表理性及建设性留言,在此表示感谢!

3、任何人或机构在任何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转载本文或摘录本文重要观点,务请标明文章或观点出处,并在文章前面位置明确标出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