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公职人员配售保障房?什么信号

刘晓博说楼市

1周前

今天,一则“北京或将向公职人员配售保障房”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发布,其中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按市场价四至六折买到保障性住房”!
今天,一则“北京或将向公职人员配售保障房”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发布,其中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按市场价四至六折买到保障性住房”!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报道,网上流传着如下的函件截屏:
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今天上午对记者的回应是:“我们这边没有关于配售型保障房的最新政策。”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相当于同地段、同档次商品房4折到6折的保障房,该不该向公职人员配售,如果配售意味着什么,将对楼市产生哪些影响?
我的看法是:具有较大价格折扣的保障房可以向公职人员配售,但应该建立在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的基础上。
其实之前不少城市的人才房、共有产权住房,都没有禁止公职人员申请。
以深圳为例,人才房的价格是同等地段、同档次商品房的60%,只要符合学历、户籍、社保要求,都可以申请。学历方面,目前降低到了全日制专科学历、或者中专+中级职称、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深圳户籍、3年社保。
无论你是不是公职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都可以申请。前提是你在深圳没有房子,未来也不能买商品房(如果在限制期内买了,就要退回)。
一些城市的共有产权住房,也只是设置户籍、社保、学历的门槛,不设置收入门槛,公职人员理论上也是可以买的。
价格更优惠的安居房,则有收入要求。如果家庭收入超标,就不能购买。
从去年开始,国家重新定义、并统一了配售型保障房的概念,很多细节尚未发布,但基本上跟此前北京和深圳版的共有产权住房类似。

第一,如果你要买这种房子,前提是没有买商品房,或者此前几年之内没有卖出过商品房。

第二,如果你买了配售型保障房,未来如果买商品房,必须退回保障房。退回的时候,只获得原价+活期利息。

第三,配售型保障房未来不能通过补差价,获得100%产权自由上市交易,只能转让给特定人群,或者政府回购,或者永远自用、可以继承(前提是孩子符合保障房条件)。

这事实上切断了购买保障房套利的途径,让配售型保障房回归了“初心”。
所以,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公职人员,大概率不会买保障房的。
但也应该看到,的确有一部分公职人员,阶段性需要保障房。通过购买这种房子,先解决住房问题。将来如果有条件购买商品房,就退回保障房;如果一直没有条件购买,保障房就一直住下去。
有了保障房这个渠道,至少可以解决在大城市安家的问题。如果你不在乎房屋的性质,多余的钱用来改善生活,可以把日子获得非常轻松惬意。而且,配售型保障房还可以继承,前提是你的孩子也没有购买商品房,且符合其他条件。
如果未来普通城市居民可以跟公职人员一起申请配售型保障房,大家机会均等,靠积分或者摇号决定先后、楼层,就是无懈可击的政策。
当然,配售型保障房还可以细分为两种:
一种对应原来的人才房,相当于商品房价格的6折左右,申请的时候没有收入限制;
第二种对应原来的安居房,相当于商品房价格的4折,要审核家庭收入。如果公职人员1人上班,家里有多名成员,符合人均收入、家庭总收入的限制,也可以买第二种。
我认为在上述前提下,未来各地会允许公职人员购买配售型保障房的。
这似乎商品房的利空,因为公职人员一直被认为是商品房的优质客户。
但事实上,随着财政进入过紧日子的阶段,很多基层公务员收入没有想象得那么高,以至于中纪委有了如下回应:
公职人员购买保障房,看起来享受了6折的优惠,但配售型保障房未来不能转正,只能政府回购或者卖给特定人群,或者永远自用,房子里的“金融属性”被大幅压缩,而且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允许购买商品房,代价其实也很大。
所以,虽然它会分流商品房的客户,但主要是短期影响,中长期影响不大。因为未来商品房的供应量也会减少。
建设保障房的钱,主要来自商品房(卖地收入+税收)。未来保障房和商品房将高度绑定,如果商品房完蛋了,建设保障房的钱也就没有了。
公职人员买保障房,可能意味着“体制内”的收入优势将有所降低。同时,也意味着保障房的去化,多了一个渠道。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在配置交通资源(比如地铁)和好学校的时候,有倾向于保障房的做法。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商品房、保障房的获得公共资源方面,应该平等。要知道,买商品房的人贡献了更多税收,事实上是保障房的赞助人,怎么能歧视他们?!
另外,今天央行负责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表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降息空间不大,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难度?尚有待观察。
不过此次发布会回答了多个记者提问,竟然没有人提出这个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反而说明可能“有戏”,只是尚未一锤定音而已。
央行还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下降空间,货币政策总量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意味着,通过降准推动M2同比增速(以及社融同比增速),是下一步要做的。当然,降息也会有,可能还是继续迈小步。
9月会收获降准、降息两大利好吗?我觉得有可能!

今天,一则“北京或将向公职人员配售保障房”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发布,其中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按市场价四至六折买到保障性住房”!
今天,一则“北京或将向公职人员配售保障房”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发布,其中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按市场价四至六折买到保障性住房”!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报道,网上流传着如下的函件截屏:
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今天上午对记者的回应是:“我们这边没有关于配售型保障房的最新政策。”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相当于同地段、同档次商品房4折到6折的保障房,该不该向公职人员配售,如果配售意味着什么,将对楼市产生哪些影响?
我的看法是:具有较大价格折扣的保障房可以向公职人员配售,但应该建立在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的基础上。
其实之前不少城市的人才房、共有产权住房,都没有禁止公职人员申请。
以深圳为例,人才房的价格是同等地段、同档次商品房的60%,只要符合学历、户籍、社保要求,都可以申请。学历方面,目前降低到了全日制专科学历、或者中专+中级职称、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深圳户籍、3年社保。
无论你是不是公职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都可以申请。前提是你在深圳没有房子,未来也不能买商品房(如果在限制期内买了,就要退回)。
一些城市的共有产权住房,也只是设置户籍、社保、学历的门槛,不设置收入门槛,公职人员理论上也是可以买的。
价格更优惠的安居房,则有收入要求。如果家庭收入超标,就不能购买。
从去年开始,国家重新定义、并统一了配售型保障房的概念,很多细节尚未发布,但基本上跟此前北京和深圳版的共有产权住房类似。

第一,如果你要买这种房子,前提是没有买商品房,或者此前几年之内没有卖出过商品房。

第二,如果你买了配售型保障房,未来如果买商品房,必须退回保障房。退回的时候,只获得原价+活期利息。

第三,配售型保障房未来不能通过补差价,获得100%产权自由上市交易,只能转让给特定人群,或者政府回购,或者永远自用、可以继承(前提是孩子符合保障房条件)。

这事实上切断了购买保障房套利的途径,让配售型保障房回归了“初心”。
所以,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公职人员,大概率不会买保障房的。
但也应该看到,的确有一部分公职人员,阶段性需要保障房。通过购买这种房子,先解决住房问题。将来如果有条件购买商品房,就退回保障房;如果一直没有条件购买,保障房就一直住下去。
有了保障房这个渠道,至少可以解决在大城市安家的问题。如果你不在乎房屋的性质,多余的钱用来改善生活,可以把日子获得非常轻松惬意。而且,配售型保障房还可以继承,前提是你的孩子也没有购买商品房,且符合其他条件。
如果未来普通城市居民可以跟公职人员一起申请配售型保障房,大家机会均等,靠积分或者摇号决定先后、楼层,就是无懈可击的政策。
当然,配售型保障房还可以细分为两种:
一种对应原来的人才房,相当于商品房价格的6折左右,申请的时候没有收入限制;
第二种对应原来的安居房,相当于商品房价格的4折,要审核家庭收入。如果公职人员1人上班,家里有多名成员,符合人均收入、家庭总收入的限制,也可以买第二种。
我认为在上述前提下,未来各地会允许公职人员购买配售型保障房的。
这似乎商品房的利空,因为公职人员一直被认为是商品房的优质客户。
但事实上,随着财政进入过紧日子的阶段,很多基层公务员收入没有想象得那么高,以至于中纪委有了如下回应:
公职人员购买保障房,看起来享受了6折的优惠,但配售型保障房未来不能转正,只能政府回购或者卖给特定人群,或者永远自用,房子里的“金融属性”被大幅压缩,而且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允许购买商品房,代价其实也很大。
所以,虽然它会分流商品房的客户,但主要是短期影响,中长期影响不大。因为未来商品房的供应量也会减少。
建设保障房的钱,主要来自商品房(卖地收入+税收)。未来保障房和商品房将高度绑定,如果商品房完蛋了,建设保障房的钱也就没有了。
公职人员买保障房,可能意味着“体制内”的收入优势将有所降低。同时,也意味着保障房的去化,多了一个渠道。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在配置交通资源(比如地铁)和好学校的时候,有倾向于保障房的做法。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商品房、保障房的获得公共资源方面,应该平等。要知道,买商品房的人贡献了更多税收,事实上是保障房的赞助人,怎么能歧视他们?!
另外,今天央行负责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表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降息空间不大,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难度?尚有待观察。
不过此次发布会回答了多个记者提问,竟然没有人提出这个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反而说明可能“有戏”,只是尚未一锤定音而已。
央行还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下降空间,货币政策总量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意味着,通过降准推动M2同比增速(以及社融同比增速),是下一步要做的。当然,降息也会有,可能还是继续迈小步。
9月会收获降准、降息两大利好吗?我觉得有可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