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链协同并进 中国核电生动诠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财富通

2个月前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核电在核能、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业务的规划布局,与“坚守实体经济”“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开放创新”等要求高度契合,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战略方向的精准把控。

近日,中央财办主任何立峰在题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文章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又要方法得当、防止走偏。”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基石性企业,中国核电(601985.SH)在核电本业常年安全运营、稳健扩张的情况下,近年来,非核清洁能源业务高速发展,并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核电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增添了成功的注脚,是上述理论指导的生动实践。

核能项目有序推进 核电领域静水流深、久久为功

8月31日,中国核电半年报披露。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41亿元,同比增长3.15%;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业绩成果持续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商运发电量1,05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3%;实现上网电量99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8%。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066.1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33.4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6.06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22.69万吨,持续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核电业务是中国核电的立身之业,2024年1至6月,公司控股在运25台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装机容量2,375.00万千瓦,实现发电量891.5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累计为834.25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3,754小时。报告期内,中国核电漳州3号机组、徐大堡2号机组实现FCD,金七门1号机组负挖施工,漳州1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田湾8号机组、徐大堡4号机组转入安装阶段。公司在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度在控,核能项目开发扎实推进。

核电运维,安全先行。公司所属核电机组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1.75万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过279堆年。公司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持续三年全球领先,其中,上半年内,20台在运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核准、在建15台机组“六大控制”目标均可控在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核电充分“因地制宜”,通过技术创新、思维创新、业务创新探索核能多用途利用,促进新质生产力深度释放。2024年6月19日,中国核电旗下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据介绍,后续,每年将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新能源业务再突破 上网电量增超五成、海外项目成功交割

“一盘棋”思想指导下,中国核电核能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非核清洁能源业务再上台阶。

一方面,发电总量继续高速增长,且在光电、风电细分领域均实现领跑。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其中光伏发电量3,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风电发电量5,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相比之下,中国核电控股新能源机组同期发电量累计为16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87%,新能源上网电量15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87%。其中,光伏发电量8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7%,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613小时;风力发电量76.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50%,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1,064小时。

截至6月30日,公司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2,237.04万千瓦,包括风电755.92万千瓦、光伏1,481.12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112.90万千瓦。5月19日,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建设。该项目批准用海面积1,875.7761公顷(约2.8万亩),总投资约98.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装机容量和用海面积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可年均提供清洁电能约22.34亿千瓦时,中国核电新能源业务成长空间正在被持续打开。项目同时配套建设200MW/400MWh储能电站,目前储能电站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核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寻求海外能源市场突破。

2024年6月20日,公司旗下非核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平台中核汇能,成功完成哈萨克斯坦Abai1-100MW和Abai2-50MW风电项目股权交割,实现海外新能源“零”的突破。两个项目分别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拜州和杰特苏州,预计每年将为当地提供4.6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约5.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46万吨。

战略新兴产业斩获众多成果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突破不止于新能源领域。得益于目光长远的提前布局,以及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2024年上半年,中国核电在战略新兴产业同样传来诸多捷报。

4月20日,经过两年堆芯辐照后,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标志着商用堆产碳-14首次实现大批量国产化生产。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广泛作为示踪剂,在农业、化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最具代表性的用途为幽门螺杆菌检测,此外,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领域也均需要碳-14。此前,我国碳-14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得不到保障,中国核电这一突破,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为国内同位素应用产业与核医疗相关产业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秦山核电正在与所在地海盐县,携手建设全国最大的同位素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1,900亩,将包含同位素生产基地、核药生产基地以及核技术创新中心、核医疗中心。

此外,公司在钙钛矿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报告期内,中国核电投资的钙钛矿联合科研全部达到验收指标,自主研制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最高效率达到18.91%,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最高效率达到17.75%,均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中核光电正式推出商品级钙钛矿产品。

今年5月,中核汇能周口中核绿色低碳储能产业园+百万千瓦风电一体化项目签约启动。该项目一期包含“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制造”“GWh级国家储能示范电站”“科技研发中心”和“风力发电”等项目,被周口市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项目。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核电在核能、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业务的规划布局,与“坚守实体经济”“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开放创新”等要求高度契合,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战略方向的精准把控。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路的成功实践。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核电在核能、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业务的规划布局,与“坚守实体经济”“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开放创新”等要求高度契合,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战略方向的精准把控。

近日,中央财办主任何立峰在题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文章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又要方法得当、防止走偏。”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基石性企业,中国核电(601985.SH)在核电本业常年安全运营、稳健扩张的情况下,近年来,非核清洁能源业务高速发展,并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核电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增添了成功的注脚,是上述理论指导的生动实践。

核能项目有序推进 核电领域静水流深、久久为功

8月31日,中国核电半年报披露。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41亿元,同比增长3.15%;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业绩成果持续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商运发电量1,05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3%;实现上网电量99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8%。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066.1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33.4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6.06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22.69万吨,持续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核电业务是中国核电的立身之业,2024年1至6月,公司控股在运25台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装机容量2,375.00万千瓦,实现发电量891.5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累计为834.25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3,754小时。报告期内,中国核电漳州3号机组、徐大堡2号机组实现FCD,金七门1号机组负挖施工,漳州1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田湾8号机组、徐大堡4号机组转入安装阶段。公司在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度在控,核能项目开发扎实推进。

核电运维,安全先行。公司所属核电机组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1.75万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过279堆年。公司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持续三年全球领先,其中,上半年内,20台在运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核准、在建15台机组“六大控制”目标均可控在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核电充分“因地制宜”,通过技术创新、思维创新、业务创新探索核能多用途利用,促进新质生产力深度释放。2024年6月19日,中国核电旗下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据介绍,后续,每年将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新能源业务再突破 上网电量增超五成、海外项目成功交割

“一盘棋”思想指导下,中国核电核能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非核清洁能源业务再上台阶。

一方面,发电总量继续高速增长,且在光电、风电细分领域均实现领跑。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其中光伏发电量3,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风电发电量5,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相比之下,中国核电控股新能源机组同期发电量累计为16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87%,新能源上网电量15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87%。其中,光伏发电量8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7%,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613小时;风力发电量76.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50%,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1,064小时。

截至6月30日,公司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2,237.04万千瓦,包括风电755.92万千瓦、光伏1,481.12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112.90万千瓦。5月19日,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建设。该项目批准用海面积1,875.7761公顷(约2.8万亩),总投资约98.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装机容量和用海面积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可年均提供清洁电能约22.34亿千瓦时,中国核电新能源业务成长空间正在被持续打开。项目同时配套建设200MW/400MWh储能电站,目前储能电站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核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寻求海外能源市场突破。

2024年6月20日,公司旗下非核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平台中核汇能,成功完成哈萨克斯坦Abai1-100MW和Abai2-50MW风电项目股权交割,实现海外新能源“零”的突破。两个项目分别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拜州和杰特苏州,预计每年将为当地提供4.6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约5.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46万吨。

战略新兴产业斩获众多成果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突破不止于新能源领域。得益于目光长远的提前布局,以及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2024年上半年,中国核电在战略新兴产业同样传来诸多捷报。

4月20日,经过两年堆芯辐照后,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标志着商用堆产碳-14首次实现大批量国产化生产。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广泛作为示踪剂,在农业、化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最具代表性的用途为幽门螺杆菌检测,此外,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领域也均需要碳-14。此前,我国碳-14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得不到保障,中国核电这一突破,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为国内同位素应用产业与核医疗相关产业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秦山核电正在与所在地海盐县,携手建设全国最大的同位素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1,900亩,将包含同位素生产基地、核药生产基地以及核技术创新中心、核医疗中心。

此外,公司在钙钛矿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报告期内,中国核电投资的钙钛矿联合科研全部达到验收指标,自主研制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最高效率达到18.91%,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最高效率达到17.75%,均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中核光电正式推出商品级钙钛矿产品。

今年5月,中核汇能周口中核绿色低碳储能产业园+百万千瓦风电一体化项目签约启动。该项目一期包含“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制造”“GWh级国家储能示范电站”“科技研发中心”和“风力发电”等项目,被周口市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项目。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核电在核能、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业务的规划布局,与“坚守实体经济”“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开放创新”等要求高度契合,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于战略方向的精准把控。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路的成功实践。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