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亮相,华为也卷不动了?

汽车头条

3周前

华为的终极目的一定是盈利,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发展而言,华为上车的技术在新能源车领域算是较高水准,即使达不到完全顶级,也足以应对市场。

智界R7千呼万唤始出来,却未达到想要的轰动效果。

从鸿蒙智行公布智界R7的产品点可以看出,除了轿跑造型必要宣传的流线型车身以及超低风阻系数外,新车最重要的三个卖点分别是“双800”、途灵底盘和乾崑3.0智驾系统。也就是说,除了“双800”这一首次在华为体系产品中出现的新卖点外,智界R7没有新增亮眼的卖点出现。

相对其他车企推新,与其说是智界R7没有新技术亮点,不如说华为的技术让人审美疲劳了。从当下市场的内卷程度看,华为只拿出这点诚意,智界R7是不是有点难了?

鸿蒙智行,没有新花样了?

如果以非对等要求来看待智界R7这次亮相,相比极氪001半年换年款,至少极氪001在智驾上的升级属全方位的。虽然鸿蒙智行智驾水准早就达到了极氪刚刚升级后的水准,但智界R7没有技术大动作这点,确实不如极氪。

如果按照技术对等的要求来看,华为赋能了智界R7“双800”的新花样,也不是行业首个。“双800”,即超800km的续航水平+800V高压平台,首台推出此项配置的纯电SUV车型是广汽埃安旗下的高端品牌昊铂HT,两款车的共同特点是采用超流线型设计,达到更优的风阻系数,从而在不需要特别大号电池的情况下,在稳定工况测试中达成超800km的续航能力。

配合流线型超低风阻,智界R7连带宣传了一波超大空间。我们知道溜背造型SUV的后排空间一直被用户诟病,作为中型SUV,智界R7整车高度1634mm,比Model Y高出10mm,对标特斯拉的体验效果,相信智界R7的乘坐空间表现一定是够用的。但相比非溜背SUV车型,溜背SUV的空间一定不是其重要的产品卖点,这也体现出智界R7的宣传的聪明之处,将本应为弱势产品点做到强势产品点,也不失为智界R7作为溜背造型SUV的独到之处。

此外,华为两项看家本领,途灵底盘和ADS 3.0同样出现在智界R7身上。全系标配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空气悬架的配置固然很诱人,但底盘的表现不仅要看配置,调校更为重要。刚上市不久的鸿蒙智行重磅车型享界S9就在底盘问题上出现了巨大争议,我们不讨论争议问题的本质,但也相当于给智界R7提了个醒,就看奇瑞的底盘调校能力够不够强了。

ADS 3.0,可以称为华为技术的护城河,这次智界R7的宣传中,可清晰地看到“端到端”字样。这也算智界带来的一大亮点,说明ADS 3.0已经完全步入端到端智驾时代,只不过华为是否找到了端到端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得而知,毕竟现在的AI大模型数据很难喂饱一个真正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满打满算,从智界R7身上几乎看不到鸿蒙智行的新花样了。参考腾势刚刚过去的发布会,腾势Z9无论是产品概念到整个比亚迪的技术展示,真如王传福所说的那样,技术鱼池里有捞不完的鱼,只要市场需要,随时能捞两条出来。相比之下,鸿蒙智行可能短期内都捞不出新的大鱼了。

鸿蒙智行,为什么捞不出鱼了?

从今年4月份重新发布的智界S7,到北京车展前的新问界M5,再到刚发布不久的享界S9,最后是智界R7和新问界M7 Pro,除了4月份发布了ADS 3.0稍微震撼了一下观众,其余好像都显得平平无奇。

从头粗略地捋一下,智界S7的重新发布,按鸿蒙智行店端销售的表述,新车与老款毫无区别,只是在售价上做出了细微调整,且是为了配合宣传缩短交付日期出现的产物。新问界M5,作为理想L6的直接竞争对手,上市之初有过销量高光时刻,但并未给鸿蒙智行的销量带来质的提升,反而在5月份,鸿蒙智行销量就重新被理想反超。

享界S9作为主打迈巴赫的车型,想要重新定义D级车市场,不到40万的起售价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但细看产品力,与问界M9相差无几,唯一能表明的是,华为有了些许的降本能力。智界R7上文分析过了,新问界M7 Pro的意义也是拉低车系售价,与理想进行进一步竞争,毕竟自5月份以后,鸿蒙智行毫无反超理想的迹象,反而是理想的销量越走越高。

实际上,华为技术池塘捞不出大鱼也是情理之中。一方面,华为的终极目的一定是盈利,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发展而言,华为上车的技术在新能源车领域算是较高水准,即使达不到完全顶级,也足以应对市场。而且,当下电动车的技术发展重点围绕着三电和智驾,华为的智驾理念已经是当下最先进,三电可通过成本升级去完成,而且华为偏重于新能源车解决方案,只要在新能源车刚需技术领域给予合作车企足够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就达标了,不需要研发不属于现行市场中并不是刚需的技术,毕竟这样会大大消耗成本,也不是华为供应技术的初衷。

另一方面,从盈利角度来看,华为这种技术节奏更为稳妥。虽然我们常说新能源时代技术更迭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但更稳定的技术节奏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效益增长。以赛力斯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为例,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25亿元,二季度毛利率达到惊人的27.47%。只有车企有得赚,作为合作方的华为才有得赚。

而且我们知道,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今年车市虽然内卷,但行业普遍提到的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盈利问题,看来大家早已厌倦了因卷技术,卷产品,卷价格带来的无休止的亏损。因此,鸿蒙智行技术推进上放缓脚步,未尝不是件好事。


华为的终极目的一定是盈利,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发展而言,华为上车的技术在新能源车领域算是较高水准,即使达不到完全顶级,也足以应对市场。

智界R7千呼万唤始出来,却未达到想要的轰动效果。

从鸿蒙智行公布智界R7的产品点可以看出,除了轿跑造型必要宣传的流线型车身以及超低风阻系数外,新车最重要的三个卖点分别是“双800”、途灵底盘和乾崑3.0智驾系统。也就是说,除了“双800”这一首次在华为体系产品中出现的新卖点外,智界R7没有新增亮眼的卖点出现。

相对其他车企推新,与其说是智界R7没有新技术亮点,不如说华为的技术让人审美疲劳了。从当下市场的内卷程度看,华为只拿出这点诚意,智界R7是不是有点难了?

鸿蒙智行,没有新花样了?

如果以非对等要求来看待智界R7这次亮相,相比极氪001半年换年款,至少极氪001在智驾上的升级属全方位的。虽然鸿蒙智行智驾水准早就达到了极氪刚刚升级后的水准,但智界R7没有技术大动作这点,确实不如极氪。

如果按照技术对等的要求来看,华为赋能了智界R7“双800”的新花样,也不是行业首个。“双800”,即超800km的续航水平+800V高压平台,首台推出此项配置的纯电SUV车型是广汽埃安旗下的高端品牌昊铂HT,两款车的共同特点是采用超流线型设计,达到更优的风阻系数,从而在不需要特别大号电池的情况下,在稳定工况测试中达成超800km的续航能力。

配合流线型超低风阻,智界R7连带宣传了一波超大空间。我们知道溜背造型SUV的后排空间一直被用户诟病,作为中型SUV,智界R7整车高度1634mm,比Model Y高出10mm,对标特斯拉的体验效果,相信智界R7的乘坐空间表现一定是够用的。但相比非溜背SUV车型,溜背SUV的空间一定不是其重要的产品卖点,这也体现出智界R7的宣传的聪明之处,将本应为弱势产品点做到强势产品点,也不失为智界R7作为溜背造型SUV的独到之处。

此外,华为两项看家本领,途灵底盘和ADS 3.0同样出现在智界R7身上。全系标配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空气悬架的配置固然很诱人,但底盘的表现不仅要看配置,调校更为重要。刚上市不久的鸿蒙智行重磅车型享界S9就在底盘问题上出现了巨大争议,我们不讨论争议问题的本质,但也相当于给智界R7提了个醒,就看奇瑞的底盘调校能力够不够强了。

ADS 3.0,可以称为华为技术的护城河,这次智界R7的宣传中,可清晰地看到“端到端”字样。这也算智界带来的一大亮点,说明ADS 3.0已经完全步入端到端智驾时代,只不过华为是否找到了端到端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得而知,毕竟现在的AI大模型数据很难喂饱一个真正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满打满算,从智界R7身上几乎看不到鸿蒙智行的新花样了。参考腾势刚刚过去的发布会,腾势Z9无论是产品概念到整个比亚迪的技术展示,真如王传福所说的那样,技术鱼池里有捞不完的鱼,只要市场需要,随时能捞两条出来。相比之下,鸿蒙智行可能短期内都捞不出新的大鱼了。

鸿蒙智行,为什么捞不出鱼了?

从今年4月份重新发布的智界S7,到北京车展前的新问界M5,再到刚发布不久的享界S9,最后是智界R7和新问界M7 Pro,除了4月份发布了ADS 3.0稍微震撼了一下观众,其余好像都显得平平无奇。

从头粗略地捋一下,智界S7的重新发布,按鸿蒙智行店端销售的表述,新车与老款毫无区别,只是在售价上做出了细微调整,且是为了配合宣传缩短交付日期出现的产物。新问界M5,作为理想L6的直接竞争对手,上市之初有过销量高光时刻,但并未给鸿蒙智行的销量带来质的提升,反而在5月份,鸿蒙智行销量就重新被理想反超。

享界S9作为主打迈巴赫的车型,想要重新定义D级车市场,不到40万的起售价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但细看产品力,与问界M9相差无几,唯一能表明的是,华为有了些许的降本能力。智界R7上文分析过了,新问界M7 Pro的意义也是拉低车系售价,与理想进行进一步竞争,毕竟自5月份以后,鸿蒙智行毫无反超理想的迹象,反而是理想的销量越走越高。

实际上,华为技术池塘捞不出大鱼也是情理之中。一方面,华为的终极目的一定是盈利,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发展而言,华为上车的技术在新能源车领域算是较高水准,即使达不到完全顶级,也足以应对市场。而且,当下电动车的技术发展重点围绕着三电和智驾,华为的智驾理念已经是当下最先进,三电可通过成本升级去完成,而且华为偏重于新能源车解决方案,只要在新能源车刚需技术领域给予合作车企足够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就达标了,不需要研发不属于现行市场中并不是刚需的技术,毕竟这样会大大消耗成本,也不是华为供应技术的初衷。

另一方面,从盈利角度来看,华为这种技术节奏更为稳妥。虽然我们常说新能源时代技术更迭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但更稳定的技术节奏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效益增长。以赛力斯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为例,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25亿元,二季度毛利率达到惊人的27.47%。只有车企有得赚,作为合作方的华为才有得赚。

而且我们知道,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今年车市虽然内卷,但行业普遍提到的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盈利问题,看来大家早已厌倦了因卷技术,卷产品,卷价格带来的无休止的亏损。因此,鸿蒙智行技术推进上放缓脚步,未尝不是件好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