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悬念”要落地了?港股又到关键窗口

中金在线

2个月前

港股对于美元流动性变化敏感,降息周期开启后,港股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分子端,在红利资产和景气成长两个方向,港股均有基本面表现较好的优质龙头公司,提供了高股息韧性资产和高成长弹性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配置机会。

(原标题:“降息悬念”要落地了?港股又到关键窗口)

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未来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数据、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

明确释放的降息信号,让市场对于9月降息正式官宣的预期愈发乐观。作为对于美元利率高敏感的港股市场,或许又到了一个关键窗口期。

这次的港股,好像有些不一样?

8月初,全球股市上演了一轮“疯狂过山车”的行情。对于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这一次的港股表现却相对独立;而若与A股比较,近期的港股同样表现出了一定韧性。

通常而言,港股市场在分子端受国内基本面的影响,分母端受海外流动性的影响,因此,海内外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很容易让港股泛起波澜。那么,这一次的港股,为什么好像不一样了?

估值低位,具有较高安全边际

自从2021年初以来,港股市场已历经了长达三年半的漫长调整,偶有阶段性反弹也未形成长期趋势。调整至今,港股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恒生指数PE(TTM)仅8.88倍,位于近十年内15.73%分位水平。

图:恒生指数近十年市盈率及分位点

(数据来源:Wind,14/8/26-24/8/23)

港股目前的低估值一定程度上已相对计价了内外部悲观预期,带来了一定估值保护,让当前的港股在面对外部扰动时具有一定“钝感力”。

而且,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视角看,在海外市场的高位震荡中会有部分资金获利了结,需要寻找当前具有价值的资产,也给估值低位的港股带来了机会。

而从南下资金的角度,已体现出港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的“信号”。截至8月23日,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达45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26亿元涨幅超136%。(数据来源:Wind,24/1/1-24/8/23)

业绩韧性或驱动港股表现

近期处于港股中报的披露高峰期,截至8月26日,恒生指数成分股中,已有超一半披露中报,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3.12%,前十大权重股中已披露中报的四家龙头企业中报盈利均超市场预期。(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6)

龙头企业的业绩催化也提振了港股情绪。如华泰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已披露的主要龙头股皆体现出了盈利韧性,亦是近期港股市场表现相对较强的逻辑基石。”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2024/8/24发布)

港股回购热潮彰显企业信心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港股回购金额超越去年总额近30%,创下1648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回购数量作为市场低位的指标性信号之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港股整体或已处低位区域。(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Wind)

上市公司回购汹涌,在为港股市场注入资金面支撑的同时,也向投资者传递出真金白银的情绪催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高分红属性提升港股吸引力

港股市场的另外一点重要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它的高分红率。港股市场拥有长期分红传统,在分红环境和分红持续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数据显示,当前全部港股平均股息率高达7.16%,A股平均为2.10%。(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3)

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的重重变化,高股息资产兼具防御属性和进攻弹性,是确定性较高的方向之一,因其稀缺的“避险”属性,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中少有的亮点。

而考虑到港币与美元的关联汇率制度,香港地区的利率水平与美元利率趋势具有相对一致性,如果美联储9月如期降息,港币利率相比股息率的差值或会走阔,港股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目前AH溢价指数超155,位于近十年以来95%的高分位,意味着对于同在A/H两地上市的股票而言,A股估值比港股贵55%。从估值角度考虑,港股高股息资产或具有较高配置价值。(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3)

港股市场在历次市场的反弹阶段展现出的高弹性特征已无需多言,当前估值低位又为配置价值再添了一层吸引力。

分母端,港股对于美元流动性变化敏感,降息周期开启后,港股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分子端,在红利资产和景气成长两个方向,港股均有基本面表现较好的优质龙头公司,提供了高股息韧性资产和高成长弹性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配置机会。

当然,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国内经济状况、政策力度等仍是影响港股表现最重要的因素,美联储降息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内部货币政策或可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从配置角度而言,港股已显现出估值低位优势和流动性改善的潜力,或是时候给与港股更多关注度了。

风险提示:本材料为观点分享,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且具有时效性。指数过往涨跌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报

港股对于美元流动性变化敏感,降息周期开启后,港股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分子端,在红利资产和景气成长两个方向,港股均有基本面表现较好的优质龙头公司,提供了高股息韧性资产和高成长弹性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配置机会。

(原标题:“降息悬念”要落地了?港股又到关键窗口)

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未来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数据、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

明确释放的降息信号,让市场对于9月降息正式官宣的预期愈发乐观。作为对于美元利率高敏感的港股市场,或许又到了一个关键窗口期。

这次的港股,好像有些不一样?

8月初,全球股市上演了一轮“疯狂过山车”的行情。对于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这一次的港股表现却相对独立;而若与A股比较,近期的港股同样表现出了一定韧性。

通常而言,港股市场在分子端受国内基本面的影响,分母端受海外流动性的影响,因此,海内外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很容易让港股泛起波澜。那么,这一次的港股,为什么好像不一样了?

估值低位,具有较高安全边际

自从2021年初以来,港股市场已历经了长达三年半的漫长调整,偶有阶段性反弹也未形成长期趋势。调整至今,港股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恒生指数PE(TTM)仅8.88倍,位于近十年内15.73%分位水平。

图:恒生指数近十年市盈率及分位点

(数据来源:Wind,14/8/26-24/8/23)

港股目前的低估值一定程度上已相对计价了内外部悲观预期,带来了一定估值保护,让当前的港股在面对外部扰动时具有一定“钝感力”。

而且,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视角看,在海外市场的高位震荡中会有部分资金获利了结,需要寻找当前具有价值的资产,也给估值低位的港股带来了机会。

而从南下资金的角度,已体现出港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的“信号”。截至8月23日,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达45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26亿元涨幅超136%。(数据来源:Wind,24/1/1-24/8/23)

业绩韧性或驱动港股表现

近期处于港股中报的披露高峰期,截至8月26日,恒生指数成分股中,已有超一半披露中报,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3.12%,前十大权重股中已披露中报的四家龙头企业中报盈利均超市场预期。(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6)

龙头企业的业绩催化也提振了港股情绪。如华泰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已披露的主要龙头股皆体现出了盈利韧性,亦是近期港股市场表现相对较强的逻辑基石。”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2024/8/24发布)

港股回购热潮彰显企业信心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港股回购金额超越去年总额近30%,创下1648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回购数量作为市场低位的指标性信号之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港股整体或已处低位区域。(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Wind)

上市公司回购汹涌,在为港股市场注入资金面支撑的同时,也向投资者传递出真金白银的情绪催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高分红属性提升港股吸引力

港股市场的另外一点重要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它的高分红率。港股市场拥有长期分红传统,在分红环境和分红持续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数据显示,当前全部港股平均股息率高达7.16%,A股平均为2.10%。(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3)

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的重重变化,高股息资产兼具防御属性和进攻弹性,是确定性较高的方向之一,因其稀缺的“避险”属性,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中少有的亮点。

而考虑到港币与美元的关联汇率制度,香港地区的利率水平与美元利率趋势具有相对一致性,如果美联储9月如期降息,港币利率相比股息率的差值或会走阔,港股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目前AH溢价指数超155,位于近十年以来95%的高分位,意味着对于同在A/H两地上市的股票而言,A股估值比港股贵55%。从估值角度考虑,港股高股息资产或具有较高配置价值。(数据来源:Wind,截至24/8/23)

港股市场在历次市场的反弹阶段展现出的高弹性特征已无需多言,当前估值低位又为配置价值再添了一层吸引力。

分母端,港股对于美元流动性变化敏感,降息周期开启后,港股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分子端,在红利资产和景气成长两个方向,港股均有基本面表现较好的优质龙头公司,提供了高股息韧性资产和高成长弹性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配置机会。

当然,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国内经济状况、政策力度等仍是影响港股表现最重要的因素,美联储降息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内部货币政策或可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从配置角度而言,港股已显现出估值低位优势和流动性改善的潜力,或是时候给与港股更多关注度了。

风险提示:本材料为观点分享,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且具有时效性。指数过往涨跌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