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竞第一股”星竞威武:赌王之子何猷君创业翻车记

市值风云

8个月前

公司是何猷君在电子竞技行业的创业成果,其由3家电竞俱乐部合并而来。

若不上市,现金流或撑不过一年。

作者 | 扶苏
编辑 | 小白
7月26日,星竞威武(NIPG.O,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除了“中国电竞第一股”的光环外,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何猷君的背景。
何猷君是已故“赌王”何鸿燊之子,1995年出生,2016年本科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据媒体报道,何猷君有着“数学天才”之称,以3年时间完成4年的本科课程,其后获MIT金融硕士录取,因而被称为“MIT史上最年轻金融硕士”。
然而,何猷君拒绝了这份硕士Offer,他的梦想是效仿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斯皮格尔(Snapchat创始人)这些30岁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家境优越、天资聪颖、刻苦勤奋……何猷君堪称“别人家的孩子”集大成者。
随着公司赴美上市,29岁的何猷君,也因此成为亚洲最年轻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创始人。
天才富二代创业,究竟成色如何?

年仅29岁,已两次上市敲钟

01创梦天地IPO前突击入股

这不是何猷君第一次上市敲钟。
2018年12月,创梦天地(01119.HK)在美股私有化2年后,赴港股二度上市。其联交所敲钟仪式上,便有何猷君的身影·。
创梦天地是一家手游发行平台,曾推出《水果忍者》《神庙逃亡》《地铁跑酷》《纪念碑谷》《梦幻花园》等多款知名手游。
至于创梦天地的质地,感兴趣的老铁浏览风云君过往研报。
(来源:市值风云App)
何猷君家族,在创梦天地二度上市前突击入股。
2018年3月,Vigo Global以1.14亿元认购创梦天地1.2%的股权,前者由何猷君之母梁安琪全资拥有。
不过,这更像是何猷君在其母名下的个人投资。何猷君在多个场合,自称为创梦天地的“合伙人”,并自2018年起一直担任该企业的首席营销官。
(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何猷君“入伙”仅9个月后,创梦天地成功港股挂牌。
以创梦天地发行价6.6港元计,何猷君的这笔投资,在IPO当日价值8.4亿港元(约7.4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报率高达550%。
不过,创梦天地上市后不久就业绩大变脸,股价表现也相当拉胯。截至8月15日,创梦天地股价2.25港元,较IPO时跌去近7成。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由于Vigo Global持股量未达联交所要求披露的5%标准线,未能得知何猷君是否及时“落袋为安”。

02公司上市月内破发

公司IPO发行价9美元,总募资2025万美元,IPO当日市值5亿美元。
上市不到一个月,公司股价已经历起伏跌宕,如坐过山车。
公司股价首日开盘上涨超45%,最高达13.12美元;
开盘次日,股价表现依旧强劲,报收16.5美元,较首日收涨83%;
就在第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急剧下挫,由此开启下跌行情;
截至8月15日,公司股价7.52美元,已经破发。
据披露,包括何猷君在内的IPO前股东的锁定期,为自招股书公布起的180日,即预计最早将于今年末解锁。
(来源:公司招股书)

挂羊头卖狗肉,“中国电竞第一股”

01何猷君是第一大股东

公司是何猷君在电子竞技行业的创业成果,其由3家电竞俱乐部合并而来。
2018年,何猷君在深圳成立V5电竞俱乐部,即公司前身;
2020年,公司前身收购了国内的eStar电竞俱乐部;
2023年,公司再次收购瑞典的Ninjas in Pyjamas(NIP)电竞俱乐部。
据网络公开信息,eStar电竞俱乐部的创始人孙力伟,是国内最早一批职业电竞选手,有着“电竞天才少年”之称。(风云君OS:又来一个天才?)
孙力伟14岁时,在电竞项目《星际争霸》中击败当时的国际知名玩家“Grrrr”,从此一战成名。
NIP创立于2000年,其创始人Tommy Ingemarsson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反恐精英》玩家之一。2016年,NIP被金融家Hicham Chahine收购。
因NIP的知名度更高,2023年,公司在收购完成后更名为“NIP Group”,中文名为“星竞威武集团”。
何猷君、Hicham Chahine和孙力伟,是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截至IPO前分别持股14.2%、12.4%和8.7%。
通过双层股权架构,上述三人的投票权分别为36.6%、32.0%和22.4%。
(来源:公司招股书)
顺便一提,在2023年前,孙力伟则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因公司股权收购NIP而被稀释。
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东,包括欧洲私募股权Tolsona(持股11.4%)和Nyx Ventures(持股12.2%),以及武汉国资委旗下的武汉体育旅游集团(持股8.5%)。

02新MCN业务成为营收支柱

根据招股书,公司愿景(Vision)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竞技组织”。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业务分为三类:电竞团队运营、艺人管理服务和活动策划。各业务的主要收入模式如下:
电竞团队运营:运营3家电竞俱乐部,获得电竞选手的参赛奖金、联盟收入分成、转会费和租赁费等;
艺人管理服务:在斗鱼、虎牙、抖音等直播平台上签约主播,获得直播收入分成;
活动策划:为第三方机构客户策划和举办电竞相关活动,如比赛和展览,获得制作费和广告收入。
2023年,上述三类业务依次占公司营收的26%、63%和11%。
(来源:公司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最大业务艺人管理服务,其实是公司的新业务,开展于2021年;第二大业务电竞团队运营,才是公司的起家业务。
2023年,艺人管理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36%至5261万美元;带动公司总营收同比增27%至8367万美元。
相比之下,电竞团队运营业务则缺乏成长性,2023年营收2166万美元,同比接近持平。
综上,公司更像是一家MCN机构,其“中国电竞第一股”的名号,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现阶段,公司的艺人管理服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
据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签约主播超过3.6万名,覆盖3300万名观众和6600万名社交媒体平台关注者。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招股书中提及的头部主播,包括健身主播“刘太阳”、游戏主播“骚易”、“是肖晨吖”等。
截至2024年4月末,“刘太阳”的全平台关注者数量超过680万名;
2022年,“骚易”和“是肖晨吖”,共同位列斗鱼平台按直播收入计的前十大主播。
(“刘太阳”,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艺人管理服务业务虽然是公司的营收支柱,但至今仍未为公司带来盈利。
2023年,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毛利为-80万美元,对应毛利率为-1.6%,上年同期毛利率为-2.3%。
(来源:公司招股书)
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主要是公司支付给主播的直播服务费。
2022-2023年,公司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累计为9290万美元,而该业务同期的累计营收为9117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简言之,公司相当于给直播平台和主播们白打工,自己只赚个吆喝。

03原主业经营惨淡

既然转型为MCN机构也挣不到钱,公司为啥还要白忙活一场?
无非是因为原主业的经营更是惨淡。
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125名电竞选手,其中97名选手在国内,共参与全球13个联赛和12项电竞项目。
公司电竞团队运营业务的营收,主要来自电竞选手的参赛收入。放眼全球,这也是电竞俱乐部的主要运营模式。
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在传统体育还是电子竞技领域,不断地打比赛并获得好成绩,是团队和选手“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其他变现模式,比如赞助和广告、IP授权、出售周边商品等,从长期来看,都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
2022年,公司电竞团队运营业务的参赛收入为1107万美元;而2023年,参赛收入同比跌30%至770万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据披露,参赛收入下跌的原因,是公司在“2023年的KPL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中没有达到与2022年同等的水平,导致奖金减少。”
翻译成大白话,也就是成绩越来越差。
(来源:公司招股书)
话说回来,公司2023年赛季表现失利,真的只是偶然吗?
电子竞技,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体现在电竞俱乐部环节。
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较传统体育项目更短,平均仅为2-3年。因此,电竞俱乐部获取和训练电竞选手的成本较高。
为了获取优秀的职业电竞选手,电竞俱乐部需要支付高昂的转会费或租赁费。
在电竞选手的日常训练中,电竞俱乐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比如用于购置先进的游戏外围设备,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VR和AR技术等。
同时,许多权威性的电竞比赛采取的是“席位制”准入机制,即电竞俱乐部需要向联盟(赛事举办方)购买席位,才能获得参赛资格。
据网络公开信息,LCS(英雄联盟冠军联赛)的席位费超过1000万美元,OWL(守望先锋联赛)一赛季的席位费约2000万美元,而二赛季的席位费已涨到3000-6000万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电子竞技,可以说是一个“靠钱开路”的项目。因此,电竞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围绕资本开支的竞争。
然而,从招股书来看,公司似乎不愿再为电竞俱乐部扩大“真金白银”的投入了。
公司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获取职业电竞选手和购买联赛席位。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为360万美元,较2022年的650万美元缩减45%。
(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在2023年对NIP的收购中,公司并未付出现金,而是采取股权置换的方式。
据披露,NIP在股权置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7亿美元,其中商誉高达1.1亿美元,占比高达65%。
(来源:公司招股书)
再提一句,NIP在被公司收购前,已经日薄西山。2021-2022年,NIP的营收从940万美元跌至737万美元。

现金流撑不过一年

2022-2023年,公司净亏损从631万美元扩大至1326万美元。
期间,公司剔除折旧和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等非现金项目影响后的经调整EBITDA,同样为亏损,从65万美元扩大至173万美元,对应的经调整EBITDA率从-1.0%下滑至-2.1%。
(来源:公司招股书)
由于持续亏损,公司不具备通过经营活动“造血”的能力。
2022-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流出的现金累计为1500万美元。2022年,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融资1200万美元进行“补血”。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与此同时,公司还欠了一屁股债。
2023年,公司新增一笔371万美元的长期借款。截止2023年末,公司合计借款930万美元,其中560万美元将于年内到期。
(来源:公司招股书)
大股东何猷君和孙力伟,也曾自掏腰包给公司垫了不少钱。
据披露,2022年,何猷君向公司垫款30万美元,孙力伟本人及其控制的关联方企业向公司垫款690万美元,合计高达720万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不过,在IPO前,公司已经基本还清两名大股东的垫款
据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对何猷君、孙力伟及其关联企业的欠款,分别尚余15万美元和13万美元。
而截至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余760万美元。
也就是说,公司手里的钱,扣除年内到期的债务后,还剩200万美元。鉴于公司过往的现金消耗速度,这点钱或撑不到一年。
这大概正是公司火速IPO的原因。
从今年5月披露境外上市备案文件,到6月公布招股书,再到7月挂牌,历时不到3个月。期间,公司可谓是开足马力,进度条拉满。
最终,何猷君还是回到了他更为擅长的二级市场。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公司是何猷君在电子竞技行业的创业成果,其由3家电竞俱乐部合并而来。

若不上市,现金流或撑不过一年。

作者 | 扶苏
编辑 | 小白
7月26日,星竞威武(NIPG.O,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除了“中国电竞第一股”的光环外,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何猷君的背景。
何猷君是已故“赌王”何鸿燊之子,1995年出生,2016年本科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据媒体报道,何猷君有着“数学天才”之称,以3年时间完成4年的本科课程,其后获MIT金融硕士录取,因而被称为“MIT史上最年轻金融硕士”。
然而,何猷君拒绝了这份硕士Offer,他的梦想是效仿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斯皮格尔(Snapchat创始人)这些30岁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家境优越、天资聪颖、刻苦勤奋……何猷君堪称“别人家的孩子”集大成者。
随着公司赴美上市,29岁的何猷君,也因此成为亚洲最年轻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创始人。
天才富二代创业,究竟成色如何?

年仅29岁,已两次上市敲钟

01创梦天地IPO前突击入股

这不是何猷君第一次上市敲钟。
2018年12月,创梦天地(01119.HK)在美股私有化2年后,赴港股二度上市。其联交所敲钟仪式上,便有何猷君的身影·。
创梦天地是一家手游发行平台,曾推出《水果忍者》《神庙逃亡》《地铁跑酷》《纪念碑谷》《梦幻花园》等多款知名手游。
至于创梦天地的质地,感兴趣的老铁浏览风云君过往研报。
(来源:市值风云App)
何猷君家族,在创梦天地二度上市前突击入股。
2018年3月,Vigo Global以1.14亿元认购创梦天地1.2%的股权,前者由何猷君之母梁安琪全资拥有。
不过,这更像是何猷君在其母名下的个人投资。何猷君在多个场合,自称为创梦天地的“合伙人”,并自2018年起一直担任该企业的首席营销官。
(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何猷君“入伙”仅9个月后,创梦天地成功港股挂牌。
以创梦天地发行价6.6港元计,何猷君的这笔投资,在IPO当日价值8.4亿港元(约7.4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报率高达550%。
不过,创梦天地上市后不久就业绩大变脸,股价表现也相当拉胯。截至8月15日,创梦天地股价2.25港元,较IPO时跌去近7成。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由于Vigo Global持股量未达联交所要求披露的5%标准线,未能得知何猷君是否及时“落袋为安”。

02公司上市月内破发

公司IPO发行价9美元,总募资2025万美元,IPO当日市值5亿美元。
上市不到一个月,公司股价已经历起伏跌宕,如坐过山车。
公司股价首日开盘上涨超45%,最高达13.12美元;
开盘次日,股价表现依旧强劲,报收16.5美元,较首日收涨83%;
就在第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急剧下挫,由此开启下跌行情;
截至8月15日,公司股价7.52美元,已经破发。
据披露,包括何猷君在内的IPO前股东的锁定期,为自招股书公布起的180日,即预计最早将于今年末解锁。
(来源:公司招股书)

挂羊头卖狗肉,“中国电竞第一股”

01何猷君是第一大股东

公司是何猷君在电子竞技行业的创业成果,其由3家电竞俱乐部合并而来。
2018年,何猷君在深圳成立V5电竞俱乐部,即公司前身;
2020年,公司前身收购了国内的eStar电竞俱乐部;
2023年,公司再次收购瑞典的Ninjas in Pyjamas(NIP)电竞俱乐部。
据网络公开信息,eStar电竞俱乐部的创始人孙力伟,是国内最早一批职业电竞选手,有着“电竞天才少年”之称。(风云君OS:又来一个天才?)
孙力伟14岁时,在电竞项目《星际争霸》中击败当时的国际知名玩家“Grrrr”,从此一战成名。
NIP创立于2000年,其创始人Tommy Ingemarsson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反恐精英》玩家之一。2016年,NIP被金融家Hicham Chahine收购。
因NIP的知名度更高,2023年,公司在收购完成后更名为“NIP Group”,中文名为“星竞威武集团”。
何猷君、Hicham Chahine和孙力伟,是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截至IPO前分别持股14.2%、12.4%和8.7%。
通过双层股权架构,上述三人的投票权分别为36.6%、32.0%和22.4%。
(来源:公司招股书)
顺便一提,在2023年前,孙力伟则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因公司股权收购NIP而被稀释。
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东,包括欧洲私募股权Tolsona(持股11.4%)和Nyx Ventures(持股12.2%),以及武汉国资委旗下的武汉体育旅游集团(持股8.5%)。

02新MCN业务成为营收支柱

根据招股书,公司愿景(Vision)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竞技组织”。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业务分为三类:电竞团队运营、艺人管理服务和活动策划。各业务的主要收入模式如下:
电竞团队运营:运营3家电竞俱乐部,获得电竞选手的参赛奖金、联盟收入分成、转会费和租赁费等;
艺人管理服务:在斗鱼、虎牙、抖音等直播平台上签约主播,获得直播收入分成;
活动策划:为第三方机构客户策划和举办电竞相关活动,如比赛和展览,获得制作费和广告收入。
2023年,上述三类业务依次占公司营收的26%、63%和11%。
(来源:公司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最大业务艺人管理服务,其实是公司的新业务,开展于2021年;第二大业务电竞团队运营,才是公司的起家业务。
2023年,艺人管理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36%至5261万美元;带动公司总营收同比增27%至8367万美元。
相比之下,电竞团队运营业务则缺乏成长性,2023年营收2166万美元,同比接近持平。
综上,公司更像是一家MCN机构,其“中国电竞第一股”的名号,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现阶段,公司的艺人管理服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
据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签约主播超过3.6万名,覆盖3300万名观众和6600万名社交媒体平台关注者。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招股书中提及的头部主播,包括健身主播“刘太阳”、游戏主播“骚易”、“是肖晨吖”等。
截至2024年4月末,“刘太阳”的全平台关注者数量超过680万名;
2022年,“骚易”和“是肖晨吖”,共同位列斗鱼平台按直播收入计的前十大主播。
(“刘太阳”,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艺人管理服务业务虽然是公司的营收支柱,但至今仍未为公司带来盈利。
2023年,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毛利为-80万美元,对应毛利率为-1.6%,上年同期毛利率为-2.3%。
(来源:公司招股书)
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主要是公司支付给主播的直播服务费。
2022-2023年,公司艺人管理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累计为9290万美元,而该业务同期的累计营收为9117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简言之,公司相当于给直播平台和主播们白打工,自己只赚个吆喝。

03原主业经营惨淡

既然转型为MCN机构也挣不到钱,公司为啥还要白忙活一场?
无非是因为原主业的经营更是惨淡。
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125名电竞选手,其中97名选手在国内,共参与全球13个联赛和12项电竞项目。
公司电竞团队运营业务的营收,主要来自电竞选手的参赛收入。放眼全球,这也是电竞俱乐部的主要运营模式。
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在传统体育还是电子竞技领域,不断地打比赛并获得好成绩,是团队和选手“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其他变现模式,比如赞助和广告、IP授权、出售周边商品等,从长期来看,都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
2022年,公司电竞团队运营业务的参赛收入为1107万美元;而2023年,参赛收入同比跌30%至770万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据披露,参赛收入下跌的原因,是公司在“2023年的KPL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中没有达到与2022年同等的水平,导致奖金减少。”
翻译成大白话,也就是成绩越来越差。
(来源:公司招股书)
话说回来,公司2023年赛季表现失利,真的只是偶然吗?
电子竞技,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体现在电竞俱乐部环节。
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较传统体育项目更短,平均仅为2-3年。因此,电竞俱乐部获取和训练电竞选手的成本较高。
为了获取优秀的职业电竞选手,电竞俱乐部需要支付高昂的转会费或租赁费。
在电竞选手的日常训练中,电竞俱乐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比如用于购置先进的游戏外围设备,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VR和AR技术等。
同时,许多权威性的电竞比赛采取的是“席位制”准入机制,即电竞俱乐部需要向联盟(赛事举办方)购买席位,才能获得参赛资格。
据网络公开信息,LCS(英雄联盟冠军联赛)的席位费超过1000万美元,OWL(守望先锋联赛)一赛季的席位费约2000万美元,而二赛季的席位费已涨到3000-6000万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电子竞技,可以说是一个“靠钱开路”的项目。因此,电竞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围绕资本开支的竞争。
然而,从招股书来看,公司似乎不愿再为电竞俱乐部扩大“真金白银”的投入了。
公司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获取职业电竞选手和购买联赛席位。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为360万美元,较2022年的650万美元缩减45%。
(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在2023年对NIP的收购中,公司并未付出现金,而是采取股权置换的方式。
据披露,NIP在股权置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7亿美元,其中商誉高达1.1亿美元,占比高达65%。
(来源:公司招股书)
再提一句,NIP在被公司收购前,已经日薄西山。2021-2022年,NIP的营收从940万美元跌至737万美元。

现金流撑不过一年

2022-2023年,公司净亏损从631万美元扩大至1326万美元。
期间,公司剔除折旧和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等非现金项目影响后的经调整EBITDA,同样为亏损,从65万美元扩大至173万美元,对应的经调整EBITDA率从-1.0%下滑至-2.1%。
(来源:公司招股书)
由于持续亏损,公司不具备通过经营活动“造血”的能力。
2022-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流出的现金累计为1500万美元。2022年,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融资1200万美元进行“补血”。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与此同时,公司还欠了一屁股债。
2023年,公司新增一笔371万美元的长期借款。截止2023年末,公司合计借款930万美元,其中560万美元将于年内到期。
(来源:公司招股书)
大股东何猷君和孙力伟,也曾自掏腰包给公司垫了不少钱。
据披露,2022年,何猷君向公司垫款30万美元,孙力伟本人及其控制的关联方企业向公司垫款690万美元,合计高达720万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不过,在IPO前,公司已经基本还清两名大股东的垫款
据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对何猷君、孙力伟及其关联企业的欠款,分别尚余15万美元和13万美元。
而截至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余760万美元。
也就是说,公司手里的钱,扣除年内到期的债务后,还剩200万美元。鉴于公司过往的现金消耗速度,这点钱或撑不到一年。
这大概正是公司火速IPO的原因。
从今年5月披露境外上市备案文件,到6月公布招股书,再到7月挂牌,历时不到3个月。期间,公司可谓是开足马力,进度条拉满。
最终,何猷君还是回到了他更为擅长的二级市场。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