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产业的生意经

经济日报

2个月前

虽然节能工作已广泛开展,但节能装备推广仍存短板、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挖潜难度日益加大,一些好项目难以落地。

节能产业万亿大市场呼之欲出。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节能工作关乎一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世界上普遍把节能视为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来源,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一个数据引人注目: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在人们眼里,节能就是随手关灯、少用空调等小事,怎能孕育出如此庞大的市场?

我国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总量较大。如果敞开口子消费能源,不仅我国资源、环境不可承受,全球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以节能促发展,在历史上有成功经验可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坚持不懈推动节能降耗,设备耗能控制技术大幅提升,节能产品不断推向市场。通过实行各类节能政策,日本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达到全球最低,从而完成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的经济转型。从实际成果看,上世纪70年代中到90年代的20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不仅工业竞争力没有受损,汽车制造业等领域还从中大幅受益。

我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当前资源和环境瓶颈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力。发展节能产业潜力巨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看能源强度,我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倍至3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如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就可以节约至少一半能源,并大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单位产出用能下降了,原来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支撑更大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可以提高。

看环境容量,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压力大。节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对于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多方测算表明,节能提效贡献度在70%以上。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理念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用户对能效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

看政策支持,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是国家“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围绕节能领域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为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随着政策红利继续释放和能源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将会衍生出更多节能产业机遇。

就推动节能市场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钢铁、化工、建材、印染、采矿等都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还能推动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工业企业节能提效,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电机改造、空压机改造、锅炉富氧燃烧、空调智能化调控等业务已成重点方向。

城镇化是未来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据测算,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能源消费增加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建筑、交通用能是主体。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节能工作较为滞后。虽然建筑面积快速增长,但节能建筑占比较低,且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随着交通工具保有量和出行需求增加,交通领域能耗和碳排放也面临较大压力。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节能服务正从原来的单一环节向系统节能转变,从纯粹的节能向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转变。面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形势,需要相关企业强化综合能源服务能力,依托智能配电网、城镇燃气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综合可再生能源、储能等先进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建设冷热水电气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一步提升各领域能源利用水平,创造更大价值。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虽然节能工作已广泛开展,但节能装备推广仍存短板、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挖潜难度日益加大,一些好项目难以落地。这需要我们持续健全并切实贯彻节能法律法规,完善有利于节能的基础设施,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扩大市场准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虽然节能工作已广泛开展,但节能装备推广仍存短板、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挖潜难度日益加大,一些好项目难以落地。

节能产业万亿大市场呼之欲出。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节能工作关乎一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世界上普遍把节能视为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来源,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一个数据引人注目: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在人们眼里,节能就是随手关灯、少用空调等小事,怎能孕育出如此庞大的市场?

我国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总量较大。如果敞开口子消费能源,不仅我国资源、环境不可承受,全球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以节能促发展,在历史上有成功经验可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坚持不懈推动节能降耗,设备耗能控制技术大幅提升,节能产品不断推向市场。通过实行各类节能政策,日本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达到全球最低,从而完成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的经济转型。从实际成果看,上世纪70年代中到90年代的20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不仅工业竞争力没有受损,汽车制造业等领域还从中大幅受益。

我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当前资源和环境瓶颈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力。发展节能产业潜力巨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看能源强度,我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倍至3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如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就可以节约至少一半能源,并大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单位产出用能下降了,原来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支撑更大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可以提高。

看环境容量,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压力大。节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对于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多方测算表明,节能提效贡献度在70%以上。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理念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用户对能效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

看政策支持,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是国家“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围绕节能领域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为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随着政策红利继续释放和能源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将会衍生出更多节能产业机遇。

就推动节能市场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钢铁、化工、建材、印染、采矿等都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还能推动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工业企业节能提效,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电机改造、空压机改造、锅炉富氧燃烧、空调智能化调控等业务已成重点方向。

城镇化是未来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据测算,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能源消费增加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建筑、交通用能是主体。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节能工作较为滞后。虽然建筑面积快速增长,但节能建筑占比较低,且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随着交通工具保有量和出行需求增加,交通领域能耗和碳排放也面临较大压力。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节能服务正从原来的单一环节向系统节能转变,从纯粹的节能向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转变。面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形势,需要相关企业强化综合能源服务能力,依托智能配电网、城镇燃气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综合可再生能源、储能等先进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建设冷热水电气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一步提升各领域能源利用水平,创造更大价值。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虽然节能工作已广泛开展,但节能装备推广仍存短板、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挖潜难度日益加大,一些好项目难以落地。这需要我们持续健全并切实贯彻节能法律法规,完善有利于节能的基础设施,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扩大市场准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