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险公司高管集体“换血”:监管压力下的“另谋生路”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1个月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余贤群前往国寿养老任职,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对养老业务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在子公司内任职,高管受央企“高管限薪令”的影响也较小。...同一日,平安养老险也传来拟更换总经理的消息,接任者或为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

导语:在聚焦主业、监管“纠偏”背景下,管理层的变化,折射出养老险公司转型的种种境遇。


夏天还未完结,一向低调的养老险公司,已进入多变之秋。

仅7月便有三家公司高层“换血”。

7月24日,中国人寿(601628.SH)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养老)发布公告称,公司任命余贤群为总裁,自2024年7月8日起生正式履职。

与余贤群的任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市场传闻渤海银行(9668.HK)原副行长靳超,将加盟平安养老险出任总经理。

此外,新华养老(601336.SH)、泰康养老、人保养老(601319.SH)和恒安标准,今年同样迎来新高管。

在聚焦主业、监管“纠偏”背景下,管理层的变化,折射出养老险公司转型的种种境遇。
新帅集中登场

在余贤群加入之前,国寿养老总裁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

2023年5月,时任国寿养老党委书记、总裁崔勇到龄退休。同年,“资管老将”、国寿资产原总裁王军辉调任国寿养老险党委书记,并在11月出任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余贤群1969年出生,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曾任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理论局局长。

余贤群2008年加入国寿集团。据笔者与余贤群共事过的人士了解,余贤群在国寿多个重要岗位都有任职经历,且专业扎实,口碑很好。

在国寿内部,余贤群历任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品牌宣传部总经理,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战略规划总监,中国人寿雄安金融发展中心主任等。

2020年4月,余贤群进入国寿财险,曾任公司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自2023年2月起,余贤群担任国寿财险董事会秘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余贤群前往国寿养老任职,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对养老业务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在子公司内任职,高管受央企“高管限薪令”的影响也较小。

同一日,平安养老险也传来拟更换总经理的消息,接任者或为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一周前的7月19日,靳超刚刚辞去渤海银行副行长职务。

平安养老险相关方面表示,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

同在7月19日,新华养老发布公告称,李文峰获批担任新华养老董事长。

李文峰是一位“80后”新帅,曾任职于中投公司和中央汇金。而新华保险的第一大股东便是中央汇金。

2024年2月起,李文峰进入新华保险并担任总助。同年3月起,他被委任为新华养老的党委书记。

今年年内,还有三家养老险公司迎来新帅。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

2月,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兼任泰康养老董事长;4月,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兼任人保养老董事长;5月,恒安标准养老任命浦鹏举为公司总经理。

过去数年,屡屡“跑偏”

在高层集体变动的背后,是专业养老险公司在转型期的“自我寻找”。

自2004年12月首家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共有10家养老保险公司。

除上述提到的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泰康养老、人保养老和恒安标准养老外,还有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大家养老,以及2022年成立的国民养老。

过去数年,养老保险公司未聚焦主业、“跑偏”屡有发生。

比如,市面上曾有过一批养老保险公司推出个人养老产品。它们以高收益、高灵活度著称,但名为养老保障,实则为非保本公募资管产品。

另外,多家养老保险公司,也在开展险企与银行的委托资金管理业务,以及短期健康险业务。

自2021年起,监管不断对养老保险公司这些“模糊的主营业务”,进行“纠偏”。

2023年末,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明确,养老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根据《办法》,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等四类业务。

养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应当自《办法》印发之日起3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商业养老金是未来方向

在监管的压力下,各养老险公司开始“另谋生路”。

《办法》正式出台半年来,几家公司表现,分化较为严重。

国寿养老的方向,主要是向“年金+保险”转型,投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工作;同时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推进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国寿养老管理资产规模近1.9万亿元,企业年金业务管理规模超过1.1万亿元,法人受托市场份额近30%。

商业养老金,是国寿养老摸索出的转型方向,并已看到初步成效。

这也为余贤群上任后的践行战略,指出了一个明晰的靶心。

今年上半年,商业养老金产品,位列国寿养老销售规模前五名,业务存量规模超过140亿元。

相较于其他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有不少创新之处。“账户制”是商业养老金业务的一大特点。

有养老险公司人士提到,目前市面3%-5%收益的低风险产品非常稀缺。且相比公募基金产品,商业养老金没有手续费。

因此,商业养老金在银行渠道颇受欢迎,“有不少60岁以上的个人客户,会投几百万在其中”,上述人士透露。
泰康寻路

而泰康养老的转型,仍在艰难探索之中。

连续亏损、业务告急,或是陈东升亲自掌起方向盘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42.07亿元,同比下滑20.93%,结束了过去十年的连续增长。

利润方面,泰康养老上半年亏损14.76亿元。再加上2023年亏损的9.92亿,过去一年半,泰康养老合计亏损超过24亿。

为了减轻对偿付的压力,今年4月,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20亿元。这是自2023年4月、8月两次获注资以来,泰康养老再次获得增资。宣布增资同月,陈东升出任泰康养老董事长。

业绩不振的原因,与被《办法》禁止的短期养老险业务,不无关系。

过往三年,2021年至2023年,在泰康养老总规模保费中,短期健康险占比分别为27.75%、29.44%和28.9%。

“压降”后,短期健康险留下的近1/3保费空缺,如何补上?

泰康养老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受托管理上具有优势。目前,泰康养老正利用这一优势,试图通过单位组织统一搭建平台,即 “类受托”模式,推进第三支柱的建设。

泰康养老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梁循标表示,2013年,泰康养老开始探索“职域服务”模式,即在单位职场中为职工提供宣讲、咨询、服务。

梁循标认为,该模式在个人养老金政策和产品的普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去年泰康养老职域业务标准保费收入近30亿元,续期规模保费超过120亿元。

在加速回顾主业并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养老险公司阵痛难免。

不过,在剥离旧的躯壳时,新的组织也会生长出来。养老险的专业化、差异化之路,才能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人事调整与业务拓展落子频频之外,养老险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仍有很多看点。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余贤群前往国寿养老任职,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对养老业务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在子公司内任职,高管受央企“高管限薪令”的影响也较小。...同一日,平安养老险也传来拟更换总经理的消息,接任者或为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

导语:在聚焦主业、监管“纠偏”背景下,管理层的变化,折射出养老险公司转型的种种境遇。


夏天还未完结,一向低调的养老险公司,已进入多变之秋。

仅7月便有三家公司高层“换血”。

7月24日,中国人寿(601628.SH)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养老)发布公告称,公司任命余贤群为总裁,自2024年7月8日起生正式履职。

与余贤群的任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市场传闻渤海银行(9668.HK)原副行长靳超,将加盟平安养老险出任总经理。

此外,新华养老(601336.SH)、泰康养老、人保养老(601319.SH)和恒安标准,今年同样迎来新高管。

在聚焦主业、监管“纠偏”背景下,管理层的变化,折射出养老险公司转型的种种境遇。
新帅集中登场

在余贤群加入之前,国寿养老总裁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

2023年5月,时任国寿养老党委书记、总裁崔勇到龄退休。同年,“资管老将”、国寿资产原总裁王军辉调任国寿养老险党委书记,并在11月出任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余贤群1969年出生,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曾任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理论局局长。

余贤群2008年加入国寿集团。据笔者与余贤群共事过的人士了解,余贤群在国寿多个重要岗位都有任职经历,且专业扎实,口碑很好。

在国寿内部,余贤群历任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品牌宣传部总经理,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战略规划总监,中国人寿雄安金融发展中心主任等。

2020年4月,余贤群进入国寿财险,曾任公司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自2023年2月起,余贤群担任国寿财险董事会秘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余贤群前往国寿养老任职,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对养老业务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在子公司内任职,高管受央企“高管限薪令”的影响也较小。

同一日,平安养老险也传来拟更换总经理的消息,接任者或为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一周前的7月19日,靳超刚刚辞去渤海银行副行长职务。

平安养老险相关方面表示,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

同在7月19日,新华养老发布公告称,李文峰获批担任新华养老董事长。

李文峰是一位“80后”新帅,曾任职于中投公司和中央汇金。而新华保险的第一大股东便是中央汇金。

2024年2月起,李文峰进入新华保险并担任总助。同年3月起,他被委任为新华养老的党委书记。

今年年内,还有三家养老险公司迎来新帅。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

2月,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兼任泰康养老董事长;4月,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兼任人保养老董事长;5月,恒安标准养老任命浦鹏举为公司总经理。

过去数年,屡屡“跑偏”

在高层集体变动的背后,是专业养老险公司在转型期的“自我寻找”。

自2004年12月首家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共有10家养老保险公司。

除上述提到的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泰康养老、人保养老和恒安标准养老外,还有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大家养老,以及2022年成立的国民养老。

过去数年,养老保险公司未聚焦主业、“跑偏”屡有发生。

比如,市面上曾有过一批养老保险公司推出个人养老产品。它们以高收益、高灵活度著称,但名为养老保障,实则为非保本公募资管产品。

另外,多家养老保险公司,也在开展险企与银行的委托资金管理业务,以及短期健康险业务。

自2021年起,监管不断对养老保险公司这些“模糊的主营业务”,进行“纠偏”。

2023年末,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明确,养老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根据《办法》,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等四类业务。

养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应当自《办法》印发之日起3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商业养老金是未来方向

在监管的压力下,各养老险公司开始“另谋生路”。

《办法》正式出台半年来,几家公司表现,分化较为严重。

国寿养老的方向,主要是向“年金+保险”转型,投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工作;同时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推进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国寿养老管理资产规模近1.9万亿元,企业年金业务管理规模超过1.1万亿元,法人受托市场份额近30%。

商业养老金,是国寿养老摸索出的转型方向,并已看到初步成效。

这也为余贤群上任后的践行战略,指出了一个明晰的靶心。

今年上半年,商业养老金产品,位列国寿养老销售规模前五名,业务存量规模超过140亿元。

相较于其他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有不少创新之处。“账户制”是商业养老金业务的一大特点。

有养老险公司人士提到,目前市面3%-5%收益的低风险产品非常稀缺。且相比公募基金产品,商业养老金没有手续费。

因此,商业养老金在银行渠道颇受欢迎,“有不少60岁以上的个人客户,会投几百万在其中”,上述人士透露。
泰康寻路

而泰康养老的转型,仍在艰难探索之中。

连续亏损、业务告急,或是陈东升亲自掌起方向盘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42.07亿元,同比下滑20.93%,结束了过去十年的连续增长。

利润方面,泰康养老上半年亏损14.76亿元。再加上2023年亏损的9.92亿,过去一年半,泰康养老合计亏损超过24亿。

为了减轻对偿付的压力,今年4月,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20亿元。这是自2023年4月、8月两次获注资以来,泰康养老再次获得增资。宣布增资同月,陈东升出任泰康养老董事长。

业绩不振的原因,与被《办法》禁止的短期养老险业务,不无关系。

过往三年,2021年至2023年,在泰康养老总规模保费中,短期健康险占比分别为27.75%、29.44%和28.9%。

“压降”后,短期健康险留下的近1/3保费空缺,如何补上?

泰康养老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受托管理上具有优势。目前,泰康养老正利用这一优势,试图通过单位组织统一搭建平台,即 “类受托”模式,推进第三支柱的建设。

泰康养老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梁循标表示,2013年,泰康养老开始探索“职域服务”模式,即在单位职场中为职工提供宣讲、咨询、服务。

梁循标认为,该模式在个人养老金政策和产品的普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去年泰康养老职域业务标准保费收入近30亿元,续期规模保费超过120亿元。

在加速回顾主业并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养老险公司阵痛难免。

不过,在剥离旧的躯壳时,新的组织也会生长出来。养老险的专业化、差异化之路,才能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人事调整与业务拓展落子频频之外,养老险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仍有很多看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