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5G-A与AI加速融合 开启数智发展新价值空间

通信产业网

2天前

基于‘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愿景,高通将继续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推动5G-A与AI的双向赋能,开启数智发展新价值空间。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高超)2024 MWC上海展设置了三个主题,5G与人工智能占据了其中的两个。事实上,当人们谈论5G的时候,AI也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特别是5G-A的加速商用落地,让5G与AI的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6月26日举行的2024 GTI国际产业大会上就明确表示,5G在释放应用潜能的同时,5G-A也正开启“无线AI”时代。无线通信技术与AI的融合,为行业带来了变革未来无线技术的独特机遇。

微信图片_20240628110125.jpg

5G-A商用加速

从年初的MWC巴塞罗那展到6月的MWC上海展,5G-A的讨论不绝于耳。而5G Release18的冻结,也为5G-A商用落地按下了“加速键”。

CCSA 3GPP标准推进委员会(TC801)主席刘晓峰认为,R18的冻结,为5G-A提供了第一个版本的国际标准,为有关各方丰富和发展5G-A技术和开发5G-A产品提供了根本依据,更为运营商商用5G-A提供了新的标签,可以更好地构筑5G-A生态。

R18的冻结也会进一步推进5G商用网络面向5G-A技术版本演进。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胡南指出,R18是5G进入下半场的发令枪,5G将在赋能新领域、创造新价值、拥抱6G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孟樸也认为,5G技术的演进已经行至中场,5G-A也在加速落地,并支持更多扩展特性,这将使5G走进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5G R18的落地,标志着5G-A商用的开始。作为全球5G网络最完善、5G应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已经加快了5G-A的相关布局。其中,中国移动计划于2024年在超过300个国内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加强5G-A战略布局,加大6G研发力度,坚持5G-A/6G一体化推进。中国联通积极推动5G-A的组网试点、样板建设,以实现10Gbps超大下行、1Gbps智能上行及业务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主要运营商与产业链企业代表也都对5G-A持积极开放态度,并努力推动其商用落地,赋能千行百业。

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合力推动下,5G-A正在加快商用落地的步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5G-A×AI时代到来

5G R18的冻结不仅加速了5G-A的商用,更为5G与AI的彼此融合创造了技术条件。据悉,在5G R18版本制定中,3GPP RAN1承担空口AI的标准制定工作,通过AI赋能码本反馈、波束管理、定位等传统空口功能,开启了AI技术与5G空口的融合之路。

而随着5G R18的冻结,全球信息通信业更坚定了5G与AI融合发展的信心。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Tomas Lamanauskas表示,5G与AI的融合拥有巨大潜力,将有助于加强网络安全,助力环境友好型发展,推动科技研究效率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深度融合,5G-A与AI的结合将充分激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乘数效应,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商业价值。”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指出。

在今年MWC上海展期间,全球主要运营商和产业链企业高层代表也分享了5G-A与AI融合的发展趋势及相互赋能作用,并呼吁全球产业界携手,共同拥抱5G-A×AI产业新机遇,共同赋能社会新质生产力。

实际上,今年全球各大厂商发布的一系列用于手机、PC、智能汽车等各类终端的基带芯片、SoC芯片、NPU、GPU等半导体产品,就是5G与AI融合、释放更大数智能力的生动案例。例如,今年2月推出的骁龙X80就是高通将前沿AI和无线连接技术相融合的最新成果。据悉,该产品集成专用5G AI处理器和5G Advanced-ready架构,为全行业带来全新水平的5G性能和体验。特别是,高通日前利用搭载骁龙X80的智能手机形态终端,首次完成5G-A高低频NR-CA新技术现场验证,实现超过8.5Gbps的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为XR、裸眼3D等大带宽新业务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保障,也为5G-A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微信图片_20240628164205.jpg

显而易见的是,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合力推动下,5G与AI的融合正催生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赋能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加速5G-A×AI时代的到来。

携手共促5G-A与AI融合创新

毫无疑问,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共同努力下,5G-A与AI的协同发展正助力释放彼此更大的技术潜能。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者和赋能者,高通公司也在5G-A、终端侧AI等诸多领域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数智新时代、新机遇和新价值。

在无线通信领域,高通携手合作伙伴,展开了多项5G-A技术演示,加速推动了5G-A商用进程。例如,今年4月,高通公司携手上海联通,在嘉定上海赛车场完成5G-A高低频协同连片组网,并利用搭载骁龙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高通测试终端,首次实现连续覆盖体验突破5Gbps的里程碑。现场还展示了5G-A下行万兆、三载波聚合(3CC)及通感一体等多项技术演示及验证,为推动5G-A相关应用场景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终端侧AI领域,高通公司面向手机终端市场,推出了首个专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动平台——第三代骁龙8。凭借强大的AI能力和多项领先特性,在中国已有超过20款搭载顶级骁龙旗舰移动平台的商用终端面市,接下来还将有更多新机陆续发布,为智能手机市场开启基于AI的全新升级周期。高通公司还面向PC市场,先后发布了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平台,并携手微软和众多生态伙伴,推出超过20款由骁龙X系列独家支持的首批Windows 11 AI PC,为PC市场注入全新增长动力。

微信图片_20240628164257.jpg

不仅如此,高通公司还将先进的无线连接和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带给汽车、XR等更多行业。比如在汽车领域,基于骁龙8295座舱平台,多家汽车厂商已经发布了车端大模型功能;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生成式AI有望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打开全新的应用空间。

高通公司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kash Palkhiwala表示,在汽车市场,高通不仅提供连接技术,还提供数字座舱计算芯片,同时也是先进驾驶辅助(ADAS)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在XR市场,高通拥有几乎最好的芯片组合来应对这一市场的需求,XR领域有望成为高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5G-A+XR领域,高通公司在年初携手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和当红齐天,完成业界首个5G-A多并发大空间XR竞技游戏业务试点;近期又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国内首款5G-A高频万兆测试平台,并率先应用于多并发、大空间XR竞技游戏业务场景。该测试平台不仅展示了5G-A高频技术带来的高带宽、大容量、低时延等技术优势,还将助力终端厂商跨细分领域打造全新连接体验,加速推动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终端生态建设,为5G-A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显然,高通公司正凭借其持续创新的DNA,在一个永不止步、向前迈进的行业中,坚持多元化发展,与行业携手迎接变革新机遇。

“基于‘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愿景,高通将继续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推动5G-A与AI的双向赋能,开启数智发展新价值空间。”孟樸强调。

基于‘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愿景,高通将继续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推动5G-A与AI的双向赋能,开启数智发展新价值空间。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高超)2024 MWC上海展设置了三个主题,5G与人工智能占据了其中的两个。事实上,当人们谈论5G的时候,AI也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特别是5G-A的加速商用落地,让5G与AI的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6月26日举行的2024 GTI国际产业大会上就明确表示,5G在释放应用潜能的同时,5G-A也正开启“无线AI”时代。无线通信技术与AI的融合,为行业带来了变革未来无线技术的独特机遇。

微信图片_20240628110125.jpg

5G-A商用加速

从年初的MWC巴塞罗那展到6月的MWC上海展,5G-A的讨论不绝于耳。而5G Release18的冻结,也为5G-A商用落地按下了“加速键”。

CCSA 3GPP标准推进委员会(TC801)主席刘晓峰认为,R18的冻结,为5G-A提供了第一个版本的国际标准,为有关各方丰富和发展5G-A技术和开发5G-A产品提供了根本依据,更为运营商商用5G-A提供了新的标签,可以更好地构筑5G-A生态。

R18的冻结也会进一步推进5G商用网络面向5G-A技术版本演进。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胡南指出,R18是5G进入下半场的发令枪,5G将在赋能新领域、创造新价值、拥抱6G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孟樸也认为,5G技术的演进已经行至中场,5G-A也在加速落地,并支持更多扩展特性,这将使5G走进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

5G R18的落地,标志着5G-A商用的开始。作为全球5G网络最完善、5G应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已经加快了5G-A的相关布局。其中,中国移动计划于2024年在超过300个国内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加强5G-A战略布局,加大6G研发力度,坚持5G-A/6G一体化推进。中国联通积极推动5G-A的组网试点、样板建设,以实现10Gbps超大下行、1Gbps智能上行及业务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主要运营商与产业链企业代表也都对5G-A持积极开放态度,并努力推动其商用落地,赋能千行百业。

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合力推动下,5G-A正在加快商用落地的步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5G-A×AI时代到来

5G R18的冻结不仅加速了5G-A的商用,更为5G与AI的彼此融合创造了技术条件。据悉,在5G R18版本制定中,3GPP RAN1承担空口AI的标准制定工作,通过AI赋能码本反馈、波束管理、定位等传统空口功能,开启了AI技术与5G空口的融合之路。

而随着5G R18的冻结,全球信息通信业更坚定了5G与AI融合发展的信心。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Tomas Lamanauskas表示,5G与AI的融合拥有巨大潜力,将有助于加强网络安全,助力环境友好型发展,推动科技研究效率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深度融合,5G-A与AI的结合将充分激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乘数效应,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商业价值。”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指出。

在今年MWC上海展期间,全球主要运营商和产业链企业高层代表也分享了5G-A与AI融合的发展趋势及相互赋能作用,并呼吁全球产业界携手,共同拥抱5G-A×AI产业新机遇,共同赋能社会新质生产力。

实际上,今年全球各大厂商发布的一系列用于手机、PC、智能汽车等各类终端的基带芯片、SoC芯片、NPU、GPU等半导体产品,就是5G与AI融合、释放更大数智能力的生动案例。例如,今年2月推出的骁龙X80就是高通将前沿AI和无线连接技术相融合的最新成果。据悉,该产品集成专用5G AI处理器和5G Advanced-ready架构,为全行业带来全新水平的5G性能和体验。特别是,高通日前利用搭载骁龙X80的智能手机形态终端,首次完成5G-A高低频NR-CA新技术现场验证,实现超过8.5Gbps的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为XR、裸眼3D等大带宽新业务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保障,也为5G-A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微信图片_20240628164205.jpg

显而易见的是,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合力推动下,5G与AI的融合正催生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赋能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加速5G-A×AI时代的到来。

携手共促5G-A与AI融合创新

毫无疑问,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共同努力下,5G-A与AI的协同发展正助力释放彼此更大的技术潜能。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者和赋能者,高通公司也在5G-A、终端侧AI等诸多领域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数智新时代、新机遇和新价值。

在无线通信领域,高通携手合作伙伴,展开了多项5G-A技术演示,加速推动了5G-A商用进程。例如,今年4月,高通公司携手上海联通,在嘉定上海赛车场完成5G-A高低频协同连片组网,并利用搭载骁龙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高通测试终端,首次实现连续覆盖体验突破5Gbps的里程碑。现场还展示了5G-A下行万兆、三载波聚合(3CC)及通感一体等多项技术演示及验证,为推动5G-A相关应用场景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终端侧AI领域,高通公司面向手机终端市场,推出了首个专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动平台——第三代骁龙8。凭借强大的AI能力和多项领先特性,在中国已有超过20款搭载顶级骁龙旗舰移动平台的商用终端面市,接下来还将有更多新机陆续发布,为智能手机市场开启基于AI的全新升级周期。高通公司还面向PC市场,先后发布了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平台,并携手微软和众多生态伙伴,推出超过20款由骁龙X系列独家支持的首批Windows 11 AI PC,为PC市场注入全新增长动力。

微信图片_20240628164257.jpg

不仅如此,高通公司还将先进的无线连接和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带给汽车、XR等更多行业。比如在汽车领域,基于骁龙8295座舱平台,多家汽车厂商已经发布了车端大模型功能;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生成式AI有望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打开全新的应用空间。

高通公司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kash Palkhiwala表示,在汽车市场,高通不仅提供连接技术,还提供数字座舱计算芯片,同时也是先进驾驶辅助(ADAS)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在XR市场,高通拥有几乎最好的芯片组合来应对这一市场的需求,XR领域有望成为高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5G-A+XR领域,高通公司在年初携手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和当红齐天,完成业界首个5G-A多并发大空间XR竞技游戏业务试点;近期又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国内首款5G-A高频万兆测试平台,并率先应用于多并发、大空间XR竞技游戏业务场景。该测试平台不仅展示了5G-A高频技术带来的高带宽、大容量、低时延等技术优势,还将助力终端厂商跨细分领域打造全新连接体验,加速推动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终端生态建设,为5G-A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显然,高通公司正凭借其持续创新的DNA,在一个永不止步、向前迈进的行业中,坚持多元化发展,与行业携手迎接变革新机遇。

“基于‘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愿景,高通将继续携手更多产业伙伴,推动5G-A与AI的双向赋能,开启数智发展新价值空间。”孟樸强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