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杀得实在太过分!竟暴跌90%,高毅重仓抢筹的潜力极大的超级风口隐形龙头

价值事务所

3天前

科研服务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随着科技进步还在不断扩容,所以,这个市场一旦出现大型的平台型企业,必然是超级大的巨无霸。...《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应该清楚,泰坦科技属于我们跟踪的比较多的企业,之所以会如此,核心在于他有成为大象的潜力。...大象的潜力。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10原创文章”

《所长会客厅》中有会员问了关于泰坦科技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承认,会客厅会员的整体水平挺高的,在与会员的互动中,所长团队经常能有不小的收获,毕竟会客厅有问必答(当然,会客厅也不仅仅是有问必答,还有很多更深度更及时的内容,一些前端不方便发出来的资料/研报、系统化的课程、月度直播等等),今天咱们就围绕会员提出的泰坦科技相关的问题对泰坦进行一次追踪。

《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应该清楚,泰坦科技属于我们跟踪的比较多的企业,之所以会如此,核心在于他有成为大象的潜力。

01

价值事务所
大象的潜力

泰坦所处的行业属于科研服务。

在高校做过实验的朋友应该明白,高校的科研机构,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不同导师不同学生所做的实验课题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同实验室甚至不同课题组经常是自己下自己的订单,科研试剂的订单可谓高频、小量且掺杂很多个性化的小众需求。高校之外,企业研发中心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总之,整个科研服务行业的下游非常分散。

而科研服务行业的上游同样很分散,前几年才开通的科创板陆续上了不少科研服务产品型企业,但都只是冰山一角,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所占市场份额不高,如果放大到整个科学服务市场来看,占比就更加“可怜”了。

一般而言,上下游双边都分散的市场,是最容易诞生大型平台型企业的,因为它可以将双方的需求都集中起来进行匹配,从而提升效率。我们当下日常使用的平台,住房、外卖、社区团购、打车……莫不是如此背景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

科研服务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随着科技进步还在不断扩容,所以,这个市场一旦出现大型的平台型企业,必然是超级大的巨无霸。

不过目前这个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看到大平台的出现。行业内下游企业采购普遍有三种模式,其一,找区域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都很小,大概一年仅有千万的体量,未来如果有平台做大,必死无疑;其二,直接找细分领域的产品型企业购买,但前文也说了,实验室的订单高频、分散、量小,通常找了A厂家还会再找BCDE……非常麻烦;其三,就是在平台进行一站式采购,目前美国有赛默飞这样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

我国目前还没有非常大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只有几个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泰坦科技、国字号背景的国药集团、专注抗体服务细分领域的平台优宁维……

泰坦呢,目前算是国内所有小平台中最大的,2023全年营收达27.7亿,刚刚提到的优宁维2023全年营收12.26亿,不及泰坦的一半,而且与泰坦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详细的我们后文再讲。

02

价值事务所
近期成绩简评

诚如前文会员提问所讲,泰坦这段时间的成绩单非常糟糕。20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7.7亿,同比增幅 6.20%;净利润7257.15万,同比下滑41.85%;扣非净利润5138.63万,同比下滑52.92%。

营收略微上涨,利润惨不忍睹,这还算好的了,因为公司2024Q1更惨。营收6.64亿,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只有200万出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3、2024Q1业绩为什么会这样烂,理由都差不多,核心在于整个行业需求不足,是小年,当行业是存量甚至缩量市场时,必然会打价格战“卷起来”。一方面公司为了销售自家产品必然会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另一方面也会进行一定的降价,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营收基本没啥变化,但利润端惨不忍睹。

如果单独看泰坦还看不清,我们不妨看一下他的同行优宁维。优宁维2023年营收增长2.57%,净利润下滑62.18%,扣非净利润下滑85.59%;2024Q1营收下滑近1个点,扣非净利润只剩35万,马上要亏钱了。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终端需求确实差,稍微下游一点的CXO日子也都不好过。以国内为主的昭衍今年Q1就亏了两个多亿,虽然有猴子价格下跌的因素,但公司也在一季报中讲,“本报告期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净利润为-2104.37万元,上年同期为7,011.63 万元,实验室服务业务净亏损主要源于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

所以,这么一比较,只能说泰坦还算可以,至少还体现出了一定的阿尔法。

不过,虽然对比同行还算好,但各项指标也确实恶化得很厉害,尤其各项运营数据,存货周转、应收周转、净现金周转,包括资产负债表整体也是越来越丑陋。就目前的情况看,2024年国内的投融资情况都不一定能好转,虽然海外已经开始变好了,但传递到国内还有个过程,下游恢复传递到上游也有个过程。

因此,不出意外,泰坦2024全年的业绩应该也会很丑陋,大概率比2023还差。

大环境这么困难,冬天还比较长,泰坦竟然还要注销回购股份以及分红给股东,其实说实话,这时候考虑股东利益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多攒点现金过冬……嗨,所长真不知道泰坦的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虽然这两年很困难,但2023年报也还是有一些亮点的,这里面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经营性现金流亏损持续收窄了。

我们看下图,其实2019年之前泰坦的经营还算是稳健的,稳健地在变好,但2019之后现金流就不好了,核心在于泰坦开始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建仓储物流、更多的备货、加大自研产品投入等,2020上市其实也是为了募资支持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毕竟想做好一个平台,前期还是比较烧钱的。

公司的现金流在2021达到最大亏损(仓储物流的基本框架在2021年已经补齐,完成了 5 个区域中心仓建设以及23 个城市服务仓布点),而后逐步收窄,2023年收窄到-1.25亿,按照公司此前的规划,2024应该是要转正的。

不过就当下这个大环境,能不能转正,所长还是要打个问号。

所以,别看泰坦这几年利润一直是正的,但实际上一直在赔钱,什么时候现金流转正,什么时候才是真的熬出头了。现在只能说2023这么难亏损还在减少,2024转正也还是有希望。

其次,公司自主品牌销售占比 58.39%,毛利占比 79.35%,自主品牌能力进一步加强。搭平台赚的是辛苦钱,真正想赚钱、做出差异化和用户黏性,最后还得靠自主产品,这也是山姆、盒马、永辉、京东都如此热衷于搞自有品牌的原因。其中,泰坦的自主品牌高端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2.42%,自主品牌仪器耗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4.13%,大幅超过公司整体增长速度,算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其三,SKU持续提升,公司销售的产品 SKU 数量超过 650 万,2023H1的时候还是580万个,2018年更是只有55万。前文讲了要做一站式平台,自然SKU得尽可能多才行,如此客户才可以在一个地方把ABCDE全部购齐。

数据来源:iFinD

其四,累计服务客户数持续增加。公司累计服务超过 6 万家客户、超过 100 万科研人员,其中世界 500 强客户超过 150 家;国内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总的来说,泰坦的这份成绩单有亮点,但也糟糕、有很多不足。当下大环境不好,泰坦的日子不好过,资产负债表、运营状况恶化尤其严重,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估计今年大环境也很难有啥大的好转,所以,当下的泰坦可能应该少一些向外求,多一些向内求,高质量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大背景下还去做并购、回购股份、给股东分红,至少换所长来当董事长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所长格局不够。

千万不要因为能力跟不上野心变成微创第二,微创有高瓴这个爸爸输血,如果泰坦的资金真的遭遇困难,也不知道作为其股东的高毅会不会慷慨解囊。

泰坦科技过往文章合集:泰坦科技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新书上线:《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3、一键获得“牛逼”基金

科研服务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随着科技进步还在不断扩容,所以,这个市场一旦出现大型的平台型企业,必然是超级大的巨无霸。...《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应该清楚,泰坦科技属于我们跟踪的比较多的企业,之所以会如此,核心在于他有成为大象的潜力。...大象的潜力。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10原创文章”

《所长会客厅》中有会员问了关于泰坦科技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承认,会客厅会员的整体水平挺高的,在与会员的互动中,所长团队经常能有不小的收获,毕竟会客厅有问必答(当然,会客厅也不仅仅是有问必答,还有很多更深度更及时的内容,一些前端不方便发出来的资料/研报、系统化的课程、月度直播等等),今天咱们就围绕会员提出的泰坦科技相关的问题对泰坦进行一次追踪。

《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应该清楚,泰坦科技属于我们跟踪的比较多的企业,之所以会如此,核心在于他有成为大象的潜力。

01

价值事务所
大象的潜力

泰坦所处的行业属于科研服务。

在高校做过实验的朋友应该明白,高校的科研机构,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不同导师不同学生所做的实验课题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同实验室甚至不同课题组经常是自己下自己的订单,科研试剂的订单可谓高频、小量且掺杂很多个性化的小众需求。高校之外,企业研发中心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总之,整个科研服务行业的下游非常分散。

而科研服务行业的上游同样很分散,前几年才开通的科创板陆续上了不少科研服务产品型企业,但都只是冰山一角,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所占市场份额不高,如果放大到整个科学服务市场来看,占比就更加“可怜”了。

一般而言,上下游双边都分散的市场,是最容易诞生大型平台型企业的,因为它可以将双方的需求都集中起来进行匹配,从而提升效率。我们当下日常使用的平台,住房、外卖、社区团购、打车……莫不是如此背景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

科研服务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随着科技进步还在不断扩容,所以,这个市场一旦出现大型的平台型企业,必然是超级大的巨无霸。

不过目前这个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看到大平台的出现。行业内下游企业采购普遍有三种模式,其一,找区域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都很小,大概一年仅有千万的体量,未来如果有平台做大,必死无疑;其二,直接找细分领域的产品型企业购买,但前文也说了,实验室的订单高频、分散、量小,通常找了A厂家还会再找BCDE……非常麻烦;其三,就是在平台进行一站式采购,目前美国有赛默飞这样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

我国目前还没有非常大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只有几个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泰坦科技、国字号背景的国药集团、专注抗体服务细分领域的平台优宁维……

泰坦呢,目前算是国内所有小平台中最大的,2023全年营收达27.7亿,刚刚提到的优宁维2023全年营收12.26亿,不及泰坦的一半,而且与泰坦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详细的我们后文再讲。

02

价值事务所
近期成绩简评

诚如前文会员提问所讲,泰坦这段时间的成绩单非常糟糕。20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7.7亿,同比增幅 6.20%;净利润7257.15万,同比下滑41.85%;扣非净利润5138.63万,同比下滑52.92%。

营收略微上涨,利润惨不忍睹,这还算好的了,因为公司2024Q1更惨。营收6.64亿,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只有200万出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3、2024Q1业绩为什么会这样烂,理由都差不多,核心在于整个行业需求不足,是小年,当行业是存量甚至缩量市场时,必然会打价格战“卷起来”。一方面公司为了销售自家产品必然会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另一方面也会进行一定的降价,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营收基本没啥变化,但利润端惨不忍睹。

如果单独看泰坦还看不清,我们不妨看一下他的同行优宁维。优宁维2023年营收增长2.57%,净利润下滑62.18%,扣非净利润下滑85.59%;2024Q1营收下滑近1个点,扣非净利润只剩35万,马上要亏钱了。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终端需求确实差,稍微下游一点的CXO日子也都不好过。以国内为主的昭衍今年Q1就亏了两个多亿,虽然有猴子价格下跌的因素,但公司也在一季报中讲,“本报告期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净利润为-2104.37万元,上年同期为7,011.63 万元,实验室服务业务净亏损主要源于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

所以,这么一比较,只能说泰坦还算可以,至少还体现出了一定的阿尔法。

不过,虽然对比同行还算好,但各项指标也确实恶化得很厉害,尤其各项运营数据,存货周转、应收周转、净现金周转,包括资产负债表整体也是越来越丑陋。就目前的情况看,2024年国内的投融资情况都不一定能好转,虽然海外已经开始变好了,但传递到国内还有个过程,下游恢复传递到上游也有个过程。

因此,不出意外,泰坦2024全年的业绩应该也会很丑陋,大概率比2023还差。

大环境这么困难,冬天还比较长,泰坦竟然还要注销回购股份以及分红给股东,其实说实话,这时候考虑股东利益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多攒点现金过冬……嗨,所长真不知道泰坦的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虽然这两年很困难,但2023年报也还是有一些亮点的,这里面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经营性现金流亏损持续收窄了。

我们看下图,其实2019年之前泰坦的经营还算是稳健的,稳健地在变好,但2019之后现金流就不好了,核心在于泰坦开始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建仓储物流、更多的备货、加大自研产品投入等,2020上市其实也是为了募资支持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毕竟想做好一个平台,前期还是比较烧钱的。

公司的现金流在2021达到最大亏损(仓储物流的基本框架在2021年已经补齐,完成了 5 个区域中心仓建设以及23 个城市服务仓布点),而后逐步收窄,2023年收窄到-1.25亿,按照公司此前的规划,2024应该是要转正的。

不过就当下这个大环境,能不能转正,所长还是要打个问号。

所以,别看泰坦这几年利润一直是正的,但实际上一直在赔钱,什么时候现金流转正,什么时候才是真的熬出头了。现在只能说2023这么难亏损还在减少,2024转正也还是有希望。

其次,公司自主品牌销售占比 58.39%,毛利占比 79.35%,自主品牌能力进一步加强。搭平台赚的是辛苦钱,真正想赚钱、做出差异化和用户黏性,最后还得靠自主产品,这也是山姆、盒马、永辉、京东都如此热衷于搞自有品牌的原因。其中,泰坦的自主品牌高端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2.42%,自主品牌仪器耗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4.13%,大幅超过公司整体增长速度,算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其三,SKU持续提升,公司销售的产品 SKU 数量超过 650 万,2023H1的时候还是580万个,2018年更是只有55万。前文讲了要做一站式平台,自然SKU得尽可能多才行,如此客户才可以在一个地方把ABCDE全部购齐。

数据来源:iFinD

其四,累计服务客户数持续增加。公司累计服务超过 6 万家客户、超过 100 万科研人员,其中世界 500 强客户超过 150 家;国内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总的来说,泰坦的这份成绩单有亮点,但也糟糕、有很多不足。当下大环境不好,泰坦的日子不好过,资产负债表、运营状况恶化尤其严重,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估计今年大环境也很难有啥大的好转,所以,当下的泰坦可能应该少一些向外求,多一些向内求,高质量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大背景下还去做并购、回购股份、给股东分红,至少换所长来当董事长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所长格局不够。

千万不要因为能力跟不上野心变成微创第二,微创有高瓴这个爸爸输血,如果泰坦的资金真的遭遇困难,也不知道作为其股东的高毅会不会慷慨解囊。

泰坦科技过往文章合集:泰坦科技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新书上线:《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3、一键获得“牛逼”基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