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元年

中国金融网

3天前

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初见成效,银行业的整体结构正在优化。...中小银行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大并特强”,而是要在做“大”的同时做“强”。

2018-7-19-村镇银行-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近年来,中小银行的改革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风险的日益显现,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成为必然之举。2023年,这一趋势开始显现,但真正的“元年”无疑是2024年。

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在金融助农、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有中小银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几类中小银行机构,总资产110万亿元,在银行业整体总资产里面,比例是28%。

这3912家中小银行,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是21万亿元、29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是38%和44%,应该说中小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总体而言,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健,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得到增强,监管指标也保持在合理健康的水平上。

尽管大多数中小银行经营状况良好,但少数中小银行仍存在一些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近年来,中小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频繁爆雷,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不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这一系列指示为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奠定了政策基础。

合并重组的加速

数据显示,2023年有近30家中小银行因市场化退出、吸收合并等原因被解散,而2022年仅有不到20家,之前每年更是不足10家。这一显著增加表明,合并重组已成为中小银行改革的重要方式。2024年以来,已有83家中小银行进行合并重组,其中村镇银行32家、农商行35家、农信社15家和城商行1家。

除了吸收合并频现,省联社改革也迎来新进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今年年初披露,同意筹建3家省级农商行,包括广西、海南和四川。这一改革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的整合,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随后,其它省联社的改革也相继跟进,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6月辽宁农商银行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了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自从,省级农商银行开启了新时代。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490家,较2022年的4567家和2021年的4602家连续两年减少。这表明,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初见成效,银行业的整体结构正在优化。

合并重组面临的难题

合并重组后,人员如何优化成为一大难题。一方面,需要处理冗余人员的安置问题,避免因大规模裁员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还需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另一大挑战。合并重组往往伴随着不良资产的暴露和集中处理,如何有效清理和处置这些资产,直接影响到重组后的中小银行能否实现健康发展。

合并后的中小银行在内部管理层面的整合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妥善解决不同机构之间的文化融合、业务流程整合、网点设置优化等问题,是提升机构竞争力的关键。

中小银行改革的未来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包括农信社改革在内的中小银行改革将进一步提速。浙江、辽宁、山西、河南、广西、海南等省份的农信社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他省份已经陆续跟进。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重组后的中小银行将在规模和质量上得到同步提升。

中小银行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大并特强”,而是要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中小银行将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优先,逐步构建资本集约式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业务结构,利用区域优势和客户特点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因区域差异,各地在经济、市场环境、企业管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小银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存在差异。各地将继续实行“因地制宜”的风险处置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保障储户权益和服务区域实体经济。

各地在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改革创新模式,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改革方案,推动中小银行经营水平的提升和风险的化解。

2024年无疑是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元年。这一年,中小银行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走上合并重组的快车道,改革提速、质量优先、创新模式探索等成为主旋律。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中小银行将在做“大”的同时做“强”,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中小银行将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初见成效,银行业的整体结构正在优化。...中小银行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大并特强”,而是要在做“大”的同时做“强”。

2018-7-19-村镇银行-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近年来,中小银行的改革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风险的日益显现,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成为必然之举。2023年,这一趋势开始显现,但真正的“元年”无疑是2024年。

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在金融助农、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有中小银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几类中小银行机构,总资产110万亿元,在银行业整体总资产里面,比例是28%。

这3912家中小银行,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是21万亿元、29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是38%和44%,应该说中小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总体而言,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健,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得到增强,监管指标也保持在合理健康的水平上。

尽管大多数中小银行经营状况良好,但少数中小银行仍存在一些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近年来,中小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频繁爆雷,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不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这一系列指示为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奠定了政策基础。

合并重组的加速

数据显示,2023年有近30家中小银行因市场化退出、吸收合并等原因被解散,而2022年仅有不到20家,之前每年更是不足10家。这一显著增加表明,合并重组已成为中小银行改革的重要方式。2024年以来,已有83家中小银行进行合并重组,其中村镇银行32家、农商行35家、农信社15家和城商行1家。

除了吸收合并频现,省联社改革也迎来新进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今年年初披露,同意筹建3家省级农商行,包括广西、海南和四川。这一改革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的整合,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随后,其它省联社的改革也相继跟进,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6月辽宁农商银行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了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自从,省级农商银行开启了新时代。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490家,较2022年的4567家和2021年的4602家连续两年减少。这表明,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已初见成效,银行业的整体结构正在优化。

合并重组面临的难题

合并重组后,人员如何优化成为一大难题。一方面,需要处理冗余人员的安置问题,避免因大规模裁员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还需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另一大挑战。合并重组往往伴随着不良资产的暴露和集中处理,如何有效清理和处置这些资产,直接影响到重组后的中小银行能否实现健康发展。

合并后的中小银行在内部管理层面的整合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妥善解决不同机构之间的文化融合、业务流程整合、网点设置优化等问题,是提升机构竞争力的关键。

中小银行改革的未来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包括农信社改革在内的中小银行改革将进一步提速。浙江、辽宁、山西、河南、广西、海南等省份的农信社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他省份已经陆续跟进。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重组后的中小银行将在规模和质量上得到同步提升。

中小银行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大并特强”,而是要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中小银行将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优先,逐步构建资本集约式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业务结构,利用区域优势和客户特点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因区域差异,各地在经济、市场环境、企业管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小银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存在差异。各地将继续实行“因地制宜”的风险处置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保障储户权益和服务区域实体经济。

各地在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改革创新模式,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改革方案,推动中小银行经营水平的提升和风险的化解。

2024年无疑是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元年。这一年,中小银行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走上合并重组的快车道,改革提速、质量优先、创新模式探索等成为主旋律。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中小银行将在做“大”的同时做“强”,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中小银行将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