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保交房 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再开会

中国房地产报

3天前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要求各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要求各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继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后,监管部多次开会部署落实,并出台了一系列保交房支持政策,保交楼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两部门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开展保交房相关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各地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保交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当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工作针对性,明确保交房工作的目标与标准,准确查找问题和不足。要统筹协调保交房工作,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专班联动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用好保交房信息系统,建立定期调度和通报机制。要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更好满足城市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完善机制组成,健全项目推送反馈管理,加大项目修复力度;加强“白名单”的审核把关;指导银行做好融资支持;做好经验总结和经验推广。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总体方案》《城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做了政策培训。

中央财办、中央金融办,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局负责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保交房)工作专班全体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工作专班,重点城市工作专班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持续加大保交房支持力度

近期,中央和监管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持续加大保交房支持力度。

5月17日,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他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当日下午,国务院又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四部门出台一系列去库存“组合拳”。其中,人民银行牵头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出台城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拟出台妥善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金融监管总局拟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

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准入审核、项目资金管理等提出进一步要求。

6月12日,人民银行在山东济南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强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助力保交房及“白名单”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大型银行监管司司长李文红在会上表示,今年1月份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就将协调机制有关工作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统筹推动。5月17日国务院视频会议召开之后,抓紧推动在6月6日与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已经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3808个,给予融资额度9417亿元,按项目进度发放贷款3372亿元。

李文红同时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多措并举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今年1~4月,商业银行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1.1万亿元,开发贷款规模已经达12.8万亿元,比2023年底增长4%。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要求各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要求各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继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后,监管部多次开会部署落实,并出台了一系列保交房支持政策,保交楼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两部门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

6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开展保交房相关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各地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保交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当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工作针对性,明确保交房工作的目标与标准,准确查找问题和不足。要统筹协调保交房工作,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专班联动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用好保交房信息系统,建立定期调度和通报机制。要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更好满足城市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完善机制组成,健全项目推送反馈管理,加大项目修复力度;加强“白名单”的审核把关;指导银行做好融资支持;做好经验总结和经验推广。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总体方案》《城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做了政策培训。

中央财办、中央金融办,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局负责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保交房)工作专班全体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工作专班,重点城市工作专班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持续加大保交房支持力度

近期,中央和监管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持续加大保交房支持力度。

5月17日,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他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当日下午,国务院又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四部门出台一系列去库存“组合拳”。其中,人民银行牵头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出台城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拟出台妥善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金融监管总局拟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

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准入审核、项目资金管理等提出进一步要求。

6月12日,人民银行在山东济南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强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助力保交房及“白名单”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大型银行监管司司长李文红在会上表示,今年1月份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就将协调机制有关工作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统筹推动。5月17日国务院视频会议召开之后,抓紧推动在6月6日与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已经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3808个,给予融资额度9417亿元,按项目进度发放贷款3372亿元。

李文红同时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多措并举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今年1~4月,商业银行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1.1万亿元,开发贷款规模已经达12.8万亿元,比2023年底增长4%。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