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小红书的电商做起来了吗?

半熟财经

5天前

在新消费火起来的几年中,许多新消费品牌将小红书当作了广告宣传的阵地,在小红书上“种草”也成为了近年来品牌绕不开的话题。...在过去一年中,这类品牌商家逐渐成为了小红书电商的主体。...他是一家头部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公司与所有头部电商平台都有合作。

不能拼低价,小红书只能从差异化上找出口

图|东方IC

文|胡苗

编辑|余乐
电商业务作为小红书长久以来难以扶起的“阿斗”,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中,似乎慢慢站起来了。
自2023年初董洁、章小蕙在小红书上直播带货成功出圈,小红书逐渐找到了适合其平台调性的直播电商方向,逐步发力买手直播、品牌店播。
根据小红书公布的“6·18”收官战报,截至6月18日,其直播订单数达去年同期的5.4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达去年同期的5.2倍。
小红书电商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主要还是因为其原来电商规模的基数较小,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几家主流电商平台2023年未公布GMV(成交总额)。2022年时,淘宝、京东、拼多多的GMV分别达到了8.32万亿、3.47万亿和3万亿元。小红书也没有公布年GMV,但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其目前还处于千亿元上下的规模。
当前,“低价”成为了几大头部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策略。在价格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小红书电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拼低价方面,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对大品牌的议价能力,小红书都难以和大平台抗衡。小红书也多次强调称,低价不是其电商的核心价值。但是,在行业整体都在打价格战的大环境下,缺乏价格优势便意味着很难影响用户的消费意愿。
小红书更多地从差异化上找出口。
作为定位为“分享美好生活”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都市白领、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新消费火起来的几年中,许多新消费品牌将小红书当作了广告宣传的阵地,在小红书上“种草”也成为了近年来品牌绕不开的话题。
这样的平台属性,使得小红书的电商天然与一众设计师品牌、新锐品牌契合。在过去一年中,这类品牌商家逐渐成为了小红书电商的主体。
对小红书而言,与小众设计师品牌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让其电商实现了差异化,绕开了大平台的价格竞争;并且,相比于成熟的大品牌,面对中小品牌小红书也更有议价权。
另一方面,“布局精致好物”在当前还不足以支撑小红书的电商成长为一个大的电商平台。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小红书电商可能明年就要面临增长压力了。

从迷茫到坚定

2022年的一天,王皓(化名)去到了小红书上海总部,与相关业务部门洽谈,看看有没有合作的空间。
他是一家头部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公司与所有头部电商平台都有合作。
那时的小红书已经完成了从小众内容社区向“泛社区平台”的演变。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小红书MAU(月活用户)突破2亿,人均使用时长55分钟,月活跃创作者和日均发布笔记数分别突破2000万和300万。虽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相比仍有差距,但其MAU和内容创作数量已经十分可观。
用户数量是考量平台能否做电商业务的一个基础。王皓去小红书总部洽谈,就是想要看看小红书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电商业务的打算。
但是,结果是让他失望的。那时的小红书对自己的主要定位是“推广生活方式的平台”,业务重点还在于 “种草”,做了一系列辅助品牌商在平台做广告的系统。小红书用这种方式去实现商业化。他们担心过度发展电商会影响用户体验。
事实上,小红书并非没有布局过电商,但屡屡碰壁。其创立初期的主营业务就是跨境电商,还接入过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但这种形式对小红书自身而言收益并不大,已经被舍弃。此后,小红书又尝试过自营电商,但也并不成功。2023年,小红书关闭了自营电商项目“小绿洲”和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
同一时期,电商赛道上先有拼多多精准找到“五环外”市场、以工厂货发起低价的猛烈冲击;后又有抖音、快手等以内容为基础快速发展起来的兴趣电商;直播带货也在快速成长。
小红书的摸索,总是落后时代数拍。
电商的不温不火,也让小红书的商业闭环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品牌在小红书上投放,博主在小红书上产出内容,用户在小红书上被“种草”,但最终的交易环节,却是在第三方平台完成。这也使得小红书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要完成这个闭环,小红书发力电商势在必行,但还缺少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出现在2023年初。董洁、章小蕙两个现象级的直播带货案例,给了小红书做电商的正向反馈。在那一年的3月,小红书正式将直播业务提升为独立部门。8月,直播业务部门、电商业务部门整合成为全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小红书也开始着重推广“买手电商”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让符合小红书平台调性的达人、博主,以自己的品位来分享生活好物,以一种“慢直播”的风格参与到直播带货之中。相比于一些平台吆喝式的“买买买”,买手直播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也契合了小红书用户追求精致生活的消费倾向。
不少买手单场带货能够达到百万元、千万元。一位叫做“合合哒”的买手在2023年开始直播时,拥有10万左右的粉丝。她的第一场直播就取得了2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的“6.18”期间,她的单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300万元。
小红书电商运营负责人银时透露,今年“6·18”,在小红书单场销售额破百万元的买手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同时,许多品牌、商家以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涌入了小红书。从2023年“双11”开始,小红书又强调店播,即商家自己来直播。
这也被小红书总结为小红书电商经营“三部曲”:一、商家入驻小红书,邀请买手参与到初期的直播带货中,积累到第一批流量;二、商家开始店播;三、店播的同时又可以建立粉丝群,做“私域”流量,进一步提高销售转化率。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4月其电商开播的商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五倍。
不同于2023年之前的盲目探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小红书似乎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商形式了。

拼不了低价,只能拼成差异化

在去年8月的小红书“link电商伙伴周”上,小红书表示,将投入500亿流量来支持商家更好地在小红书经营。
这实际上是小红书在以流量为“杠杆”,希望吸引到更多品牌、商家的入驻。
直到2023年的“双11”之前,小红书对于平台上商家、品牌的调性还没有具体的定义。其中既包含小众设计师品牌、新锐品牌,也包括了成熟的大品牌。
到了今年“6·18”媒体交流会上,小红书着重分享的案例,是两个小众设计师品牌通过小红书电商成长起来的故事。
庄帅认为:“要是小红书现在说自己要走全品类、大品牌(路线),我觉得它就死定了。”
诚然,在过去一年中,小红书的电商成长很快,但其原本基数并不大。与头部电商平台相比,小红书的年GMV并不够看。
对成熟的大品牌而言,它们对电商平台的要求是流量和销量,并愿意为之让渡商品价格。
小红书电商的规模,使得它并没有太多议价权。庄帅认为,相比之下,中小型的设计师品牌更容易拿捏。
并且,如果小红书要走全品类、大品牌路线,一定会卷入主流电商平台的低价之争中。
在过去几年中,低价策略已经成为了主流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百亿补贴”,将降价列入了平台策略之中。在本届欧洲杯赛场边,淘宝还打出了广告:“不用拼,真便宜。
能够拼低价,本身也是电商平台硬实力的体现:规模销量足够大,有足够的资金补贴消费者,对许多品牌有定价能力。
从布局买手电商、店播开始,小红书就在回避“低价”竞争。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银时表示:“最终用户要按照价格去买单的,价格重要,但是低价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不拼低价,小红书电商就需要从差异化上去做努力。
当前,小红书电商对中小设计师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类商家的诉求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较低的推广成本获得不错的销量,二是找一个平台来讲品牌故事、品牌理念。
设计师家具品牌“支吾”,在2023年3月选择了到小红书开店。其创始人聂萍认为,小红书对品牌的价值是不同的——传统的货架电商像固定的铺面,而小红书更像是移动的展位。后者通过内容的输出,可以找到最对味的人群,更适合做品牌。
庄帅认为,小红书实际上抓住了设计师品牌寻求新渠道的机会。在当下,淘宝、京东的货架电商难以满足其打造品牌故事的需求,货架电商的“人找货”,也让他们很难在低成本营销里走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拼多多与其调性不符;抖音的获客成本也让他们难以负担。
事实上,每个直播平台都在探索适合其用户、商家的风格。近年来,无论是东方甄选的文化人带货,还是小杨哥的搞笑玩梗类的带货,都获得了其受众群体的青睐。

天花板在哪里?

从小众到大众,也将是小红书电商即将面临的压力。
庄帅认为,做电商需要两大基础,一个是用户规模,一个是商家规模。用户规模够大,需求转化成购物行为的就会更多。商家规模则是去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两者相匹配,才能够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电商行业中,一个正面的案例是拼多多。在淘宝、京东两大巨头遥遥领先的时期,拼多多还只是一个微信小程序,以邀请好友“砍一刀”的形式风靡朋友圈。
如今来看,拼多多的成功,在于它瞄准的“五环外”市场足够大。同时,中国市场上有大量的白牌工厂,它们希望找到更通达的渠道,以售出更多的产品。在两个基础都十分坚实的条件之下,拼多多的崛起快速而迅猛。
同样来看小红书,作为定位为“分享美好生活”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都市白领、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过去几年中,从小红书上流行起来的新生活方式并不少,如露营、city walk等都一度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娱乐活动。也因为有诸多用户分享生活指南,小红书的“搜索”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在取代百度、知乎等。2023年1月,小红书的用户已经超过3.5亿,规模并不小。
但在商家规模上,小红书尚有所欠缺。其订单规模虽然增长迅速,但还不足以让其在供应链上有更多议价能力。
以物流为例,许多用户反馈在小红书上购物后,物流的速度不如其他平台。
王皓对此进行了解释。
他表示,当前电商的激烈竞争主要由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发起。为了提高服务,各大电商平台都有一套针对商家的评分体系,倒逼着商家在各个流程上提升效率。这个评分体系也会给各个快递公司排名,谁的服务好、物流快,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订单量。
但是,小红书还处在大力吸引商家入驻的阶段,还未做严格的物流规定。“如果它单量不大,或者对这方面没有要求,我们可能把它的优先级往后排了。”王皓说。
小众设计师品牌之所以大多处在小众状态,成长为大众消费品的并不多,便是因为它们很难去迎合大众市场的销售方式。许多品牌以设计师的主观创造力,或是一个团队的审美来推产品,它的产品失败率是很高的。
小红书需要“赌”的就是这种设计师的品类,在未来消费需求个性化分层、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否做到一定的规模,支撑它成为一个细分品类的大电商平台。
这在当前还很难判断。一位做木制工艺品的工厂厂长表示,当前国内做类似产品的工厂大多将产品售往海外,海外许多家庭喜欢用这类产品装饰房子,但国内这方面的需求较少。他们曾多次尝试布局国内的电商平台,但效果均不好。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的大众消费者,还未将对“美”的需求列为主要消费目标。
不过,庄帅认为:“从欧美日韩的变化来看,消费变得更理性,产业升级,大家更注重个性化,好像是有机会的。”
小红书能否成长为一个更大的电商平台,还要取决于小红书自身对电商的野心。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红书缺少了如拼多多、字节跳动那般“狼性”的目标导向。这让小红书在业务布局上,总是小心翼翼。
例如在广告业务上,需求大量出现后,小红书才跟上工具的开发,逐步上线了薯条、蒲公英、聚光、灵犀等实现商业化的平台和工具。
电商业务亦是如此。在董洁、章小蕙成功出圈之前,小红书一度将社区与电商进行合并,在组织结构上对电商业务进行了降级(在那之前,电商和社区是并行的两大部门)
在当前,对于要将电商做到哪种程度,小红书对此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好在小红书的地基是内容社区,在内容的支撑下,用户有着不错的黏性,这也让小红书的电商可以不用跑得着急,能够摸着用户的习惯,一点一点推进。
而在推进的过程中,小红书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社区、广告与电商内容的平衡。
从营收上看,小红书的主要营收还是在于广告收入。目前,许多用户已经对小红书社区中大量的广告内容感到反感,而直播电商本身也是广告的一种。
当用户打开小红书,首页的前10条内容中,不仅有广告,有伪装成好物指南的“种草”,还有电商直播的链接时,用户体验将进一步受损。事实上,当前的小红书已经有向这方面靠拢的倾向。
一旦超过用户接受广告的“阈值”,距离用户舍弃小红书就不远了。

胡苗

微信:humiao940323

好奇心过剩的文字搬砖人

注 添加微信烦劳注明来意、姓名及职业
欢迎一切良性业务探讨及线索提供 !

在新消费火起来的几年中,许多新消费品牌将小红书当作了广告宣传的阵地,在小红书上“种草”也成为了近年来品牌绕不开的话题。...在过去一年中,这类品牌商家逐渐成为了小红书电商的主体。...他是一家头部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公司与所有头部电商平台都有合作。

不能拼低价,小红书只能从差异化上找出口

图|东方IC

文|胡苗

编辑|余乐
电商业务作为小红书长久以来难以扶起的“阿斗”,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中,似乎慢慢站起来了。
自2023年初董洁、章小蕙在小红书上直播带货成功出圈,小红书逐渐找到了适合其平台调性的直播电商方向,逐步发力买手直播、品牌店播。
根据小红书公布的“6·18”收官战报,截至6月18日,其直播订单数达去年同期的5.4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达去年同期的5.2倍。
小红书电商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主要还是因为其原来电商规模的基数较小,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几家主流电商平台2023年未公布GMV(成交总额)。2022年时,淘宝、京东、拼多多的GMV分别达到了8.32万亿、3.47万亿和3万亿元。小红书也没有公布年GMV,但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其目前还处于千亿元上下的规模。
当前,“低价”成为了几大头部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策略。在价格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小红书电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拼低价方面,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对大品牌的议价能力,小红书都难以和大平台抗衡。小红书也多次强调称,低价不是其电商的核心价值。但是,在行业整体都在打价格战的大环境下,缺乏价格优势便意味着很难影响用户的消费意愿。
小红书更多地从差异化上找出口。
作为定位为“分享美好生活”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都市白领、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新消费火起来的几年中,许多新消费品牌将小红书当作了广告宣传的阵地,在小红书上“种草”也成为了近年来品牌绕不开的话题。
这样的平台属性,使得小红书的电商天然与一众设计师品牌、新锐品牌契合。在过去一年中,这类品牌商家逐渐成为了小红书电商的主体。
对小红书而言,与小众设计师品牌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让其电商实现了差异化,绕开了大平台的价格竞争;并且,相比于成熟的大品牌,面对中小品牌小红书也更有议价权。
另一方面,“布局精致好物”在当前还不足以支撑小红书的电商成长为一个大的电商平台。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小红书电商可能明年就要面临增长压力了。

从迷茫到坚定

2022年的一天,王皓(化名)去到了小红书上海总部,与相关业务部门洽谈,看看有没有合作的空间。
他是一家头部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公司与所有头部电商平台都有合作。
那时的小红书已经完成了从小众内容社区向“泛社区平台”的演变。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小红书MAU(月活用户)突破2亿,人均使用时长55分钟,月活跃创作者和日均发布笔记数分别突破2000万和300万。虽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相比仍有差距,但其MAU和内容创作数量已经十分可观。
用户数量是考量平台能否做电商业务的一个基础。王皓去小红书总部洽谈,就是想要看看小红书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电商业务的打算。
但是,结果是让他失望的。那时的小红书对自己的主要定位是“推广生活方式的平台”,业务重点还在于 “种草”,做了一系列辅助品牌商在平台做广告的系统。小红书用这种方式去实现商业化。他们担心过度发展电商会影响用户体验。
事实上,小红书并非没有布局过电商,但屡屡碰壁。其创立初期的主营业务就是跨境电商,还接入过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但这种形式对小红书自身而言收益并不大,已经被舍弃。此后,小红书又尝试过自营电商,但也并不成功。2023年,小红书关闭了自营电商项目“小绿洲”和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
同一时期,电商赛道上先有拼多多精准找到“五环外”市场、以工厂货发起低价的猛烈冲击;后又有抖音、快手等以内容为基础快速发展起来的兴趣电商;直播带货也在快速成长。
小红书的摸索,总是落后时代数拍。
电商的不温不火,也让小红书的商业闭环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品牌在小红书上投放,博主在小红书上产出内容,用户在小红书上被“种草”,但最终的交易环节,却是在第三方平台完成。这也使得小红书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要完成这个闭环,小红书发力电商势在必行,但还缺少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出现在2023年初。董洁、章小蕙两个现象级的直播带货案例,给了小红书做电商的正向反馈。在那一年的3月,小红书正式将直播业务提升为独立部门。8月,直播业务部门、电商业务部门整合成为全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小红书也开始着重推广“买手电商”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让符合小红书平台调性的达人、博主,以自己的品位来分享生活好物,以一种“慢直播”的风格参与到直播带货之中。相比于一些平台吆喝式的“买买买”,买手直播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也契合了小红书用户追求精致生活的消费倾向。
不少买手单场带货能够达到百万元、千万元。一位叫做“合合哒”的买手在2023年开始直播时,拥有10万左右的粉丝。她的第一场直播就取得了2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的“6.18”期间,她的单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300万元。
小红书电商运营负责人银时透露,今年“6·18”,在小红书单场销售额破百万元的买手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同时,许多品牌、商家以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涌入了小红书。从2023年“双11”开始,小红书又强调店播,即商家自己来直播。
这也被小红书总结为小红书电商经营“三部曲”:一、商家入驻小红书,邀请买手参与到初期的直播带货中,积累到第一批流量;二、商家开始店播;三、店播的同时又可以建立粉丝群,做“私域”流量,进一步提高销售转化率。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4月其电商开播的商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五倍。
不同于2023年之前的盲目探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小红书似乎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商形式了。

拼不了低价,只能拼成差异化

在去年8月的小红书“link电商伙伴周”上,小红书表示,将投入500亿流量来支持商家更好地在小红书经营。
这实际上是小红书在以流量为“杠杆”,希望吸引到更多品牌、商家的入驻。
直到2023年的“双11”之前,小红书对于平台上商家、品牌的调性还没有具体的定义。其中既包含小众设计师品牌、新锐品牌,也包括了成熟的大品牌。
到了今年“6·18”媒体交流会上,小红书着重分享的案例,是两个小众设计师品牌通过小红书电商成长起来的故事。
庄帅认为:“要是小红书现在说自己要走全品类、大品牌(路线),我觉得它就死定了。”
诚然,在过去一年中,小红书的电商成长很快,但其原本基数并不大。与头部电商平台相比,小红书的年GMV并不够看。
对成熟的大品牌而言,它们对电商平台的要求是流量和销量,并愿意为之让渡商品价格。
小红书电商的规模,使得它并没有太多议价权。庄帅认为,相比之下,中小型的设计师品牌更容易拿捏。
并且,如果小红书要走全品类、大品牌路线,一定会卷入主流电商平台的低价之争中。
在过去几年中,低价策略已经成为了主流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百亿补贴”,将降价列入了平台策略之中。在本届欧洲杯赛场边,淘宝还打出了广告:“不用拼,真便宜。
能够拼低价,本身也是电商平台硬实力的体现:规模销量足够大,有足够的资金补贴消费者,对许多品牌有定价能力。
从布局买手电商、店播开始,小红书就在回避“低价”竞争。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银时表示:“最终用户要按照价格去买单的,价格重要,但是低价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不拼低价,小红书电商就需要从差异化上去做努力。
当前,小红书电商对中小设计师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类商家的诉求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较低的推广成本获得不错的销量,二是找一个平台来讲品牌故事、品牌理念。
设计师家具品牌“支吾”,在2023年3月选择了到小红书开店。其创始人聂萍认为,小红书对品牌的价值是不同的——传统的货架电商像固定的铺面,而小红书更像是移动的展位。后者通过内容的输出,可以找到最对味的人群,更适合做品牌。
庄帅认为,小红书实际上抓住了设计师品牌寻求新渠道的机会。在当下,淘宝、京东的货架电商难以满足其打造品牌故事的需求,货架电商的“人找货”,也让他们很难在低成本营销里走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拼多多与其调性不符;抖音的获客成本也让他们难以负担。
事实上,每个直播平台都在探索适合其用户、商家的风格。近年来,无论是东方甄选的文化人带货,还是小杨哥的搞笑玩梗类的带货,都获得了其受众群体的青睐。

天花板在哪里?

从小众到大众,也将是小红书电商即将面临的压力。
庄帅认为,做电商需要两大基础,一个是用户规模,一个是商家规模。用户规模够大,需求转化成购物行为的就会更多。商家规模则是去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两者相匹配,才能够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电商行业中,一个正面的案例是拼多多。在淘宝、京东两大巨头遥遥领先的时期,拼多多还只是一个微信小程序,以邀请好友“砍一刀”的形式风靡朋友圈。
如今来看,拼多多的成功,在于它瞄准的“五环外”市场足够大。同时,中国市场上有大量的白牌工厂,它们希望找到更通达的渠道,以售出更多的产品。在两个基础都十分坚实的条件之下,拼多多的崛起快速而迅猛。
同样来看小红书,作为定位为“分享美好生活”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都市白领、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过去几年中,从小红书上流行起来的新生活方式并不少,如露营、city walk等都一度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娱乐活动。也因为有诸多用户分享生活指南,小红书的“搜索”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在取代百度、知乎等。2023年1月,小红书的用户已经超过3.5亿,规模并不小。
但在商家规模上,小红书尚有所欠缺。其订单规模虽然增长迅速,但还不足以让其在供应链上有更多议价能力。
以物流为例,许多用户反馈在小红书上购物后,物流的速度不如其他平台。
王皓对此进行了解释。
他表示,当前电商的激烈竞争主要由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发起。为了提高服务,各大电商平台都有一套针对商家的评分体系,倒逼着商家在各个流程上提升效率。这个评分体系也会给各个快递公司排名,谁的服务好、物流快,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订单量。
但是,小红书还处在大力吸引商家入驻的阶段,还未做严格的物流规定。“如果它单量不大,或者对这方面没有要求,我们可能把它的优先级往后排了。”王皓说。
小众设计师品牌之所以大多处在小众状态,成长为大众消费品的并不多,便是因为它们很难去迎合大众市场的销售方式。许多品牌以设计师的主观创造力,或是一个团队的审美来推产品,它的产品失败率是很高的。
小红书需要“赌”的就是这种设计师的品类,在未来消费需求个性化分层、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否做到一定的规模,支撑它成为一个细分品类的大电商平台。
这在当前还很难判断。一位做木制工艺品的工厂厂长表示,当前国内做类似产品的工厂大多将产品售往海外,海外许多家庭喜欢用这类产品装饰房子,但国内这方面的需求较少。他们曾多次尝试布局国内的电商平台,但效果均不好。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的大众消费者,还未将对“美”的需求列为主要消费目标。
不过,庄帅认为:“从欧美日韩的变化来看,消费变得更理性,产业升级,大家更注重个性化,好像是有机会的。”
小红书能否成长为一个更大的电商平台,还要取决于小红书自身对电商的野心。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红书缺少了如拼多多、字节跳动那般“狼性”的目标导向。这让小红书在业务布局上,总是小心翼翼。
例如在广告业务上,需求大量出现后,小红书才跟上工具的开发,逐步上线了薯条、蒲公英、聚光、灵犀等实现商业化的平台和工具。
电商业务亦是如此。在董洁、章小蕙成功出圈之前,小红书一度将社区与电商进行合并,在组织结构上对电商业务进行了降级(在那之前,电商和社区是并行的两大部门)
在当前,对于要将电商做到哪种程度,小红书对此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好在小红书的地基是内容社区,在内容的支撑下,用户有着不错的黏性,这也让小红书的电商可以不用跑得着急,能够摸着用户的习惯,一点一点推进。
而在推进的过程中,小红书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社区、广告与电商内容的平衡。
从营收上看,小红书的主要营收还是在于广告收入。目前,许多用户已经对小红书社区中大量的广告内容感到反感,而直播电商本身也是广告的一种。
当用户打开小红书,首页的前10条内容中,不仅有广告,有伪装成好物指南的“种草”,还有电商直播的链接时,用户体验将进一步受损。事实上,当前的小红书已经有向这方面靠拢的倾向。
一旦超过用户接受广告的“阈值”,距离用户舍弃小红书就不远了。

胡苗

微信:humiao940323

好奇心过剩的文字搬砖人

注 添加微信烦劳注明来意、姓名及职业
欢迎一切良性业务探讨及线索提供 !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