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何享健比碧桂园杨国强仁慈吗

好猫财经

1周前

碧桂园债务违约之前,将家族内最值钱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以慈善名义捐出实现风险隔离,现在回头去看更多是自私之举。
拉第4个微信群了,欢迎来自银行、券商、基金、保险、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一些独家消息

入群和开白可加猫总微信:doudeera


单月销售额与股价跌到历史最低点时,佛山顺德的制造业大佬何享健,意外将旗下港股美的置业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私有化”。

从股权结构来理解,这是一次特殊的“私有化”。

何享健家族拥有美的置业81.13%的股份,后者2018年10月上市,彼时募集资金30亿港元。

此次“私有化”模式,是将美的置业平台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剥离至独立私人公司。

何享健家族的持股进行平移,并承诺以5.9港元每股的价格,支付选择现金离场的小股东。

当然小股东也可以像大股东一样,平移股权至独立私人公司,尽管这样相对于上市公司,股权价值已大打折扣。

房地产开发业务剥离之后,美的置业仍然保留物业、商业、代建、地产科技等服务型业务,所有股东仍然享有剥离之后的上市公司权益。

本质上来看,就是大股东想要私有化房地产开发业务,且实质支付代价并不高。

“私有化”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美的置业股价为每股3.75港元,同意剥离现金选择为5.9港元每股,美的置业总计14.35亿股。

仅考虑“私有化”价格相对市场股价的溢价,总额只有30.85亿港元,而小股东只拥有美的置业18.87%的权益,何享健支付给所有小股东代价不到6亿港元。

就算整体考虑纯现金代价,何享健支付给所有小股东的全部代价,也不到16亿港元。

按照美的置业的说法,此次“私有化”目的是剥离重资产业务,实现上市平台剩余业务的价值重估,以及给予小股东变现选择。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风险隔离是一项稳妥的资产价值提升计划,但这显然不是何享健的全部理由。

就像美的集团谋求AH股双重上市一样,这更像是一项利益深度对赌的资本运作。

简单从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占美的置业绝大部分收入,且美的置业上市以来,常年保持40%以上利润分红比例。

何享健家族6年前募集资金30亿港元上市,在取得分红投资收益后,如今仅以16亿港元,甚至6亿港元的价格私有化。

这是胜算比较大的生意,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利益对赌。

对于何享健家族来说,拥有大部分美的置业股权,且在资金与增信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信心崩塌的当下,拿出真金白银私有化,应该算是慷慨仁慈之举。

截至2023年底,美的置业有息负债只有380亿元,货币资金还有200亿元,净负债率只有35.8%。

以何享健家族的财力,一定可以支持房地产业务进行到底,何时穿越周期实现“丰收”,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小股东来说,股权绝对数上不占话语权,且股价估值基本是市场一致看法,并不能说何享健家族“趁火打劫”。

由于大股东回避投票表决,这次特殊私有化成功与否,依赖于小股东们的投票,总体上的选择权仍然在小股东手上。

一定要说瑕疵,就是小股东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通过港股通持有,迫于规则他们只能选择套现离场。

不过港股市场仍然是高效的,“私有化”公告后第一个交易日,美的置业股价上涨近70%至6.37港元每股,相对于5.9港元每股的“私有化”价格溢价8%。

何享健家族的地产私有化,与同城富豪杨国强主动违约相比,似乎更加有人情味。

碧桂园债务违约之前,将家族内最值钱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以慈善名义捐出实现风险隔离,现在回头去看更多是自私之举。

与何享健家族不同是,杨国强家族除了地产业务之外,没有强现金流业务的支撑,杨氏家族的底线是“保交楼”。

但如今财报延宕,债务重组方案未定,碧桂园集团内部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动,一些体系外公司,在碧桂园上市体系内的股权投资正在悄悄退出。

这些利益不为公开,且似乎是为满足杨国强庞大的家族体系内的利益退出要求,至于初心保交楼最终是否完成,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何享健与杨国强,商海沉浮数十年,无奈、自私、人情,到头来生意就是利益最大化。

拉第4个微信群了,欢迎来自银行、券商、基金、保险、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一些独家消息
入群和开白可加猫总微信:doudeera

碧桂园债务违约之前,将家族内最值钱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以慈善名义捐出实现风险隔离,现在回头去看更多是自私之举。
拉第4个微信群了,欢迎来自银行、券商、基金、保险、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一些独家消息

入群和开白可加猫总微信:doudeera


单月销售额与股价跌到历史最低点时,佛山顺德的制造业大佬何享健,意外将旗下港股美的置业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私有化”。

从股权结构来理解,这是一次特殊的“私有化”。

何享健家族拥有美的置业81.13%的股份,后者2018年10月上市,彼时募集资金30亿港元。

此次“私有化”模式,是将美的置业平台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剥离至独立私人公司。

何享健家族的持股进行平移,并承诺以5.9港元每股的价格,支付选择现金离场的小股东。

当然小股东也可以像大股东一样,平移股权至独立私人公司,尽管这样相对于上市公司,股权价值已大打折扣。

房地产开发业务剥离之后,美的置业仍然保留物业、商业、代建、地产科技等服务型业务,所有股东仍然享有剥离之后的上市公司权益。

本质上来看,就是大股东想要私有化房地产开发业务,且实质支付代价并不高。

“私有化”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美的置业股价为每股3.75港元,同意剥离现金选择为5.9港元每股,美的置业总计14.35亿股。

仅考虑“私有化”价格相对市场股价的溢价,总额只有30.85亿港元,而小股东只拥有美的置业18.87%的权益,何享健支付给所有小股东代价不到6亿港元。

就算整体考虑纯现金代价,何享健支付给所有小股东的全部代价,也不到16亿港元。

按照美的置业的说法,此次“私有化”目的是剥离重资产业务,实现上市平台剩余业务的价值重估,以及给予小股东变现选择。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风险隔离是一项稳妥的资产价值提升计划,但这显然不是何享健的全部理由。

就像美的集团谋求AH股双重上市一样,这更像是一项利益深度对赌的资本运作。

简单从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占美的置业绝大部分收入,且美的置业上市以来,常年保持40%以上利润分红比例。

何享健家族6年前募集资金30亿港元上市,在取得分红投资收益后,如今仅以16亿港元,甚至6亿港元的价格私有化。

这是胜算比较大的生意,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利益对赌。

对于何享健家族来说,拥有大部分美的置业股权,且在资金与增信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信心崩塌的当下,拿出真金白银私有化,应该算是慷慨仁慈之举。

截至2023年底,美的置业有息负债只有380亿元,货币资金还有200亿元,净负债率只有35.8%。

以何享健家族的财力,一定可以支持房地产业务进行到底,何时穿越周期实现“丰收”,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小股东来说,股权绝对数上不占话语权,且股价估值基本是市场一致看法,并不能说何享健家族“趁火打劫”。

由于大股东回避投票表决,这次特殊私有化成功与否,依赖于小股东们的投票,总体上的选择权仍然在小股东手上。

一定要说瑕疵,就是小股东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通过港股通持有,迫于规则他们只能选择套现离场。

不过港股市场仍然是高效的,“私有化”公告后第一个交易日,美的置业股价上涨近70%至6.37港元每股,相对于5.9港元每股的“私有化”价格溢价8%。

何享健家族的地产私有化,与同城富豪杨国强主动违约相比,似乎更加有人情味。

碧桂园债务违约之前,将家族内最值钱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以慈善名义捐出实现风险隔离,现在回头去看更多是自私之举。

与何享健家族不同是,杨国强家族除了地产业务之外,没有强现金流业务的支撑,杨氏家族的底线是“保交楼”。

但如今财报延宕,债务重组方案未定,碧桂园集团内部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动,一些体系外公司,在碧桂园上市体系内的股权投资正在悄悄退出。

这些利益不为公开,且似乎是为满足杨国强庞大的家族体系内的利益退出要求,至于初心保交楼最终是否完成,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何享健与杨国强,商海沉浮数十年,无奈、自私、人情,到头来生意就是利益最大化。

拉第4个微信群了,欢迎来自银行、券商、基金、保险、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一些独家消息
入群和开白可加猫总微信:doudeera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