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湾区明珠

中国日报网

3个月前

目前香港独立关税和入境管制阻碍了货物、服务、人才、资本和数据自由流动。...而这些科技巨头亦可以借助香港顶尖学府的医学、科研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叶刘淑仪

2017年7月,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签署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自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便成为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

现在,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快马加鞭、全力以赴提升香港吸引力。然而,特区政府在应对日常施政之余,还应静下心来,好好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一下融入大湾区的重大意义,尤应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大湾区一体化会为香港带来哪些转变?一体化的过程会给香港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才能把融入大湾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融入大湾区无疑将给香港带来巨变,影响深远。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特区政府将再兴建三条铁路,进一步链接北区与内地,“北部都会区”落成后,预计容纳250万居民居住。届时,相信绝大部份居民会觉得北上内地甚至比南下港岛市区更为方便快捷。随着大湾区城市化日趋完善,越来越多香港居民有意北迁,内地安家,香港上班,即日往返势为常态。

为此,有人担心香港会出现“空心化”趋势。然而,港人移居内地却并非坏事。港人花费巨资却住屋狭小,相较而言,深圳等姊妹城市居住条件宽敞优越。然而,一直以来,由于人为区隔,港人难以北上安居。如今交通网络覆盖完善,大湾区城市医疗完备、教育优良,势必将有更多港人迁居内地、享受更为优渥的生活。

所以,拥抱大湾区意味着特区政府全盘审视人口政策、城市规划和社会福利的分配。私营部门也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新格局下的生活和消费模式。

另一方面,香港还需要研究如何冲破限制,以便利用大湾区城市的丰富资源。大湾区拥有8600万人口,区内生产总值达2兆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地区。然而,目前香港独立关税和入境管制阻碍了货物、服务、人才、资本和数据自由流动。突破限制虽非易事,但特区政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例如,香港缺乏土地兴建安老院舍,若能让更多银龄港人迁居大湾区,必然多方获益。为了让更多领取综援的长者在广东、福建安享晚年,特区政府放宽了两地退休养老计划的居港年期规定。而且,特区政府还将更进一步,把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开办安老院的机构列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认可服务机构”。

上个月,又有两间分别位于佛山和深圳的安老院被纳入特区政府认可服务机构,让这类机构数量一举提升至四间。特区政府还计划将内地企业营运的安老院也一并纳入该服务计划。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退役纪律部队成员和公务员选择在大湾区养老,特区政府应研究在大湾区城市购置土地或物业为那些移居内地的退休公务员提供住所。

此外,香港多个行业人手严重短缺,特区政府为纾解业界困境,特意放宽输入外劳计划,让机管局、运输业和建造业可以聘请内地劳工。大湾区城市可以派遣科技人才、工程师和科技企业来港发展,他们既可利用香港发展国际业务,也可协助北部都会区构建创科中心。而这些科技巨头亦可以借助香港顶尖学府的医学、科研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总之,要想充分释放大湾区的潜力,关键在发展战略上要实现彼此互补。香港可协助大湾区城市加快发展经济,特别是金融、商贸和其他专业领域。深圳市政府在1月发表报告,指出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前年增长7.8%,已突破1万亿元。著名学者方舟表示,港人北上消费趋之若鹜,深圳零售随之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只要香港、深圳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就能取长补短,整合优势,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

【责任编辑:高琳琳】
目前香港独立关税和入境管制阻碍了货物、服务、人才、资本和数据自由流动。...而这些科技巨头亦可以借助香港顶尖学府的医学、科研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叶刘淑仪

2017年7月,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签署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自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便成为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

现在,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快马加鞭、全力以赴提升香港吸引力。然而,特区政府在应对日常施政之余,还应静下心来,好好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一下融入大湾区的重大意义,尤应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大湾区一体化会为香港带来哪些转变?一体化的过程会给香港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才能把融入大湾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融入大湾区无疑将给香港带来巨变,影响深远。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特区政府将再兴建三条铁路,进一步链接北区与内地,“北部都会区”落成后,预计容纳250万居民居住。届时,相信绝大部份居民会觉得北上内地甚至比南下港岛市区更为方便快捷。随着大湾区城市化日趋完善,越来越多香港居民有意北迁,内地安家,香港上班,即日往返势为常态。

为此,有人担心香港会出现“空心化”趋势。然而,港人移居内地却并非坏事。港人花费巨资却住屋狭小,相较而言,深圳等姊妹城市居住条件宽敞优越。然而,一直以来,由于人为区隔,港人难以北上安居。如今交通网络覆盖完善,大湾区城市医疗完备、教育优良,势必将有更多港人迁居内地、享受更为优渥的生活。

所以,拥抱大湾区意味着特区政府全盘审视人口政策、城市规划和社会福利的分配。私营部门也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新格局下的生活和消费模式。

另一方面,香港还需要研究如何冲破限制,以便利用大湾区城市的丰富资源。大湾区拥有8600万人口,区内生产总值达2兆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地区。然而,目前香港独立关税和入境管制阻碍了货物、服务、人才、资本和数据自由流动。突破限制虽非易事,但特区政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例如,香港缺乏土地兴建安老院舍,若能让更多银龄港人迁居大湾区,必然多方获益。为了让更多领取综援的长者在广东、福建安享晚年,特区政府放宽了两地退休养老计划的居港年期规定。而且,特区政府还将更进一步,把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开办安老院的机构列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认可服务机构”。

上个月,又有两间分别位于佛山和深圳的安老院被纳入特区政府认可服务机构,让这类机构数量一举提升至四间。特区政府还计划将内地企业营运的安老院也一并纳入该服务计划。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退役纪律部队成员和公务员选择在大湾区养老,特区政府应研究在大湾区城市购置土地或物业为那些移居内地的退休公务员提供住所。

此外,香港多个行业人手严重短缺,特区政府为纾解业界困境,特意放宽输入外劳计划,让机管局、运输业和建造业可以聘请内地劳工。大湾区城市可以派遣科技人才、工程师和科技企业来港发展,他们既可利用香港发展国际业务,也可协助北部都会区构建创科中心。而这些科技巨头亦可以借助香港顶尖学府的医学、科研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总之,要想充分释放大湾区的潜力,关键在发展战略上要实现彼此互补。香港可协助大湾区城市加快发展经济,特别是金融、商贸和其他专业领域。深圳市政府在1月发表报告,指出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前年增长7.8%,已突破1万亿元。著名学者方舟表示,港人北上消费趋之若鹜,深圳零售随之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只要香港、深圳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就能取长补短,整合优势,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

【责任编辑:高琳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