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消息!如何影响市场走势

刘晓博说财经

1周前

最近A股有点撑不住的感觉,市场急需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

最近几天,有三个比较大的财经新闻,现在分析一下。

新闻一:俄罗斯反击美国制裁,莫斯科交易所宣布从6月13日开始禁止用美元、欧元交易,引发了卢布黑市价格的剧烈波动。
新闻二:多家媒体报道说,沙特与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到期,沙特选择不再续签,美元霸权“受到了严重打击”,石油美元摇摇欲坠。
新闻三:央行发布5月金融数据,M2和M1的同比增速均出现显著回落,尤其M1跌幅较大,让大家对下周A股的走势感到忧虑。

三个消息,都跟金融有关。

先看俄罗斯的金融反击。

自2014年3月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后,俄跟西方的关系就急转直下;2022年2月,乌俄战争全面爆发,西方彻底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今年6月12日是俄罗斯国庆日,美国宣布了对俄罗斯的300多项新制裁,涉及科学、国防、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包括对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实施制裁。

俄罗斯立即反击,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宣布:从6月13日起该交易所将不再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外汇和贵金属交易,在股票、货币和标准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也将不再交易以美元和欧元进行结算的金融工具。

随即,俄罗斯民众发现,他们无法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络银行兑换美元和欧元了,如果兑换只能到银行柜台。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的各种使用管道,也基本上都关闭了,这引发了俄罗斯居民到银行排队,取款或兑换外币。

上图是俄罗斯官方发布的汇率,6月13日卢布对美元的汇率的确出现了剧烈波动,但最终还是稳住了。从过去3个月以来走势看,卢布的汇率甚至还升值了。
但这仅仅是官方汇率。由于官方汇率存在高估,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外汇黑市。据说,在黑市上卢布和美元的汇率一度从150到160元兑换1美元,贬值到了200卢布兑换1美元,后来在180到190卢布附近稳住。
黑市价格,跟官方汇率差了一倍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的这一轮反击,将给自己带来什么?
正面影响是:俄罗斯彻底摆脱了欧元、美元对自身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内市场稳定性有所增强。
这等于变相宣布美元、欧元在俄罗斯国内为“非法货币”,不鼓励老百姓持有,由此摆脱了美元、欧元短缺的困境。但老百姓想守住自己的身家、不贬值,难度大增。
带来的幅面影响也是显著的: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欧元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使用卢布或人民币,或者以物换物。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外商家,将面临结算困境、汇率困境,为了控制风险,大概率是减少跟俄罗斯的贸易。
不过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有特殊性,出口的主要是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粮食等,这些都是硬通货,都是中国需要的。至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各种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只从中国进口就够用了。
中国人口多、经济体量大,基本上可以吃下俄罗斯所有的出口,再加上印度也要进口,所以俄罗斯不愁卖,采购也没有大问题。但整体上,俄罗斯的外贸将越做越小。
中国网友关注这一新闻,是关注未来中美之间会发生什么,中国会不会发生类似俄罗斯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工厂,我们主要卖出的是制成品,而不是资源。俄罗斯不可能吃下中国大部分商品,中国必须跟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所以俄罗斯模式对我们不成立。
如果中美关系逆转,重回1979年之前,中国受到的影响远比俄罗斯要大。我们当年外汇也有黑市,甚至一度出现过3个汇率:官方汇率、调剂汇率、黑市汇率。如果中国外贸越做越小,则会出现大面积失业。
再看“新闻二”,沙特真的在关键时刻“捅了美国一刀”吗,要废了石油美元吗?
刚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时,我就有所怀疑,觉得除非沙特脑子“瓦特了”才会这样做。
美国现在的确不需要进口石油、天然气了,中国的确是沙特最大的买家。但如果沙特跟美国翻脸,立国的基础将发生动摇,可能走上伊朗的道路。
2018年的记者卡舒吉事件,的确影响了沙特王储、沙特跟美国的关系。但说实话,沙特要跟美国翻脸是不具备条件的,翻脸的代价将极其沉重。
而且,石油美元的地位岂能是一个产油国可以决定的?如果是这样,几次中东战争的时候,石油美元不早就被废黜了?
后来果然证明这是一个假消息,美国和沙特之间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协定,也就不存在到期的问题。
这个假消息之所以能广泛传播,跟“持牌媒体”不思考、不查证有关,传播这个谣言的基本上都是正规媒体,自媒体只是跟着博流量。
一个货币的国际地位,不是靠什么协定来决定的,而是靠实力。协定是实力的结果,而不是实力的来源。
打破美元霸权,必须打破美国霸权,那你一定要先拥有一个比美国先进的制度,在科技创新上全面领先美国才行。
再看5月份的金融数据。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

1、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2、2024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

上图是M2和M1的同比增速,都创出了2年来的新低。其中M1下跌幅度更大一些。
M1的变化情况,代表了企业对短期经济走势的看法。如果经济好,企业准备扩大的投资的时候,定期存款会转为活期存款,导致M1的同比增速反弹;反之,活期变成了定期,M1同比增速就会下跌。
M1的下跌,跟当前股市、楼市的低迷,获得了相互印证。
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印钞速度,5月进一步下跌到了7.%,说明货币衍生速度也在下降。
最近两个月金融数据的低迷,跟管理层打击金融空转有密切关系,主要是控制了“手工补息”、“低贷高存”。为此,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有些人利用大银行、大企业贷款利息比较低,套出贷款到中小银行存定期,获取利息差。现在监管严了,此前套利的钱被迫撤回,造成了存款量的下降。
经过这一轮存款挤水分,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当然货币衍生速度明显偏低,需要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政策,比如继续降准、降息。
打击“手工补息”,有利于降低存款利息,为下一轮降低LPR利率腾出空间。
明天(6月17日)是周一,也是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日子。如果央行计划在本月降息,则需要在明天下调MLF利率,时间是上午9点半左右。
如果明天MLF利率不变,则意味着本月不降息,而可能降准。
最近A股有点撑不住的感觉,市场急需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

最近A股有点撑不住的感觉,市场急需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

最近几天,有三个比较大的财经新闻,现在分析一下。

新闻一:俄罗斯反击美国制裁,莫斯科交易所宣布从6月13日开始禁止用美元、欧元交易,引发了卢布黑市价格的剧烈波动。
新闻二:多家媒体报道说,沙特与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到期,沙特选择不再续签,美元霸权“受到了严重打击”,石油美元摇摇欲坠。
新闻三:央行发布5月金融数据,M2和M1的同比增速均出现显著回落,尤其M1跌幅较大,让大家对下周A股的走势感到忧虑。

三个消息,都跟金融有关。

先看俄罗斯的金融反击。

自2014年3月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后,俄跟西方的关系就急转直下;2022年2月,乌俄战争全面爆发,西方彻底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今年6月12日是俄罗斯国庆日,美国宣布了对俄罗斯的300多项新制裁,涉及科学、国防、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包括对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实施制裁。

俄罗斯立即反击,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宣布:从6月13日起该交易所将不再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外汇和贵金属交易,在股票、货币和标准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也将不再交易以美元和欧元进行结算的金融工具。

随即,俄罗斯民众发现,他们无法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络银行兑换美元和欧元了,如果兑换只能到银行柜台。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的各种使用管道,也基本上都关闭了,这引发了俄罗斯居民到银行排队,取款或兑换外币。

上图是俄罗斯官方发布的汇率,6月13日卢布对美元的汇率的确出现了剧烈波动,但最终还是稳住了。从过去3个月以来走势看,卢布的汇率甚至还升值了。
但这仅仅是官方汇率。由于官方汇率存在高估,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外汇黑市。据说,在黑市上卢布和美元的汇率一度从150到160元兑换1美元,贬值到了200卢布兑换1美元,后来在180到190卢布附近稳住。
黑市价格,跟官方汇率差了一倍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的这一轮反击,将给自己带来什么?
正面影响是:俄罗斯彻底摆脱了欧元、美元对自身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内市场稳定性有所增强。
这等于变相宣布美元、欧元在俄罗斯国内为“非法货币”,不鼓励老百姓持有,由此摆脱了美元、欧元短缺的困境。但老百姓想守住自己的身家、不贬值,难度大增。
带来的幅面影响也是显著的: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欧元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使用卢布或人民币,或者以物换物。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外商家,将面临结算困境、汇率困境,为了控制风险,大概率是减少跟俄罗斯的贸易。
不过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有特殊性,出口的主要是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粮食等,这些都是硬通货,都是中国需要的。至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各种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只从中国进口就够用了。
中国人口多、经济体量大,基本上可以吃下俄罗斯所有的出口,再加上印度也要进口,所以俄罗斯不愁卖,采购也没有大问题。但整体上,俄罗斯的外贸将越做越小。
中国网友关注这一新闻,是关注未来中美之间会发生什么,中国会不会发生类似俄罗斯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工厂,我们主要卖出的是制成品,而不是资源。俄罗斯不可能吃下中国大部分商品,中国必须跟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所以俄罗斯模式对我们不成立。
如果中美关系逆转,重回1979年之前,中国受到的影响远比俄罗斯要大。我们当年外汇也有黑市,甚至一度出现过3个汇率:官方汇率、调剂汇率、黑市汇率。如果中国外贸越做越小,则会出现大面积失业。
再看“新闻二”,沙特真的在关键时刻“捅了美国一刀”吗,要废了石油美元吗?
刚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时,我就有所怀疑,觉得除非沙特脑子“瓦特了”才会这样做。
美国现在的确不需要进口石油、天然气了,中国的确是沙特最大的买家。但如果沙特跟美国翻脸,立国的基础将发生动摇,可能走上伊朗的道路。
2018年的记者卡舒吉事件,的确影响了沙特王储、沙特跟美国的关系。但说实话,沙特要跟美国翻脸是不具备条件的,翻脸的代价将极其沉重。
而且,石油美元的地位岂能是一个产油国可以决定的?如果是这样,几次中东战争的时候,石油美元不早就被废黜了?
后来果然证明这是一个假消息,美国和沙特之间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协定,也就不存在到期的问题。
这个假消息之所以能广泛传播,跟“持牌媒体”不思考、不查证有关,传播这个谣言的基本上都是正规媒体,自媒体只是跟着博流量。
一个货币的国际地位,不是靠什么协定来决定的,而是靠实力。协定是实力的结果,而不是实力的来源。
打破美元霸权,必须打破美国霸权,那你一定要先拥有一个比美国先进的制度,在科技创新上全面领先美国才行。
再看5月份的金融数据。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

1、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2、2024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

上图是M2和M1的同比增速,都创出了2年来的新低。其中M1下跌幅度更大一些。
M1的变化情况,代表了企业对短期经济走势的看法。如果经济好,企业准备扩大的投资的时候,定期存款会转为活期存款,导致M1的同比增速反弹;反之,活期变成了定期,M1同比增速就会下跌。
M1的下跌,跟当前股市、楼市的低迷,获得了相互印证。
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印钞速度,5月进一步下跌到了7.%,说明货币衍生速度也在下降。
最近两个月金融数据的低迷,跟管理层打击金融空转有密切关系,主要是控制了“手工补息”、“低贷高存”。为此,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有些人利用大银行、大企业贷款利息比较低,套出贷款到中小银行存定期,获取利息差。现在监管严了,此前套利的钱被迫撤回,造成了存款量的下降。
经过这一轮存款挤水分,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当然货币衍生速度明显偏低,需要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政策,比如继续降准、降息。
打击“手工补息”,有利于降低存款利息,为下一轮降低LPR利率腾出空间。
明天(6月17日)是周一,也是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日子。如果央行计划在本月降息,则需要在明天下调MLF利率,时间是上午9点半左右。
如果明天MLF利率不变,则意味着本月不降息,而可能降准。
最近A股有点撑不住的感觉,市场急需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