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二手成交价消失了!

樱桃大房子

1周前

二手房成交价看不见了,不止一个城市,而是很多。

二手房成交价看不见了,不止一个城市,而是很多。

公开的媒体报道统计数据,截止目前,至少有15个城市关闭了二手房成交价显示,这意思就是你想买房,没有公开的可供参考的过往楼市数据了。

以前你可以扒贝壳、链家这些二手房平台看楼盘的过往成交情况,看看房价,但现在你看不到了,因为不显示了。

那到底有哪些城市呢?

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我扒了一下,北京、杭州、合肥、武汉、西安、长沙、郑州、珠海、南京,这些城市都看不到成交价了,成交价一栏清一色写着“暂无价格”。

截图自链家北京

有没有一种大家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一下子开始流行“隐藏二手房成交价”了。

房子也是商品,是商品,价格就该公开透明,隐去过往成交价,靠什么来判断这个房子到底值多少钱?

或者换句话说,各城市为啥要隐去过往的二手房成交价?

因为要拉动成交,要让大家少一点被市场影响到。

现在很多城市还是很难成交,“以价换量”仍然是多数。诸葛找房研究中心的数据,刚刚过去的5月,重点14城调价房源中涨价房源占比为6.15%,相对应的降价房源占比就是93.85%。

也就是说,很多城市楼市成交虽然有,但“竞相降价”这一局面并没有改变。

“竞相降价”的逻辑是,买家买房,要按小区最新成交价为标度尺,在这个最新成交价基础上去砍价,砍下来了,拿到比最新成交价低的价格,那就是划算;砍不下来,那就是亏了。

这两年卖房确实不容易,很多业主为了成功把房卖出去,只能接受更低的价格,所以也导致了很多小区陷入“竞相降级”的循环中。

很多人说这种竞价的循环只能说明降价还没降到位,市场还没达到新的平衡。

但实际上,我们确实得承认,过去很多城市已经降了很多了,有些地方的房价继续往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三四十八线降,很多人也不会去买,只能是有价无市;

一二线核心降也是不同房源不同情况,现在大家的钱都花的很聪明,比如深圳好地段的豪宅,降个百分之二十多,就很难继续跌了。

道理虽然这样说,但人终究会被情绪所裹挟,市场降价的消息一来,当然想自己是得利的那一个。毕竟没人希望自己买的价格比别人贵,这就是人性。

而且这种情绪是整个市场面的,个别大降价房源一出,加上一些自媒体夸张式的写法,恐慌情绪蔓延,只会导致行情更差、观望者更多。

所以,为什么隐藏过往二手房成交价,你懂了吧。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隐藏了二手房成交价,就真的能阻挡房价的走势吗?

看深圳就知道了,深圳从2021年出台指导价之后,中介平台就下架了过往二手房的成交价,但深圳楼市这几年大家也看到了,一直在跌。

就足以说明隐藏成交价,根本就无法阻挡房价的走势。

为什么呢?

因为买家即使不看成交价,也不会影响他买房的决策。

比如一套房子,前一个月的成交价是500万,但下一个买家的心理接受价位是400万,只要你不降到400万,他就不会买,所以你挂500万也没用。

而且买家想知道成交价一点都不难,中介都会主动告诉他,而且中介为了成交,只会去给他推市场上最便宜的那一套,因为市场信心不好转,就总有人降价急卖。

这就是为什么深圳哪怕隐藏了几年的成交价,也依旧无法阻挡房价的下跌。

现在各个城市隐藏二手房成交价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可能各个地方是担心二手房的持续低价,不断倒逼新房加速降价。

这几年这种例子太多了,现在可以说是除了中心地段,不打折的房子没有,即使是深圳这样的城市也是一样的。

这也导致了很多新房的准预备客户,都流失到二手房市场了。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开始多过新房了,并且剪刀差越来越大。

现在各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都还很高,成都、杭州、北京、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基本上都在十几二十万套以上。

这就意味着不光是新房要去库存,二手房也有很大压力要去库存。

合理的价格回调,可以帮助拉升二手房成交量,怕就怕不理性的竞价还是会发生。

那新房还是会受到冲击,出于资金回笼考虑的新盘,还是会继续降价,如此就是一场恶性循环。

所以各个地方就幻想干脆关掉二手房成交价,眼不见为净,也省得大家天天关心房价到底降了多少了。

现在因为房价降,不少地方都打起了房价保卫战,不止是新房准业主的房价保卫战,也包括二手房业主的房价保卫战。

成都的业主直接去zf官网发帖,希望出台措施,甚至修地铁,稳住房价;
广州业主在业主群呼吁把小区挂价拉起来;

……

广州业主呼吁上调挂牌价

房价降,确实很多人已经受不了了,自己的房子明明没有那么差,却要被迫卷入这场价格战中,包括房企也是,在整个楼市下行的大环境中,大家都被裹挟着向前,不得不卷起来,压力确实是很大。

我认为隐去二手房成交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要成交价止跌,一是看有没有跌到位,像很多地方的老破小腰斩了,自然就有人入市了。二还是得看国家核弹政策何时能落地。

大家也不要以为这只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这是整个大行业,甚至各行各业的事情,房地产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这是已经看到了的,房价早一点止跌,行业早一点起来,就是好事。

二手房成交价看不见了,不止一个城市,而是很多。

二手房成交价看不见了,不止一个城市,而是很多。

公开的媒体报道统计数据,截止目前,至少有15个城市关闭了二手房成交价显示,这意思就是你想买房,没有公开的可供参考的过往楼市数据了。

以前你可以扒贝壳、链家这些二手房平台看楼盘的过往成交情况,看看房价,但现在你看不到了,因为不显示了。

那到底有哪些城市呢?

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我扒了一下,北京、杭州、合肥、武汉、西安、长沙、郑州、珠海、南京,这些城市都看不到成交价了,成交价一栏清一色写着“暂无价格”。

截图自链家北京

有没有一种大家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一下子开始流行“隐藏二手房成交价”了。

房子也是商品,是商品,价格就该公开透明,隐去过往成交价,靠什么来判断这个房子到底值多少钱?

或者换句话说,各城市为啥要隐去过往的二手房成交价?

因为要拉动成交,要让大家少一点被市场影响到。

现在很多城市还是很难成交,“以价换量”仍然是多数。诸葛找房研究中心的数据,刚刚过去的5月,重点14城调价房源中涨价房源占比为6.15%,相对应的降价房源占比就是93.85%。

也就是说,很多城市楼市成交虽然有,但“竞相降价”这一局面并没有改变。

“竞相降价”的逻辑是,买家买房,要按小区最新成交价为标度尺,在这个最新成交价基础上去砍价,砍下来了,拿到比最新成交价低的价格,那就是划算;砍不下来,那就是亏了。

这两年卖房确实不容易,很多业主为了成功把房卖出去,只能接受更低的价格,所以也导致了很多小区陷入“竞相降级”的循环中。

很多人说这种竞价的循环只能说明降价还没降到位,市场还没达到新的平衡。

但实际上,我们确实得承认,过去很多城市已经降了很多了,有些地方的房价继续往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三四十八线降,很多人也不会去买,只能是有价无市;

一二线核心降也是不同房源不同情况,现在大家的钱都花的很聪明,比如深圳好地段的豪宅,降个百分之二十多,就很难继续跌了。

道理虽然这样说,但人终究会被情绪所裹挟,市场降价的消息一来,当然想自己是得利的那一个。毕竟没人希望自己买的价格比别人贵,这就是人性。

而且这种情绪是整个市场面的,个别大降价房源一出,加上一些自媒体夸张式的写法,恐慌情绪蔓延,只会导致行情更差、观望者更多。

所以,为什么隐藏过往二手房成交价,你懂了吧。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隐藏了二手房成交价,就真的能阻挡房价的走势吗?

看深圳就知道了,深圳从2021年出台指导价之后,中介平台就下架了过往二手房的成交价,但深圳楼市这几年大家也看到了,一直在跌。

就足以说明隐藏成交价,根本就无法阻挡房价的走势。

为什么呢?

因为买家即使不看成交价,也不会影响他买房的决策。

比如一套房子,前一个月的成交价是500万,但下一个买家的心理接受价位是400万,只要你不降到400万,他就不会买,所以你挂500万也没用。

而且买家想知道成交价一点都不难,中介都会主动告诉他,而且中介为了成交,只会去给他推市场上最便宜的那一套,因为市场信心不好转,就总有人降价急卖。

这就是为什么深圳哪怕隐藏了几年的成交价,也依旧无法阻挡房价的下跌。

现在各个城市隐藏二手房成交价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可能各个地方是担心二手房的持续低价,不断倒逼新房加速降价。

这几年这种例子太多了,现在可以说是除了中心地段,不打折的房子没有,即使是深圳这样的城市也是一样的。

这也导致了很多新房的准预备客户,都流失到二手房市场了。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开始多过新房了,并且剪刀差越来越大。

现在各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都还很高,成都、杭州、北京、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基本上都在十几二十万套以上。

这就意味着不光是新房要去库存,二手房也有很大压力要去库存。

合理的价格回调,可以帮助拉升二手房成交量,怕就怕不理性的竞价还是会发生。

那新房还是会受到冲击,出于资金回笼考虑的新盘,还是会继续降价,如此就是一场恶性循环。

所以各个地方就幻想干脆关掉二手房成交价,眼不见为净,也省得大家天天关心房价到底降了多少了。

现在因为房价降,不少地方都打起了房价保卫战,不止是新房准业主的房价保卫战,也包括二手房业主的房价保卫战。

成都的业主直接去zf官网发帖,希望出台措施,甚至修地铁,稳住房价;
广州业主在业主群呼吁把小区挂价拉起来;

……

广州业主呼吁上调挂牌价

房价降,确实很多人已经受不了了,自己的房子明明没有那么差,却要被迫卷入这场价格战中,包括房企也是,在整个楼市下行的大环境中,大家都被裹挟着向前,不得不卷起来,压力确实是很大。

我认为隐去二手房成交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要成交价止跌,一是看有没有跌到位,像很多地方的老破小腰斩了,自然就有人入市了。二还是得看国家核弹政策何时能落地。

大家也不要以为这只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这是整个大行业,甚至各行各业的事情,房地产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这是已经看到了的,房价早一点止跌,行业早一点起来,就是好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