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又有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2周前

本次收购完成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外资巨头又有大动作!
今日,汇丰中国官宣,已完成对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本次收购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去年4月,汇丰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而本次收购又将成为汇丰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又一里程碑。
汇丰完成对花旗中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6月11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汇丰中国”)在官微宣布,已完成对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近年来,集团对内地的投入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聚焦于高速发展的财富管理领域。本次收购完成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表示,汇丰致力于成为内地领先的国际财富管理机构。在汇丰中国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增长势头的基础上,本次收购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并将支持我们继续协助客户优化资产配置,提升长期投资回报。
去年10月,汇丰中国宣布与花旗中国达成协议,将收购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亿美元(截至2023年8月)。    
随着此次交易的完成,汇丰中国已承接花旗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天津和长沙)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时,超过300位原花旗相关员工也已正式加入汇丰。
汇丰持续投入中国内地市场
对财富管理业务加大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银行(中国)是一家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于2007年4月正式开业,在50多个城市设立服务网点,是内地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外资银行。
去年4月,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而本次收购又将成为汇丰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又一里程碑。
数据显示,2023年,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投资资产比上一年增长53%,财富管理客户总数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一季度,集团在亚洲市场的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3%至1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亦做出贡献,其同期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近乎翻番。
汇丰中国表示,近年来,汇丰集团持续投入中国内地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加大布局,涵盖银行端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及金融科技——通过“大财富管理”矩阵发挥协同效应,以“卓越理财”、“环球私人银行”、“私人财富规划”三大金融服务品牌专注财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同时,联结境内外教育、医养、公益传承和人文艺术四大支柱资源,服务内地核心客户群。    
此外,汇丰还在人才战略上加大投入,支持业务可持续增长。汇丰中国表示,到2024年底,其“大财富管理”矩阵下的员工总数将达约6000人,不仅为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优质工作岗位,还为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培养国际与本地视野兼备、诚信与合规并重的金融人才。
作为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旗舰机构,汇丰中国拥有外资银行中最广泛的财富管理服务网络,近年来其财富管理业务亦录得良好进展。与此同时,汇丰中国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布局。2024年1月,其首家新一代财富管理旗舰网点在上海正式开业,推动多渠道时代下银行财富管理服务生态的加速转型。
在银行端之外,汇丰集团在内地的其他财富管理业务也稳步推进。例如,2023年,汇丰私人财富规划旗下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内地首家获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双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
记者注意到,今年,汇丰银行(中国)还迎来新董事长。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则批复,表示核准廖宜建(LIAO, Yi Chien David)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据悉,廖宜建在该行拥有长达近27年的工作经历系资深“老将”,获得监管核准前,他担任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也是汇丰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本次收购完成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外资巨头又有大动作!
今日,汇丰中国官宣,已完成对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本次收购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去年4月,汇丰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而本次收购又将成为汇丰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又一里程碑。
汇丰完成对花旗中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6月11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汇丰中国”)在官微宣布,已完成对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近年来,集团对内地的投入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聚焦于高速发展的财富管理领域。本次收购完成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
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表示,汇丰致力于成为内地领先的国际财富管理机构。在汇丰中国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增长势头的基础上,本次收购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并将支持我们继续协助客户优化资产配置,提升长期投资回报。
去年10月,汇丰中国宣布与花旗中国达成协议,将收购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亿美元(截至2023年8月)。    
随着此次交易的完成,汇丰中国已承接花旗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天津和长沙)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时,超过300位原花旗相关员工也已正式加入汇丰。
汇丰持续投入中国内地市场
对财富管理业务加大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银行(中国)是一家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于2007年4月正式开业,在50多个城市设立服务网点,是内地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外资银行。
去年4月,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而本次收购又将成为汇丰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又一里程碑。
数据显示,2023年,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投资资产比上一年增长53%,财富管理客户总数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一季度,集团在亚洲市场的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3%至1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亦做出贡献,其同期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近乎翻番。
汇丰中国表示,近年来,汇丰集团持续投入中国内地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加大布局,涵盖银行端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及金融科技——通过“大财富管理”矩阵发挥协同效应,以“卓越理财”、“环球私人银行”、“私人财富规划”三大金融服务品牌专注财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同时,联结境内外教育、医养、公益传承和人文艺术四大支柱资源,服务内地核心客户群。    
此外,汇丰还在人才战略上加大投入,支持业务可持续增长。汇丰中国表示,到2024年底,其“大财富管理”矩阵下的员工总数将达约6000人,不仅为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优质工作岗位,还为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培养国际与本地视野兼备、诚信与合规并重的金融人才。
作为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旗舰机构,汇丰中国拥有外资银行中最广泛的财富管理服务网络,近年来其财富管理业务亦录得良好进展。与此同时,汇丰中国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布局。2024年1月,其首家新一代财富管理旗舰网点在上海正式开业,推动多渠道时代下银行财富管理服务生态的加速转型。
在银行端之外,汇丰集团在内地的其他财富管理业务也稳步推进。例如,2023年,汇丰私人财富规划旗下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内地首家获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双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
记者注意到,今年,汇丰银行(中国)还迎来新董事长。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则批复,表示核准廖宜建(LIAO, Yi Chien David)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据悉,廖宜建在该行拥有长达近27年的工作经历系资深“老将”,获得监管核准前,他担任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也是汇丰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