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大的美团,很想低调

风声声

2周前

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733亿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增长36.4%,增收又增利。
6月6日下午,美团终于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比去年同期晚了10多天,比阿里、腾讯、拼多多晚了近1个月,发前就有人猜,美团这是憋大招呢。
发完确实是个大招。
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733亿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增长36.4%,增收又增利。
财报中展现了几个重要数据:
美团外卖+美团闪购的配送交易笔数,达到了54.65亿单,同比增长28.1%。
本地商业佣金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了27%,广告收入达到了103亿元,同比增长33%。
新业务(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等)运营亏损,同比收窄至28亿。
看着这份成绩单,股吧网友有说“大超预期”的,也有说“凑合符合预期”的。
说符合预期的那波,大多都晒了自己的“股东凭证”截图,红彤彤的收益数字,让更多网友嫉妒:
又开始凡尔赛了。
从2月5日的低点61.1港币算起,今年美团港股头也不回一路狂奔,到最近高点129.2港币,近4个月涨幅达到了夸张的111%。
虽说今年互联网大厂股价都在回暖,但同期数据相比,拼多多最高涨了近30%,阿里近20%,最猛的腾讯,也只有近40%。
年初重仓美团的,都赚麻了。
到了业绩会后的提问环节,美团则展现出了不同于业绩、股价“狂飙”表现的那一份“谨慎”。
比如,有投资者问到“如何预测美团外卖和闪购,未来增长表现?”美团方面表示,第一季度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宏观需求”变化,另一方面,得益于之前的“低基数”:
预计第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率,将回落至正常水平。
评论区里,不少网友都在感叹管理层的回答很务实,以至于都有点儿:
太谦虚了。
就好比,你考了第一名回家,爸妈问你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考第一?
你说这次考得好,一方面是卷子简单了,大家都考得不错。另一方面是上次分考低了,显得这次考得好。最后还淡淡甩出一句:
下次我只能正常发挥了哦~
问题谁都知道,学霸就算不是超常发挥,大概率也还是第一,况且美团和一般学霸还不一样:
因为一家独大,目前美团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
就拿主业外卖来说,有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经占到70%以上,之前还能掰掰手腕的饿了么,如今市占率已经不足15%。
其实,美团自己估计也想有个“对手”,毕竟互联网大厂对“垄断”都很敏感,现实是:
短时间内,美团还没有新的对手。
外卖是一个壁垒相对高的行业。
不像电商,商品平台和配送完全可以分离,你可以做淘宝,我也可以做淘宝,上架商品,交给快递公司来处理后续。
狠一点儿的,可以砸钱把淘宝做成拼多多,或者靠流量做成抖音商城。整个行业的蛋糕,是相对容易被分食的。
但是外卖行业不一样,用户每一次下单,背后需要千万外卖员组成的即时配送运力支持,还有平台算法,商户生态,用户心智等等,每一个要素,环环相扣。
这些东西,除了砸钱,还需要大量时间来试错和积累。
一度被外界认为是“美团未来最大竞争对手”的抖音外卖,想在短时间内对美团形成竞争,还比较困难。
外卖对于美团是主业,但对于抖音而言,充其量算个副业。
拼多多VS淘宝,是主业打主业,生与死的较量,可以不顾一切上杀招,什么百亿补贴,砍一刀,仅退款,刀刀见血。
抖音VS美团,那是副业打主业,可能不会那么拼命。
你看抖音外卖的动作就能明白,2021年7月心动外卖上线,很快又下线,2022年下半年重启,结果去年年中,外卖服务商又被抖音大砍一刀。
而且抖音曾在内部做过测试,只要商业内容占比超过8%,主站的用户留存与使用时长就会下降。
抖音不可能因为急着搞外卖,伤害主业优势。
这一点,美团自己也清楚,早在2022年,美团就对抖音得出“威胁可控”的调研结论。
目前没有对手,短时间内可能也没有对手,独占一个时代的美团,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割期”。在这种情况下,财报对于美团而言,其实更像一场:
开卷考试。
能呈现什么效果,看的是美团想发挥什么效果。
就拿营收来说,美团没有竞争顾虑,美团的上限,其实就是外卖市场的上限,而美团营收的增量,无非来自:
主动开源或者节流。
比如布局海外市场。
再比如,提高一下收入占比37%的佣金,多搞几场活动,拉一拉收入占比19%的广告营销,又或者就像“拼好饭”一样,直接内部开源。当然,短期没有,不代表高枕无忧,美团做拼好饭,除了寻找增量,也是担心有对手以拼多多的方式重做一遍外卖,重构逻辑。
目前美团业绩最大的拖累,是各种新业务板块,这次美团净利润大增,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新业务亏损的缩窄。
如果真的想要更高的利润,美团完全可以自宫一刀,数据绝对比现在更亮眼。
有人说,增长可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一切问题。
为了增长,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美团都有选择的空间,问题只是出在尺度上,并不是那么好把握。
比如这两年,各大社交平台,关于美团佣金,推广费用挤压商家利润的讨论一直不少。尤其今年拼好饭大火,让很多商家左右为难:
上活动没钱赚,不上没流量,只能等死。
遥遥领先的美团可以选,但很多人已经没得选了。

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733亿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增长36.4%,增收又增利。
6月6日下午,美团终于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比去年同期晚了10多天,比阿里、腾讯、拼多多晚了近1个月,发前就有人猜,美团这是憋大招呢。
发完确实是个大招。
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733亿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增长36.4%,增收又增利。
财报中展现了几个重要数据:
美团外卖+美团闪购的配送交易笔数,达到了54.65亿单,同比增长28.1%。
本地商业佣金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了27%,广告收入达到了103亿元,同比增长33%。
新业务(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等)运营亏损,同比收窄至28亿。
看着这份成绩单,股吧网友有说“大超预期”的,也有说“凑合符合预期”的。
说符合预期的那波,大多都晒了自己的“股东凭证”截图,红彤彤的收益数字,让更多网友嫉妒:
又开始凡尔赛了。
从2月5日的低点61.1港币算起,今年美团港股头也不回一路狂奔,到最近高点129.2港币,近4个月涨幅达到了夸张的111%。
虽说今年互联网大厂股价都在回暖,但同期数据相比,拼多多最高涨了近30%,阿里近20%,最猛的腾讯,也只有近40%。
年初重仓美团的,都赚麻了。
到了业绩会后的提问环节,美团则展现出了不同于业绩、股价“狂飙”表现的那一份“谨慎”。
比如,有投资者问到“如何预测美团外卖和闪购,未来增长表现?”美团方面表示,第一季度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宏观需求”变化,另一方面,得益于之前的“低基数”:
预计第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率,将回落至正常水平。
评论区里,不少网友都在感叹管理层的回答很务实,以至于都有点儿:
太谦虚了。
就好比,你考了第一名回家,爸妈问你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考第一?
你说这次考得好,一方面是卷子简单了,大家都考得不错。另一方面是上次分考低了,显得这次考得好。最后还淡淡甩出一句:
下次我只能正常发挥了哦~
问题谁都知道,学霸就算不是超常发挥,大概率也还是第一,况且美团和一般学霸还不一样:
因为一家独大,目前美团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
就拿主业外卖来说,有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经占到70%以上,之前还能掰掰手腕的饿了么,如今市占率已经不足15%。
其实,美团自己估计也想有个“对手”,毕竟互联网大厂对“垄断”都很敏感,现实是:
短时间内,美团还没有新的对手。
外卖是一个壁垒相对高的行业。
不像电商,商品平台和配送完全可以分离,你可以做淘宝,我也可以做淘宝,上架商品,交给快递公司来处理后续。
狠一点儿的,可以砸钱把淘宝做成拼多多,或者靠流量做成抖音商城。整个行业的蛋糕,是相对容易被分食的。
但是外卖行业不一样,用户每一次下单,背后需要千万外卖员组成的即时配送运力支持,还有平台算法,商户生态,用户心智等等,每一个要素,环环相扣。
这些东西,除了砸钱,还需要大量时间来试错和积累。
一度被外界认为是“美团未来最大竞争对手”的抖音外卖,想在短时间内对美团形成竞争,还比较困难。
外卖对于美团是主业,但对于抖音而言,充其量算个副业。
拼多多VS淘宝,是主业打主业,生与死的较量,可以不顾一切上杀招,什么百亿补贴,砍一刀,仅退款,刀刀见血。
抖音VS美团,那是副业打主业,可能不会那么拼命。
你看抖音外卖的动作就能明白,2021年7月心动外卖上线,很快又下线,2022年下半年重启,结果去年年中,外卖服务商又被抖音大砍一刀。
而且抖音曾在内部做过测试,只要商业内容占比超过8%,主站的用户留存与使用时长就会下降。
抖音不可能因为急着搞外卖,伤害主业优势。
这一点,美团自己也清楚,早在2022年,美团就对抖音得出“威胁可控”的调研结论。
目前没有对手,短时间内可能也没有对手,独占一个时代的美团,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割期”。在这种情况下,财报对于美团而言,其实更像一场:
开卷考试。
能呈现什么效果,看的是美团想发挥什么效果。
就拿营收来说,美团没有竞争顾虑,美团的上限,其实就是外卖市场的上限,而美团营收的增量,无非来自:
主动开源或者节流。
比如布局海外市场。
再比如,提高一下收入占比37%的佣金,多搞几场活动,拉一拉收入占比19%的广告营销,又或者就像“拼好饭”一样,直接内部开源。当然,短期没有,不代表高枕无忧,美团做拼好饭,除了寻找增量,也是担心有对手以拼多多的方式重做一遍外卖,重构逻辑。
目前美团业绩最大的拖累,是各种新业务板块,这次美团净利润大增,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新业务亏损的缩窄。
如果真的想要更高的利润,美团完全可以自宫一刀,数据绝对比现在更亮眼。
有人说,增长可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一切问题。
为了增长,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美团都有选择的空间,问题只是出在尺度上,并不是那么好把握。
比如这两年,各大社交平台,关于美团佣金,推广费用挤压商家利润的讨论一直不少。尤其今年拼好饭大火,让很多商家左右为难:
上活动没钱赚,不上没流量,只能等死。
遥遥领先的美团可以选,但很多人已经没得选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