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托换帅获批,年内10余家信托董事长履新,风险出清成关键词

东方财富网

2周前

继2月下旬官宣后,东莞信托张庆文的董事长资格近日获监管批复。...兴业信托董事长强调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提出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该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提及:“当我们进入到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和风险化解,二者是缺一不可。

继2月下旬官宣后,东莞信托张庆文的董事长资格近日获监管批复。

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公告,核准张庆文东莞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张庆文出自控股股东,目前担任东莞金控董事长,此次任职东莞信托董事长为兼任。

东莞信托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注册资本金为16.56亿元,是广东省内5家信托公司之一。其两大股东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7.79%、22.21%。截至2023年末,东莞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为700.82亿元。

除东莞信托外,规模超万亿的中信信托也于近期正式换帅,芦苇的董事长资格在5月23日获监管批复。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已有11家信托公司换帅,其中5家已获批复。

随着“三分类新规”推进,信托公司发展方式正发生重大转变,行业进入动能转换承压期,频频换帅或是出于转型创新的需要。

“近年来,信托业竞争加剧、转型正在深化,大多数公司和部门早已不在‘舒适圈’,引进或者调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人才,化解存量风险、带领公司合规稳健地持续经营,是现阶段不少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年内10余家信托换帅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年以来,已有山东国信(01697.HK)、平安信托、东莞信托、中海信托、光大信托、兴业信托、吉林信托、上海信托、中铁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11家信托公司更换董事长。截至目前,已有5家董事长履职资格获得监管批复核准,分别为山东国信、平安信托、东莞信托、中海信托、中信信托。

换帅的信托公司涵盖头部机构,也有中小公司。这其中,中信信托和建信信托的信托资管规模超过万亿。截至2023年末,中信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达到1.19万亿元;建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17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更换董事长的信托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追平2023全年。

据用益信托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20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动,其中,董事长发生变动的信托公司有11家;2022年17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动,其中董事长发生变动的信托公司有8家。

为何今年信托行业换帅进一步加速?

廖鹤凯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信托行业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传统业务到了瓶颈期,规模受限;随着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规则出台,信托公司发展方向正在经历重大转变,经营思路也有较大调整,信托公司的角色面临转换,买方角色强化,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会是未来较长时间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此外信托行业也面临着金融科技的介入,以上这些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和管理人才来开拓和指引业务发展。”

“高管变动是信托公司进行业务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调整及存量业务的风险化解中,高管变动是对监管趋势的把控和业务转型调整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新董事长上任,风险出清成关键词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行业发展便开始围绕“转型”这一关键词展开。随着2023年信托业新三分类政策的推出,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进一步厘清,信托行业转型路径进一步明确。

行至2024年,转型依旧是信托行业的年度关键词,不过,转型的叙事之下有了重点着力的方向。近期,数位新上任的董事长公开讲话中皆有提及转型发展、风险化解, 从中可以窥得一二。

兴业信托董事长强调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提出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

4月1日,在兴业信托召开2024年公司党建暨纪检工作会上,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郑志明提到,抓好长期转型战略,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坚持长短结合,形成良性发展新局面;全力以赴抓好风险处置攻坚,提升存量不良资产清收成效。全面提升风险处置专业能力和攻坚水平,不遗余力打好特殊资产处置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化解。

平安信托董事长强调,推进转型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该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提及:“当我们进入到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和风险化解,二者是缺一不可。”4月29日,平安信托发布2023年年报,其还表示,平安信托定位于打造“轻资产、服务型信托专家”,稳守风险底线,扎实推进“清资产、控风险、促发展”三大重点工作。

化解风险、合规经营在平安信托内部占据着重要地位。“平安信托把‘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化解风险、合规经营’十六字指导方针写进了愿景使命,将‘坚持合规经营’、‘守住合规底线’置于关键地位。”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山东国信董事长则强调特色化经营,夯实风控根基。

今年5月,山东国信董事长岳增光撰文称,山东国信在行业中体量中等、排名中部,在资本实力、管理规模、盈利能力、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与头部存在较大差距。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利用好地缘优势、存客基础和股东禀赋,经营特色明确,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

他表示,山东国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坚持三大原则,夯实风控根基;不滥用制度灵活性“钻空子”,赚自己认知之内的钱“稳当头” ,前瞻性建立适配转型业务的内控制度“立规矩”。

以此看来,“化解风险”、“风险控制”正在成为信托行业当下的关键词之一。

帅国让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叠加严监管政策的影响,传统信托报酬率较高的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而新业务短期内盈利点尚未成熟,不少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历史包袱及存量风险化解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廖鹤凯则表示,信托行业原有的非标业务,特别是其中的房地产业务、基建业务面临结构性调整。最近几年,地产信托业务受到地产行业剧烈波动的影响,更是面临重大调整和风险处置的过程。

信托公司如何处理房地产信托方面的风险?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公司对地产类信托产品搭建了预警、监控、处置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对地产市场环境、行业监管政策、同业展业方向、房企财务状况持续跟踪,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强化主动管理能力,严格履行受托人职责,个别地产项目的延期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继2月下旬官宣后,东莞信托张庆文的董事长资格近日获监管批复。...兴业信托董事长强调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提出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该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提及:“当我们进入到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和风险化解,二者是缺一不可。

继2月下旬官宣后,东莞信托张庆文的董事长资格近日获监管批复。

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公告,核准张庆文东莞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张庆文出自控股股东,目前担任东莞金控董事长,此次任职东莞信托董事长为兼任。

东莞信托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注册资本金为16.56亿元,是广东省内5家信托公司之一。其两大股东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7.79%、22.21%。截至2023年末,东莞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为700.82亿元。

除东莞信托外,规模超万亿的中信信托也于近期正式换帅,芦苇的董事长资格在5月23日获监管批复。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已有11家信托公司换帅,其中5家已获批复。

随着“三分类新规”推进,信托公司发展方式正发生重大转变,行业进入动能转换承压期,频频换帅或是出于转型创新的需要。

“近年来,信托业竞争加剧、转型正在深化,大多数公司和部门早已不在‘舒适圈’,引进或者调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人才,化解存量风险、带领公司合规稳健地持续经营,是现阶段不少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年内10余家信托换帅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年以来,已有山东国信(01697.HK)、平安信托、东莞信托、中海信托、光大信托、兴业信托、吉林信托、上海信托、中铁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11家信托公司更换董事长。截至目前,已有5家董事长履职资格获得监管批复核准,分别为山东国信、平安信托、东莞信托、中海信托、中信信托。

换帅的信托公司涵盖头部机构,也有中小公司。这其中,中信信托和建信信托的信托资管规模超过万亿。截至2023年末,中信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达到1.19万亿元;建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17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更换董事长的信托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追平2023全年。

据用益信托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20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动,其中,董事长发生变动的信托公司有11家;2022年17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动,其中董事长发生变动的信托公司有8家。

为何今年信托行业换帅进一步加速?

廖鹤凯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信托行业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传统业务到了瓶颈期,规模受限;随着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规则出台,信托公司发展方向正在经历重大转变,经营思路也有较大调整,信托公司的角色面临转换,买方角色强化,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会是未来较长时间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此外信托行业也面临着金融科技的介入,以上这些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和管理人才来开拓和指引业务发展。”

“高管变动是信托公司进行业务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调整及存量业务的风险化解中,高管变动是对监管趋势的把控和业务转型调整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新董事长上任,风险出清成关键词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行业发展便开始围绕“转型”这一关键词展开。随着2023年信托业新三分类政策的推出,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进一步厘清,信托行业转型路径进一步明确。

行至2024年,转型依旧是信托行业的年度关键词,不过,转型的叙事之下有了重点着力的方向。近期,数位新上任的董事长公开讲话中皆有提及转型发展、风险化解, 从中可以窥得一二。

兴业信托董事长强调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提出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

4月1日,在兴业信托召开2024年公司党建暨纪检工作会上,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郑志明提到,抓好长期转型战略,增强短期业务盈利能力,坚持长短结合,形成良性发展新局面;全力以赴抓好风险处置攻坚,提升存量不良资产清收成效。全面提升风险处置专业能力和攻坚水平,不遗余力打好特殊资产处置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化解。

平安信托董事长强调,推进转型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该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提及:“当我们进入到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和风险化解,二者是缺一不可。”4月29日,平安信托发布2023年年报,其还表示,平安信托定位于打造“轻资产、服务型信托专家”,稳守风险底线,扎实推进“清资产、控风险、促发展”三大重点工作。

化解风险、合规经营在平安信托内部占据着重要地位。“平安信托把‘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化解风险、合规经营’十六字指导方针写进了愿景使命,将‘坚持合规经营’、‘守住合规底线’置于关键地位。”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山东国信董事长则强调特色化经营,夯实风控根基。

今年5月,山东国信董事长岳增光撰文称,山东国信在行业中体量中等、排名中部,在资本实力、管理规模、盈利能力、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与头部存在较大差距。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利用好地缘优势、存客基础和股东禀赋,经营特色明确,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

他表示,山东国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坚持三大原则,夯实风控根基;不滥用制度灵活性“钻空子”,赚自己认知之内的钱“稳当头” ,前瞻性建立适配转型业务的内控制度“立规矩”。

以此看来,“化解风险”、“风险控制”正在成为信托行业当下的关键词之一。

帅国让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叠加严监管政策的影响,传统信托报酬率较高的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而新业务短期内盈利点尚未成熟,不少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历史包袱及存量风险化解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廖鹤凯则表示,信托行业原有的非标业务,特别是其中的房地产业务、基建业务面临结构性调整。最近几年,地产信托业务受到地产行业剧烈波动的影响,更是面临重大调整和风险处置的过程。

信托公司如何处理房地产信托方面的风险?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公司对地产类信托产品搭建了预警、监控、处置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对地产市场环境、行业监管政策、同业展业方向、房企财务状况持续跟踪,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强化主动管理能力,严格履行受托人职责,个别地产项目的延期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