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冷”的富二代极星,装不下去了!

金错刀

2周前

定位没找准,定价较随意、车型不能一以贯之,不少的问题在极星这个品牌上展现出来。...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能否逆势崛起,我们拭目以待。...结果极星很快遇到了欧洲电车市场紧缩,销售情况慢慢变差,去年年中,极星还自己打脸把预期销量调低到了6万台。


定位没找准,定价较随意、车型不能一以贯之,不少的问题在极星这个品牌上展现出来。
作为沃尔沃和吉利集团共同打造的品牌,极星的表现属实拉跨,成绩丝毫对不起它的出身。
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能否逆势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茴香拿铁
来源 | 金错刀车评(ID:jincuodaocheping
金错刀(ijincuodao)授权转载
“IPO狂魔”吉利,最近有点心烦。
在国内,吉利和比亚迪正面开战,就“发动机热效率谁是世界第一”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两家头部车企的正面对抗即将开始。
在国外,吉利的“北欧长子”极星汽车,同样来到了生死边缘。
就在前几天,极星汽车的市值大幅度缩水,仅剩上市初期的5%。
祸不单行,极星还因为没有及时提交2023年的财务报表,收到了“退市警告”,北欧的斯安银行更是给极星开出了“0克朗”的逆天估值。
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正在经历一场渡劫。
在此前,极星拥有高冷、高贵、高科技的“三高体质”,是全球新能源车企中最高逼格的那一批。
除此之外,极星还背靠着造车巨头沃尔沃,此后还傍上了金主吉利汽车的大腿,堪称众星捧月。
吉利对极星也寄予厚望,想让极星成为打开欧洲市场的翘板。但如今极星的境遇,却实打实地让吉利的期望落空。
虽然叠满了如此多的Buff,极星为何还一步步走向了如今的境遇?

吉利最宠爱的“海外长子”,征服欧洲
“北欧特斯拉”极星,来头可不小。
1996年成立的极星,最早是瑞典房车锦标赛(STCC)里面的Polestar 赛车队,诞生起就自带竞技基因。
后来,极星慢慢转型成赛车改装业务,并且拥有了一定工业实力。
2009年,极星正式成为沃尔沃的合作品牌,专门为沃尔沃定制、修改现有车型。
但随着沃尔沃被吉利收购,极星也作为“嫁妆”一起并入了吉利旗下。
极星自带的竞技属性与改装实力让吉利颇为看重,吉利也打算顺势将这个品牌打造成吉利进军北欧市场的排头兵。
2017年,极星借助沃尔沃的工业底子,以及吉利的丰厚资金,正式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攻欧洲市场。
在欧洲卖电车,其实难度不小。
一方面,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落后,民众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不足;
其次,在欧洲卖新能源汽车,需要直接和BBA等老牌德系车企正面对抗,难度不小。
但极星却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其“纯粹、先锋、高性能”的定位。
在中国,新能源车主越来越看重颜值、智能化以及巡航能力;而欧洲车主则和油车时代一样,更看重车辆的性能表现。
而刚好运动系出身的极星,在打造运动车型方面有天生优势。
极星的第一款车型极星1,原型是2010年极星为沃尔沃爆改的概念车C30 Polestar Performance。
极星1的最大输出高达600马力,最大扭矩也高达1000牛·米,尽管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但还是凭借强大的性能和极简风的颜值在欧洲打开知名度。
欧美市场也顺势成为极星的主阵地。
2022年,极星汽车全年销量为5.15万辆,虽然不及当年“蔚小理”的平均销量,但在新势力中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在极星卖出去的5.15万辆中,有3万多辆是销往欧盟市场,而英美市场加起来则有16811辆,中国市场的销量却仅仅1717辆,占总销量的3%。
2022年,极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伊始市值就高达276亿美元。
作为北欧为数不多的新势力,“北欧特斯拉”极星,知名度就此打响。

瑞典新势力,裁员求生
上市后的极星风光无限,但没想到他们却“出道即巅峰”。
刚上市不久,极星的股价就开始动荡下跌,原因很简单,极星得了“新能源通病”:亏钱。
从2021年起,极星就一直在亏损,截至2023年的第三季度,极星亏损已经高达19.4亿美元,折合141亿人民币。
为了止损,极星从2023年起就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陆陆续续进行了数波裁员潮,第一次裁员300人,而最近的这一波,又直接裁掉了450人。
原因很简单,极星的销量确实一言难尽。
原本在2022年,极星销量就飙升至5万台左右,后来极星有点飘,给2023年定下了8万台的销量。
结果极星很快遇到了欧洲电车市场紧缩,销售情况慢慢变差,去年年中,极星还自己打脸把预期销量调低到了6万台。
结果一年过去,极星在2023年只卖了5.46万台车,仅有缩减后目标的91%。
除了欧洲人越来越不买账,极星销量走低,也和他们在中国的市场拉胯有关。
其实,极星从2017年开始就在布局国内市场,毕竟极星虽然是欧洲品牌,但主要的工厂却位于四川成都,用中国制造+国外噱头,不得和特斯拉一较高下?
但极星在中国的销量却一直非常萎靡不振。
2021年,极星还能在中国市场卖出2048辆车,而到了后面的几年,极星干脆就不公布在中国的销售数据了。
极星有意识到部队,所以在2023年把企业中心搬到了上海,并且开始加强布局中国的销售渠道,还和魅族达成了合作协议。
但成绩却仍然不尽如人意,2023年,根据车保局上保的信息,能得出极星在中国的销量约为992辆,还没小米汽车4月份一周卖得多。
极星CEO沈子瑜说过“中国市场太卷,和别人去卷价格、卷参数,我们没有太大优势,卷不过,也卷不动。”
今年以来,陷入裁员潮的车企并不少,就连特斯拉、理想等“现金王”都陆续进行了裁员。
但是相比于“亏得起”的大佬们,极星真的输不起了。

反复横跳的极星,里外不讨好
极星陷入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不重视中国市场、车款性价比太差,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主要原因。
但刀哥认为,极星最大的问题,还是其本身定位的“摇摆不定”以及层出不穷的生产问题。
最开始,剑指欧美高端市场的极星,一直在主打自己的高冷人设,主打小众奢侈路线。
极星1就是这么一款完全“不在乎销量”的产品,甚至极星还玩上了饥饿营销,给极星1全球限量1500台,每年限量500台。
调子起得太高,现实很快来打脸,极星1的销量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2020年,极星1在国内的销量仅为24台;在2022年,主力市场美国也仅仅售出了231台。
眼看极星1扑街,极星也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高冷”人设可能性不太通,立刻推出了定价不是那么离谱的纯电车款极星2。
极星2首发价格为29.8万~46万元,属于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主流电车车型。
但是这款极星“安身立命”之作,却在上市初期遭遇了各种如“仪表板软件速度表设置值错误”“车辆与逆变器连接部件存在故障”一类的问题,全球召回了不少。
再加上遭遇疫情,极星的产能大打折扣,走量的极星2销量同样未达预期。2023年,极星2已经打上了“骨折价”但销量仍然不太理想。
本以为,极星会痛定思痛,继续出一款面对主流市场的车款,但他们的下一款车却是70万起售的豪华SUV极星3。
先不说极星3重返高端行列的做法是否明智,极星3在产能方面也遇到了大坑。
去年初,极星就表示极星3的正式生产计划将会从2023年延期到2024年初,继续放鸽子。
可能是预期到极星3的销量注定趴窝,极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第四款车型:售价在30万左右的主流纯电SUV极星4。
从定价到定位来看,极星4已经非常“中国化”了,但即便如此,极星4在去年第四季度仍然只卖出了880辆,然而没过多久,极星4再度传出制动问题,惨遭召回。
纵观极星的发布的4款新车,一直都在“奢华小众”和“大众主流”间反复横跳。
然而由于频发的产能问题,极星的4款车没有一款能成为让极星“立好人设”的主流车款。
然而作为吉利麾下众多的车企之一,极星还要面对“同门师兄弟”路特斯的冲击。
左:路特斯ELETRE;右:极星3
作为老牌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一直都以“高级轿跑”的名声闻名车圈,相对“人设稳定”的路特斯,极星的摇摆不定就显得很是尴尬。
极星的混乱也体现在管理层,自打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极星已经换了5任CEO,始终都没能等来那个能带领极星冲破黑夜的人。
极星此前也给自己立下了Flag:2024年要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
但现在泥菩萨过江的极星必须搞懂一点:找准定位,才能稳定输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错刀车评》
是金错刀旗下的汽车账号
将以金错刀爆品视角,
带你深挖新能源车企最硬核干货
点关注,世界上又多了个懂车牛人

@The End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定位没找准,定价较随意、车型不能一以贯之,不少的问题在极星这个品牌上展现出来。...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能否逆势崛起,我们拭目以待。...结果极星很快遇到了欧洲电车市场紧缩,销售情况慢慢变差,去年年中,极星还自己打脸把预期销量调低到了6万台。


定位没找准,定价较随意、车型不能一以贯之,不少的问题在极星这个品牌上展现出来。
作为沃尔沃和吉利集团共同打造的品牌,极星的表现属实拉跨,成绩丝毫对不起它的出身。
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能否逆势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茴香拿铁
来源 | 金错刀车评(ID:jincuodaocheping
金错刀(ijincuodao)授权转载
“IPO狂魔”吉利,最近有点心烦。
在国内,吉利和比亚迪正面开战,就“发动机热效率谁是世界第一”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两家头部车企的正面对抗即将开始。
在国外,吉利的“北欧长子”极星汽车,同样来到了生死边缘。
就在前几天,极星汽车的市值大幅度缩水,仅剩上市初期的5%。
祸不单行,极星还因为没有及时提交2023年的财务报表,收到了“退市警告”,北欧的斯安银行更是给极星开出了“0克朗”的逆天估值。
被誉为“北欧特斯拉”的极星,正在经历一场渡劫。
在此前,极星拥有高冷、高贵、高科技的“三高体质”,是全球新能源车企中最高逼格的那一批。
除此之外,极星还背靠着造车巨头沃尔沃,此后还傍上了金主吉利汽车的大腿,堪称众星捧月。
吉利对极星也寄予厚望,想让极星成为打开欧洲市场的翘板。但如今极星的境遇,却实打实地让吉利的期望落空。
虽然叠满了如此多的Buff,极星为何还一步步走向了如今的境遇?

吉利最宠爱的“海外长子”,征服欧洲
“北欧特斯拉”极星,来头可不小。
1996年成立的极星,最早是瑞典房车锦标赛(STCC)里面的Polestar 赛车队,诞生起就自带竞技基因。
后来,极星慢慢转型成赛车改装业务,并且拥有了一定工业实力。
2009年,极星正式成为沃尔沃的合作品牌,专门为沃尔沃定制、修改现有车型。
但随着沃尔沃被吉利收购,极星也作为“嫁妆”一起并入了吉利旗下。
极星自带的竞技属性与改装实力让吉利颇为看重,吉利也打算顺势将这个品牌打造成吉利进军北欧市场的排头兵。
2017年,极星借助沃尔沃的工业底子,以及吉利的丰厚资金,正式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攻欧洲市场。
在欧洲卖电车,其实难度不小。
一方面,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落后,民众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不足;
其次,在欧洲卖新能源汽车,需要直接和BBA等老牌德系车企正面对抗,难度不小。
但极星却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其“纯粹、先锋、高性能”的定位。
在中国,新能源车主越来越看重颜值、智能化以及巡航能力;而欧洲车主则和油车时代一样,更看重车辆的性能表现。
而刚好运动系出身的极星,在打造运动车型方面有天生优势。
极星的第一款车型极星1,原型是2010年极星为沃尔沃爆改的概念车C30 Polestar Performance。
极星1的最大输出高达600马力,最大扭矩也高达1000牛·米,尽管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但还是凭借强大的性能和极简风的颜值在欧洲打开知名度。
欧美市场也顺势成为极星的主阵地。
2022年,极星汽车全年销量为5.15万辆,虽然不及当年“蔚小理”的平均销量,但在新势力中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在极星卖出去的5.15万辆中,有3万多辆是销往欧盟市场,而英美市场加起来则有16811辆,中国市场的销量却仅仅1717辆,占总销量的3%。
2022年,极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伊始市值就高达276亿美元。
作为北欧为数不多的新势力,“北欧特斯拉”极星,知名度就此打响。

瑞典新势力,裁员求生
上市后的极星风光无限,但没想到他们却“出道即巅峰”。
刚上市不久,极星的股价就开始动荡下跌,原因很简单,极星得了“新能源通病”:亏钱。
从2021年起,极星就一直在亏损,截至2023年的第三季度,极星亏损已经高达19.4亿美元,折合141亿人民币。
为了止损,极星从2023年起就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陆陆续续进行了数波裁员潮,第一次裁员300人,而最近的这一波,又直接裁掉了450人。
原因很简单,极星的销量确实一言难尽。
原本在2022年,极星销量就飙升至5万台左右,后来极星有点飘,给2023年定下了8万台的销量。
结果极星很快遇到了欧洲电车市场紧缩,销售情况慢慢变差,去年年中,极星还自己打脸把预期销量调低到了6万台。
结果一年过去,极星在2023年只卖了5.46万台车,仅有缩减后目标的91%。
除了欧洲人越来越不买账,极星销量走低,也和他们在中国的市场拉胯有关。
其实,极星从2017年开始就在布局国内市场,毕竟极星虽然是欧洲品牌,但主要的工厂却位于四川成都,用中国制造+国外噱头,不得和特斯拉一较高下?
但极星在中国的销量却一直非常萎靡不振。
2021年,极星还能在中国市场卖出2048辆车,而到了后面的几年,极星干脆就不公布在中国的销售数据了。
极星有意识到部队,所以在2023年把企业中心搬到了上海,并且开始加强布局中国的销售渠道,还和魅族达成了合作协议。
但成绩却仍然不尽如人意,2023年,根据车保局上保的信息,能得出极星在中国的销量约为992辆,还没小米汽车4月份一周卖得多。
极星CEO沈子瑜说过“中国市场太卷,和别人去卷价格、卷参数,我们没有太大优势,卷不过,也卷不动。”
今年以来,陷入裁员潮的车企并不少,就连特斯拉、理想等“现金王”都陆续进行了裁员。
但是相比于“亏得起”的大佬们,极星真的输不起了。

反复横跳的极星,里外不讨好
极星陷入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不重视中国市场、车款性价比太差,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主要原因。
但刀哥认为,极星最大的问题,还是其本身定位的“摇摆不定”以及层出不穷的生产问题。
最开始,剑指欧美高端市场的极星,一直在主打自己的高冷人设,主打小众奢侈路线。
极星1就是这么一款完全“不在乎销量”的产品,甚至极星还玩上了饥饿营销,给极星1全球限量1500台,每年限量500台。
调子起得太高,现实很快来打脸,极星1的销量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2020年,极星1在国内的销量仅为24台;在2022年,主力市场美国也仅仅售出了231台。
眼看极星1扑街,极星也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高冷”人设可能性不太通,立刻推出了定价不是那么离谱的纯电车款极星2。
极星2首发价格为29.8万~46万元,属于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主流电车车型。
但是这款极星“安身立命”之作,却在上市初期遭遇了各种如“仪表板软件速度表设置值错误”“车辆与逆变器连接部件存在故障”一类的问题,全球召回了不少。
再加上遭遇疫情,极星的产能大打折扣,走量的极星2销量同样未达预期。2023年,极星2已经打上了“骨折价”但销量仍然不太理想。
本以为,极星会痛定思痛,继续出一款面对主流市场的车款,但他们的下一款车却是70万起售的豪华SUV极星3。
先不说极星3重返高端行列的做法是否明智,极星3在产能方面也遇到了大坑。
去年初,极星就表示极星3的正式生产计划将会从2023年延期到2024年初,继续放鸽子。
可能是预期到极星3的销量注定趴窝,极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第四款车型:售价在30万左右的主流纯电SUV极星4。
从定价到定位来看,极星4已经非常“中国化”了,但即便如此,极星4在去年第四季度仍然只卖出了880辆,然而没过多久,极星4再度传出制动问题,惨遭召回。
纵观极星的发布的4款新车,一直都在“奢华小众”和“大众主流”间反复横跳。
然而由于频发的产能问题,极星的4款车没有一款能成为让极星“立好人设”的主流车款。
然而作为吉利麾下众多的车企之一,极星还要面对“同门师兄弟”路特斯的冲击。
左:路特斯ELETRE;右:极星3
作为老牌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一直都以“高级轿跑”的名声闻名车圈,相对“人设稳定”的路特斯,极星的摇摆不定就显得很是尴尬。
极星的混乱也体现在管理层,自打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极星已经换了5任CEO,始终都没能等来那个能带领极星冲破黑夜的人。
极星此前也给自己立下了Flag:2024年要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
但现在泥菩萨过江的极星必须搞懂一点:找准定位,才能稳定输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错刀车评》
是金错刀旗下的汽车账号
将以金错刀爆品视角,
带你深挖新能源车企最硬核干货
点关注,世界上又多了个懂车牛人

@The End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