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倒翁”即将退市,股民依旧期待涨停?

财经下午茶

3周前

史上最严监管新规,让许多曾经的A股“不倒翁”扛不住了。退市商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史上最严监管新规,让许多曾经的A股“不倒翁”扛不住了。退市商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5月21日晚,*ST商城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终止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随后,*ST商城进入退市整理期,更名为退市商城。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根据公告,公司因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商城股票自2023年3月3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前,*ST商城披露了2023年财报,公司未能扭转业绩。
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净利润继续亏损3.41亿元,且营收仅为1.01亿元,且其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触发了上市规则中的终止上市情形。
图片
连亏17年
退市商城,原名沈阳商业城。沈阳商业城 ( 集团 ) 成立于 1991年。1996年4月2日晚,一场大火将沈阳商业城付之一炬,这场大火是当时我国燃烧面积最大的商场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5519.2万元,轰动一时。后经过108天的恢复性重建,重新开门营业。
1999 年7月,由沈阳商业城 ( 集团 ) 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沈阳市联营公司、沈阳储运集团公司、沈阳铁西商业大厦、沈阳化工原料总公司四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26日,沈阳商业城正式登陆上交所。
然而,沈阳商业城上市之后没几年,盈利就出现了明显下滑,2006年更是出现亏损。也正是在同年,沈阳商业城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限售条件的国资占比从47.54%降至39.55%。大股东仍为沈阳国资委,占比29.4%。更名为“G商业城”。
股价则从2003年开始阴跌,一直到2007年才略有起色。
股权分置改革没能挽回沈阳商业城的经营颓势,从2008年开始,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就再也没有转正过,一直到今天。
图片
起三落
因为业绩不佳,公司多次被披星戴帽。为了防止被退市,多次靠变卖资产保壳,在A股苟延残喘。
2014年,商业城被ST,同时被停牌,为了复牌,出售控股的子公司辽宁物流和安立置业,给茂业商厦。最终于2015年3月摘帽。此时,前十大股东已没有了沈阳商业城集团的踪影,大股东变成了深圳来的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沈阳国资的代表仅有沈阳中兴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8%。其股价也于2015年12月28日迎来历史上的最高峰,每股23.33元。
2016年4月26日,商业城2015年年报刚刚披露,一天后就再次被ST。这一次为了复牌,商业城决定出售持有的铁西百货大楼股权。经过一系列花式操作,铁西百货大楼股权保留,反而出让了盛京银行的股权给太原茂业,得以保壳成功。商业城最终于2017年4月18日“起死回生”,二度复牌。
2020年,商业城第三次被停牌,最终的结果是被王强旗下的深圳市领先半导体产投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实现复牌。
当时公司主要资产为铁西百货店和商业城店两家门店,营业收入主要为门店的商品销售收入及商户租金收入。
而王强成为商业城的实控人之后,其承诺剥离亏损资产以及利用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资源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最终该承诺并未兑现。
2023年3月,该公司再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不仅如此,公司还陷入了多起诉讼纠纷。
资料显示,2023年4月7日,债权人申请对*ST商城进行破产重整。2023年7月1日,商业城实体资产被挂网拍卖,起拍价约11.5亿元,最终流拍。12月12日,商业城进入预重整程序,*ST商城的股价一路走高,从每股8元左右,一路冲到2024年1月11日的14.5元/股高位。
但随着2023年财报季的到来,*ST商城迎来了最终审判。1月30日晚,该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在业绩预告中,公司提及自营黄金和家电销售存在大额异常收入,该项数据,引发了监管的关注。此后审计机构对公司的业绩提出了质疑,并且拟对公司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月中旬,*ST商城紧急更换审计机构,但遭到了上交所的问询,最终新的审计机构也给出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于是公司开始进入漫漫的下跌之路,到4月29日停牌时,股价维持在1.99元/股。
到如今,公司股价已在3毛左右徘徊,只等退市。

图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颇为有趣的是,面对备受质疑的财报,退市商城的给出了摆烂式回复。董事会的回函表示,“无法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即业务数据失真也是没办法的事。“认为该审计意见客观反映了公司面临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董事会完全认可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换言之,退市商城的回复概括起来就是,“我承认财报大有问题”。
图片
股民的期待
除了公司董事会摆烂,股民似乎也摆烂了。
有股民为大股东编了首诗,“十大捧着十金碗,一路跌停真可怜。今日变成黄米粒,不知明春咋过年?”
有股民表示,要跟着退市商城一起去新三板闯荡。
还有股民表示,“ 看好今天能上涨多少呢?”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甚至有一位股民满怀深情地表示“商业城啊,再过几天你就要退市走了,你可是我2007年进入股市买的第一只股票啊,没想到会是今天这种结果。不过我是热爱东北的,我只买东北股。”
凡此种种,仿佛股民们在讨论的不是退市股,造假股、亏钱股,而是上市股、翻倍股、绩优股。
当然,其实到这时,退市商城的股东已经很少了,其股东数最高峰就在上市之初,超过23000户。而根据今年3月31日的公告,其股东数仅有8593户。退市商城如今还剩多少股东不清楚,但想来市场经过2个月的消化,股东只少不多。
图片
结语
商业城在A股沉浮了24年,与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同呼吸。每一次停牌复牌,也对应着监管规则的调整。同时商业城的连年亏损,也折射出传统商场业态在中国的没落。
这一轮“退市潮”,退市商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刮骨疗毒的举措,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史上最严监管新规,让许多曾经的A股“不倒翁”扛不住了。退市商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史上最严监管新规,让许多曾经的A股“不倒翁”扛不住了。退市商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5月21日晚,*ST商城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终止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随后,*ST商城进入退市整理期,更名为退市商城。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根据公告,公司因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商城股票自2023年3月3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前,*ST商城披露了2023年财报,公司未能扭转业绩。
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净利润继续亏损3.41亿元,且营收仅为1.01亿元,且其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触发了上市规则中的终止上市情形。
图片
连亏17年
退市商城,原名沈阳商业城。沈阳商业城 ( 集团 ) 成立于 1991年。1996年4月2日晚,一场大火将沈阳商业城付之一炬,这场大火是当时我国燃烧面积最大的商场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5519.2万元,轰动一时。后经过108天的恢复性重建,重新开门营业。
1999 年7月,由沈阳商业城 ( 集团 ) 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沈阳市联营公司、沈阳储运集团公司、沈阳铁西商业大厦、沈阳化工原料总公司四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26日,沈阳商业城正式登陆上交所。
然而,沈阳商业城上市之后没几年,盈利就出现了明显下滑,2006年更是出现亏损。也正是在同年,沈阳商业城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限售条件的国资占比从47.54%降至39.55%。大股东仍为沈阳国资委,占比29.4%。更名为“G商业城”。
股价则从2003年开始阴跌,一直到2007年才略有起色。
股权分置改革没能挽回沈阳商业城的经营颓势,从2008年开始,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就再也没有转正过,一直到今天。
图片
起三落
因为业绩不佳,公司多次被披星戴帽。为了防止被退市,多次靠变卖资产保壳,在A股苟延残喘。
2014年,商业城被ST,同时被停牌,为了复牌,出售控股的子公司辽宁物流和安立置业,给茂业商厦。最终于2015年3月摘帽。此时,前十大股东已没有了沈阳商业城集团的踪影,大股东变成了深圳来的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沈阳国资的代表仅有沈阳中兴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8%。其股价也于2015年12月28日迎来历史上的最高峰,每股23.33元。
2016年4月26日,商业城2015年年报刚刚披露,一天后就再次被ST。这一次为了复牌,商业城决定出售持有的铁西百货大楼股权。经过一系列花式操作,铁西百货大楼股权保留,反而出让了盛京银行的股权给太原茂业,得以保壳成功。商业城最终于2017年4月18日“起死回生”,二度复牌。
2020年,商业城第三次被停牌,最终的结果是被王强旗下的深圳市领先半导体产投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实现复牌。
当时公司主要资产为铁西百货店和商业城店两家门店,营业收入主要为门店的商品销售收入及商户租金收入。
而王强成为商业城的实控人之后,其承诺剥离亏损资产以及利用自身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资源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最终该承诺并未兑现。
2023年3月,该公司再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不仅如此,公司还陷入了多起诉讼纠纷。
资料显示,2023年4月7日,债权人申请对*ST商城进行破产重整。2023年7月1日,商业城实体资产被挂网拍卖,起拍价约11.5亿元,最终流拍。12月12日,商业城进入预重整程序,*ST商城的股价一路走高,从每股8元左右,一路冲到2024年1月11日的14.5元/股高位。
但随着2023年财报季的到来,*ST商城迎来了最终审判。1月30日晚,该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在业绩预告中,公司提及自营黄金和家电销售存在大额异常收入,该项数据,引发了监管的关注。此后审计机构对公司的业绩提出了质疑,并且拟对公司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月中旬,*ST商城紧急更换审计机构,但遭到了上交所的问询,最终新的审计机构也给出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于是公司开始进入漫漫的下跌之路,到4月29日停牌时,股价维持在1.99元/股。
到如今,公司股价已在3毛左右徘徊,只等退市。

图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颇为有趣的是,面对备受质疑的财报,退市商城的给出了摆烂式回复。董事会的回函表示,“无法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即业务数据失真也是没办法的事。“认为该审计意见客观反映了公司面临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董事会完全认可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换言之,退市商城的回复概括起来就是,“我承认财报大有问题”。
图片
股民的期待
除了公司董事会摆烂,股民似乎也摆烂了。
有股民为大股东编了首诗,“十大捧着十金碗,一路跌停真可怜。今日变成黄米粒,不知明春咋过年?”
有股民表示,要跟着退市商城一起去新三板闯荡。
还有股民表示,“ 看好今天能上涨多少呢?”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甚至有一位股民满怀深情地表示“商业城啊,再过几天你就要退市走了,你可是我2007年进入股市买的第一只股票啊,没想到会是今天这种结果。不过我是热爱东北的,我只买东北股。”
凡此种种,仿佛股民们在讨论的不是退市股,造假股、亏钱股,而是上市股、翻倍股、绩优股。
当然,其实到这时,退市商城的股东已经很少了,其股东数最高峰就在上市之初,超过23000户。而根据今年3月31日的公告,其股东数仅有8593户。退市商城如今还剩多少股东不清楚,但想来市场经过2个月的消化,股东只少不多。
图片
结语
商业城在A股沉浮了24年,与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同呼吸。每一次停牌复牌,也对应着监管规则的调整。同时商业城的连年亏损,也折射出传统商场业态在中国的没落。
这一轮“退市潮”,退市商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刮骨疗毒的举措,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一枝花 3周前 史上最严监管新规,让许多曾经的A股“不倒翁”扛不住了。退市商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