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中国S市场:向左还是向右?

证券时报

3周前

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740亿元,较2022年下降28%,这也是S市场交易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被视为私募股权市场退出缓冲带的S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在经过3年高速增长后,突然掉头向下。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740亿元,较2022年下降28%,这也是S市场交易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此前2018年至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逐年攀升。其中2020年至2022年,交易额分别为308亿元、668亿元和1021亿元。

突破千亿元后,我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何骤然下降?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发展论坛上,上实盛世S基金总经理李岩表示,鉴于去年整体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性较大,S交易的买方相对比较谨慎,“去年,我们出手的频率和金额也比预期要低,市场上的S资产价格相对偏高”。

中信建投资本高级副总裁俞越也认为,项目估值的分歧是S项目谈得多交易少的原因,买方资金端方面,单纯以S为投资策略的基金设立没有增长太快,资金增量有限,但是供给端一直快速提升,所以买方对资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1年—2023年,我国共成立备案基金数量约6万只,该部分基金共投资项目超10万个,去重后共涉及未上市企业近5万家。越秀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合伙人郭峰表示:“最近两三年,几乎所有的普通合伙人(GP)都把退出作为头等大事,很多机构设立了退出合伙人级别的岗位。”

与此同时,我国S市场的交易策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李岩观察到,以前主动谋求合作的群体以有限合伙人(LP)为主,最近几年GP逐渐增多。

“上实盛世S基金在不断实践中,交易模式已从原来较常规的纯LP份额转让交易,演变为更多元、更复杂化的交易,包括与GP合作接续基金、重组基金以及和产业方合作结构化基金等。”李岩说,“S交易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的交易架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各方多赢。”

郭峰也透露,2019年到2023年,S交易规模较大的多是LP份额以及早中期尚没有进入大批量退出的基金,这些标的会带来估值的显著增长,“但今年我们在考量购买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比如医疗行业,二级市场估值调整已传导到一级市场,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不错的资产;消费类资产现金流较好,这类资产投资人不是特别多,估值也较便宜,也会考虑通过投资这类资产对冲科技类资产相对较高的估值。”

在IPO节奏放缓、门槛提高,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等背景下,S交易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郭峰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S交易的金额未必会大幅增长,或持平或小幅下降,“核心原因还是IPO通道没有完全打开,作为买方或者资产配置方,会思考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如何合理配置资产”。

杭银理财科创投资部负责人、副总经理鲍唐成表示,理财资金关注底层项目的科创属性和流动性以及S基金估值和交易对价的合理性,“今年主动找我们谈的GP较多,也明显感受到GP更愿意拿出最核心的标的进行交易”。

汉领资本副总裁、中国代表战铮透露,公司将发行人民币S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到30亿元,“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S市场,希望募集专门的S基金,吸引更多市场化资金涌入到S基金”。

与会人士纷纷呼吁,各市场参与方应找到各自定位,尤其是买卖双方要具有长期的眼光,致力于连续、持续的交易,而非捡漏,只有好心态才能穿越周期。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740亿元,较2022年下降28%,这也是S市场交易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被视为私募股权市场退出缓冲带的S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在经过3年高速增长后,突然掉头向下。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740亿元,较2022年下降28%,这也是S市场交易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此前2018年至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逐年攀升。其中2020年至2022年,交易额分别为308亿元、668亿元和1021亿元。

突破千亿元后,我国私募股权S市场交易额为何骤然下降?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发展论坛上,上实盛世S基金总经理李岩表示,鉴于去年整体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性较大,S交易的买方相对比较谨慎,“去年,我们出手的频率和金额也比预期要低,市场上的S资产价格相对偏高”。

中信建投资本高级副总裁俞越也认为,项目估值的分歧是S项目谈得多交易少的原因,买方资金端方面,单纯以S为投资策略的基金设立没有增长太快,资金增量有限,但是供给端一直快速提升,所以买方对资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1年—2023年,我国共成立备案基金数量约6万只,该部分基金共投资项目超10万个,去重后共涉及未上市企业近5万家。越秀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合伙人郭峰表示:“最近两三年,几乎所有的普通合伙人(GP)都把退出作为头等大事,很多机构设立了退出合伙人级别的岗位。”

与此同时,我国S市场的交易策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李岩观察到,以前主动谋求合作的群体以有限合伙人(LP)为主,最近几年GP逐渐增多。

“上实盛世S基金在不断实践中,交易模式已从原来较常规的纯LP份额转让交易,演变为更多元、更复杂化的交易,包括与GP合作接续基金、重组基金以及和产业方合作结构化基金等。”李岩说,“S交易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的交易架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各方多赢。”

郭峰也透露,2019年到2023年,S交易规模较大的多是LP份额以及早中期尚没有进入大批量退出的基金,这些标的会带来估值的显著增长,“但今年我们在考量购买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比如医疗行业,二级市场估值调整已传导到一级市场,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不错的资产;消费类资产现金流较好,这类资产投资人不是特别多,估值也较便宜,也会考虑通过投资这类资产对冲科技类资产相对较高的估值。”

在IPO节奏放缓、门槛提高,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等背景下,S交易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郭峰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S交易的金额未必会大幅增长,或持平或小幅下降,“核心原因还是IPO通道没有完全打开,作为买方或者资产配置方,会思考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如何合理配置资产”。

杭银理财科创投资部负责人、副总经理鲍唐成表示,理财资金关注底层项目的科创属性和流动性以及S基金估值和交易对价的合理性,“今年主动找我们谈的GP较多,也明显感受到GP更愿意拿出最核心的标的进行交易”。

汉领资本副总裁、中国代表战铮透露,公司将发行人民币S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到30亿元,“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S市场,希望募集专门的S基金,吸引更多市场化资金涌入到S基金”。

与会人士纷纷呼吁,各市场参与方应找到各自定位,尤其是买卖双方要具有长期的眼光,致力于连续、持续的交易,而非捡漏,只有好心态才能穿越周期。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