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 重大进展!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投产 产业化信号已至(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1周前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4日,“北京亦庄”公众号发文宣布,近日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比亚迪股份(01211):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位列国内前茅。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4日,“北京亦庄”公众号发文宣布,近日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这条产线是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的产线,标志着该企业研发生产的纯锂50安时数全固态电池迈向量产新阶段。据介绍,该全固态锂电池可应用于储能、两轮车电池等领域。中信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开启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等边际变化,产业化信号已至。

液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电池技术,但该技术在能量密度提升和安全性能改进等方面仍存在难题。固态电池技术能够通过材料体系改进等方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能够实现电池的本征安全,契合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升级的重要技术方向。

固态电池作为未来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方向,获政府重点支持。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企业层面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宁德时代、上汽、广汽等宣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或产业化进度。政府和企业的助推有望促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尽快落地。海外方面,日本,美国,欧洲等地政府也先后提出了固态电池的发展路线,促进固态电池发展。

复盘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历程来看,国家资金支持、头部玩家入局、价格亲民、新品渗透率提升是4个产业化关键信号,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积极信号持续聚积:国家有望给予资金支持、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2024H1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边际变化明确。

分析热销车型的续航与价格,长续航车型因其豪华属性和稀缺性存在明显支付溢价,是固态电池重要的渗透空间,考虑中高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eVTOL应用,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643GWh,渗透率12.2%,其中预计全固态渗透率约1%,合计市场空间约1.2万亿元。

对比日本,中国“小步快跑”有望赢下产业化下半场。

日本优势在研发,日本固态电池领域具备国家层面研究机构和资金支持,全球全固态电池专利前三丰田、出光、松下三家日本企业强强联合,丰田2020年完成全固态电池路试,领先全球5年以上。

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首先,日本押注硫化物全固态存在风险,中国优先选择氧化物半固态量产,同步开发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等路线分摊风险,其次,日本“一步到位”将全固态电池搭载HEV,未来装载BEV,中国选择“小步快跑”先将半固态装车,再逐步过渡至全固态装车,测算中国过渡路线规模效应高于日本5倍,产业化条件看,中国具有完备的锂电产业链、全球最大的电动消费市场,有望助力中国赢得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下半场。

产业链重构方面,据中信证券测算,短期(2024-2026年)半固态电池放量将对高镍三元、碳纳米管等环节带来相对较高的营收弹性;中期看,到2030年,测算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对隔膜与电解液需求影响分别为1%/6.6%,较为有限;长期看,面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趋势,选取代表性样本公司阐述发展机遇,预计传统电池厂将凭研发、客户、制造优势领跑行业,材料厂商积极转型方能在未来穿越周期,第三方材料厂商能够依靠资源禀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推演了锂电产业格局的演变重构,预计固态电池将持续发展并逐步占据主导,中国锂电产业将有望继续领跑世界,迎接新的黄金时代。

该行认为,2024年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已经开启,中国有望在产业化的下半场取胜,国内锂电产业链将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关注三条主线:1)技术领先的电池厂;2)短期有望兑现一定业绩的半固态电池产业链标的;3)全固态电池产业的全新增量环节标的。

相关概念股:

比亚迪股份(01211):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位列国内前茅。

广汽集团(02238):近日,广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研发成果已于2024年4月发布,已突破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核心优势,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公司正着力推进2026年装车搭载。

赣锋锂业(01772):8月16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的YIGIT AKU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拓展土耳其和全球业务。双方拟计划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计划在固态电池、大功率电池、船舶、航空航天电池等先进锂电池技术领域建立专注于新技术开发、研发项目和申请知识产权的研发中心。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4日,“北京亦庄”公众号发文宣布,近日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比亚迪股份(01211):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位列国内前茅。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4日,“北京亦庄”公众号发文宣布,近日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这条产线是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的产线,标志着该企业研发生产的纯锂50安时数全固态电池迈向量产新阶段。据介绍,该全固态锂电池可应用于储能、两轮车电池等领域。中信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开启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等边际变化,产业化信号已至。

液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电池技术,但该技术在能量密度提升和安全性能改进等方面仍存在难题。固态电池技术能够通过材料体系改进等方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能够实现电池的本征安全,契合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升级的重要技术方向。

固态电池作为未来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方向,获政府重点支持。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企业层面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宁德时代、上汽、广汽等宣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或产业化进度。政府和企业的助推有望促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尽快落地。海外方面,日本,美国,欧洲等地政府也先后提出了固态电池的发展路线,促进固态电池发展。

复盘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历程来看,国家资金支持、头部玩家入局、价格亲民、新品渗透率提升是4个产业化关键信号,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积极信号持续聚积:国家有望给予资金支持、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2024H1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边际变化明确。

分析热销车型的续航与价格,长续航车型因其豪华属性和稀缺性存在明显支付溢价,是固态电池重要的渗透空间,考虑中高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eVTOL应用,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643GWh,渗透率12.2%,其中预计全固态渗透率约1%,合计市场空间约1.2万亿元。

对比日本,中国“小步快跑”有望赢下产业化下半场。

日本优势在研发,日本固态电池领域具备国家层面研究机构和资金支持,全球全固态电池专利前三丰田、出光、松下三家日本企业强强联合,丰田2020年完成全固态电池路试,领先全球5年以上。

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首先,日本押注硫化物全固态存在风险,中国优先选择氧化物半固态量产,同步开发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等路线分摊风险,其次,日本“一步到位”将全固态电池搭载HEV,未来装载BEV,中国选择“小步快跑”先将半固态装车,再逐步过渡至全固态装车,测算中国过渡路线规模效应高于日本5倍,产业化条件看,中国具有完备的锂电产业链、全球最大的电动消费市场,有望助力中国赢得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下半场。

产业链重构方面,据中信证券测算,短期(2024-2026年)半固态电池放量将对高镍三元、碳纳米管等环节带来相对较高的营收弹性;中期看,到2030年,测算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对隔膜与电解液需求影响分别为1%/6.6%,较为有限;长期看,面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趋势,选取代表性样本公司阐述发展机遇,预计传统电池厂将凭研发、客户、制造优势领跑行业,材料厂商积极转型方能在未来穿越周期,第三方材料厂商能够依靠资源禀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推演了锂电产业格局的演变重构,预计固态电池将持续发展并逐步占据主导,中国锂电产业将有望继续领跑世界,迎接新的黄金时代。

该行认为,2024年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已经开启,中国有望在产业化的下半场取胜,国内锂电产业链将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关注三条主线:1)技术领先的电池厂;2)短期有望兑现一定业绩的半固态电池产业链标的;3)全固态电池产业的全新增量环节标的。

相关概念股:

比亚迪股份(01211):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位列国内前茅。

广汽集团(02238):近日,广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研发成果已于2024年4月发布,已突破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核心优势,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公司正着力推进2026年装车搭载。

赣锋锂业(01772):8月16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的YIGIT AKU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拓展土耳其和全球业务。双方拟计划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计划在固态电池、大功率电池、船舶、航空航天电池等先进锂电池技术领域建立专注于新技术开发、研发项目和申请知识产权的研发中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