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生态杀手” 强化生物安全

新华网

6天前

海关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加快物种识别防控技术攻关,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等渠道检疫,提升早期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非法偷运外来入侵物种,法律后果很严重。前不久,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易某未向海关申报,偷运红耳彩龟等龟类动物上千只,且不能出具有效的检疫审批证明,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一旦外来入侵物种成为新的优势种群,就会通过竞争排挤本地物种,危及生态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比如,此次涉案的红耳彩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会迅速抢占本地物种的生态位置,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原产南美洲的福寿螺,可造成水稻减产15%—7%,严重时可致减产50%甚至绝收。“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则会危害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作物。

我国陆地边境线长,长期面临外来入侵物种随气流、水流等自然途径传入的风险。近年来,伴随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等新业态发展,以及饲养“异宠”的流行,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渠道更加多样化、隐蔽化。目前,我国已记录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遭受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刻不容缓。

生物入侵一旦形成,治理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把预防摆在首位。海关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加快物种识别防控技术攻关,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等渠道检疫,提升早期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比如,厦门海关通过CT机智能审图等手段,提升查获识别率;闸口海关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人+机+犬”联合监管手段,开发“禁止携带物信息自动录入”数据抓取小程序,提高查验能力和处置效率……创新执法举措,切实提升能力,练就防控“慧眼”,方能有效守护国门、强化生物安全。

对已经入境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山东东营采用刈割、围淹、翻耕等方式治理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海南儋州通过培育椰心叶甲的“天敌”寄生蜂,让椰树虫害情况逐年减轻。积极创新思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有利于遏制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减少生态损失。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很难覆盖每一个角落,还要加强科普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现实中,有些外来入侵物种,正是在人们缺少正确认知的情况下被购入或放生的。对此,要加大力度做好政策法规解读和相关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控的必要性,掌握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形成自觉抵制、主动上报的良好意识,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不可小觑,不容低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定能不断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防护网,更好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董丝雨)

原稿件链接: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1108/6eb9fa6218074e84982c59084cd94f12/c.html责任编辑:朱颍
海关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加快物种识别防控技术攻关,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等渠道检疫,提升早期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非法偷运外来入侵物种,法律后果很严重。前不久,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易某未向海关申报,偷运红耳彩龟等龟类动物上千只,且不能出具有效的检疫审批证明,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一旦外来入侵物种成为新的优势种群,就会通过竞争排挤本地物种,危及生态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比如,此次涉案的红耳彩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会迅速抢占本地物种的生态位置,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原产南美洲的福寿螺,可造成水稻减产15%—7%,严重时可致减产50%甚至绝收。“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则会危害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作物。

我国陆地边境线长,长期面临外来入侵物种随气流、水流等自然途径传入的风险。近年来,伴随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等新业态发展,以及饲养“异宠”的流行,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渠道更加多样化、隐蔽化。目前,我国已记录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遭受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刻不容缓。

生物入侵一旦形成,治理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把预防摆在首位。海关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加快物种识别防控技术攻关,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等渠道检疫,提升早期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比如,厦门海关通过CT机智能审图等手段,提升查获识别率;闸口海关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人+机+犬”联合监管手段,开发“禁止携带物信息自动录入”数据抓取小程序,提高查验能力和处置效率……创新执法举措,切实提升能力,练就防控“慧眼”,方能有效守护国门、强化生物安全。

对已经入境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山东东营采用刈割、围淹、翻耕等方式治理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海南儋州通过培育椰心叶甲的“天敌”寄生蜂,让椰树虫害情况逐年减轻。积极创新思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有利于遏制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减少生态损失。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很难覆盖每一个角落,还要加强科普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现实中,有些外来入侵物种,正是在人们缺少正确认知的情况下被购入或放生的。对此,要加大力度做好政策法规解读和相关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控的必要性,掌握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形成自觉抵制、主动上报的良好意识,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不可小觑,不容低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定能不断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防护网,更好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董丝雨)

原稿件链接: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1108/6eb9fa6218074e84982c59084cd94f12/c.html责任编辑:朱颍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