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域收购重组或成资本市场重头戏

财经早餐

金融投资报

15小时前

证监会拟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重中之重是强调科技产业链的做大做强。提出将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
最近,全球劲刮“重组风”,连英特尔都要被高通收购了,让人不胜唏嘘。在国内市场,最近高层会议强调,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由此可见,利用重组盘活存量的意义非同一般。
我们先来聊聊高通为什么要收购英特尔?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英特尔似乎已廉颇老矣,由于其长期坚持设计与生产并重的理念,导致财务数据堪忧。根据其 8 月公布的 2024 财年第二财季报告,当季营收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应占净亏损为 16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应占净利润为 15 亿美元,同比转盈为亏。在英特尔的所有部门中,代工部门成为拖累业绩最大的部门。其当季营收为 43.20 亿美元,虽然比上年同期的 41.72亿美元增长了 4%,但运营亏损却达到了 28.30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 18.69 亿美元的亏损相比,亏损额有所扩大。也就是说,芯片代工部门凭“一己之力”,将英特尔拖入了亏损的泥潭。
所以,可以认为高通是看上了英特尔在 X86 构架市场上庞大的存量,至少比AMD 要强。如果高通凭借自己在移动处理器上的霸主地位实现强强联合,还是可以和英伟达一拼高下。是的,英伟达现在就是各路IT大佬竞争的主要对手。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英伟达迟早会涉足移动端市场,毕竟AIGC 未来最大的应用还是在移动端,连苹果都要与OpenAI合作发展移动端的AIGC,高通不可能不未雨绸缪。试想,如果高通能通过收购英特尔进而打通从PC和服务器端的算力到移动端的应用,实现云端结合,可能还是能和英伟达和苹果“三分天下”。
无独有偶,A股也将迎来本年度最强的反弹波段,而资产重组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主线。证监会日前专门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监管部门对于资产重组的鼓励态度,在目前的全球产业布局中,显然显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现在的收购都不是小打小闹,个个都是动辄百亿美元的交易。据市场猜测,如果高通此次收购成功,涉及的资金有望接近千亿美元,这比微软 687 亿美元收购暴雪要高很多。如果将目光再往前推,科技领域的收购往往出手就是大手笔。去年11月,博通以 690 亿美元完成对虚拟软件服务商VMware的收购;2015 年,戴尔以 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2016 年,高通曾开价440 亿美元收购荷兰半导体企业恩智浦;2016 年,软银集团斥资约 240 亿英镑收购英国芯片巨头 ARM 控股公司……可以说,每一次科技领域的重大收购与重组,都是大手笔加上大整合,会对市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 且 更 容 易 受 到 资本 关注。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大手笔的收购重组还不多见;特别是涉及科技领域的做大做强,还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起来。
为什么要强调科技领域的收购重组?因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受关注的资产重组主要还是发生在科技领域。无论是“收购狂人”高通,还是全球各个科技领域的细分巨头,都希望通过收购快速实现经营范围的扩充,实现产品“护城河”的加深加宽。高通2016年就想收购荷兰半导体企业恩智浦,如果收购成功,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企业。在上次收购失利后,这次瞄准的是体量更为庞大的英特尔,不管最后能否成功,其动机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要在消费电子领域和英伟达与苹果争抢市场。
利用收购重组实现企业目标是一个快捷的方法,而且通过收购可以有效绕过技术门槛。落地到 A 股市场,类似的科技并购重组还不多见,至少目前国内重量级科技企业利用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的,或者上市公司通过不断收购进而做大做强的还不多。以前紫光股份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仍在继续收购整合。至于硬科技企业通过收购登陆资本市场的,目前仅有的就是国产显卡巨头七彩虹收购旗天科技的股权,但最终会注入什么资产仍是未知数。
资产重组已成为目前 A股市场的重头戏。根据《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重中之重还是强调科技产业链的做大做强,提出将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主导作用,利用资本发现价格的功能,实现硬科技优质资产快速上市,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补全产业链,快速做大做强。在此方面,监管部门很可能会树立一两个标杆型案例,以重组科技牛股鼓舞和提振市场信心,实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目前已经披露收购重组方案的“明牌”公司,很可能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来源:金融投资报


证监会拟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重中之重是强调科技产业链的做大做强。提出将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
最近,全球劲刮“重组风”,连英特尔都要被高通收购了,让人不胜唏嘘。在国内市场,最近高层会议强调,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由此可见,利用重组盘活存量的意义非同一般。
我们先来聊聊高通为什么要收购英特尔?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英特尔似乎已廉颇老矣,由于其长期坚持设计与生产并重的理念,导致财务数据堪忧。根据其 8 月公布的 2024 财年第二财季报告,当季营收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应占净亏损为 16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应占净利润为 15 亿美元,同比转盈为亏。在英特尔的所有部门中,代工部门成为拖累业绩最大的部门。其当季营收为 43.20 亿美元,虽然比上年同期的 41.72亿美元增长了 4%,但运营亏损却达到了 28.30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 18.69 亿美元的亏损相比,亏损额有所扩大。也就是说,芯片代工部门凭“一己之力”,将英特尔拖入了亏损的泥潭。
所以,可以认为高通是看上了英特尔在 X86 构架市场上庞大的存量,至少比AMD 要强。如果高通凭借自己在移动处理器上的霸主地位实现强强联合,还是可以和英伟达一拼高下。是的,英伟达现在就是各路IT大佬竞争的主要对手。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英伟达迟早会涉足移动端市场,毕竟AIGC 未来最大的应用还是在移动端,连苹果都要与OpenAI合作发展移动端的AIGC,高通不可能不未雨绸缪。试想,如果高通能通过收购英特尔进而打通从PC和服务器端的算力到移动端的应用,实现云端结合,可能还是能和英伟达和苹果“三分天下”。
无独有偶,A股也将迎来本年度最强的反弹波段,而资产重组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主线。证监会日前专门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监管部门对于资产重组的鼓励态度,在目前的全球产业布局中,显然显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现在的收购都不是小打小闹,个个都是动辄百亿美元的交易。据市场猜测,如果高通此次收购成功,涉及的资金有望接近千亿美元,这比微软 687 亿美元收购暴雪要高很多。如果将目光再往前推,科技领域的收购往往出手就是大手笔。去年11月,博通以 690 亿美元完成对虚拟软件服务商VMware的收购;2015 年,戴尔以 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2016 年,高通曾开价440 亿美元收购荷兰半导体企业恩智浦;2016 年,软银集团斥资约 240 亿英镑收购英国芯片巨头 ARM 控股公司……可以说,每一次科技领域的重大收购与重组,都是大手笔加上大整合,会对市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 且 更 容 易 受 到 资本 关注。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大手笔的收购重组还不多见;特别是涉及科技领域的做大做强,还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起来。
为什么要强调科技领域的收购重组?因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受关注的资产重组主要还是发生在科技领域。无论是“收购狂人”高通,还是全球各个科技领域的细分巨头,都希望通过收购快速实现经营范围的扩充,实现产品“护城河”的加深加宽。高通2016年就想收购荷兰半导体企业恩智浦,如果收购成功,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企业。在上次收购失利后,这次瞄准的是体量更为庞大的英特尔,不管最后能否成功,其动机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要在消费电子领域和英伟达与苹果争抢市场。
利用收购重组实现企业目标是一个快捷的方法,而且通过收购可以有效绕过技术门槛。落地到 A 股市场,类似的科技并购重组还不多见,至少目前国内重量级科技企业利用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的,或者上市公司通过不断收购进而做大做强的还不多。以前紫光股份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仍在继续收购整合。至于硬科技企业通过收购登陆资本市场的,目前仅有的就是国产显卡巨头七彩虹收购旗天科技的股权,但最终会注入什么资产仍是未知数。
资产重组已成为目前 A股市场的重头戏。根据《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重中之重还是强调科技产业链的做大做强,提出将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主导作用,利用资本发现价格的功能,实现硬科技优质资产快速上市,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补全产业链,快速做大做强。在此方面,监管部门很可能会树立一两个标杆型案例,以重组科技牛股鼓舞和提振市场信心,实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目前已经披露收购重组方案的“明牌”公司,很可能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来源:金融投资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